回覆列表
-
1 # NJP種子選手
-
2 # 子宜春來
或者空洞的說理,沒有強有力的論據支撐。
或者論證漏洞百出,沒有嚴密的推理。
或者論點本身就是偏頗的。
-
3 # 浩哥說點事
首先明確,道理和雞湯不能劃等號。有些看著似是而非的雞湯文,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往往斷章取義。編排這些雞湯文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有其背後的目的。
如何辨別雞湯文和道理,我分享幾個辨別雞湯文和道理的自己的辦法以辨別:
1、作者的背景及其目的,有名的作家寫的文章大多是經過推敲和深刻思考的,比如周國平的書和文字,你就不能當成雞湯來看;
2、雞湯的背後基本都是商業目的,引起你注意,獲得你的認同,進一步獲取你的信任,然後一步步的進行商業化變現的目的,我們見很多網上將雞湯的“導師”基本都是說著似四而非的大道理侃侃而談,但目的就是讓你付費;
3、雞湯有很多都是對道理的斷章取義,很多雞湯文字都是對某個片段的擷取,或者是再加工,為了博取受眾的追憶裡,需要將這些文字放到一個情境中去理解才能真的品味其含義;
4、不同的年齡段對道理的理解也不一樣,20歲看到的覺得有道理的文字,和40歲看到的感受又不一樣,比如20時看的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是美文,到了40歲再看卻是人生,跟自己的閱歷有很大關係;
5、雞湯文往往都是淺記憶,當時感覺好像有道理,到底什麼道理又想不起來,需要讀者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的閱讀量,才能有自己的判斷力。
獲取知識和道理的過程沒有捷徑,必須經過深度的閱讀和長期的思考。想透過一段雞湯文字就汲取知識營養,這種“文化快餐”看看就好,當個樂呵。過於深究毫無意義,浪費時間和精力。多去閱讀出版的書籍才是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
道理需要有科學依據,純屬安慰式的道理可能會給你雞湯的感覺,因為雞湯是用來給情緒上痛苦的人聊以慰藉的,有時候不能提供實質上建設性的建議,根據你自身的需要,選擇接觸不同形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