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悅說影視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如下回答:

    司馬懿是一位智者,被啟用時歲數已經不小了,只是以前沒有得到皇帝的注意,再說以前也基本沒有什麼功勞。

    魏國自曹操死後,政權一直比較亂。

    曹操的幾個兒子也是非常的不和諧,暗地裡鬥爭。

    而這個時機蜀國正是比較強壯的時候,加上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使得司馬懿有了用武之地,本來司馬懿是很忠於魏國的,無奈於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所以他對於皇帝來說即是一個大將也是一個心腹大患,因此對他防備有加。

    而司馬懿當然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麼,所以他能夠自保是有自己道理的。

    直到後來諸葛亮死後,魏國勢力再一步增大,這個時候司馬懿的威望很重,權利很大,所以呢無形中就對皇族產生了威脅。

    為了鞏固自己司馬懿不得不廢皇帝,否則滅門的將是自己!

  • 2 # 淙鳴1981

    魏晉南北朝是個精神與肉體大分裂時代,這些統治者自相殘殺愚蠢顢頇與狼豬沒有兩樣!這個時代的主角司馬懿家族的血液骯髒!不是奸賊就是白痴!它們的獸性道德觀差點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滅種的惡運!

  • 3 # 當代曹植

    馬懿的篡權是不得不硬著頭皮走下去了。

    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使得司馬懿有了用武之地,司馬懿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所以他對於皇帝來說是一個心腹大患。

    而司馬懿當然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為了鞏固自己司馬懿不得不廢皇帝,否則滅門的將是自己!

    249年高平陵之變被認為是司馬懿奪權的開始。

    在高平陵之變之前,魏國是雙核系統,宗室代表曹爽和軍方代表司馬懿。曹爽從曹叡死後開始一系列的改革。

    曹爽改革損害了魏國高層,全國人民都盼著四世老臣司馬懿能出來撥亂反正。

    高平陵之後,曹爽被殺。這個時候司馬懿很明白,自己家族已經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雙核變單核,那個單核只能變成權臣,自古權臣的下場,要不當曹操讓兒子登基,要不當霍光被滅族,沒有別的出路。

  • 4 # 鄭說奇談

    第一,迫不得已

    我認為司馬仲達是迫不得已為止,就像趙匡胤一樣,到了最後的一步,皇帝沒有能力控制國家了,司馬懿不變天,可能其他人會變他的天,就不變不了,後代也會被清算,倒不如現在就解決了威脅。

    第二,曹家無能人

    曹爽的傲慢與無能加速了他篡權的,早知道曹爽可是帶著皇帝在城外,得知政變後,相信了陳群的話,直接去做富家翁了,最後少不了身首異處。

    或許一個三馬同槽的夢或許就註定這一切。

  • 5 # 無形劍620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不是英雄。司馬懿也很清楚,三國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司馬懿很內斂,至死也沒有篡位。他兒子有,另當別論。

  • 6 # 大話古今

    從東漢末年黃巾軍之亂,到後來三家歸晉,漢末三國動亂了近百年。這期間軍閥割據,天下顛覆,英雄人物輩出,而最後司馬氏能夠一統天下,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自然就是司馬懿。司馬懿想要篡權的心思其實早就有了,但是為什麼到古稀之年才行動呢?這個問題我之前就專門寫了文章,自己就直接拿過來用了。

    司馬懿原本是東漢臣子,後來成為曹魏臣子,再後來熬死了曹家三代人後,便篡奪了曹魏政權,成為曹魏實際的掌權人,為司馬氏改朝換代而奠定了基礎。司馬懿到了七十歲,才發動高平陵之變,幹掉了曹魏親信奪取大權。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希,為何司馬懿到了這個歲數才造反?究竟是有所畏懼,還是實力不夠呢?早有野心,然被壓制關於司馬懿的故事在很多野史小說中都有描述,他在年輕時就曾經暴露過自己的野心,最有名的就是“鷹視狼顧”。早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看出司馬懿是巨大的危險,後來還有三馬同槽的說法,預示著司馬懿要篡奪曹家的皇位,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導致年輕時期的司馬懿備受曹家人防備。而司馬懿為了明哲保身,只能做小伏低不顯山不漏水,乖乖的為曹操效力。其實早期的司馬懿即便是想要嶄露頭角,都沒有什麼機會。曹操在世的時候可謂是謀士如雲,猛將如雨。

    先來說謀士,他身邊的程昱,荀彧,賈詡等人都是頂尖人才,而武將有張遼許,褚夏侯惇等忠心耿耿的猛將,打起仗來一點都不含糊。而當時的司馬懿不僅年輕,而且官位也很低,對於這樣的人,曹操根本不會將他放在眼中,也根本輪不到司馬懿給曹操出主意,即便是司馬懿有才華,也無法展現出來。

    精準站隊,進入權力中心

    真正對司馬懿有所重用的應該是曹丕,因為曹丕與曹植奪嫡之爭中,司馬懿是站在曹丕這一邊的,最後司馬懿因為站對了隊伍而得到了展示才華的機會。當時天下紛爭不斷,一個人如果能控制一個國家的兵權,那才叫真正的掌權。司馬懿在曹丕繼位之後,一直在升官,成為曹魏政治中樞系統的重要人物,但他主要的工作還是一些賬目並不掌兵,真正的兵權還是在曹氏子孫與夏侯氏子孫手中。在曹丕看來,司馬懿是外人,遠不如自家人來得可靠。

    命長熬死曹家三代人

    司馬懿最大的本領就是太能活了,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很低,但司馬懿卻很長壽,所以他硬是將很多人都熬死了,熬死了曹家三代人,即曹操,曹丕和曹睿,甚至將大權在握的曹真與曹休都給熬死了。曹丕臨死之前留下的幾個輔佐曹仁大臣中就只剩下的司馬懿,曹魏這邊已經沒有那麼多人才可以任用,於是,此時的司馬懿開始帶兵,手中有了兵權。曹睿對待司馬懿與曹操、曹丕完全不同,曹操在世時根本沒把司馬懿放在眼中,曹丕在位時感念司馬懿盡心盡力工作,對他也還不錯,至少不會將他當成一個亂臣賊子處處防範,但是魏明帝曹睿就不一樣了,司馬懿是老爹留下輔佐自己的大臣,在朝中經營多年,可謂是三朝元老,後來又手握兵權,對於這樣的人是一定要防著他的,所以在曹睿手下辦事的時候,司馬懿格外小心。

    因為曹睿並非昏君,而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也不夠龐大,曹睿能夠重用他,也能夠在關鍵時刻將他踢出局。不過司馬懿的運氣還算是比較好的,當時的曹魏很缺乏人才,而帶兵打仗,司馬懿是一把好手,所以曹睿即便是防著司馬懿,卻也不得不重用他,更重要的是,曹睿是一個命短的皇帝,年紀輕輕就掛了,他也沒能熬過司馬懿。

    以退為進,抓住機會曹睿死後將皇位留給了小皇帝曹芳,曹芳年幼,肯定是不能處理朝政的,而當時的大權被曹氏家族的大將軍曹爽所掌控,而曹爽並非是一個大智大勇之人。此時的司馬懿雖然已經年邁,卻看到了可以出手反擊的機會,於是司馬懿故作退讓,讓曹爽放鬆警惕,趁著曹爽與曹芳外出祭拜陵寢之際,發動高平陵之戰,奪取了曹魏政權。

    此時的司馬懿已經是一個到了古稀之年的老人了,說實話,他之前沒能造反,並非他沒有野心,而是他知道實力不夠。無論是曹操,曹丕還是曹睿都是能幹之人,只要有他們在司馬懿就會被壓制,他所等待的無非就是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直到古稀之年才到來。好在,在生命即將完結之際,司馬懿緊緊的抓住了這次機會。

    奇怪遺言,不墳不樹

    公元二五一年,73歲的司馬懿因病去世。在去世前,司馬懿立下了一個奇怪的遺囑:於首陽山上為土葬,不墳不樹,做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在生前,司馬懿就在首陽山為自己建造了一座陵寢,既不分墓冢,也不建陵寢,身穿平時的衣服下葬,墓中不留寶物,而後來去世的遺孀也不準與自己合葬。與此同時,在《宋書禮志》中還保留一個更奇怪的記載: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於是景文遵旨。也就是說,司馬懿不允許子孫為自己掃墓,而他的兒子司馬昭謹遵其遺囑,從未為他掃過墓。古語有云“國之大事,惟戎典祭。”古人看來,祭祀祖先能夠保佑家族平安,和睦延續。對於君王來說,祭拜先帝與先祖可以保佑國祚綿長,皇權代代相傳。司馬懿處心積慮多年就是為了攀登權力的高峰,從而光宗耀祖。如今,司馬懿透過高平陵之變已經大權在握,有號令天下之威,如今卻為何如此低調?不僅低調下葬,甚至不允許子孫為自己掃墓,而這就要從高平陵之變來說起了。

    無病呻吟,麻痺敵人

    魏明帝曹睿於景初三年逝世,留下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而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成為了託孤大臣。但是曹睿死後,曹爽及其一眾黨羽將司馬懿任命為太尉,以明升暗降的形式奪取司馬懿兵權,將之完全架空。而司馬懿心知曹爽猜忌自己,於是施展“假痴不癲”之謀,整天在家裝病。隨後,曹爽集團完全掌握宮中禁軍,曹爽與何晏等名士操縱朝廷中樞。然而,曹爽本是紈絝子弟,絲毫沒有父親朝著那樣的英明睿智,一方面,曹爽大肆攬權,挾持幼主還將與他有矛盾的郭太后關入深宮,另一方面,曹爽窮兵黷武親率十數萬大軍討伐蜀漢,結果在興勢之戰中被王平、費禕殺得大敗。然而,曹爽不僅不以失敗為止,反而還每天置酒高會與何晏等人每日閉門傾談,將國家治理得一團糟,因此,曹爽不僅得罪司馬懿,還得罪了曹魏,皇室以及蔣濟等功勳老臣。

    當時,司馬懿雖然已經因病退居二線,而曹爽仍對他不放心,於是派心腹李勝探望司馬義。李勝進屋後,只見司馬懿正在兩個婢女的服侍下吃粥。吃著吃著,司馬懿手一抖粥潑了一身,婢女為他換衣,結果,司馬懿一個沒站住,衣服又掉在了地上。李勝見司馬懿如此英雄遲暮,倒是有些心生憐憫,於是,他對司馬懿說“我馬上要去荊州赴任,特地向太傅辭行。”結果司馬懿卻歡快的說“啥,你要去幷州,那裡到處都是湖人,不是什麼好地方,你可要多加小心呀。”李勝說,“太傅聽錯了,我是要去荊州赴任。”而司馬懿恍然大悟道“哦,我老了,聽不清你說話,望你在荊州建功立業,到時候我好把兩個犬子託付給你。”李勝辭行之後,立即向曹爽通報了司馬懿的情況,太傅老了,離死不遠,將軍可以高枕無憂了。聽了李勝的話,曹爽果然對司馬懿失去了警惕。

    暗度陳倉,一擊斃命

    然而實際上,司馬懿表面整天躺在床上生病,實在在家中陰養800死士,同時聯絡蔣濟等人,準備發動一場絕地反擊。正史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爽帶著幼帝曹芳以及自己的全部兄弟以及親信前往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拜謁司馬懿見時機已到,於是派人接出被幽禁的郭太后,讓她下詔逮捕曹爽一黨。隨後司馬懿又派人佔據武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佔領曹爽一黨的軍事駐地。針對此次政變,司馬懿振振有詞“我奉先帝遺詔討伐叛逆,曹爽大權獨攬,離間兩宮罪不容恕我已擅自做主告誡主管人及黃門令說,免去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兵權,以侯爵的身份退職歸家,不得逗留而延滯陛下車架,如敢延滯車架,就以軍法處置。”

    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

    聽聞洛陽發生政變,身在高平陵曹爽完全慌了。實際此時,他手中不僅握有天子身邊還有大量禁軍,完全可以去向許昌重立中央,到時候誰勝誰負還難以預料。只可惜,曹爽只是一個軟弱無能豚犬一般的廢物,在對峙中,司馬懿派遣陳泰和徐允許勸說曹爽,只要你交出兵權,仍能保你富貴,同時還表示,太傅曾指著洛水發誓他絕不會害你以及家人性命。

    對此,曹爽信以為真幼稚的將劍擲於地上,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為富貴人家,曹爽的話讓他的智囊團桓範氣的跳腳大罵:“曹真乃佳人,怎麼生了這麼個豬狗不如的兒子。”就這樣,曹爽在手握天子和軍隊的有利情況下,向司馬懿投降,而司馬懿也毫不客氣,悍然違背諾言,誅殺曹爽三族,同時與曹爽交好的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範等人也慘遭滅族,一共誅殺五千多人。

    司馬懿喪心病狂的屠殺這場屠殺有多殘酷呢,《魏書.王凌傳》注引《漢晉春秋》中有身歷其事的王廣說道:“同日斬戮,名士減半。”《三國志》也提到:“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姐妹女子之是人者皆殺之。”按照規矩,誅三族絕不會株連嫁出去的女子,而這一次連嫁出去的姑姑姐妹女兒也盡被殺,由此可見,司馬懿是多麼的陰險和狠毒。而這一暴行甚至連司馬懿的同夥蔣濟和陳泰也看不下去了,此前,蔣濟等人都曾以自己名譽來保證曹爽的性命,曹爽被滅三族後,蔣濟和陳泰因極度愧疚而離世。更搞笑的是,甚至連敵對的蜀國也為曹爽鳴不平,說是司馬懿斷絕老上司陶真的血食,實在是狂悖無義。

    數十年後,西晉早已滅亡,東晉已經南度,而宰相王導對晉明帝說起了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故事,說完後,晉明帝竟哭倒在龍床上:“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你看看司馬懿的殘忍和陰險,連他的後代都看不下去。公元二五一年,司馬懿討伐試圖重興魏室的老同事王凌,並夷滅了他的三族。此後,司馬懿每天都會夢到王凌和他的好友賈逵向自己索命,不久後,司馬懿便病入膏肓。同時向後代們下達自己遺命“不墳不樹,做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此外不允許子孫為自己送葬。

    老奸巨猾司馬懿司馬懿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在高平陵之變中犯下了可怕的罪行,惹上了很多仇家,他害怕仇人掘了自己的墳,同時也害怕他人如法炮製,借子孫拜謁陵墓之機發動政變。可以說,司馬懿確實是老謀深算,不墳不樹且不得拜謁,司馬懿的高原陵,很快就在首陽山中失去了蹤跡。從他記事到如今,如今過去了一千多年,甚至連曹操的陵墓都早已被髮掘,而司馬懿的陵墓仍無跡可循,即使西晉滅亡,司馬懿的陵墓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也沒有受過任何盜掘。由此可見,司馬懿確實老奸巨猾。

  • 7 # 少顏翁

    司馬懿從他為官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想過篡權。是後來看到了曹操的行為,才模仿了起來。

    司馬懿在整個三國當中,出場是比較晚的。起初的司馬懿他是不願以為官的。

    是曹操發觀司馬懿有特別的才能,逼迫司馬懿,為自己服務!

    曹操雖然任用司馬懿,但極其的不信任他,這也是他前期為什麼仕途坎坷,極為不順的原因。

    司馬懿為曹魏服務,歷經四代君主,從起初的曹操,曹丕,到曹睿,在到曹芳!他熬死了曹氏三代君主,論其忍耐力,可見非同一般!

    到了曹芳這一代,他趁著曹芳與曹爽祭祀祖先的時機,發動政變奪權成功,可以說他成功除膽識謀略之外最重要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草包曹爽的幫助。

    很快大權在握的司馬懿,控制了曹魏政權,沒過幾年的司馬懿就死了,他的兩個兒子,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一個被封為丞相,一個被封為大都督!一時間曹魏政權盡歸司馬氏所有。

  • 8 # 小楊說歷史a

    1.曹操還沒死的時候,就經常把司馬懿踩在腳下,都說曹操疑心重,確有其事,想當年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就把司馬懿踩在腳下。導致司馬懿心中不服,所以最後把三代皇帝都熬死了。

    2.曹操死的時候對曹丕說了一句話,司馬懿不得不用,但也不得不防,所以曹丕就安排了一個侍女在司馬懿的身邊,其實司馬懿早就看出來了,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司馬懿的想法早都有了,就是在等待一個機會。

    3.而且在草皮死了之後曹睿,根本不行,他全部用曹氏清貴,而且曹家又不能人,就算司馬一不取,別的人也會取。而且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司馬師,也是非常的有能力,有陽光,有計謀的一個人。

    4.當時曹睿繼位的時候,大將軍曹真就做了一個夢,三馬食槽的夢,沒想到最後夢成真了,在古代做夢都有這說法的。

    5.重點是司馬懿完全相當是被曹氏家族給逼出來的,曹操踩他,曹丕防他,曹睿扁他,導致司馬懿最後不得不造反,如果我不造反你曹氏家族,豈能放過我?

  • 9 # 文史學徒夢九霄

    司馬懿篡權與其說是預謀已久,不如說是被逼無奈,司馬懿的考慮也許沒有那麼長久,不過是士家在亂世生存之道,而他的後繼者確實不怎麼樣,但是司馬懿這個人確實也沒什麼所謂的儒家學者風範,隱忍之下是毫不留情的手起刀落。

    司馬懿本來就是士家大族之後,司馬八達之一,起初不想去曹魏當官,找的理由是自己生病,於是有了很多版本,比如司馬懿看不上曹操,不屈曹節之類的,其實是那會曹操沒有拿司馬懿當一回事,後來推薦的人多了,曹操一句你不來上班,我就砍了你,司馬懿還是乖乖去了,而且在曹操手下乾的還很不錯。

    曹操是個有大智慧的人,面對曹操的猜忌,司馬懿明智的選擇戰隊曹丕,自己呢工作也是加班熬夜,於是曹操在繼承人的選擇隊伍上最終殺掉了楊修留下了司馬懿。

    司馬懿熬死了曹魏第一個統治者曹操之後,在曹丕時代儼然一個大魏良臣,早早脫離了被迫事曹的人設,也沒有日後篡魏的那一步。

    可惜曹丕是個短命皇帝,司馬懿又熬死了曹丕,沒想到上來個曹睿更加難對付,但是司馬懿在曹睿手下開始掌握兵權,並且帶兵打仗很有水平,從未帶兵打仗的司馬懿證明了自己的軍事天賦,後來《三國演義》和諸葛亮的棋逢對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結果曹睿也是短命皇帝,曹睿死了當權的是曹爽和司馬懿,曹爽直接就把司馬懿架空了,可恨曹爽也是一朝權在手,就把自己太當一回事了,政治上搞的朝野雞犬不寧,朝廷上下需要一個能夠撥亂反正得人物,司馬懿這個三朝元老就是最佳人選。

    為了自己和家族又有人支援,司馬懿在被架空十幾年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這時候司馬懿能夠調動的力量其實非常有限,但是司馬懿還是成功了,司馬懿的初衷不過也就是儲存士家的力量,但是成功之後的司馬懿也看出來,現在的曹魏不是自己當初效忠的曹魏了。

    最牛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著哥倆把當年曹操兒子用在漢獻帝身上的招對著曹操家族用了一遍,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對自己家族封王,結果後來有了八王之亂,中國歷史進入最混亂的南北朝時期。

    總的來說司馬懿是個善於隱忍的人,對待對手哪怕自己的朋友如果阻礙自己的生存了,也會手起刀落,但是水平在三國那百八十謀士裡面也就中上罷了,不過司馬懿的兒子篡權之後有了自立之心,最後三家歸晉,但是對時局的把握和人心所向上比司馬懿差遠了,最後八王之亂,把晉朝也是折騰的夠嗆,這些估計也是司馬懿想不到的。

  • 10 # 君山話史

    司馬懿奪權是有其合理性的,當時政變是得到朝中多數大臣的支援,主要原因是曹爽集團當政的那幾年,確實胡做非為,令朝野失去信心。

    下面我就來做個分析:

    第一,曹爽架空司馬懿

    在魏明帝去世前,指定曹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以能力來說,司馬懿堪當大任,但曹爽作為宗室,地位反在司馬懿之上。新帝上臺後,曹爽任大將軍,司馬懿為太尉,起初曹爽對司馬懿還算客氣,有事都找他商量。問題就出在曹爽下面一幫狐朋狗友上。

    曹爽的狐朋狗友,包括畢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等,他們一致認為權力不可與人分享,必須把司馬懿擠出權力核心。於是丁謐獻計,對司馬懿明升暗降,於是曹爽以朝廷名義給司馬懿太傅之號,剝奪太尉之職,實際上奪其實權。此後,凡是尚書上達的奏章,先交由曹爽過目,帝國輕重緩急之事,曹爽先於司馬懿獲悉,並擁有決策權。

    第二,曹爽大肆濫用心腹

    曹爽自己沒什麼本事,又任人唯親。削奪司馬懿之權後,曹爽把心腹們都被安排到要害部門:以何晏為吏部尚書;以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不僅如此,曹爽還把弟弟們安插到軍隊之中: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等等。

    曹爽的“智囊團”狐假虎威,操縱朝廷,廣結黨羽,獨斷專行,甚至屢屢變更國家法令制度。比如說,接替司馬懿出任太尉的蔣濟,也只是一尊被供奉著的泥菩薩,名為三公,實權倒不及何晏、鄧颺、丁謐這些曹爽集團骨幹。對此,蔣濟無可容忍,上書皇帝抨擊這些不法分子,表達對曹爽的不滿。然而,小皇帝形同虛設,這摺奏章當然並不能起到什麼實際效果。

    第三,曹爽在生活上窮奢極欲

    曹爽對得起自己的名字,他活得實在“爽”。玩的是美女,住的是宮殿,行的是香車寶馬,穿的是華麗衣裳。不僅如此,他的飲食、衣服、車馬,跟皇帝同一標準!他玩的女人,是先帝漢明帝宮中的才人宮女!除此之外,他還建了一座大型地下宮殿,經常跟馬屁黨何晏等人在這裡縱情喝酒。

    曹羲是曹爽的弟弟,頭腦相當清醒,看到哥哥這樣胡來,這是滅門的先兆。他多次勸說哥哥,說到動情處,涕淚長流。曹爽嫌他婆婆媽媽的,懶得理睬。

    第四,由於曹爽倒行逆施,朝中一股反曹勢力興起

    其實,曹爽這個人確實比較沒有本事。在架空司馬懿後,他又想有所作為,於是在一幫小嘍囉的慫恿下,發動伐蜀之戰。然而,這一戰打得十分糟,非但沒取得任何戰果,反而耗費關中的民力財力,軍隊損失慘重,實得不償失。

    當初魏明帝託孤曹爽後,認為曹爽能力不太行,便給他配了一名精明幹練的助手,即大將軍長史孫禮。孔禮是比較有才的,而且為人剛正耿直,曹爽不太喜歡他,最終兩人分道揚鑣。曹爽先是彈劾孫禮對朝廷心懷怨恨,抓捕入獄,後來又把他踢出京城,改任幷州刺史。

    見到司馬懿後,孫禮毫不含糊地說:“明公應該像伊尹、呂尚那樣,匡輔魏室,上則報答明帝的囑託,下則建立萬世不朽的勳業。”這段話已赤裸裸地表達想法:曹爽那傢伙治國無術,你司馬懿受先帝之託,應該挺身而出,把不稱職的曹爽拉下馬。

    司馬懿嚇了一跳,他拉著孫禮說;“要忍人之所不能忍。”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朝中一股反曹爽的力量已經興起,而且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司馬懿身上。

    第五,司馬懿發動政變,推翻曹爽,實是人心所向

    司馬懿發動政變為什麼能成功呢?

    當時司馬懿已經稱病不朝很久了,他只是暗中積蓄力量,冷眼旁觀局勢的變化。儘管司馬懿遠離權力,但他威望仍在,他是魏明帝時代最有成就的大臣,兩次挫敗諸葛亮的進犯,又遠征遼東,削平存在半世紀之久的公孫氏政權,可謂功勞赫赫。曹爽集團的倒行逆施,令朝中舊臣心寒,大家都希望司馬懿能出來力挽狂瀾。

    在司馬懿發動政變時,除了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之外,他還得到眾多老臣的擁護與支援。在這些支持者中,有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等,有些大臣即便不支援,也沒有明確反對。在朝中大臣中,只有大司農桓範站在曹爽一邊,屬於少數派。從這裡可以看出,司馬懿發動政變,剷除曹爽集團,是得人心的,這是他成功的根本。而且,從司馬懿的所作所為來看,他是奪了權,但並沒有想篡位。他的理想,還是當伊尹、霍光那樣輔佐國家的賢臣罷了,至少沒有證據表明他自己想當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魚的“揮金之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