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忠山學書

    蘭亭序是王羲之自撰自書的序文稿本,全篇28行,324字。後世奉為天下第一行書,歷代行書法典。

    神龍本蘭亭序

    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風景優美,大傢伙心情不錯,就臨水而坐,玩起了“流觴”的小遊戲。遊戲規則就是將酒杯放在水面上,流到誰的面前,誰就要飲酒並作詩一首。不得不說,古人還是挺會玩的。遊戲結束後,大家共作詩37首。由於本次聚會王羲之做東,就由他乘興作序,這一作不要緊,誕生了中國書法史上鼎鼎有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諸遂良臨本

    然而這件貴越群品的書法經典,其真跡的下落直到今天仍然撲朔迷離。

    見過蘭亭序真面目的人極少,傳隋朝時為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所得,智永又傳給了她的弟子辯才法師。到了唐代的時候,唐太宗非常迷戀王羲之的書法,便各方收集王羲之的字跡。打聽到蘭亭序在辯才法師手裡,非常興奮,便召其進京勸其進獻。辯才說我哪裡有蘭亭序,各種推脫就是不交。不交不要緊,硬來不行,那就智取,辦法總是有的。最後房玄齡推薦足智多謀的蕭翼南下智取而歸。

    虞世南臨本

    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後,非常喜歡,命令馮承素等臨摹高手拓寫了一些副本,賞賜給下面的一些大臣,就是這樣蘭亭序才得以流傳於世。

    關於蘭亭序的真跡,史傳唐太宗去世後,唐高宗採納諸遂良的建議,將蘭亭真跡陪葬。

    傳世的蘭亭序的臨本,以“神龍本”名聲最大,為唐貞觀年間馮承素等人所摹。還有兩個臨本後人定在虞世南和諸遂良名下,又傳諸遂良的臨本實為米芾所臨。宋朝還有一種“定武蘭亭”刻本,是依據歐陽詢的臨本所刻。

    趙孟臨蘭亭序

    蘭亭序真跡不知其蹤,慶幸的是我們仍能從她的摹本,特別是神龍本看到王羲之運筆的從容,中鋒側縫的運用,曲筆直筆轉筆折筆的操控。可謂肥瘦相宜、曲直兼備、剛柔相濟,變化多端。每一個字大小欹正,相互映襯,各顯姿態。

    蘭亭序中的之字

    後世書法家學習行書皆以蘭亭序為正途。

    仰望蘭亭,吾輩當懷有敬畏之心去臨習傳承。

    拓展知識:唐太宗李世民遺詔中要求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面,要永遠擁有這件摯愛的寶貝。昭陵(唐太宗陵墓,位於今咸陽市)被合上的那一天,《蘭亭序》就作別人間,沉入地底,陪伴李世民度過千年長夜。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蘭亭序》真跡埋在昭陵,這是目前真跡去向最主流的說法。

    但歷史的一個插曲又讓真相變得撲朔迷離。

    攪局者名叫溫韜,是五代時期的一個“盜墓狂人”。

    據《舊五代史》卷七三《溫韜傳》記載,溫韜為耀州節度使時,把境內的唐陵盜了個遍,昭陵也不能倖免,幾乎被他偷了個乾淨,“昭陵所出金器,十萬人三十日猶運不絕”。

    不過在溫韜的盜墓品目錄裡,並沒有《蘭亭序》的記載。

    後世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說溫韜不通文墨,將《蘭亭序》真跡損毀了;有說溫韜把《蘭亭序》真跡盜出,流落民間。此後歷史上時不時就爆出《蘭亭序》真跡現世的訊息,當然大多是譁眾取寵。

    除了《蘭亭序》真跡陪葬昭陵的說法外,另外一個最主流的說法就是真跡埋在乾陵。

    《蘭亭序》摹本

    有文獻記載,當年陪葬昭陵的只是《蘭亭序》的一個摹本。真跡讓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調換了,陪葬在李治和他的皇后、大周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之中。

    因為溫韜盜墓事件,使得很多研究者對於《蘭亭序》陪葬昭陵產生了懷疑,而乾陵又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被盜過的陵墓,埋存《蘭亭序》的可能性最大。

    直到今天,《蘭亭序》藏在哪裡仍是一個謎,但如果有一天《蘭亭序》真跡現世,也不要驚訝,因為它可能就在某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靜靜地沉睡著。

  • 2 # 風狸

    《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何去何從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的是他卓越的政績,但其實他除了是一位偉大的帝王外,還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其他書法家的作品在李世民的眼裡都黯然失色,其對王羲之書法的迷戀和痴迷一點也不亞於今天的追星族和發燒友。

    於是李世民開始了對王羲之書法真跡如痴如醉的搜尋。上有所好,下屬自然更加懂得投其所好,長安城內一時之間湧現出了各種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褚遂良、歐陽詢等老臣也開始了對王羲之書法真跡夜以繼日的鑑別。

    據史書記載,眾臣共鑑定王羲之真跡多達兩千多張,最後一起獻給了李世民。然而在眾多的真跡中獨獨缺了王羲之的文墨至寶《蘭亭集序》,這令李世民無法釋懷,於是開始了對其下落的苦苦探究。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李世民得知《蘭亭集序》的真跡流落於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一名徒弟辯才的手中,李世民多次索取均被辯才回絕。為了得到它,李世民不惜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去接近辨才,才尋機取得《蘭亭集序》,李世民對得之不易的《蘭亭集序》真跡視若至寶,因此傳言其真跡在李世民駕崩之時作為殉葬品永別於世。

    但有趣的是,五代時期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盜墓者溫韜在盜取了李世民的昭陵後,在他的出土文物清單上卻並沒有看見《蘭亭集序》的蹤影,因此有傳言稱是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偷偷換取了《蘭亭集序》的真跡,後隨葬於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之中。

    關於《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時至今日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謎團,近年來關於《蘭亭集序》真跡重現於世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然而最後經鑑別都是虛假訊息,因此《蘭亭集序》的真跡現在到底深藏於哪一個晦暗的角落裡沉睡著,我們依然不得而知。

  • 3 # 微光young

    《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時至今日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史書記載:《蘭亭集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唐末五代的軍閥溫韜在任陝西關中北部節度使期間,把昭陵盜了。史籍記載:“在鎮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

    李世民的昭陵自然難以倖免。盜墓者進入昭陵的地宮後,見其建築及內部設施之宏麗,簡直跟長安皇城宮殿一樣。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寢,床上放置石函,開啟石函,內藏鐵匣。鐵匣裡盡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貴圖書字畫。

    其中最貴重的當推三國時大書法家鍾繇和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開啟一看,二百多年前的紙張和墨跡如新。這些稀世珍藏,全被溫韜取了出來,但迄今千餘年來下落不明,誰也不知道這些寶物去向何方。

    但在溫韜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 《蘭亭集序》,而且此後亦從未見真跡流傳和收錄的任何記載。一些史學家認為,溫韜盜掘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細的清理,故真跡很可能仍藏於昭陵墓室某一更為隱秘之處。

    史學界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蘭亭集序》並沒有隨李世民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乾陵之中。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唐太宗死時,並沒有提出要將《蘭亭集序》隨葬,而是將《蘭亭集序》交給了同樣喜愛傳世藝術品的兒子李治。

    李治是李世民第九子,貞觀十七年(643年)被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李治在位34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葬於乾陵。李治臨終前在病榻上遺詔,把生前喜歡的字畫隨葬。因此,在《蘭亭集序》失傳之後,就有人懷疑《蘭亭集序》並非隨葬昭陵,而是被藏在乾陵。

    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據說被溫韜挖了十七座,唯獨挖到乾陵時,風雨大作,無功而還。在唐之後,再沒有人見過《蘭亭集序》的真跡,這也使更多人相信《蘭亭集序》隨葬乾陵的說法。

  • 4 # 瓜哥神侃

    據說是在唐太宗的昭陵或武則天的乾陵裡,我不太相信,因為就目前的摹本來看,蘭亭是否寫得好,好成第一,就眾說紛紜了。郭沫若說是偽造的,高二適反駁他,兩人論戰多年。還有一個有力的證據是,蘭亭極易摹仿,徐靜蕾都仿得像,而書法比賽行草得獎者,無一作品寫得像"蘭亭",當然,你可以說"盡得蘭亭神韻",不像又如何說起呢?所以,蘭亭是書法發展史上的產物,真從藝術上探究,又價值幾何呢。

  • 5 # 國粹繁榮絢麗日

    “蘭亭集序”,即《蘭亭帖》。

    晉王羲之於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同謝安等四十一人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襏禊之禮。羲之作《蘭亭序》,用蠶繭紙、鼠須筆書,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文者,字型悉異,世稱為《蘭亭帖》。

    在隋以前,其名尚不甚重,唐初李世民(太宗)酷愛“二王”書法,從羲之七世孫僧智永的弟子辯才處得其真跡,分搨數本,以賜皇子近臣。

    虞世南、褚遂良等始盛推之,後代益加誇飾,以此為真書的極軌。

    傳說唐太宗特別喜愛王羲之墨翰,多方搜求,購募備盡,“有大王真跡三千六百紙”,唐太宗死時,以真跡殉葬於昭陵,“隨仙駕入玄宮”,作了隨葬品。今存定武神龍諸本皆據歐陽詢、褚遂良臨搨本翻刻。(參閱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三》、唐何延之《蘭亭記》、宋桑世昌《蘭亭考.三》)

    王羲之(321~

    379年),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定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中國傑出的書法家,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備精諸體,並博取眾長,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成妍美流便的新體,稱譽千載,歷來有“書聖”之稱,為歷代學書者所崇尚。

  • 6 # 小學老師王誠實

    那麼,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去了哪裡呢?

    據聞,唐太宗李世民便是王羲之的“粉絲”。

    相傳《蘭亭序》傳至王羲之的第七代王法極手上,後因去世前傳給他的弟子——辯才和尚,意外的獲得珍寶,這和尚甚至在臥室樑上特意鑿了個洞用於安置《蘭亭序》。

    於是他將和尚召進宮中,詢問畫的下落。但是,辯才和尚才不想把這傳家寶捐給國家,只得裝瘋賣傻,矇混過去。唐太宗知道硬來不行,還得想一條計謀智取。於是,他便派了一個叫蕭翼的國安局成員,以愛書法之名,和辯才做朋友。

    唐太宗拿到這幅作品時,如獲至寶,心花怒放,立馬請來全國最好的書法家、最棒的工匠對蘭亭序進行臨摹。其中,馮承素的鉤摹本是現在被公認的最好的《蘭亭集序》摹本。又因為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龍”小印,便稱為《神龍本蘭亭》,來區別於其他的臨摹本。而馮承素能臨摹得如此惟妙惟肖,主要是因為他用了“雙鉤廓填法”。

    之後,沒過幾年,唐太宗快掛了。臨死前,他把兒子李治叫到跟前說,“兒子,老爸就一個心願,你得讓這《蘭亭集序》跟著我一起埋了,我太愛了,不然死不瞑目呀”。

    這李治有沒有聽話,從了他老爸呢?

    一種說法是有的,《蘭亭集序》真跡隨太宗一起入了葬。另有一說是李治和武則天都愛它如命,便偷偷留了下來,在自己死後帶進了昭陵。

    有文獻記載,當年陪葬昭陵的只是《蘭亭序》的一個摹本。真跡讓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調換了,陪葬在李治和他的皇后、大周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之中。因為溫韜盜墓事件,使得很多研究者對於《蘭亭序》陪葬昭陵產生了懷疑,而乾陵又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被盜過的陵墓,埋存《蘭亭序》的可能性最大。

    直到今天,《蘭亭序》藏在哪裡仍是一個謎,但如果有一天《蘭亭序》真跡現世,也不要驚訝,因為它可能就在某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靜靜地沉睡著。

    總之,《蘭亭序》的真跡,就此消失人間。

  • 7 # 千年蘭亭

    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以及《蘭亭序》的“天下第一行書”地位,之所以能確立,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李世民的大力宣傳。

    但同時,大量王羲之作品未能流傳下來,也得歸罪於這位王羲之的“超級粉絲”。據說,他收集了1500多件王羲之作品,最後,他又一股腦帶走了,一件也沒給後人留下。

    《蘭亭序》極可能就是這一千五百分之一。

    《蘭亭序》的失蹤,讓千百年來無數人失望至極,但同時又給了一部分一個極好的機會,那就是假畫販子。他們會編出一個個極為完美的故事,用偽造的作品來騙那些無知的有錢人。

    馬未都曾說過一個事,有位老闆託人請他去看看收藏的東西。老馬去後搖搖頭,說都是假的。老闆一聽急了,說這些東西都是他親眼看別人從古墓中取出來的。

    老馬笑著說,那是他們造的一個墓,幾個朝代不同的東西怎麼可能從一個墓出來?

    關於《蘭亭序》,說不定什麼時候又會有重現江湖的資訊,但是,說實話,沒有歷朝歷代朝廷內府的保藏,我是不相信它能儲存到現在的。

    據說,科學家們對宣紙作過科學測定,其理想的壽命大約是1050年。

    當然,王羲之時代還沒有宣紙,但《蘭亭序》所用的一定是一種類似的植物製作的紙張,壽命與宣紙應該類似,若是正常儲存,到現在它也應該化作灰燼了吧。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寫《蘭亭序》的紙張都得“壽終正寢”了,《蘭亭序》當然也就隨之消失了。

    其實,文物的保藏中,書畫作品帶給科研人員的難題最大,因為紙張是有壽命的。

  • 8 # 麥客MAIKE

    失傳千年的《蘭亭集序》究竟在何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但普遍認為是落在了唐太宗李世民手裡,死後陪葬在了昭陵。可五代時候節度使溫韜把昭陵挖掘一空,也未曾見《蘭亭集序》的影子,可見真跡並不在昭陵。

    然而,李世民在世的時候,確實拿到了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一向酷愛書法的李世民對“書聖”王羲之推崇備至,在得知王羲之的第七代世孫智永出家當了和尚後,把《蘭亭集序》真跡傳給了弟子辯才,便派御史蕭翼設計把真跡騙到了手,辯才痛惜而死。這段故事被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繪成了一幅畫《蕭翼賺蘭亭》,可惜這幅畫的真跡也消失了,只有北宋留下來的摹本。

    李世民在得到《蘭亭集序》真跡後,讓虞世南、歐陽詢、諸遂良、馮承素等當時的名家臨摹,這就是後世我們見到的諸多《蘭亭集序》唐人摹本。由此可見,真跡確實在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在臨死的時候對太子高宗李治曰:“吾欲從汝求一物,汝誠孝也,豈能違吾心願。”高宗曰:“何物?”太宗曰:“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及弓箭不遺。”高宗於是遵父皇命,用玉匣裝《蘭亭序》,陪葬於唐太宗昭陵。

    可問題是,溫韜挖掘昭陵後,文物清單上並沒有《蘭亭集序》,而且從此後就再也沒有真跡流傳和收錄的任何記載。也就是說,從李世民死後,《蘭亭集序》真跡就徹底消失了。

    有一種說法是,很有可能唐高宗李治並沒有遵從父命,把真跡陪葬於昭陵中,而是留給了自己。要知道,唐高宗李治同樣也喜歡傳世的藝術品,很有可能這個傳世之寶被隨葬在了乾陵。

    迄今唐十八座皇陵中唯獨只有乾陵沒有被盜掘,其它十七座都被溫韜挖了,但都沒有發現《蘭亭集序》真跡。唐高宗李治是最後一個收藏真跡的人,很可能在死後被陪葬在乾陵中了,我們也只有等待乾陵發掘的那一天真正揭開這個謎。

  • 9 # 桂江春早1

    《蘭亭帖》,此乃書法造詣的CROWN之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神韻之筆!不管它今身在何處,何人之手,國之魂寶,書法文人至愛之寶,它永遠屬於中華,屬於中華民族,它神奇之力量永遠祐吾中華世代平安,榮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夫妻在創業的路上能共患難,在成功的路上又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