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七696

    很多時候,我們只注意到了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忽視其他事情。習慣的培養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這個習慣也不僅僅侷限在學習上面。在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本身學習的內容並不是很難,更多還是要將時間用在培養習慣上。在這方面,現在很多託管班都將之列入到必教的內容。像在貝爾安親裡就有雙師課程。在西安市高陵區城關小學校區裡,託管老師除了在學習上會培養孩子預習和獨立完成的習慣外,還會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以及學會感恩。

  • 2 # 豆媽天樂

    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最重要的是,要養成孩子做事的習慣以及遇事的態度。成績怎麼樣是次要,但態度必須端正,習慣要養成好

  • 3 # 一五七七愛吃橙

    二年級已經小學,有句話說一年級是檻,二年級是坡,三年級是峰,也就是從一年級開始孩子要養成獨立寫作業,閱讀,及時完成作業,時間規劃,思考問題,尋求幫助時自己要主動動腦筋思考為什麼等要求。因為好習慣不是一下子形成 自律的孩子也不是天生的。從現在出去開始作起 等以後進入初中高中不用家長操心了。當然也要合理規劃時間,每天什麼時間起,什麼時間看書 ,什麼時間看電視,一定要嚴格執行,當然初期可能是個痛哭的過程,但是結果是好的。或許會有人說這樣孩子太累了 太辛苦了。但是要知道你現在不讓他堅持吃學習的苦,以後必然會吃補課或生活的苦,早起習慣之後孩子並不會覺得累或怎樣,之所以會我們覺得,那也只是我們的感覺並不是孩子的感受。只要孩子能接受,那就可以了。

    還有適度的運動和戶外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這樣均衡學習習慣,保證身體健康比天天坐在電視旁看電視要有用的多。而且還有些孩子可能會想著玩遊戲 沒關係 只要時間錯開,空餘半小時左右打遊戲是沒問題的。所以合理的規劃時間非常重要,這塊可以在網上參考 ,類似的時間規劃很多 ,但是家長一定要堅持才有效哦

  • 4 # 生於秋之末

    我家上一年級,下午四點一到家,我就會列一張家庭作業清單給她。她完成一項勾選一項。到吃飯還有沒完成,那就吃完繼續做。全都做完,就可以找朋友玩,看動畫片等。玩到晚上八點,看書半小時,睡覺。

  • 5 # 陳亞男晚安故事

    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時間觀念,人際關係交往,主動意識等是二年級孩子需要必備的能力。因為這個年齡段孩子學習意識基本已經建立,良好的習慣完養成,助於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成績才會越來越好

  • 6 # 超爸育兒

    二年級的孩子,很多習慣可以去培養。主要有以下3點:

    學習方面

    二年級的孩子可以明確的知道自已要做什麼作業,每天老師佈置作業後也知道按時完成,但因不夠自律,孩子不能準確、主動的完成作業。這時,家長只需引導他按時完成作業。然後主動交作業。自已可以閱讀書籍。

    生活方面

    七八歲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如洗澡,洗臉,家長不要代替。可以幫忙做些家務活,如整理自已房間,洗碗之類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因人而異,不是家長要求的事情都能做好,反而只要孩子去做了,也是需要鼓勵的。

    除此以外,這時候也是培養孩子財商的關鍵時期,讓孩子明白錢是怎麼產生的,怎麼花錢,讓孩子養成合理開支的好習慣。

  • 7 # 姓袁名旭浪

    1小學二年級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方面的習慣學會預習,能認真聽講,獨立記錄需要完成的作業並獨立完成作業,能自己檢查一遍作業。能主動閱讀。2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方面的習慣學習用品能分類整理,學會使用資料夾等進行資料整理,能夠記錄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並能獨立完成,作業本能夠保持整潔。3應該養成良好的交往方面的習慣愛護低年級的同學,不欺負、嘲笑弱小的同學,不譏笑成績差的同學,不給別的同學起外號,有班集體意識,不隨意與陌生人交往。4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方面的習慣保持桌面整潔,書包整理有序。早睡早起,不遲到,適當體育鍛煉。5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方面的習慣不打斷別人的話,不搶話,學會傾聽,不隨便評價別人。隨手關燈和擺正桌椅。6相對於知識來說,習慣的培養對一二年的孩子更重要。一二年級是好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 8 # 一枚小公舉

    相信大家都認為,培養一個品行良好的好孩子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的。雖然生孩子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做個好父母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以下為您提供四大類方法可供您參考: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1:把養育孩子作為生活的重心。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孩子很難符合來自各方面的要求。一對優秀的父母會有意識地計劃如何養育孩子並付諸實施。他們把塑造孩子的品行放在首位。一旦有一天你成為了父母,你要學著適應將孩子的需求放在你的之前,也要學著將一天大部分的時間放在照顧孩子上,而不是照顧自己。當然了,你不能完全不管自己,但你的確要適應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

    如果你有配偶,那麼你們可以輪流照顧孩子,這樣你們就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時間”。

    當你在做周計劃的時候,孩子的需求應該放在首位。

    2:每天為孩子讀書。培養孩子對文字的喜愛有助於日後開發其對閱讀的興趣。每天定一個閱讀時間——最好是在睡前或小睡的時候。父母每天最少要抽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為孩子讀書。這樣的話,孩子不僅可以產生對文字的興趣,還可以對孩子的學習和行為方式上產生良好的影響。調查研究顯示,每天聽故事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要更好一點。

    一旦孩子開始學習認字、寫字,就讓孩子讀書給你聽。不要總是糾正孩子的錯誤,要不然他/她會因受挫而喪失興趣的。

    3:每晚都要陪孩子吃晚飯。現代家庭有一種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慣,就是父母很少陪孩子吃晚飯。晚飯不僅是一種維持生命的手段或者處理家庭事務的時間,還是向孩子教授和傳遞價值觀的時間。好的習慣和規矩會在飯桌上被潛移默化地吸收。父母在晚飯時間要引導孩子向著會令其終生受益的理想前進,並鼓勵其持之以恆。

    如果孩子挑食,那也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孩子或者監視孩子不吃什麼東西。這樣會讓孩子牴觸在飯桌上與父母的交流溝通。

    讓孩子參與制作晚飯的過程。如果你的孩子陪你去菜場購買食物或者幫你擺桌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清洗蔬菜等等,這會讓晚飯變得更有趣。

    晚飯時候的談話要儘量開放、輕鬆。不要對孩子嚴刑逼供或者只是簡單地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

    4:訂立睡眠流程,並嚴格遵守。儘管孩子不必每晚都在同一時間,分秒不差地上床睡覺,但你需要訂立一個睡眠流程讓孩子嚴格執行遵守。有調查研究顯示,如果少睡一個小時,孩子的認知能力就會下降兩個等級。所以在孩子上學前,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是十分重要的。

    在流程中需要有一個適應時間。關掉電視、音樂及一切電子裝置,然後在床上小聲和孩子聊天或者給他們讀書,都可以慢慢讓孩子進入睡眠狀態。

    不要讓孩子吃一些甜的夜宵,這會讓孩子更難入睡。

    5:每週鼓勵孩子去發展特長活動。雖然你不必給孩子報十種不同的興趣班,但是的確需要找一兩個你孩子喜歡的興趣,然後每週去學習。足球、畫畫,什麼都可以,只要你的孩子在這方面頗有天賦或者十分喜歡就可以。然後適時鼓勵孩子,說他們做得很棒,激勵孩子繼續。

    帶孩子去不同的興趣班也會培養他們與別的孩子的溝通能力。

    別發懶。如果你的孩子抱怨說不想去學鋼琴了,但是你知道其實她很喜歡,那就不要只是因為你不想開車去送孩子而同意孩子的要求。

    6:每天給孩子充足的時間玩耍。“玩耍時間”並不意味著你在做家務的時候讓孩子看電視或者胡亂堆積木。“玩耍時間”是讓孩子坐在他的房間或者活動區域,然後在你的幫助下玩益智玩具,開發智力。儘管你可能會很累,但你要教會孩子玩這些玩具並讓他體會到樂趣,這樣他才會學著自己玩。

    可能你沒錢給孩子買很多的玩具,這沒關係。因為玩具最重要的是質量而非數量。而且你可能會發現,本月的玩具之星是一個空的衛生紙紙筒。

    二:愛你的孩子

    1:學著聽孩子講話。養育孩子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你能影響他們。但你總是讓孩子閉嘴,這就錯過了一個很棒的教導孩子的機會。如果你永遠不聽孩子在說些什麼,只是自己大聲地命令他們,孩子們就不會覺得自己被尊重和被關愛。

    鼓勵孩子講話,儘早地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有助於提高他們未來的溝通水平。

    2:尊重孩子。永遠不要忘了孩子也和你我一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和我們同樣的需求。如果孩子挑食,不要在飯桌上一直嘮叨這件事;如果孩子學上廁所學得很慢,不要在公共場合讓他難堪;如果你答應孩子,如果表現得好就帶他去看電影,那就不要因為自己太累而不遵守承諾。

    如果你尊重孩子,那麼你的孩子可能會更加尊重你。

    3:給孩子無限量的愛。有一個普遍的迷思是,過分地寵愛孩子,過分地誇獎孩子或者給予孩子過多的感情會把孩子寵壞的。其實不然,給孩子愛、關心和注意會讓你的孩子發展出健全的人格。但用玩具等物質取代愛或者不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只會毀了你的孩子。

    每天至少告訴孩子一次你有多愛他,當然,越多次越好。

    4: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每天陪伴孩子是需要花費極大的心血的,但如果你想讓孩子培養出獨立的興趣和健全的人格,你就需要給予他全力的支援。這並不意味著你每天每個小時都要跟著你的孩子,只是說,在一些重要的時刻,你要讓孩子感覺到你一直都在,從他第一場足球賽到沙灘上的家庭聚會都算。

    孩子開始上學後,你要知道他在學哪些課程,他的老師們都叫什麼名字。晚上和孩子一起檢查他的作業,在他遇到難題的時候幫助他,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他做這些。

    當孩子年紀大一些,你就可以稍微收收手,鼓勵你的孩子在偶爾沒有你的支援下自己發掘興趣。

    5:培養獨立性。你可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獨立性。比如不要告訴孩子選哪幾門課,而是讓他自己在眾多選項中挑選。比如你可以打扮你的孩子,但要帶著孩子一起去逛商場,這樣孩子就可以說說自己的意見了。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單獨和他的朋友們一起玩,或者想自己玩玩具,那麼有時候可以同意他的要求,這樣他會自己去探索。

    越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就會越早像大人一樣思考。

    三:為孩子訂立規矩

    1:懷著愛心懲罰孩子。在如今的社會中,懲罰不是件好事。懲罰讓父母心懷歉疚,讓孩子更加任性和不受控制。然而孩子是需要限制和規範的,他們偶爾會忽略掉這些限制和規範,而這時候就需要合理的懲罰。父母要讓孩子們清楚是因為什麼才遭受的懲罰,還要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懲罰是為了他們好,是來自於父母的關愛。

    禁止打屁股或者扇巴掌一類的體罰。那些棍棒教育下的孩子會變得更加不願意聽管教,有研究指出,這些孩子更容易和其他孩子打架或者最後變成地痞流氓。

    2:讚揚孩子好的行為。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表揚孩子比在孩子做錯了之後懲罰孩子要重要得多。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他/她做對了,並且鼓勵他/她繼續這樣做。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得好,無論是在和小朋友們玩耍時分享玩具還是在坐車的時候不哭不鬧,都要讓他們知道你注意到了這些。不要在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什麼都不說,而在他們表現得不好的時候一味地懲罰。

    不要輕視表揚的重要性,在你的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說“你……,我真為你感到驕傲”會讓你的孩子認為這個行為真的是值得稱讚的。

    你可以時不時地給孩子一個玩具或好吃的做獎勵,但千萬不要讓他以為他做任何好事都會得到獎勵。

    3:要前後一致。如果你想有效地管束孩子,那麼你就要前後保持一致。你不能今天因為某事懲罰了孩子,而明天又給孩子一塊糖讓他不要再做這件事了,或者因為太累就壓根什麼都不說。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得好,比如上廁所後沖水,你就要保證每次他這麼做之後都要表揚他。前後一致會讓孩子記住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如果你和你的配偶一起教育孩子,那麼你們就是一個陣營的,要用相同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不要在你的家裡出現“白臉”“紅臉”一說。

    4:解釋清楚規定。如果你想讓孩子認同你的規定,那就好好向孩子解釋為什麼有些事情他們不能做。不要只是告訴孩子要對其他小朋友大方或者在玩完玩具後要把玩具整理好;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會給他、你或者往大了說,整個社會帶來什麼好處。把孩子的行為和這種行為的意義告訴孩子會讓他理解你這樣教育他的原因。

    5: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對於管束孩子,塑造孩子優秀的品質是重要的一環。如果他做了錯事,比如把食物扔在地上,要讓他承認他做過這件事,並且解釋他為什麼做這件事,而不是讓他責怪別人、推卸責任甚至徹底否認。在孩子淘氣之後,你要和他談一談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引導他做正確的事。

    讓你的孩子明白,人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誤之後還不認真對待。

    四:塑造性格

    1:不要把性格教育只停留在字面上。要從實踐中獲取美德。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在自我行為規範、優秀的工作習慣,體貼善意地待人接物方式和社群服務中培養端正的品格。個性格教育的底線是行為,孩子的行為。如果你的孩子太小,無法理解人道主義精神,踐行人道主義精神,那麼不管他幾歲,你都可以簡單地告訴他,要對別人好。

    2:做個好榜樣。事實上,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很多行為模式都是潛移默化的。你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模仿物件,不論好壞。那麼,你就不如選擇做一個好榜樣,這也許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了。如果你衝孩子喊叫,然後告訴孩子不能衝別人喊叫,是不是挺沒說服力的?如果你生氣的時候就會踹牆,或者說鄰居的壞話,那麼孩子看你這麼做了,就會覺得這麼做沒什麼不好。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開始就做個好榜樣吧。因為孩子對你的心情或行為的感知會比你想象得更早。

    3:為孩子選擇有益的東西。孩子就像海綿,會吸收周圍的一切東西。他們吸收的觀點、想法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性格。書籍、歌曲、電視節目、網路資源和電影都在持續不斷地向孩子們傳遞著各種資訊,不管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為孩子篩選過濾這些資訊。

    4: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學會“謝謝”“請”等禮貌用語,這些對待別人的基本禮節會在未來讓孩子更加成功。不要忽視習慣的力量,讓孩子尊敬大人,敬愛老人,不要和小朋友們爭吵或者挑剔小朋友們。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你要儘早讓孩子建立好習慣。

    好習慣的重要一項就是整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要教他整理自己的玩具,這樣在他23歲的時候就會做一個受房主喜愛的好房客了。

    5:只說你希望孩子也說的詞句。不管你有多想咒罵、抱怨或者說些對某人不好聽的話,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即使打電話也是一樣,要知道,你的孩子一直在注意著你。如果你要和你的伴侶爭吵,那也要關上房門,這樣孩子就不會模仿這些不好的行為了。

    如果你說了髒話,而且你的孩子注意到了,不要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為這件事道歉,並承諾以後不會再講了。如果你什麼都不說,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說髒話也沒什麼不對。

    6:讓孩子學會同理心。同理心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越早懂得越好。如果你的孩子會對別人用同理心,那麼他會用更寬容的眼光看待事情,而且還會為別人設身處地地考慮。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回家來,告訴你他的朋友小鵬對他很卑鄙,你要試著弄清楚前因後果,看看是不是能明白小鵬的處境和心情以及為什么小鵬要這麼做,並且向孩子做出解釋。[8]

    假如去餐廳的時候,服務員漏掉了你們點的菜品。不要和你的孩子說這個服務員有多懶,而是要向他說明,服務員站了一天,一定很累了,才不小心忘了幫我們點餐。

    7:讓孩子學會感恩。教孩子學會感恩並不意味著強迫孩子時時刻刻說“謝謝”。真正讓孩子學會感恩的方式是,你要不停地說“謝謝”,這樣你的孩子就會知道這是個好的行為,並且去模仿。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回家抱怨說,學校裡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新玩具,但你就是不肯給她買,你要讓她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沒有她現在獲得的一切,要讓她懂得知足和感恩。[9]

    讓孩子瞭解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讓他懂得,即使聖誕節不能得到任天堂的遊戲機,現如今他的生活已經是非常的幸福了。

    小提示學會購買兒童用品。尤其是衣物,要購買合適的號碼、布料和款式的衣服,這樣孩子穿起來就會很舒服,不妨礙運動;鞋子也要選對,這樣孩子的腳丫就被全方位地保護起來了。去認識一下孩子朋友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收穫很多親近的朋友,或者至少你可以確定孩子去他們家做客的時候是不是安全。

    在同一段時期只有一個孩子會讓你輕鬆不少。這不是意味著第一個孩子兩歲了就可以要第二個孩子了,兩個孩子之間最好相隔6年。因為這段時間孩子非常依賴父母,這對父母的時間、耐心和放在孩子身上的關注都是極大的考驗。同時照顧2個以上的孩子,不僅增加父母的壓力,孩子也不好受。

    要仔細閱讀育兒指導手冊,不要迷信流行風潮。今日流行的育兒方式也許明天就是被頭號批判的物件。

  • 9 # 家庭教育諮詢師郭老師

    家長你好,你提的這個問題過於廣泛,不夠具體,如果說那些習慣,是孩子必須要培養的,那麼所有的好習慣,都應該去培養。你的孩子現在上二年級,說明他是一名剛步入學校生活的,一名學生,既然是學生,那麼把學習搞好,肯定是孩子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要想把孩子的學習搞好,首先應該重視孩子,學習興趣的養成。孩子能夠做好一件事,肯定不是因為你要求把他做好,而是孩子喜歡去做這件事,只有孩子喜歡,孩子才願意去認真對待,只要孩子是認真對待學習,孩子的學習肯定就是沒問題。隨著孩子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他的知識豐富了,他的心智成熟了,孩子懂的道理自然也就多了,那麼孩子的習慣肯定就會越來越好了。好了就到這裡了,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

  • 10 # 英語閱讀訓練

    一二年級的習慣培養特別重要,衛生習慣,作息習慣,閱讀習慣,吃飯習慣,尤其是閱讀習慣的培養,

    特別重要,一二年級課業壓力還不大,負擔還不重,培養孩子多閱讀,等到他習慣一旦養成,對於他接下來的學習幫助會很大!

  • 11 # 婦小好

    1、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包括早晚主動洗漱、吃飯幫忙拿筷子碗,飯後收拾餐桌,疊衣服、掃地、固定的作息時間等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孩子參與其中。

    2、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又分為在校的學習習慣與在家的學習習慣。在校的學習習慣你看不見,只能透過培養在家的學習習慣來影響在校的學習習慣。

    1)週末或在家時間制定計劃表。幾點到幾點寫作業,幾點到幾點休息等。家長剛開始要陪著一起列計劃,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麻煩!李笑來在《把時間當朋友》這本書裡就說過,怕麻煩本身就是一種害死人的習慣。

    2)讓孩子學會對演草紙的使用、拿筆的姿勢、認真聽講、記筆記、寫完作業後要檢查的習慣、晨讀、看書、記隨筆等。有一些學校裡的習慣。家長看不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怎麼辦呢?那就在家裡進行演練,這樣你就可以掌握孩子的狀態並進行適當的調整了。

  • 12 # 夾心兒生活日常

    1、以身作則:

    父母和老師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會在有意無意間觀察大人的行為並模範。所以,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如果你想培養孩子不吃零食的習慣,自己就要少吃;如果你想讓他不亂扔垃圾,平時就要注意環境保護。自己做好了,才最有說服力!

    2、多觀察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定要多多觀察孩子,瞭解他本身的習慣、愛好。再針對他的個性進行迴圈漸進、由簡到難的培養,才能更有效率到達你想要的效果哦!3、多誇獎但不縱容:

    人人都需要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當他們表現棒的時候,要不吝嗇誇獎;當孩子犯錯時,也不能隨意縱容,要及時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誇獎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用含糊的詞,要多誇誇細節,多誇誇他努力的地方,比如:你今天幫助了XX小朋友,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4、多點耐心

    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求速成。所以不要因為孩子犯了重複的錯誤就發火生氣,這樣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都可用“事不過三”來處理。父母要多一點耐心,多幫幫孩子,好習慣自然就會養成了。

  • 13 # 一一小朋友的成長記錄

    1.專注力

    2.做題圈關鍵字

    3.做題的時候讀題讀2-3遍,驗算,檢查

    4.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 14 # 一城一畫Designer

    列計劃

    獨立完成計劃

    多讀書

    自主學習

    幫助家務

    這些是必須的

  • 15 # 小貝愛生活吖

    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我有以下幾個建議供您參考:

    一、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一二年級的孩子在學校的作業基本都能在校內、課堂內完成,個別作業需要在家或者課外完成。不同的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同,大部分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寫作業,作業寫完才有心思去玩耍。極個別的孩子沒有這個好習慣,回到家先操心玩的事情,而忘了寫作業。這就要求家長給孩子制定規矩,每天回到家必須先完成作業才能出去玩,否則別的事情一律不能去做,慢慢堅持下來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尤其是現在在家上網課,更是需要強調完成作業才能玩。

    二、養成每天閱讀,睡前閱讀的好習慣

    我家小寶3歲才會說話,期間我們擔心他是自閉症

  • 16 # 70後老兒童

    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開始。從小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說,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牢固,很難改變。

    葉聖陶也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一、二年級。

    進入小學,孩子開始接受正規、系統的學習,這是培養孩子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很多家長認為小學低年級要讓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級,習慣自然就養成了,這是極其錯誤的。低年級孩子崇拜“權威”,無條件信任老師,服從老師和家長的指導。此時,良好的學習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於糾正。若不重視培養,不良習慣越積越多並穩固定型,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到達中高年級後也很難糾正。

    小學階段主要培養孩子基本及拓展性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包含內容眾多,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主要是基本學習習慣,其次是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化學習習慣沒有硬性要求。

    基本學習習慣:指孩子為了適應學習生活而必備的、基本的學習習慣,更多偏重行為規範。例如,認真聽講、認真書寫、預習和複習、獨立完成作業、自主學習等習慣。

    拓展性學習習慣:指孩子為了適應拓展性、探究性學習而需要具備的學習習慣。例如,合作學習、查詢資料等習慣。

    個性化學習習慣:指孩子自身帶有明顯個人特殊的學習習慣。例如,透過梳理知識關係、建立結構圖來記憶知識等習慣。

    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學習習慣培養會出現反覆,需要依賴成人的監督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能一蹴而就。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自我監督、管理意識較差,因此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反覆的現象。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不厭其煩地履行監督的職責,反覆提醒,當孩子出現壞習慣時需及時指出來、告訴孩子,與孩子一起鞏固良好習慣、糾正不良習慣。

    對每一種習慣(如寫字姿勢、看書姿勢、按時寫作業、檢查作業的習慣)都提出明確、具體的內容,讓孩子清楚明白習慣的具體內容。例如,不要簡單的告訴孩子“好好寫字”,而應該告訴孩子“按正確筆順,一筆一劃工整地寫字”。

    在訓練孩子的行為前配以講解和示範,並在必要時把具體動作或行為要求分解。儘量做到具體、明確、簡單、容易操作,使孩子有法可循。

    一定要持之以恆,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

    糾正一個壞習慣,遠比培養一個好習慣要“費勁”

    壞習慣一旦養成,要糾正就需花費一些時間和“力氣”。因為無論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都是孩子固有的一些行為方式。因此,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糾正壞習慣的需求。

    在培養過程中,讓孩子瞭解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便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孩子總是趴著看書、寫作業。可以告訴孩子:“你現在的姿勢是錯誤的,這樣容易使你的視力下降,最後需要佩戴眼鏡才能看清東西。”然後拿一副平光鏡給孩子戴著,讓孩子做跳起來、甩頭等動作,感受戴眼鏡給運動造成的不便……

    與孩子一起制定詳細的規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與孩子一起商量具體的規則,解釋清楚具體的規定,制定一個有吸引力、約束力的獎懲措施,並嚴格執行。

    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的7個要點

    1、共同商量並分類

    與孩子一起商量,將需要遵守的規則進行分類。例如,將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分類,正確的姿勢類、作息類等。把各類中最重要的規則挑選出來,把不太重要的內容刪掉,最好不超過7條。

    2、內容具體清楚

    每條規定的內容都需要明確、清楚,避免虛泛。例如“你要按時完成”不如“當天作業要在9點前完成”。

    3、避免負面資訊

    不說負面、錯誤的資訊。即,不要出現“不”“別”等表示否定含義的字眼。因為這樣的表述,強調了錯誤的行為,可能起反作用。例如“睡覺時間不要晚於9點”不如“要在9點以前睡覺”。

    4、懲罰明確

    一起商量懲罰細則,確保規則的約束力和激勵作用。

    5、聽取意見

    6、共同簽名

    當各方對規則的內容沒有異議後,將協議打印出來,孩子和家長共同簽名。

    7、便於提醒

    把協議貼在顯眼的地方。例如,孩子的書桌上、孩子門房上等。

  • 17 # 永安校尉

    一是學習習慣。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學習計劃,培養學習意識,發掘學習興趣,注重學習效率。比如,從制定一個一天的學習計劃和一週的學習計劃,將起床,學習,科目等時間都規劃進去將一週的學習目標和活動寫進去;培養學習意識主要就是自主安排自己學習的意識,主動學習的意願;學習興趣包括課內的和課外的,怎麼安排好,處理好,共同進步;學習效率就要提高孩子的精神集中狀態,規定好學習任務和完成時間。

    二是生活習慣。這個最重要的就是細節與堅持,不但是孩子要堅持,大人也要堅持做好榜樣。生活習慣要從小培養,從小事做起,比如早睡早起,起床,疊被,刷牙,洗臉,飲食,運動等小事,要做好榜樣和規範。還有,關燈節約能源,減少電子產品使用,養成良好用眼習慣,注重坐姿寫字姿勢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之中的細節問題。還有,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

    三是溝通習慣。要注重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習慣,包括與父母,與同學,與老師 ,與朋友等等,注重日常的文明禮儀,注重學習生活的交流分享。學會尊重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心朋友。父母也要多花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和日常話。比如,我女兒就很喜歡和我們分享她在學校發生的事,無論是吃飯的時候還是睡覺前,她都樂於分享她的故事。

    四是自主意識。全面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無論是學習,生活,勞動,外出等等,儘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做,助人為樂的事多參與,集體活動不缺席。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制定一個週末外出計劃,收拾自己房間衣物,整理自己的書包和學習用具等等。形成自律性的好習慣,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五是規則意識。學校的校紀校規,日常的行為規範,還有交通安全,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等等。要求孩子學習一定的安全規則,日常規範,相處之道等等。

  • 18 # 劉言匪語

    我覺得沒有必要,每個年齡段應該做每個年齡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知忽悠了多少家長,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非讓你們培養成新時代的小老頭。那麼是不是就放任孩子不管呢?那肯定不是,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幫助他發展這一愛好,而不是把你們認為有用的強加在他們身上。

  • 19 # 教育小專家

     小學一二年級正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階段,也是孩子開始讀這個世界有認知的時候,他們對於外界的好奇心達到最高峰。作為家長,應該做什麼來培養孩子的一些比較好的習慣呢?還有需要培養孩子哪些良好的習慣?這個時期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家長去督促才能完成,因此家長要做好最基本的一些引導的動作和方法。

     在小學的一二三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家長在這段時間的陪伴和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一、家庭中要有合理的作息時間。

      在一年級,常常看到在班上打瞌睡的孩子。老師在努力的把課上的形象生動,孩子也努力地強睜著眼睛,但是已經控制不住打瞌睡了。看到孩子那疲憊的樣子,老師真是心疼。

      這樣的孩子家長,肯定是對孩子的作息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睡眠不足的孩子,家庭中都存在著這些問題:

      允許孩子長時間的看電視,電視節目結束的晚,所以睡覺也晚。

      晚上跟著父母去做客,很晚才回家。

      家庭中有娛樂活動,影響孩子休息,孩子即使上了床也沒有睡著。

      孩子做功課特別拖拉,磨磨蹭蹭很長時間做不完。

      睡眠不足導致孩子上課學習效率不高,常常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為此也常常受老師的批評,從而在學習上失去興趣,造成學習上的惡性迴圈。

      孩子的睡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小學的孩子需要9至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這個時間一定要充分的保障,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並嚴格執行,顯得非常重要。

      家庭中合理作息時間制定,先要確定起床的時間。

      因為孩子起床後要有充裕的時間,穿衣,洗漱,吃早餐,然後輕輕鬆鬆的去上學,不要把起床時間定的太晚,這樣孩子的早晨會手忙腳亂。

      確定的起床時間之後,就推出孩子的睡覺時間了。

      根據睡覺時間來決定孩子的寫作業,玩耍時間。

      家庭中的作息時間,這樣規定出來以後,家長不要因為大人的事情而擾亂孩子的作息規律。全體家庭成員都應該遵守。

      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節奏感的環境裡,睡眠充足,做事有條不紊,身體會非常的強健,精力也充沛,遇事兒沉著,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二、家長每天要抽出至少20分鐘的時間來跟孩子交流。

      生活在愛的環境中的孩子,從小受到了愛的滋養,心思單純善良,心中有父母,做事不出格,陽光向上。

      剛上學,孩子會在學校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鮮事,所以家長每天至少要抽出20分鐘的時間來,充分的跟孩子交流。

      主要是孩子說,家長聽。

      讓孩子說一說,白天在學校都學了些什麼。

      這樣家長就能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也能側面看出孩子在學校是否上課注意力集中,如果孩子連在學校學了什麼都不知道,那他上課根本就沒有聽。

      讓孩子說一說,學校有哪些高興的事兒。

      這樣家長可以判斷出孩子的價值觀。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兒就是他認為高興的事兒。

      讓孩子說一說,自己有什麼方面需要家長幫助。

      孩子如果能夠及時的說出自己的困難,請求家長的協助,長也可以把幫孩子幫到刀刃上。如果家長提出自己在學校受到的委屈,需要家長跟老師說,最好先讓孩子自己先跟老師說,孩子處理不了的情況下,家長再出面。這樣鍛鍊孩子自己跟老師溝通的能力。

      在交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武斷地批評指責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愛跟你說了。

      家長每天都願意跟孩子平等友好的交流,孩子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您對他的重視。

      家長也可以跟孩子談一談,自己這一天所做的事兒,這樣就相互走入了對方的世界,一起分享生活的樂趣,共同面對生活的困難,心靈也更加相通了。

      三、家長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有句話叫心靈手巧,經常動手操作,愛做家務的孩子,心思都聰明。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必要的操作技能,鍛鍊動手能力,而且也培養自己統籌安排事情的思維。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鍛鍊。

      所以在家庭中家長做事的時候,不要總是自己忙個不停,也讓孩子出一份力,給自己幫幫忙,孩子跟家長一起勞動,可以在一種特別自然的狀態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助自己擇菜菜,洗菜。

      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擺放碗筷。

      吃完飯,孩子可以洗碗。

      孩子可以擦地,倒垃圾。

      洗衣服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助自己拿衣服。

      爸爸在修理家中物品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幫自己拿工具。

      有了孩子的幫助,你的事情是不是做的又快又好呢。及時的鼓勵孩子,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和成就感。

      即使孩子某些時候把事情砸搞砸了,做錯了,讓千萬不要喝斥指責孩子,孩子就是在反覆的試錯當中長大的。沒有錯誤,就沒有成長。

      在家中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在學校自己的學習也會很出色。

  • 20 # 金龍育才fly

    孩子上了小學,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一些好的習慣,比如: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要自己去做,不能一味的依賴父母;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間必須有固定的時間限制;讓孩子養成一回家就先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等

    與孩子在溝通中要多采用鼓勵的方式,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與您溝通。孩子小時候更需要家長的陪伴,所以回家多陪陪孩子,這樣也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後的你們有沒有感覺到壓力,找不到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