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穀風美術
-
2 # 李中嶺
藝術…變得開朗,固執?
這個問答目前只有兩位老師做了回答:
一位老師回答的非常乾脆"一句話:讓人變得"開朗"。一位老師回答得有理有據,論述了使人變得"固執"。
從以上兩位朋友正方與反方的回答都有自己看法或道理。
但是,從生活當中來看,大凡搞藝術的人隨著時間的年輪,變"固執"的人比變"開朗"的人要多,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藝術"二字概念非常廣泛,文化藝術與肢體藝術概念也不同;文化包括:文學,書法,繪畫,剪紙,吹,拉,彈,唱等等。肢體藝術包括:舞蹈,雜技,雕塑,電視演員,電影演員,戲曲演員等等方面涵概很多藝術愛好者。這些行業、領域搞藝術的沒十年磨一劍的功夫,是不可能有成就的。俗話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發奮,刻苦,"鐫而不捨,金石可鏤"的堅強意志;只有入迷,痴迷,發瘋,瘋顛境界才能搞出專業上的成績;否則,想成就一番事業那是不可能的。從藝術領域來界定有的人,有的行業使人變得"開朗",有的行業使人變得"固執"。
綜上所述:大部分行業愛好藝術的人,藝術使人變得固執。
-
3 # 廣陽梁山
愛好藝術或藝術愛好者會因愛好而變得開朗或變得固執,聽起來讓人費解,怎麼能把彼此沒有必然聯絡事情捆綁在一起呢?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一個人開朗或固執是因為他本身性格和經歷有一定的關係。決不會因為他是藝術愛好者就變得開朗了或變得固執了。有的人年輕時比較固執,不管什麼事都堅持己見,即使錯了也還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想到老了卻變得很開朗了,很隨和了。有的人年輕時開朗活潑,到老了卻變得越來越固執。所以我認為這兩者之間與是否愛好藝術沒有必然的聯絡。
-
4 # 子毅古趣軒
當然會變開朗一點的,很多自閉症,憂鬱症,接觸到藝術方面,把這些人帶進了,另一個世界空間,他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從畫裡表達出來,從而成為一個畫家,藝術是陶治性情的最好方式。應該不會有固執一說,固執只是個人性格問題吧。
-
5 # WK素描
我認為:藝術或許會影響人的性情。但一個人變開朗或固執與藝術沒有太大關係。
固執是一個人對待事情的態度,是堅持己見,一意孤行,不懂變通;而開朗則是一個人性格豁達樂觀。
固執與開朗兩者並不矛盾,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一個藝術大師可以對自己的作品固執,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是個開朗的人。舉個例子:佛蘭德斯畫家,巴洛克美術的代表人物魯本斯就是一個開朗外向、和藹可親、超凡脫俗、極富教養而又活躍健談的人。他的作品熱情洋溢,色彩豐富,運動感強。而他對自己作品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學藝術確實可以鍛鍊人的心性。學藝術是個長期的過程。內心過於毛燥的人是學不好藝術的。畫家李可染曾經說過:“有的人一輩子精力從來沒有集中過,因此做不好事。大科學家大藝術家都是能夠高度集中精力的。”
在創作作品時需要靜下心來仔細雕琢每一個細節。寫一首詩,畫一幅素描,創作一首曲子。完成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需要花費數個小時,這就要求藝術創作者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與恆心。所以學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人的心性,讓人變得不那麼浮躁,做事更專心,更細緻。
-
6 # 松風工坊
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藝術也是人精神上源泉!
開朗與固執,是先天“性格”所決定的,不是藝術決定他們的性格,當然,藝術可能會對他們的性格有所影響,但是人的性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藝術不能決定人會變成什麼性格?
藝術探索無永無止境,作為藝術愛好者,有時真的跟其他人很不一樣,他們會用藝術審美的眼光去對生活、對藝術、對情感、對人生、藝術源於生活,他面對的一切都是他藝術創作的素材!所以與常人有不一樣見解。
或許:這在其他人眼中,“你們這些所謂的藝術人,很孤傲,很不人情世故,性格古怪,脾氣執拗,在其他人眼裡,這就是藝術人的古板固執了!”
藝術家在藝術上追求真善美,是對藝術至善的執著與固執,如果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不追求真善美,或者是沒了這固執的話,何來的曠世傑作!我們生活當中也就再沒了藝術品……!藝術需要他們在藝術審美道路上堅持執著與固執!
以上觀點表達的個人見解!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不足得罪之處,還請見諒!
-
7 # 植草牧童
藝術愛好者,由於從事長期的藝術行為,孕育了人自身的兩大修為:一是豐富的情感體驗;一是堅韌的刻苦精神。
情感世界縱有千萬種,人,作為親歷者,身心卻能驗證一二、或三四,而藝術體驗,卻使人得到實現,雖然,體驗是間接。
人類身上的成就,即便偶爾產生於靈光乍現,更多還是發生於人類所具有的刻苦精心。長期從事藝術的人們,諸如繪畫、歌唱、琴藝、書法等,專注於心、手、眼等,成為耐久的琢磨與錘鍊,故此,收益良多,直至終獲成就。
題者所問,藝術讓人開朗,或者讓人固執,或者讓人……也許會有,也只能說是個案吧。
-
8 # 水墨畫家陳莊
我深受藝術其害。我從事繪畫藝術,掐指一算很多年很多年,小的時候是理想,長大後是夢想,長此以往天天在夢想。
藝術讓我孤寂。繪畫是一門艱辛的手藝活,俗話說得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畫畫一天不畫就變得生疏,長時間的磨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越來越孤寂。
藝術讓我偏執。從事藝術,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對壘,咬定青山不放鬆,只有具備了此等意念,才能堅持藝術,好好的一個正常人,就因為藝術,性格慢慢變得偏執,總認為自己堅持的是對的!
想一想吧,孤寂與偏執,到頭就是固執,藝術讓人固執,那還讓人開朗呢?
-
9 # 天意76767
藝術愛好者就如同驢友,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索。當然發現美景也會停下來欣賞,但不會留戀,因為前方或有未知的美景,這是動力。樂在其中,苦多與甜,就是這樣。
-
10 # 藝術狂人2
學習藝術會使人變得開朗,還是固執?
個人粗淺的理解,對於學習藝術,比如學習畫畫,確實可以療愈心靈
對於繪畫創作而言,比如你心情苦悶時,畫一幅畫,表達自己的心情,繪畫也是透過抒發情感,抒發情緒,釋放情緒的手段
但是,個人粗淺的理解,如果說學習藝術使人變得開朗,不一定正確
對於從事藝術創作而言,個人拙見,性格內向的人從事藝術創作更適合,為什麼?
因為對於藝術創作而言,需要靜心創作,如果想創作出頂尖的藝術品,甚至需要閉關創作
通常性格內向的人,才能靜下心來進行藝術創作
所以對於藝術能不能使人變得開朗,沒有定論,每一個藝術家的性格都是豐富多彩的,如米開朗基羅桀驁不馴的性格,拉斐爾謙遜親切的性格,塞尚古怪的性格,所以任意性格的畫家都能創作出經典傳世的藝術品
學習藝術會使人變得固執
藝術家的固執,才能促使藝術家創作出經典優秀的藝術品
藝術家的固執,體現在自己堅持創作的藝術精神,體現在他不盲目隨潮流,不盲目隨大流,不會迎合大眾的審美口味,而盲目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
藝術家的固執,體現在很有主見,在繪畫創作道路上堅持自己的主見,堅持自己最擅長的繪畫風格,繪畫思想,促使畫家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
所以贊同藝術使人固執,或許藝術家本身就是一個固執的人。
回答完畢
-
11 # 千千千里馬
藝術可以分為藝術家創作和藝術作品欣賞,無論是做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還是做藝術愛好者欣賞藝術作品,都有可能使人變得或者開朗或者固執,這都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為什麼愛好藝術不是讓人都變得越來越開朗,而不是越來越固執呢?這個情況是比較複雜的,我們就簡單說說,欣賞藝術作品和愛好藝術創作的人,是不是會變得更開朗或者更固執這個問題。
按照我們一般的邏輯來說,欣賞藝術本來就是愉快的事情,為什麼會讓人固執呢?這是因為很多欣賞藝術的人,他們僅僅是停留在藝術欣賞的表面,按照自己對作品的欣賞來評價藝術和發表自己的藝術感受的,這裡面就有一個藝術欣賞者的技術專業不專業的問題,如果技術很專業,那麼他欣賞的也就會準確一些,如果他的專業知識不夠他欣賞的水平,也就不夠只能侷限於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識。所以他們就會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固執的看法。
欣賞藝術有自己的看法,這是一種美學的堅持,審美的原則,這本來就不是什麼固執,如果沒有藝術家的這樣一種堅持,我們創作出來的藝術能有感染力和個性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明朝有個畫家叫陳洪綬,他把自己創作的作品,經常拿出來給大家欣賞。他有一個奇怪的做法,如果人人都稱讚這幅作品,他就會把這些畫等大家欣賞完之後,都撕掉毀掉的。
那麼,如果有人罵他畫,他就反而把這畫話給儲存下來了,大家都非常不理解他的這種做法。你說這是不是一個非常固執的令人不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其實,陳洪綬的這種做法可謂特別的怪異了,但是,這裡邊也隱藏著他的狡慧和智慧。他透過這種特別的做法,就會自然而然的把好的繪畫作品和平庸的作品給分開了。
因為大家的欣賞水平是一個平均水平,這些欣賞水平在不久之後,就會被人們認為是較低的水平,所以只有大家不理解不喜歡的那些繪畫作品,應該說,才是畫的最好的作品。
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由於專業侷限或者知識侷限,他們缺乏那種創新的追求,所以他們是用常態的習慣來欣賞藝術作品的,所以他們看到的東西,未必是未來人們喜歡的東西,所以,我們也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優秀藝術作品,都是超越前人的作品,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這些作品在當時並不是大家欣賞的作品,只有少數人才會欣賞這些作品,如果遇不到這樣的欣賞者,那就只有坐著自己來確定哪些是自己最滿意最得意的作品了,所以,往往大家欣賞的那些作品會被歷史慢慢淘汰掉的。
下面我們就說說欣賞和創作的區別。
欣賞藝術作品是不需要創作的,所以他們也缺乏技術上的內行和深度的追求,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審美習慣提出自己的要求,每個人對審美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比較較勁兒的來看這種藝術作品,那是他自己的一種審美選擇。
有的喜歡雄壯的,有的喜歡優美的,而作者是怎麼想的,他們是不會考慮的,欣賞著有這樣的心態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欣賞者往往是比較快樂的,因為他們欣賞完了,什麼事也沒有,作者是不是痛苦,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那麼創作藝術作品呢?當然也需要有自己的個性,如果一個藝術家沒有自己的個性,他又怎麼能夠創造出獨特的藝術特點呢,所以我們非常主張藝術家較真兒有個性。
一個藝術家就像一個孕育孩子的婦女,他自己要經過10月懷胎,他時時刻刻會關注自己的胎兒的生長、發育一直到孩子誕生的那天。所以每一個成長的過程他都非常的精心,他傾盡了全部的心力,在撫育自己的這個孩子,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他都要堅持下去,所以他給藝術作品賦予的自己的真情和生命,哪怕沒有人懂他還是要這樣去做,這就是藝術家和欣賞者不一樣的地方。
-
12 # 曾銳教授
不要誇大藝術的作用!藝術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它的任何作用都是有限的。
人的性格有先天因素影響,如遺傳,也有後天因素的作用,如出生地、成長環境、教育資源及環境條件等等,甚至具體到某段、某些或某個特殊際遇,都可影響性格的形成。作為開朗或固執,更只是性格中的小小特性,其形成因素更是多而很難確定,所以不宜把它硬與藝術扯在一起,沒有多大意義,再者難說學藝術的人不開朗就是固執?這根本就不是非彼即此的問題,學藝術的人,又開朗又固執的多了!提問題時,概念要界定清楚些。哈哈,一家之言,互相學習。
-
13 # 家駒手繪
熱愛藝術,是一個很好的愛好。藝術能夠給人們帶去美好,增強美感意識,增添審美情趣的廣泛性。熱愛藝術是能夠調整個人的情緒,抒展自己的情懷,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更多美好。文中的鋼筆淡彩作品,是自己的原創。個人觀點,分享交流。首先,在藝術的薰陶下,個人的情感會更飽滿,對生活會有更多的熱愛,自己也會感覺到人生的路上增添那麼多的景色,藝術讓人感覺到生活中是充滿色彩的。接觸到的藝術作品,可以把自己內心對生活也好工作也罷,調整成一塊有色板,裝點自己生活的多彩人生,精神品質會有一個大的提高。自己的性情會更開朗,更豁達。其次,個人在藝術的薰陶下,自己的藝術修養會有一個大的提升,對美的事物會有新的認識,這種認識的不斷加強,會堅定自己對藝術保持持續的熱愛,這樣的堅持,會形成良性迴圈,心裡保持著美的感受,審美能力的提升,更能把自己的精神生活過得色彩多樣。這樣的狀態是堅持,不是固執。總之,熱愛藝術,只能讓自己的精神更豐富,情感更飽滿,心胸寬闊。“美盲”的減少,也是人們生活豐富性的一種進步和更加美好的展現。充滿情趣的藝術生活,會把生活裝扮得更美好。
-
14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這個問題既有矛盾又有統一。開朗或固執也與不同的空間、時間有關係,可能在一定範圍內顯得比較固執,但是達到一定的境界或許會豁然開朗。因為所有的藝術領域理論是相通的,因為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誠然,理應是自然的、理性加感性的、美幻的便是藝術的至高境界。
回覆列表
搞藝術的人大多都喜歡獨處,喜歡靜下來一個人去思考,或者是呆在畫室裡發呆去思考問題,可以說是過的比較獨處的生活,而且社交也比較狹窄,常此的這種生活狀態,石使得很多的藝術家都比較封閉,所以我認為大部分接觸藝術越深的人越是比較固執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