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霍體清
-
2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很明確的提出來做五次,一天做一次,一次兩小時,這基本是把心理諮詢設定破壞的,一乾二淨了
目前心理諮詢的設定主要還是由精神分析流派提出來的,主流的設定應該是一次50分鐘,一週一次,少數的有一定心理基礎的,可以適當的做高頻,但一般是一天隔一天做,一週應該是在三次,像一天接一天這樣做,只發生在心理諮詢師做個人體驗,因為這需要很強大的心理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從容面對內心的痛苦。
過高的頻次只會讓來訪者無法忍受痛苦,而選擇脫落。
而諮詢設定時間一般是50分鐘,這也是經過近百年的心理諮詢,才逐漸穩定下來的,因為人不論是專注能力,還是對於情緒的發洩,基本上只能保持在一個小時,可能只有少數特別專注的能超過這個時間設定。過長的時間,並不會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關於諮詢的次數,心理諮詢師並不能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解決的最終決定取決於來訪者自身。自身能夠承認問題的存在,能夠面對問題有所行動,能夠為自己的問題進行後果的承擔,來訪者的問題才能夠有所改變,所有承諾說做多少次諮詢就能改變的心理諮詢師,實在是不知道如何該去說。
至於有人會說認知心理諮詢,一般的療程是20次,這與國內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在美國,心理諮詢是可以進行保險報銷的,而報銷的次數就是20次,超過20次則需要來訪者自己承擔費用,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認知治療,因為與精神分析從來不承諾做多少次來訪者就能治好,精分認為,對來訪者而言,要麼是頓悟,那麼就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直到她理解。認知則是在首訪的時候就與來訪方的商定好,20次諮詢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改變病症的情況,完成以後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認知也並不是說20次就能完全的解決問題。
-
3 # 陽光味深元
心理諮詢每次做多長時間,隔多久做一次,設定如何規定,其實都是有彈性的。
就像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一樣,不同的來訪者設定不一樣也很正常。想想看,所有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問題,遵守同一個設定,其實挺荒唐的。
這種時間和頻次的設定,更多的是服從收費制度的需要。因為心理諮詢師收費是按時間按頻次計算的。而諮詢效果其實很難從這裡直接觀察到,通常都是諮詢師憑經驗估計的。
具體不同的個案怎麼收費,可以雙方協商。達成協議就可以了。
至於諮詢效果,在同樣的時間裡,不同的心理諮詢師工作的結果肯定不一樣。比如,不同的療法流派的使用,來訪者對這些療法流派的適應程度的不同,直接反應到效果不一樣上。而且,就是同一種療法流派,經驗豐富程度不同的心理諮詢師工作的結果也會是截然不同。
也有的時候,來訪者當時覺得好像幫助不大,可是經過幾個月以後,會突然醒悟,發現其實心理諮詢師對他的幫助非常大。所以,有時候諮詢效果也不太好判斷。
-
4 # 心理治療師舒翔
個人心理諮詢的會談時間是50_60分鐘,初始訪談因為收集資料稍微長一點,最多是1小時多一點。
一是因為時間太長諮詢師和來訪者都會疲勞,導致注意力下降,來訪者也不能一下接受很多東西,影響來訪者的覺察和反思。自然諮詢效果不好。
從整點時間開始便於記憶和安排,如果來訪者較多,進行50分鐘的設定,諮詢師就可以在前後兩個諮詢中留有10分鐘的休息時間,既可以處理一些緊急事務,也可以用來補記重要的諮詢片段或者準備接下來的會談,而且前後兩個來訪者基本不會碰面,也符合保密原則。
當然,不同物件或不同療法的諮詢時長也有所差異:通常,若為精神分裂症康復期的來訪者諮詢,則需要將諮詢時間縮短為20~30分鐘;在婚姻家庭諮詢或團體諮詢時,一般都為90~120分鐘。
拉康派精神分析推崇彈性時間,最短几分鐘最長也不會超過1小時。不確定的會談時間會讓來訪者趕緊把自己無意識的東西不加思考的說出來,因為他不知道治療師會在什麼時候叫停,有種緊迫感,不去說”廢話“。治療師是根據來訪者話語在關鍵點叫停,做一個切分,以免關鍵點滑(溜走)過去,讓來訪者會談結束時,有覺察有思考。可以治療強迫症
-
5 # 以沫嫣然
心理諮詢傳統的設定是:50–60分鐘每節,精神分析的從業背景,根據對來訪者的總體評估可能會選擇一週1-5次的頻率;也有一些做家庭治療的,每次的時間1.5-2個小時。
按照你的描述,這個孩子在家休息時間已經相對來說比較長,是半年,並且他沉迷於遊戲,他想從事諮詢和重返學校的動力是非常弱的,這可能才是你真正覺得焦慮的原因吧?你覺得失控了,希望找一個全能的理想化的諮詢師幫你解決!
其實,很多來訪者和來訪者的家人在心裡總是對心理諮詢抱有過高的期望,總是認為心理諮詢能產生奇蹟,能像神一樣用手一摸就痊癒了,一次諮詢就把問題全解決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問題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一個過程,有的已經影響到人格層面,所以需要去重構和建設,那麼在這之前需要有一段很好的關係,在這個關係裡慢慢地充滿愛和好奇地去探索和修復,這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積累,有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最終踏上痊癒。
-
6 # 心理諮詢師林燚
諮詢時長,一方面會根據諮詢師所學的流派或者所使用的技術來設定。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根據來訪者的具體情況來設定。
一般來說諮詢時長為50-60分鐘。也有一部分諮詢師的設定是彈性時長,或者家庭治療以及沙盤治療師是1.5-2個小時。
這些都是與諮詢師本身擅長的流派以及來訪者本身的需求相關的。
-
7 # 帶上健康遇見幸福
心理諮詢時間的設定通常為一週一次,一次小時,實際諮詢時間約50-55分鐘,預留5分鐘左右為下次諮詢做準備。
根據您孩子的情況,一週做一次,一次一小時比較合理,這個也比較符合我們的注意力分配和記憶能力的規律。當然,這個時間和頻率,您可以和諮詢師商量。
-
8 # 羅桂田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師的水平是不一樣的,100個心理諮詢師有100不同的專業心理師的水平。(這個就像醫院裡面的醫生情況是一樣的,有100個醫生,這100個醫生的醫術會有100個層次)
心理諮詢的流派是不一樣的,從大的流派上說有:1:精神分析。2:人本主義。3:認知行為。具體的工作中運用的方式方法可以分別出來接近1000種。
心理諮詢師會根據不同的心理諮詢個案制定不同的心理諮詢方案,採取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會因心理諮詢師不同而不同,會根據求助者的情況的不同而不同。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的目的而進行。
具體到每個個案,會每次1個2個或者3個小時。這個都是不一而定的。
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技術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過程和服務。
心理諮詢是:求助者跟心理諮詢師學習成長改變的一個過程。學習什麼?學習如何解決求助者當前遇到的心理問題。
心理諮詢的初級目標是:求助者透過心理諮詢解決求助者當前的心理問題。
心理諮詢的終極目標是:求助者透過心理諮詢,得到心理、心靈、智慧水平的提高,讓求助者的當前問題得以解決,而不會復發。
心理諮詢是教授、是訓練、是引領、是指導、是引導、是排疑、是解惑、而不是單純的講道理。
心理諮詢最高境界是:心理諮詢師透過幫助訓練求助者針對性學習,提高求助者自己的智慧水平,讓求助者自己可以解決當前和今後遇到的所有心理問題
家有學霸抑鬱焦慮恐懼上學,無法學習,休學在家玩遊戲半年了,目標很高,但已半年無法摸書本了,北京的一個諮詢師說要做五次,一次兩小時,做心裡諮詢一次是一小時還是兩小時。
回覆列表
為什麼有的心裡諮詢師做諮詢時間是一次兩小時?
現在大多數的心理諮詢師,遵循的都是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教材裡規定的諮詢設定,時間是一次50分鐘,按小時算,每週做一次。也有一少部分諮詢技術是一次90分鐘,每天做一次,因為心理諮詢本質是學習的過程,所以每天一次的效果要比每週一次好很多。
但規定是人定的,只有根據諮詢的具體物件進行調整,諮詢效果才有可能達到最佳,如歲數比較小的孩子,上了年紀的老人,理解力,體質情況可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需要改為30分鐘,而有的來訪者,精力比較旺盛,對諮詢內容感興趣,就可以延長到2小時。還有特殊情況,有的來訪者是利用很短的假期來的,時間很緊,過兩天上班或上學,這樣就可以上午和下午都進行諮詢,交流的內容的很多,消化也有難度,需要時間,集中做完諮詢,回去慢慢消化,理解。
諮詢設定有大概的規定,但具體到諮詢個體,可以適當的做出調整,使諮詢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