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傳女博士最近獲得熱烈討論,家屬和老師都公佈了聊天記錄,家屬方說是老師給學生壓力太大,故意針對學生要給延期畢業,學生不堪忍受導致精神病,病發跳樓死亡。老師認為堅持學術,兩個都是軸人,但是老師沒錯。你怎麼看?
8
回覆列表
  • 1 # bella的家長裡短

    第一,從科研態度上講,科研本來就是某一個領域深挖,研究總結出新的科技,技術或人文規律的工作,因此,做科研的人都軸,承擔的精神壓力都比較大,行業內有個“科研狗”的說法,但是無數的科研人以奉獻青春追求學術為己任,雖苦也甜,做科研是對一個人邏輯思維能力,抗壓能力乃至在高度壓力下還能敏捷思考突破普通人未能達到的境地,才能出科研成果。——用俗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一點上,我支援老師。

    第二,從做事方法上講,關於先做人再做事,從這個例子再推到傳說中武林的欺師滅祖等事情,無非是不尊重自己在某一個領域的領路人,也就是導師或者師傅。這個事情,如果自己有能力獨立門戶,別的導師欣賞自己導師不欣賞或者觀點不同,學生做的第一個事情應該是跟學校反饋或者跟支援自己的其他導師商量反饋,看是否有可能更換導師,或者請現在的導師和賞識的導師共同培養,而不是繞過自己的導師去找別的老師簽字。因為導師要為學生的小論文和大論文的學術水平負責的,所有的老師都不會做自己對這篇論文極度不認可或者說認為他沒有達到一個學術水平就給簽字發表供畢業的。

    第三,從心理承受力上講,延期畢業的碩士博士很多很多。還有化學博士馬上畢業了發現課題實驗成果怎麼都不收斂,沒辦法重新選題的事情。所以,延期畢業也許是壓壞這個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絕不是因為僅僅這一件事就跳樓,作為26歲的成人,應該有接受一些事情不順利的心理素質,所以,不能單從家屬或者老師的一個方面來看,也許她同時失戀了,同時來自父母和已確定的工作單位乃至大學同學或者研究生同學的其他壓力,需要全面調查。

    第四,關於病情,我一直認為精神分裂的人是沒有獨立行為能力的,一旦診斷有這個病,就應該馬上聽從醫囑居家或住院治療。直到醫院確認完全恢復才能復學或繼續工作。精神疾病這個病比較特殊,發病危害很大,一定要注意。

  • 2 # 小屋253315373

    事件依然存疑。自從事件發生以來,一個自稱死者妹妹的人在網上發表文章,附上部分微信截圖,提出導師壓榨致死的觀點,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隨後導師又公佈更多截圖資訊,顯示出女孩有其他家庭和心理問題。學校隨即表態介入調查。目前的事態並不清晰,人們看到的情況是不完整的。如果僅從表面上分析,假設物證準確沒有被修改過的話,我認為導師似乎談不到壓榨現象和冷漠。主要理由有三點。

    一是指點修改論文,是每個導師的本職,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論文不達標,任何央求和祈求都是沒有用的,這是個原則問題,在這點上導師嚴格要求沒有錯,就是要逼你成才。更何況女孩繞過導師出了開題報告,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重大的教學失誤,給女孩開題的人要有很大責任,他至少要受點連帶,既然能幫女孩開題,那麼後面他也要指點指點管一管,否則就是在耽誤女孩的時間。學校能出現這種情況,也說明管理渙散,學校也有責任。至於導師是否冷漠,我認為無足輕重,一來是男導師女學生,過於熱情似乎更為不妥,老師也要保持距離,避開嫌疑,所以導師說話公允一點,中性一點,我認為是適當的,不應該指責。二是目前都在居家隔離,師生見不到面,導師能答應約見,已經是克服一定困難,採取措施了。第三就是,女孩子自殺是不是因為論文的原因,還有沒有其他因素,這還有待於商榷。

    第二是關於網路暴力。只聽家屬一面之詞,就對導師謾罵指責,我認為是偏頗的,我們要防止導師壓榨,也要防止網路暴力。有更多訊息指出,還有別的同學反感討厭這個導師,以及導師口碑不高等等,還有待查實。

    我覺得這種情況倒是有可能,也許這個導師比較難打交道,但是在這個事情上,我認為和自殺沒有必然的聯絡。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片面的看法,難免有不妥之處。總之,我們要兩頭防,防導師欺負學生,也要防個別人借輿論敲詐。

    等真相付出水面,大家會全面瞭解這件事情的

  • 3 # 京城小醫生

    整個事件的導火索是多方面的(逝者已去,對事不對人),首先,孩子作為一個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應該是在家長的靜心呵護下成長的,一路順風順水,沒有半點波瀾,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存在著一些不足,也需要各位家長引起注意,畢竟社會還是現實的。其次,老師,研究生老師其實挺忙的,他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需要學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自己所寫的論文要有明確的觀點,我雖然只有本科學歷,但是在寫作過程中中也是非常煎熬的,不停的溝通,不停的修改,也有五六次。那段時間確實不好過。還好,有同學的關心,說大家都一樣,其實,真的大家都一樣,都是反覆去改,換位思考,一個老師應該對應的好幾學生,所以不可能每個人都顧得上。

  • 4 # 獨愛天竺葵

    第一眼看到這個新聞時,我第一反應就是又一個被導師壓榨致死的孩子,實在太可憐了。但是隨著越來越多資訊復出水面,我現在支援導師。

    首先,瞭解一下研究生的導師制。這個姑娘最大的問題是開題沒有跟自己的導師談攏,覺得老師在為難她,繞過自己老師找其他老師給開了題。我理解的是,她想做個專案,自己老闆不同意,她找其他老闆簽字把這個專案做起來了。專案做到中間需要幫助,找自己老闆諮詢,老闆雖然給了意見,但還是對這個專案不看好。現在畢業季,她找自己老闆結賬,老闆拒絕付工錢,她選擇跳樓。認為這個導師不近人情的人有沒有仔細瞭解下導師制,導師制跟義務教育的班主任制是不一樣的,導師有在學業上幫助學生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在其他方面跟班主任是不相同的。每個導師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在研究方向上跟老師有分歧,可以跟老師協商換課題或者乾脆換導師,不能找其他老師開題目到另一個老師這裡要求畢業,這個跟你在其他公司上班到另一個公司要求結賬是一樣的。導師從頭到尾都不認可你的課題研究,你非要求他為你的課題寫透過的評語,難道不是在威脅老師麼?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那篇《論導師的崇高與師母的優美》的論文,如果這次事件的導師有責任的話,那麼我們以後只能大批次生產《論導師的崇高與師母的優美》這種論文了,嚴謹做學的導師沒法繼續下去了。

    研究生啊,現在的研究生是水份大了,但是研究生真的是獨立的成年人了。很多說導師不夠細心的,發現情緒不對沒有照顧好的。我想說的是,壓垮這個女孩的壓力難道全是導師造成的麼?難道不是女孩的家庭問題佔更大部分麼?女孩的家庭給她的壓力或者是家庭環境塑造了她的思維方式,造就了她脆弱的心,這次論文不能審批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比起那些真正不良導師,黑了心的壓榨研究生的來說,她的導師真的算良心導師了。

    我還想說,每個人生活中無時無刻需要承擔不同的壓力,每個人都要學會去釋放自己的壓力。家人,朋友,老師當然都應該去幫助你,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獨立起來。

    孩子,這個現實的社會是更加殘酷的,相比之下,校園裡的這些挫折都是鍛鍊的機會,如果校園裡的這些挫折都處理不好,在社會上仍然會頭破血流。

    以上話語有些不敬,但死者為大,一朵小花代表我的哀悼……希望以後不要再刷到類似新聞

  • 5 # 首席面試專家聊育兒

    中傳自殺女生的導師薛某發出對話截圖:家庭教育的硬傷浮出水面,一個“努力求肯定”的人生到底有多苦?中傳女生黃某因論文被卡,無法如期畢業,人生遇到重大挫折導致抑鬱分裂,最終跳樓自殺。人們首先看到的,是其妹妹公佈的黃姓女生嚮導師求救的聊天記錄,看到了黃姓女生生前曾經的努力,以及大學之前優秀拔尖的成績。在黃姓女生懇求和央求導師透過自己論文的聊天“哭訴”中,大眾也正處在對真相的猜測中。大家紛紛從女生自身角度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問題,也從導師角度提出了近年來頻發的導師為難和壓榨學生的問題,在真相還未全部出現時,每一個我們看到的“事實“都只不過是一個立體事件的不同面而已。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導師薛某對此事做出了迴應,公佈了之前大家看到的部分對話記錄的完整版。(圖一至九)

    在這些對話中,我看到了新的問題。既黃姓女生母親的問題。在對話中,黃姓女生向老師控訴了自己的媽媽,表達出了自己的幾點失望:

    1、對母親多年來的表面強迫關愛,實際卻是對自己能力極度不信任的失望。

    她對母親不相信自己具有能照顧好自己的能力表示反感;這個過度關愛其實就是一種控制,即父母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2、對多年來自身努力學習卻毫無成就感的失望。

    她之前始終十分努力學習,為的就是考一個好分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父母的肯定與表揚,何況這麼多年就是這樣過來的。如今突然發現自己只不過是“一頭高科技的豬”,沒有自由(思想自由);沒有選擇,沒有主見,甚至不能有與眾不同的思想,這種發現是顛覆自我的發現,是對之前的自身完全否定的發現,導致自我崩塌,產生厭世;

    3、對這個世上處處“邪惡”的失望。

    隨著讀書的廣泛,她發現世界不是自己之前瞭解的那樣,而是“複雜和邪惡”的,可自己又無法像書裡和現實那樣“邪惡”,所以她感覺自己像楚門一樣,活在一個透明的世界裡,傻子的世界裡。這點,與從小到大,父母不停向孩子灌輸一種觀念有極大關係,即:你只需好好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要管。一個被“控制”的孩子,是沒有“內在自我”的,他們的自我感和價值感,常常需要外界肯定來確認。也就是說,他們缺乏“自我認同”,所以需要藉助外部力量來實現“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在他們的成長中,一直以來都只有一件事,唯一的一件事:求的父母的肯定和認同。一旦脫離家庭,就會把這種思維和行為習慣進而延伸到與外界的相處之道上。她總是會因為去不斷達到他人的標準,而讓自己處於透支狀態;崩潰只是早晚而已。

    解決方法:

    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夠有強大的自我認同感?不需要藉助外部來獲取?從小,可以被允許“犯錯、自由表達、共情,以及支援和鼓勵”的人,可以生長出“自我認同感”,他對自身的評價作用完全蓋過了外界對他的評價作用,當他達不到外界標準時,由於“自我認同”很強,他不需要或者說可以克服外界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這時,他就擁有了相對完整的“內在自我”,以及內心的足夠“強大”。為什麼我會一直強調讓孩子“做自己”?其實,就是在於堅定的“做自己”,能夠克服這個社會未來很多人生路上的艱難坎坷。(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步入中年生活迷茫了,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