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粗俗的真語

    我是個農民,是個走出來的農民,痛點?太多了。

    一,所有農民需要的物資都太貴,只有農民的糧食不值錢,十斤玉米買一瓶水讓我們痛的睡不著覺。但我們仍然不希望糧食漲價,因為糧食漲一毛,農藥化肥就得漲幾十甚至上百,結果就是我們更窮了。

    二土皇上權利太大,一個喪良心的村長可以使我們一年白乾。

    三,農村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無任何生活來源,現在每月給的幾十塊錢也就夠買幾片止痛片的,而農村老人哪一個不是一年疾病?不要說為什麼不治?真的治不起。農村老人年輕到年老幾乎都是痛了吃幾片止痛藥,感冒發燒了吃幾片感冒藥,掛瓶鹽水都是奢侈的,至於大病?不說了。

    三子女教育,也不知道誰出的好主意:集中。人口少孩子少,集中教育無可厚班,但我們那每年級都二三十個學生你給集中到縣城,為了什麼?別說什麼資源集中,教師沒減少,教室沒減少,你資源減少什麼了?只是浪費了原來的校舍,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痛點太多了,就不一一細說了,總之就是沒有人替農村人考慮。

  • 2 # 小兵9402603276173

    新時代的農民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許多老年生活在農村己無法無力去耕作種糧種植,年青人奔向城市生活,己形成拋荒廢田的症狀,農民最大的痛點就是承包制土地無法耕作和自己的養老問題。這全靠國家政策來解決。

  • 3 # 使用者8872505400157

    靠分包到的土地只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必須有人外出打工進錢才能解決一家人的整個生計,有勞動能力的只得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老的小的留守農村,一家人長年累月難得團聚。最讓人耽心的是無力抗拒天災人禍及因病、年老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 4 # 小萬觀世界

    新時代農民的痛主要有 :1.科技進步與農民思想轉變的矛盾,進退兩難的痛 。2.農民技能跟不上時代需求 ,很多農民還依靠傳統模式耕種,缺乏新技能的痛。3.市場分析和風險把控沒有吃透,盲目生存,比如當地不適合生存花生,但是聽說花生的價格比較高,很多農民選擇種植,最後,不出產或產量不高,導致他們虧損巨大;再比如蔬菜中西紅柿價格高銷量好,大家都跟著種,最後導致供過於求,形成滯銷,很多買不出去導致虧損。4.現在農村的青壯年大多宣傳外出就業,導致荒地一片片的現象,農民看著嫌下來的荒地心疼。5.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痛。6.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的痛,付出了沒有太多的回報。

  • 5 # 阿莫莫的生活日記

    養老,住房,產業發展,主要的痛點可能就是資訊網路的發達,需要的高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越來越多,而大多數農民伯伯,農民工,學歷比較低,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但隨著這幾年人們教育意識的提高,農民的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幾乎農村裡90後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但大多都流向了大城市,從前一個村可能只有一兩個大學生,但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學生。但痛點自然在,隨著改革開放,隨著經濟持續發展,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是時代潮流,只有掌握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識才能更好的在未來生活。

  • 6 # 山老頭123456

    農村問題,千頭萬緒,新時代農民的痛點歸納有以下幾點:一是農村始終靠天吃飯,農民盼風調雨順。二是種什麼由農民自己決定。三是中國之大,各地情況不一,國家制定農村政策也應分類分地而宜。四是大力提倡農村“以糧為主”。五是解決五六十年代老農民的養老金問題。六是國家招工招幹適當向農村傾斜。七是扶貧也要因地因人,決不能扶個別懶漢。

    以上僅個人觀點,不妥之處望諒解。

  • 7 # 善守方寸

    農民在外奔波打工,與家人聚少離多,而不薪資少少,沒有什麼社會保障!年輕時青春奉獻而了城市發展,老年時國家每月一百元生活保障,若有病更是活命都難!!!這是痛點嗎???

  • 8 # 嶺上閒人3

    我大膽直言,新時代的農民的痛點是國家不重視。國家如果對三農問題不只口頭重視,而是實際重視,那麼農民問題就會迎刃而解。1、農產品價格太底,任憑外國農產品對中國的衝擊,對國家有利,但苦了農民,農民成了犧牲品。想當年國家是如何任護民族工業的,農民怎樣勒緊褲帶支援工業的。2、農民老無所養。共產黨鬧革命靠的農民,解放後搞建設主力也是農民,保衛祖國也主要靠農民(長期以來軍隊主要成份是農民)。農民老了落得個一無所有,只要沒死就得下地幹活,可憐,可憐啊!有人說農民沒繳養老金就不能有退休金,這話完全是一派胡言。工人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後才繳保險金,公務員直到2014年才開始繳住險金,而且為繳保險金而大幅度提高工資。實際是國家代繳的。在他們繳納養老金之前,他們退休沒有退休金嗎?再說造成農民未繳養老金也國家的責任,而非農民的責任。

    我不是農民,我出身農村,對農民有所瞭解,我為農民感到不平,不平,不平!!

  • 9 # 吉娘娘愛健康

    新時代農民的痛點是自己的身份。

    農民不是職業,而是身份。這就是農民最大的痛點。農民這個身份是和土地綁在一起的。但是土地對於農民來說不是個人資產。市民從北京到上海沒有任何損失。農民變成市民,就失去了土地,哪怕是農民的房子也會和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隨便買賣,也不能抵押。

    今天誰都知道錢能生錢,且生錢比勞動生錢快。農民的身份問題直接導致農民資產增值慢,不能最大幅度享受經濟發展的好處。

    新時代農民無法從農產品銷售中提取一部分用於五險一金的支付,工人的工資性收入中,個人交一部分,企業國家各交一部分。比如大家都知道,個人實際不多。如果農民也有五險一金,哪怕是三險一金也好呀!

    農民的職業是種地搞農事生產,希望來年可以大豐收。事實上,不論是種地還是搞農事生產,對於散戶來講,由於缺乏技術,成本大,收入低,有時甚至入不敷出。如果呆在農村,收入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達到養家糊囗的水平,更別說發家致富奔小康了!如果都到城裡打工掙錢,又面臨無法融入城市,且社會地位低下,待遇偏低,這是新時代農民的又一痛點。

    中國的經濟水平還不能保證所有人共同富裕,只能讓農民付出犧牲了。要保證所有人都吃上飯,所以農產品價格要控制。醫療和養老有缺口,所以農民不能完全覆蓋。這都是新時代農民的現狀。雖然還有很多困難,但是比以前確實好多了。

    新時代農民的痛點還有哪些呢?

  • 10 # 新農業的新力量

    一.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

    拿我們當地(河北滄州)來說,大部分農戶都是一年兩季田(小麥、玉米),近幾年玉米價格每斤九角左右,小麥每斤在一元二角左右,一元一角多點的時候多,這樣除去投入的成本,每畝年收益幾百元錢,我們村有土地的人是每人平均一畝半,當然有很多年青人和子女沒有土地,這樣算下來既便是有土地的人,在土地上的純收益每人就是一千多元塊錢,如果遇上自然災害,種地是要賠錢的,這樣看來指望種地連正常生活都是無法保障的。

    二.種地沒有得到年輕人的認同

    種地是個很辛苦的活,而且很多年輕人不願跟土地打交道,既便是在農忙時,想讓他(她)們幫幾天忙,心情也是很反感的,原因很筒單,一是活累,特別忙的時候還要風餐露宿,二是風吹日曬,年輕人大多愛美,三是種和收他(她)們基本沒什麼經驗,既便是當配角也能看出來一臉的不高興。

    三.機械化解放了生產力

    我們這裡是平原地帶,機械化程度高,每人擁有的土地不多,最忙的時候是在種和收這個時間段,平時的田間管理時間相對充裕一些,所以年輕人都是就近或外出打工,忙的時候臨時回家幫忙。

    四.農業的根本出路

    改革開放以來,土地基本上都分田到戶,幾十年過去了還是延續這種方式,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國情決定的,但它有很多弊端,一是不能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種植,大大影響了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模式,浪費了很多農業資源,有的農機作業手經常抱怨,″剛進了地就到頭了",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二是農民各家各戶的種植技術水平高低不齊。三是和國外農業先進國家比,就更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經常從手機上、電視裡可以看到人家基本都是大規模種植,既便於管理,產量又高,又節省人力物力,降低了很多成本。

    從以上這些情況看,中國農業要想有好的發展,必須把土地集中種植,規模化種植,最起碼把以前按等級給各家各戶均分的土地,統一按一個等級分配,使以前分散的小塊地變成大塊地,這樣的好處不用說了。

    再就是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大農業投入,中國農業科技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以前還能經常看到科技人員下鄉,到田間地頭傳授技術、經驗,利用農閒或晚上給農民講課,這些年幾乎看不到了,可以說農技水平上不去,發展農業就成了一句空話!

    中國人多地少的矛盾,農業收益的現狀,要想讓年青人愛農業、幹農業,是很不現實的,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年青人外出打工創造了很多條件,雖然很無奈,但就目前農村情況而言,也只能說一種好的選擇。

  • 11 # 三農小解同學

    如果說起現在新時代農民的痛點,最為直觀的就是收入問題。在中國,現在大多數的鄉村大多數還是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比如像玉米,小麥,棉花等。但是這些常見的農產品價格卻維持在一個比較不理想的狀態。雖然一年到頭來面朝黃土背朝天干的累死累活,但是一年的收入與所付出的一切根本成不了正比,如果除去各種成本投入的話,一年僅僅依靠重視這些經濟作物根本賺取不了多少錢。而且隨著現在經濟生活的飛速發展,物價也在飛快的上升,這就使的農村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艱難。

    再有比較直觀的就是養老問題。現在農村中老人的年輕子女大部分都去往城市,在城市打工,很多老人在村裡都是空巢老人,遇到急事只能靠自己。而且現在年輕人買房壓力過大,在結婚時就買房。說到底,到最後,很多人都是由自己的父母來拿錢買房,這就更大的加深了農村老人的生活壓力。

    還有就是醫療保障,現在農村中大部分的衛生室的醫療條件與城市相比還是有特別大的差距的,醫生的資源也相對於短缺。很多地方的醫療室都沒有比較年輕的醫生,大部分都是之前老醫生,這樣就對於農村很多老人的身體健康檢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 12 # 黔中新農人

    全文

    土地流轉,農業戶口取消,我們的農村已經不是原來的農村了,可是目前農村的發展已經嚴重跟城市脫軌了,因此如何做一個新時代的農民,如何跟城市的發展接軌,就尤其的重要,今天我就給大家擺一擺當好一個新時代農民必須具有的氣質!

    跟的上發展的科學素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說古代農民,華人數最少的三國爭霸時期,全國約有2000萬人,狩獵就可以滿足生活了。而現在中國有14億人之多,城市擴張,村莊擴大,國道省道市道相連,高鐵高速縱橫,或許應該用尺子丈量一下,看看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耕地可耕種?還好,我們要感謝化肥、農藥、良種、轉基因等偉大的技術產品,更要感謝石油電力開發者。正是這些科學技術不斷轉化,才讓地球上幾十億人吃飽穿暖,戰爭頻次減少。

    古代農民耕種完全是靠天收,當代農民要想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僅要具備古代農民懂得農時與農事的關係,更要將農時與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結合起來,利用現代農業設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讓一年四季的氣候變成一年兩季甚至是一季的小氣候來適應農業的種植。這些都是新一代農民不斷學習不斷追求的方向,透過土地將農業新科技轉化為豐富的食品,或者進一步將收穫的糧食進行加工抑或發展畜牧業。這些都需要農民們有緊跟科技發展步伐,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素質。

    自學成才的勞動技能

    古代農民學會使用鋤頭會牽引耕牛就行了。現代的農具擴充套件到各類農業機械、園藝設施,大到聯合收割機,小到一支溫度計,都得會熟練操作使用,而現實中似乎並沒有一個農機駕校類的機構來培訓,拖拉機類的農機,對於農民來說就是開上就走的簡單工具而已。此外他們不但會使用,還要會簡單維修。農忙時節,農民開著機器到地裡作業,都隨身帶著工具,能隨時排除機器作業中的故障。這些技能,農民們沒受過什麼專門培訓,一般都是透過前輩或者修理站的人員請教或者自個兒摸索出來的。

    敏銳的市場判斷能力

    而頻頻出現的白菜爛在地裡、蘿蔔留在土裡的現象都是血淋淋的寫照。因此一個好農民總能把握住蒜你狠,姜你軍,逗你玩的好年景。農民確定了這個季節種養什麼後,還需要懂得營銷,這種營銷是從播種前就開始的,選擇訂單生產或者提前聯絡好了飼料食品廠家,待糧食成熟直接解決了銷路的問題。有條件的還會適當的屯糧,來年賣個好價錢。

    超強的身體、心理素質

    不怕苦不怕累,經得起Sunny暴曬,耐得了嚴寒霜凍,不畏狂風暴雨,這是農民必備的身體素質。一年的辛勤勞作入不敷出,谷賤傷不了他們,菜爛傷不了他們,老婆的抱怨傷不了他們,鄰居嘲笑傷不了他們,社會輿論傷不了他們。土地翻耕一輪,莊稼不收年年種,雖然他們也曾抱怨幾句罵一通,但還會繼續耕種,這樣的心理身體素質你具備嗎?

    和睦的人際關係

    農民不比市民,對門住著互不相識。農民代代生活在一個村裡,同村同姓大都有血緣關係,族譜,祖墳維繫者氏族關係,與同村鄰居或鄰村人家聯姻,又構成了姻親關係網路。所以在鄉間有句話:倆人撞了車,別問姓名,先打一架。因為互通姓名後就無法動手了,拐三個彎就攀上了親戚。怎麼處理好這個小社會的人際關係,和諧相處,獲得更大的幸福指數,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心性。這太複雜了,是一門大學問,還是等著專家去探討吧!總之比市民之間的關係難伺候多了。不信?你來試試。

    嚴肅的子女教育

    新中國,尤其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城鄉差別最大的在於教育。只有城鄉均衡的教育資源,不分地域可獲得平等教育的權力才能最終透過文化科學填平城鄉之間的那道鴻溝。由於農村教育嚴重落後,農民要想盡各種辦法讓子女上好的學校,省吃儉用把地裡那點收穫乖乖地貢獻到子女的教育上,這些高昂的借讀費學雜費繼續加大著城鄉差別。可是農民開始醒悟,拼了命的把子女送到縣城甚至市區上學,只為將來他們不必像自己這樣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挖坷垃!

    趕時髦的網路高手

    微信、QQ聊起來,微博刷起來,以往小學文化的農民們空有一番文字熱情無處釋放,如今大可自如的在網路上揮毫潑墨,那文筆絕對超得過苦讀十年的書生們。有事沒事曬曬自己的老婆孩子,曬曬美食,曬曬莊稼,曬搓麻將等各種朋友圈,微博裡好不熱鬧。網購與電商不再是城裡人的專利了,網上買農資,網上賣農產品這都得是手到擒來的能力。

    做農民難,做個好農民更難,想做個新時代的好農民這得看氣質。上邊所說的氣質你有木有?

  • 13 # 藍美股份

    不知道種什麼?種地還在靠經驗 春耕在即,作為一個奔跑在一線的農業服務支撐人員,深入農村、瞭解需求、緊密與農民連結在一起是工作的第一步。整個3月份,筆者跑遍了蕪湖、阜陽的大小几十個鄉鎮,接觸了不少當地農戶,發現農民的需求在發生著細微改變,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跟進,發展方向就容易跑偏。

    我第一次見到馬豔敏給我的印象是“農田裡的女漢子”,她是齊崗種植專業合作社“女當家”。阜陽農校畢業,辭去了教師的工作,整天吃住在農田裡。曾利用“山藥公關”,成功打進像閤家福這樣的大型商超,以幫助自己的農產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為了防止收穫的農作物因受潮發黴而影響銷售,一次性花掉600萬,購買一臺烘乾機。

    見面的第一天她和我說:“我都不知道要種什麼,一切都是憑感覺……”,我們回過頭來思考,為什麼這樣的一位種田達人,卻經常嘆息,“感覺自己啥都有,啥都不精。每年種完小麥就只能種玉米,儘管知道這些糧食作物收益低,可是不種這個還能種點啥呢?”

    仔細思考問題背後的實質 如今,農民口中的不知道種什麼,其實是更加需要政府和企業幫助農民去做決策,幫助引導“什麼樣的年份、在什麼樣的土質下,按照市場的需求、氣候的變化,種植什麼樣的農作物才能獲取收益的最大化”這一系列事情。 那麼,其背後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1.老一輩種田人思想固守,長期資訊封閉的生存環境使得大部分農民甚至一些經營大戶產生了吃啥種啥產啥種啥的觀念,使得農業生產難以與市場需求接軌。只有將市場引入到農業中,去引導倒逼整個農業上游的種植情況的發展,在市場調節下,正確選擇市場所需求的種植品種,才能更好做到產需的無縫對接; 2.文化水平的欠缺和種養技能的不到位,讓很多農戶抗風險能力不高,沒有選擇種植新品種的技術支撐和取得成功的信心。再加上資金、農技、農機等配套服務的缺失,讓很多農戶常常想選擇種植品種的更迭,又不知道甚至不敢於去大膽改變。這種無奈,正是新農人們最大的痛點之一,也就是所謂的較低的抗風險能力。 3.生產資料從價格轉向價值 購買到實惠的生產資料,依然是農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如今農戶們對生產資料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不僅要物美價廉,還要因地制宜、私人定製。以阜陽的界首為例,作為安徽省唯一的土豆交易市場,種植土豆也是當地的傳統,在界首,土豆種植規模達到上萬畝,其中,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就佔到了6成。跟隨阡陌科技調研團一路走下來發現,很多土豆種植戶都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比如在給土豆施肥上,如何使用基肥、何時補充水溶肥和微量元素,他們都瞭然於心。

    農民的職業化發展 發現問題就是市場機會,在調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新農人、特別是種植到一定規模(種植面積超過千畝)的大戶想要改變、想要與市場接軌、走出去的需求和意識是非常明確和強烈的,而多數涉農企業,宣傳的都是要將服務打通田間最後一公里,可是往往忽視了走到農民的心坎兒裡。想要解決以上幾個問題,除了政府、企業的通力合作,以下幾點一定不能忽視: 1.農民是個職業,絕不是不是一種身份。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時期,我們所倡導的新農人,更多的在於職業的專業性,依然用老眼光看待“農民”這個詞,是不科學的,不準確的。現在的農民不是不懂種地,缺的是不懂規劃,對市場的把握和分析能力非常有限,對於農產品要如何進行產品化運營更是缺乏思考。從選地,到配種施肥,到農產品收穫,再到流通市場,應該是從0到1再到100的陪伴式過程。想要做好服務,政府和企業必須先從意識上進行統一。 2.產品聚焦,細分化定位。農業生產一定要從大眾化向細分化轉換。現在,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不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細分化出來的特色產品才是市場所需要的。年前華人瘋搶日本馬桶蓋,就是典型的案列。農產品生產更是如此,以阜陽界首為例,在種植玉米上,不能以高產為唯一的選種標準,而粉質化和膠質化更突出的產品可以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區域化種植。在這方面日本已經很早以前就已實現,在日本,做壽司的、炒飯的都有專用稻米。 3.農產品多渠道流通。現在的流通領域除了傳統的市場,供銷社之外還應該介入到網際網路渠道,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產品核心理念。利用好社會化媒體,來為你的產品提供新的銷售渠道。熟人社交,信仰社交等圈子文化也是需要新農人及企業需要去思考農產品在銷售這一環節可以去介入的領域。 4.大資料支撐。前段時間阿爾法狗大勝李世石的案列就讓人們清醒的意識到大資料的力量。基於大資料鏈接的服務將更科學更嚴謹,有了大資料的支撐,農民在選種、配肥、銷售上將會有據可依,更為科學。今年兩會已經明確提出,要消除了大資料流通的行政壁壘;光網城市的提出,也讓基礎設施建設提上日程,留給政府和企業的就是系統平臺搭建和服務內容的填充。

    搶佔市場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著網際網路+農業概念的大熱,涉農企業已進入產品和商業模式試錯時期,要在這個階段脫穎而出,搶得先機佔領市場和使用者,瞭解農民的痛點後,如何快速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非常有必要。

    田田圈和阿里京東一樣關注的是農村電商,與後者有強大的產業基礎不同,田田圈沒有采用常規電商透過網上直銷、低價搶購等方式,而是直接跳過傳統渠道來搶佔市場的做法,和縣級經銷商共同出資成立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加盟的零售商則變身為田田圈農業服務中心的員工。從過去的廠商到經銷商、再到零售店、最後到農民的四級體系變為現在的從廠商、經銷商、零售店聯盟,直接到農民的扁平化結構。 雲農場關注的是測土配肥。其透過全國各個省市土壤資料的收集,利用高科技設計出多個定製式肥料專利配方,讓測土配肥真正進入到私田定製的階段。 筆者發現,作為後起之秀的黑馬公司——阡陌科技獨闢蹊徑,避開農資電商和農產品電商等重度參與環節,從農業投入品切入,立足農業大資料服務。透過大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運用等去連結農業全產業鏈八大塊市場——農業投入品、農產品流通、農業金融、農機服務、農技服務、農事服務、土地流轉和農業物聯網。 在農業投入品方面,阡陌科技透過直接連結上游廠家,幫助農戶去除中間環節,解決“農資投入成本高”的問題;其次,以土壤大資料為依據,助力上游廠家形成科學的測土配方。讓農民可以直接享受到物美價廉、優質可靠、可定製的農業投入品。 不過跟其他兩家不同的是,阡陌科技並不拘泥於某一塊業務的推進。抓住適度規模化的農業發展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的契機,針對普惠金融服務,簡化繁雜環節,提高服務力度。 藉助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技術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值,是“網際網路+農業”的真正意義所在。無論採取哪種模式,能經得起市場推敲才算成功。不僅如此,老產業發展需要新思維,小禾苗經營需要大眼界,企業想要植根網際網路農業,還要要用不斷髮展的眼光看問題,深入農田踏實服務才能換得一片“藍海”。

  • 14 # 遠山一民

    大多數農民違背剩餘勞動力轉移這個規律育盲目進城!鄉下棄耕地不少呀!返鄉創業無資金支援!農民不富以安,苟且而過!

  • 15 # 成武愛生活

    一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農民無論春夏秋冬,都在地裡,辛勤的勞作,可收穫的糧食,十年了,糧食幾乎沒有漲價,一斤玉米買不了,一瓶礦泉水,這是農民的可悲啊!可是房價物價十年來漲了多少倍?如果光靠種地,將無法養活自己,何來發展?

    二農民老無所養,和城裡的退休職工相比,農村的養老簡直是天壤之別,同樣是70歲的老人城裡的確在跳舞,打太極拳,而農村的70歲的老人卻一直在田裡,辛勤的勞作,生命不息,幹活不止,不是因為他們能幹但是他們不幹活,沒有生活的來源,如果沒病上去,可以勉強度日,如果一場大病降下,那將是滅頂之災我希望國家能夠重視農民的養老問題重視農村的痛點

  • 16 # 桃葉愛剪輯

    我只有養殖戶,我真知道農村的優良特產受大家的喜歡,但是就對農民來說:困惑他們的事——怎樣去學習技術,這是新時代農村的真正痛點。

    再說,因為年輕的農人不想回創業,只抓他們老了,再想創業。真學會有一技之長。卻發現自己真的老了……

    《一晃就老了》最能代表新時代農民的理狀。

  • 17 # 鄉村子七

    在惠農政策逐年增加,農民得到實惠也遂年增多的新時代,農民最擔心什麼?最害怕什麼?最無法承受什麼問題,即是農民最關心的痛點問題,也是黨中央歷年來所關心、關注、並全力著手解決的三農問題。雖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久,但畢竟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的暑光,看到了問題的轉機和良好的開端。

    那麼,新時代的農民還有哪些痛點?如何解決這些痛點?由誰來解決這些痛點呢?

    農民的主要痛點為:

    1.農民最怕害大病!

    俗話說“一病回到解放前”。雖然現在有新農合,但新農合只能解決“沒錢看不起病的問題”,並不能解決看病期間“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大大減少的問題。尤其是當家庭主要勞動力病倒的時候,本人住院沒了收入,看護人員也會因此而斷了收入。住院時間短還承受得起,如果是大病、慢病,三、五年不能康復的病,這個家庭就會承受不起。所以,農民們最怕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得病。

    人都是血肉之軀,並非鋼筋鐵骨,誰又能保證不病?所以農民一年四季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吃好吃孬,千萬別得病!”

    2.農民最怕無忘之災。

    去年開春,一場突降的“倒春寒”,所有正值抽惠開花的作物絕收。無奈的農民只有將希望寄託在秋作物上。不料,秋天又連續百天大旱,幾乎是顆粒無收。在自然災害面前,世代靠天吃飯的農民,只能默默承受,寄希望於來年!

    來年又能怎麼樣?,誰又能保證來年會風調雨順!

    3.農民最怕“豐產不豐收”,最怕農產品價格下跌!

    前年玉米賣到1.05元,去年至今只有9毛多,蘋果前年就果園4~5元,去年只有幾毛到1塊多不等,白菜,前兩年一棵幾元到十多元,去年爛到地裡無人問。.....種什麼、種多少、何時種,完全憑農民自我感覺,往往是今年啥貴,明年就種啥,跟著行情走往往慢一步。缺少科學的市場分析方法,可靠的市場資訊渠道。

    4.農民最怕政策不接地氣!最怕鄉村幹部瞎指揮!最怕不切合實際,一轟而上,一刀切!

    說句實在話,現在黨的惠民政策是真的好!但到了執行層面,卻因多種原因而事與願違的情況也不少。農民無奈,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

    異地搬遷是項非常惠民的扶貧政策,個別地區的幹部為了將這項政策落到實處,為了建起來的社群房“有貧困戶住”,就按村攤派,村裡又攤派到戶,而有的戶還離不開土地,主要靠種地生活,這就給種地帶來諸多不便。還有的戶,對社群生活方式難以適應,氣爐,電爐不會用,甚至出門帶鑰匙的習慣都沒有,這些情況也確實給搬遷戶帶來諸多生活不便。結果好事沒有辦好,好政策沒有用到最需要搬遷的群眾身上。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實事求是”。

    5.農民最怕沒有好的帶頭人,沒有農村發展的引路人!

    現在,鄉村振興戰略雖然己全面實施,各種發展資金、發展政策相繼出臺,只要想發展,求發展,敢發展,就會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

    這兩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群眾迫切希望自己的村班子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但這樣的村幹部在一些地區可謂是鳳毛麟角。對那些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村兩委班子,群眾非常羨慕,也舉雙手擁護支援贊同。

    許多農民認為,現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錯過了,就不會再來!

    6.農民最怕孩子娶不到媳婦!最怕拿不出高價財禮而“黃了”孩子的媳婦!最怕孩子談物件,女方要車,要城裡的電梯房!

    眼下,許多農村孩子娶媳婦難,已經成了社會問題。農村年青一代光棍多已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作為孩子的父母,作為“傳宗接代”觀念根琛蒂固的農民,孩子娶媳婦難已成為影響其幸福指數提升的主要因素。

    7.農民最怕”老”!

    “老無所依,老無所靠,兒女不可靠,不能靠,沒辦法靠,靠也靠不住”的問題,才是當今老一輩農民最無奈,最可怕,最失落的痛點問題!

    以上痛點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進而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勢必影響到農村穩定、發展、振興,勢必影響到農民幸福感的大幅度提升!

    解決辦法:

    1.出臺村幹部“特聘制”。在志願的前提下,鼓勵會管理,善經營,有志於鄉村振興工作的行政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帶薪”到鄉村任職,任職期限3~5年,任職期間,村集體收入、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規定指標,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等方面良好的,根據本人志願,或繼續村級任職,晉升工資級別,或提撥為縣、鄉幹部使用。

    3.試行”農村集體牽頭組織,家庭互助,政府按人頭貼補的養老”方式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這種方式更人性化,老人不離故土,本人自帶口糧,還可降低家庭養老投入,還可以組織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老人種瓜種菜,貼補生活。也解決兒女們的後顧之憂。

    4.切實發揮村級“一約四會”組織的作用,大力倡導文明鄉風,下大力氣整治大擺酒席、攀比奢侈浪費之風,杜絕高價彩禮,營造年青人健康的婚戀風尚,為解決農村青年娶媳婦難問題創造條件。

    5.政府制定“大病救助貼補”政策,解決因病返貧,進而導致家庭生活困難、子女綴學、上不起學等返貧問題。

    我是粥巴頓,以上是我對現時農民痛點的認識及建議。誠望此拙見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為解決農民的痛點問題盡點力。也請各位有識之士,共同關注、關心、關愛農民的難、痛問題,留下您寶貴的隻言片語!

  • 18 # 澳姐的生活

    農民現在都已脫貧了,不是沒有錢了,只要肯幹,哪裡都能掙到錢!他們愁的是離家遠,不能照顧父母,與妻子孩子每天在有起,下班以後孤獨,這是他們的痛點!

  • 19 # 南極北極13

    大家都知道人來在這個世界,而不僅僅是活著,更不能象豬一樣的活著。胖了以後讓人宰割,僅此而已。而是要有一定的,活的價值。不但要對社會有用,也要為自己有用。要體現出一種自我價值來,就要有一定的理想、包負、追求。就要有一種對前途的渴盼,期待、憧憬。人可能還沒有降生。社會就早以給你準備好了一切。就有一幅畫圖,這幅畫圖美麗、光鮮、五彩繽紛,燦爛輝煌。美極了!太吸眼球了!就單等你降生以後去拿。有的人輕而易舉的就拿到了,這條路可能平坦筆直很好走。有的經過一番努力也拿到了。這條路可能有點不平彎曲,經過一定的努力,也能邁過去。有的就是跨河翻山,艱難的攀登著彎彎曲曲,窄窄峽峽的崎嶇小路,一路荊棘叢生,一路亂石穿空。一路泥濘坎坷。風雨兼程,冬去署來,用盡全心的力氣,耗盡全身精力,想盡一切辦法,不管你如何的努力。那幅畫圖,始終讓你看得見,就是夠不著。你不得不放棄,不得不折返。經過無數的挫折失敗,從頭再來。再來再敗。你才知道那幅畫圖不雖於你的。我想這第三條路,這就是新時代農民大部人的痛點!大部分人的體會!

    一、就業難,創業更難,理想難實現。

    做為出生在農村的孩子,和出生在城市的孩子,天然的就有許多障礙。人生起點上就落後了城市的孩子,比如說讀書資源、家庭背景、社會關係、人脈資源等。在社會急烈競爭的當天,金錢至上的時代,‘’拼爹的時代‘’,人脈勝黃金的時代。尤其重要。對於出生在一般農村的孩子,家裡沒錢,沒權,沒勢也沒任何倚靠的背景,想成功,想創業,想有個好的工作前途。尤為艱難。雖然它們努力了,雖然它們有農村人的勤懇、吃苦、踏實的品格。它們大部分人也不怕生活困苦,就怕看不到希望,理想化為泡影。

    二、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以前還有一條窄窄的路,讓農村孩子通向理想之路,實現身份轉變,價值體現。這就是生學考學之路。在這條路上,有些農村的孩子,經過努力,也有很多人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自從教育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之後,農家的孩子,想透過考學這條路,實現自己的理想,更加困難了。但現在的農家的孩子又不得不讀書,不讀書就更沒有出路。讀上書就得選擇到城市奮鬥。大部分人靠奮鬥又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他們只得蝸居在城鄉結合部,苦苦掙扎,給家鄉人留得一點讀書人的臉面和尊嚴。將來心往那裡放,魂歸何處。它們心裡也不清楚,成了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進退兩難的漂泊人!如果問他你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他們連自己的身份,也難以界定!有父母他們還有歸途。沒有父母他們將往何處?!!

  • 20 # 殘樂正明

    大家好!

    新時代農民的痛點主要是:農產品出售價格低,種養成本高,勞動強度大;農民收入沒有保障,年齡大了失去勞動能力後,生活生存都沒有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辰鬼透露AG邊路標準,至少要能打三個位置,無痕比不過年輕人,只能去二隊,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