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哥說農
-
2 # 笑看藍天482
揚花時期過後小麥發生灰鏽病,快一點噴打農藥還不晚,小麥沒抽穗前要打農藥防止灰鏽病,芽蟲病的發生,小麥灰鏽病是在陰雨連綿高溫的情況下發病,芽蟲病的發生是在天氣乾旱高溫下發病,芽蟲病發生快幾天的時間能種病五六十畝的小麥早防治才有好好的收成。
-
3 # 三農參謀
上圖:4月上旬,南陽地區小麥條鏽病點片發生情況
一、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小麥條鏽病發病特點是:發病早、區域廣、發病重4月上旬小編來到豫西南南陽做田間調查,此時該地區的小麥田部分地塊小麥條鏽病和葉鏽病已經開始點片發生。小編當時就預測到今年小麥鏽病或將嚴重發生,甚至會爆發。當時隨即電話諮詢了幾個豫南信陽、駐馬店及皖北、蘇北的幾個植保方面的朋友,他們也同樣反映小麥鏽病,尤其是條鏽病在他們當地已點片發生的事實(據調查當時豫中部及北部地區還沒有發現發病情況)。
上圖:小麥條鏽病點片發病的中心
二、小麥鏽病嚴重發生的原因分析受2019年暖冬影響,小麥鏽病田間菌源基數高,加之小麥抽穗揚花期至當下的小麥灌漿期,降水偏多,土壤墒情較好,田間溼度大,病菌繁殖快且擴散迅速,另外黃淮麥區種植的品種大多都高感或中感小麥鏽病,以上幾點原因導致今年小麥鏽病發病嚴重。
上圖:小麥條鏽病感染小麥葉片
三、小麥鏽病,您瞭解多少呢?小麥鏽病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小麥黃疸、黃鏽,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可分為條鏽病、葉鏽病及稈鏽病三種類型。一般在黃淮麥區病害的發生最為普遍且嚴重,其次是小麥葉鏽病。
小麥條鏽病主要為害小麥的葉片,偶見穗部、葉鞘或莖稈。顏色鮮黃,孢子堆較小,呈條狀、線狀排列。小麥葉鏽病的為害主要部位也是葉片,少見於葉鞘和莖稈。顏色橘紅,排列不規則。小麥稈鏽病,主要為害部位是莖稈和葉鞘,偶見穗部發病。顏色深褐色,排列無規則。它們田間的症狀區分辨別,有人將它形象地概括為:“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
小麥條鏽病發病的外部條件與田間溼度、溫度有關。這次流行發生的小麥條鏽病可在9-13℃對小麥進行侵染,待溫度達到13-16℃時有利於病菌的快速繁殖蔓延。所以,在此時氣溫適宜的前提下,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植株鬱閉、田間溼度比較大的田塊,發病較嚴重。
四、此階段正處於小麥的產量形成期,此時用藥防鏽病還為時不晚此階段黃淮麥區的小麥正處於揚花灌漿期,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如田間有小麥條鏽病點片發生,如果不採取及時的防控措施,其會快速蔓延至整個田塊。被鏽病侵染的部位,呈現鐵鏽般病菌孢子分佈,影響葉片或其他器官的光合作用與植株的正常的生長,進而影響小麥的籽粒灌漿。此時,如及時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有效減少病菌的繼續為害及蔓延傳播,使小麥灌漿趨於正常水平。
五、當下,面對來勢洶洶的小麥條鏽病應怎樣進行科學防治1.加強田間管理。避免施用氮肥和過晚施肥。疏通溝渠,遇雨澇天氣,應及時開溝排水。遇高溫乾旱,及時適量澆灌,可有效補充植株因鏽病破壞而失去的大量水分。
2.對於剛發病的地塊,可施用50-60g/畝的12.5%氟環唑懸浮劑或1500倍液的30%苯甲·丙環唑噴霧,每十天一次,連續噴施兩次。若發病嚴重的地塊,除了要對地塊及時進行防治外,還應對周邊發病較輕或者沒有發病的地塊進行施藥防治,以控制病菌的蔓延。
-
4 # 田園新春
首先我要說:小麥揚花期過後發生了條鏽病,可以急時的用藥物噴霧防治。
小麥條鏽病又稱為黃疸病,分為條鏽、杆鏽、葉鏽3種,其中葉鏽危害最為嚴重。
我國小麥種植面積大、分佈廣。小麥條鏽病主要是由氣流傳播,具有流行傳播速度快,發生區域廣,對小麥危害損失大。
一、科學防治:由於該病受氣流傳播病害,我們採取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種植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近年來,我國又培育出一大批抗條鏽病的新品種,我們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墒情,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當地播種的品種。
注意:1.在選擇抗病品種時,應避免品種單一化,
但是也不能過多,並且注意定期輪番播種,以防止品種抗性喪失。
2.適時播種,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以減輕秋苗期條鏽病的發生。
3.氮、磷、鉀肥合理搭配使用,尿素不宜使用過多、過遲,防止小麥練青、晚熟加重病害。
4、灌溉要合理,墒溝深度不低於30公分,防止陰雨天積水,造成土壤溼度過大增加病害的發生。
二、藥物防治:推薦使用以三唑類、稀唑類為主的高效低毒內吸性強的殺菌劑,進行田間噴霧防治。
1.每畝用15%三唑酮粉劑100克兌水30公斤噴霧。
2、每畝用25%烯唑醇粉劑40克兌水30公斤噴霧。
3、每畝用20%三唑酮乳油30毫升,或者12.5%烯唑醇懸浮劑4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
一噴多防,對小麥條鏽病、紋枯病防治效果極為顯著。
-
5 # 氣鼓鼓鼓鼓鼓鼓
鏽病發生要及時防治!
今年小麥條鏽病大爆發,現在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抓緊時間,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類藥劑,治療效果突出。建議:430克/升戊唑醇20克+30%苯甲•丙環唑15毫升,兌水40斤均勻噴霧。或者其他藥劑:
40%吡唑•戊唑醇20克+50%醚菌酯5克40%戊唑•咪鮮胺30克40%戊唑•多菌靈40克30%噻呋醯胺•氟環唑30克50%噻呋醯胺•己唑醇25克40%戊唑•丙硫菌唑50毫升20%氟環唑•多菌靈100毫升30%戊唑醇•肟菌酯50毫升35%氟環唑•甲基硫菌靈100毫升等以上配方都可以使用,可以根據自己能夠購買到的藥劑選擇合適的藥劑配方和畝劑量,三唑類藥劑對鏽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主要可以選擇氟環唑、戊唑醇、己唑醇這幾類藥劑及其復配藥劑。打藥時,均勻噴霧,不要漏噴。現在小麥葉片已經受損,如果不嚴重,影響不大,如果已經發生嚴重,即使打完藥,已經乾枯的葉片和部位也不可能轉綠,產量影響勢必已經形成。
小麥鏽病是氣傳性病害,周圍田塊發生時,自己家的田塊就要及時打藥預防了。治的晚不如預防的早。保護好倒三葉以及麥穗,對小麥後期灌漿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倒三葉以及穗貢獻了小麥90%以上的幹物質積累,特別是旗葉,貢獻比例可達40%左右。
小麥鏽病預防,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1、選種,選擇無攜帶鏽病菌的種子。說是這樣說,但是現在這種子都是買的,這句話對農戶來說沒什麼卵用。
2、種子包衣,播種前用23%噻蟲•咯菌腈•苯甲80毫升拌種40斤,預防鏽病的同時,預防根腐病、紋枯病、莖基腐病。
不過鏽病為氣傳性病害,主要還是靠後期噴霧預防。
3、小麥返青拔節期期,按照以上配配方噴霧一次,到齊穗楊花期再儘量一次噴霧,中間間隔20-30天左右。這兩遍藥至關重要,不但可以預防鏽病,還可以預防白粉病、赤黴病、紋枯病,效果顯著。
小麥鏽病、赤黴病、白粉病、紋枯病預防好了,那麼小麥“止損”就做到了,不受病害危害,小麥輕輕鬆鬆上千斤。
此外,還要注意小麥全蝕病、地下害蟲、蚜蟲、吸漿蟲的防治。
注意:病蟲害一定要提前預防,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
6 # 啊聯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在小麥剛長出芽的時候打上除草劑,這時候能夠有效的組織雜草生長,給新生的小麥芽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和更好的環境。都說不怕莊稼長得不好,就怕農民性情懶惰。要想小麥長得好,就得從早期開始,除雜草是第一步,而防蟲害就是第二步了。相比於除草劑來說,殺蟲劑的使用就得謹慎了,畢竟除草劑可以隨時用,但是殺蟲劑用的時機不對,不僅殺不了蟲,恐怕連小麥都除掉了。
在農村有句話叫“一噴三防”,說的就是一次噴藥就可以達到防治小麥病害、蟲害、乾熱風等多種效果。那麼什麼時間段最適合配曬呢?“一噴三防”需要將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混合在一起,三藥齊用。因為小麥的生育期以及病蟲害發生時間不同,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天氣預報以及小麥長勢情況綜合考慮。
而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存在一個揚花期。正常小麥的揚花期只持續兩三天,所以打藥時一定避開揚花期,同時避免陰雨天,不然剛打下去的藥劑都會被雨水沖刷掉,起不到效果。當然,也不是說揚花期一定不能打藥,那麼就得避開小麥授粉時期。正常小麥授粉也就三天,第一天花全是黃色,第二天黃白相間,第三天就全部是白色,而當花的顏色全部都是白色時,就說明此時的小麥授粉時間結束,這時候可以打農藥了。
而在噴灑時間上,正常開花時間都在上午9點到11點之間,考慮到霧化效果,正常應該在下午4點以後噴灑最為合理。而在噴灑濃度方面,為了保證授粉的穩定性,所以對於剛開始傳粉的的麥田,應該在三天後噴灑,而且儘量降低濃度,以免影響授粉發育,不然因為農藥而導致顆粒無收那就得不償失了。
小麥的揚花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過程,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呢?首先,在揚花期間,因為授粉的原因,所以小麥是不能澆水的,因為澆水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是沖走花粉,對於小麥的產量會有影響。同時,陰雨天氣在於小麥揚花期來說,也是一個不利的時期,田間濃度過高,小麥容易感染赤黴毒,當穗期氣溫較高時,抽穗和開花同時進行,此時一旦天氣預報顯示有陰雨天氣,一定抓緊時間及時打藥
-
7 # 農村鄉巴佬
4月下旬小麥進入揚花期後,緊接著就是灌漿期,然後就是成熟期,因此小麥揚花期的管理很重要。
一、小麥進入揚花期後,田間小麥的穗數已經固定,而農戶們想要達到高產,可以從穗粒數以及粒重上想辦法,而影響小麥穗粒數和粒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常見的一點,就是病蟲害的危害,這也是大家會在此時期進行“一噴三防”的主要原因。
二、說到“一噴三防”,就不得不提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小麥在揚花期間是否可以打藥?”,近幾年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都是大家的話題,有一部分農戶說揚花期可以打藥,而另外一部分農戶說,小麥揚花期間不能去打藥,到底誰說的對?小幫手透過種植經驗以及綜合多位種植戶的觀點,和大家詳細解釋解釋,一起來看:
爭論點是什麼?
認為小麥揚花期間不能打藥的農戶:小麥揚花期間,對於水分和藥液相對比較敏感,如果藥液噴施到了正在揚花的小麥上,可能會導致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一方面導致穗粒數減少,另外一方面,秕粒增多,粒重減少,最終產量上不去,另外一方面,在揚花期間,如果去田間進行打藥,人工作業或機器作業過程中,造成花粉掉落,進而影響後續一系列生長。
認為小麥揚花期間可以打藥的農戶:小麥是閉花授粉作物,一旦見到花就受過粉了,假如小麥若是開花後授粉,那麼雜交小麥不是很容易了嗎?另外,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小麥揚花期打藥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可以想想赤黴病的防控(見花打藥),所以,小麥揚花期間打藥沒什麼問題。
從上面可以看出,雙方都有自己的觀點,說到這,大家先來了解一下小麥揚花的過程,一般情況下,會從中間開始揚花,隨後向上進行,最後才是下部,不是從上到下,也不是從下到上,另外,小麥揚花時的顏色也不是一成不變,仔細觀察會發現,剛開始呈現黃色,然後變成黃白色,最後呈現白色。
小麥一天中揚花的高峰期和持續時間?
小麥揚花的時間,和多種因素有關,比如溫度、溼度、墒情等因素,正常情況下,揚花可進行3天左右,如果溫度、溼度、墒情不適宜,可能會延長到5天,不過據個別農戶反應,他有一年種植的小麥,揚花持續了一週還多。
另外還要了解一點,一天之中,小麥在早晨和傍晚,基本很少開花,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雖然也會開花,但是相比上午來說很少,正常情況下,一天中上午的9-11點,是小麥開花的高峰期。
小麥揚花期可以去打藥例項:
河北邢臺的農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要憑感覺想當然,小麥初花期、盛花期打藥,對小麥的授粉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我往年種植小麥親自使用過。
河南鄲城的農戶:這些年花期打藥也沒見麥子減產,並且小麥花期正是蚜蟲盛期,如果這時候不打藥,蚜蟲到了下部就不好防治了。
小麥揚花期不可以去打藥例項:
河南周口的農戶:誰說的小麥揚花期能打藥?種過糧食嗎?我去年打過一次,結果一畝地減產了將近200斤。
安徽合肥的農戶:小麥揚花期最怕的是連陰雨,會導致減產,所以不建議揚花授粉期打藥。
山東德州的農戶:小麥揚花盛期打藥是有影響的,不建議施農藥,因為農藥會隨花粉吸收至麥粒之中。
除了上述3點原因外,再說一個小幫手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前年的時候,小幫手所在的豫東區域,在小麥揚花盛期,遇到了連續的陰雨天氣,當年的小麥就出現了減產,自己種植的小麥,每畝產量900多斤,不到1000斤,雖然也有其他的因素,但是,那幾天的連陰雨天氣,的確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總結:小麥揚花期間是否可以打藥,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原因就在於區域不同,管理不同,不同地塊的小麥遇到的實際情況也不同,正確的做法就是因地制宜,因為農戶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促進小麥正常揚花、灌漿,最終達到高產。
-
8 # 周原夜話
小麥楊花期過後發生條鏽病,現在噴藥,當然不晚。
今年小麥,屬於發生條鏽病偏重年份。條鏽病的發生後,如果不及時防治,傳播速度也是相當驚人的。在我們關中小麥種植區,普遍有‘一噴三防’的習慣。做為小麥條鏽病(農村人俗稱‘麥田黃疸病’),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小麥染病初期,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葉片上會有橘紅色粉末,這就是病原孢子。小麥條鏽病,主要靠風力傳播,傳播速度驚人。發生過於嚴重的田塊,如不及時防治,會導致小麥葉片發黃乾枯,乃至小麥整株死忙,絕收。
在小麥抽穗揚花期,田間條鏽病發病比較嚴重時,每畝可選用25%戊唑醇可溼性粉劑60-70克,或10%己唑醇懸浮劑15-20毫升,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3-50毫升,兌水後均勻噴霧,兼防小麥白粉病。
在防治小麥病害時,可以一遍混配殺蟲劑,防治蚜蟲,紅蜘蛛,小麥吸漿蟲等,藥劑可以選用阿維菌素。然後再7加上葉麵肥,蕓薹素等。可以做到防治病蟲,給小麥增加營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般條鏽病發生嚴重田塊,可以噴藥2到三次,中間間隔一個禮拜或十天。
作為小麥田間病蟲害防治,要做到早發現,早防治。發現小麥田間出現病蟲害,就要及時施藥防治,以免耽誤有效防治時期,從而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最終影響小麥產量。
下圖為部分條鏽病危害嚴重的田塊。
-
9 # 崑崙生物090
不晚,小麥條鏽病的本質就是感染了病菌,噴施葉面肥進行速效的控制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一般治療條鏽病的藥物使用:
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15-20ml/畝;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30-50ml/畝;
40%氟矽唑乳油10-20ml/畝;
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0ml/畝。
回覆列表
小麥從抽穗到揚花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病蟲發生危害的高峰期,尤其小麥條鏽病是典型的空氣傳染流行性農作物病害,一旦成害擴散區域廣、流行速度快,而4月中旬麥田氣溫上升比較快,田間溼度非常有利於條鏽病蔓延,如今揚花期已過,必須及時防控,不然小麥減產嚴重,噴藥勢在必行。
每年這個時候,小麥都會發生各種病害,今年尤為嚴重,尤其此期條鏽病發展迅速,好好的一塊田,兩天前還無發病跡象,如今在地裡走一圈出來,褲子和鞋子都是黃色的,可見傳染極快,因為條鏽病致病皰子會隨風、雨傳播再次浸染,它透過破壞小麥葉片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額外損耗植株的營養和水分,造成小麥產量、品質嚴重下降,一般減產25%左右,重者可減產85%以上,所以防控小麥條鏽病刻不容緩。
小麥條鏽病是影響我國小麥安全生產的重要生物災害,對小麥生產具有毀滅性危害,號稱"國病",它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麥上完成周年的侵染迴圈,該病菌可以夏孢子和菌絲狀態在病葉上或病葉裡越冬,翌年小麥返青後,越冬病葉上的夏孢子開始傳播擴散,病葉中的菌絲體復甦擴充套件,當均溫上升至5℃時顯症產孢,如遇春雨或結露,病害擴充套件蔓延迅速,孢子藉助高空氣流遠距離傳播到小麥主產區引致春季流行危害。
小麥條鏽病是氣傳病害,農業上採取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管理措施為輔的防治策略,如今小麥揚花期已過,科學防治刻不容緩,流行區大田噴藥防治方面,兼顧小麥赤黴病、蚜蟲、吸漿蟲等中後期病蟲進行防治,一般採用三唑類、烯唑類為主的高效低毒內吸殺菌劑,每畝用15%三唑酮粉劑80~100g、或25%烯唑醇粉劑30~40g、或12.5%懸浮劑40mL噴霧防治,防效可達90%以上。
綜上,小麥條鏽病來勢洶洶,發病廣、傳染快,危害大,必須及時防控,最佳防治時期是在抽穗期到揚花期,如今揚花期已過,抓緊噴藥防治可減低減產,所謂亡羊補牢猶未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