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中的思考

    1.成年這個詞兒可不是人專屬的。我們可以說一個動物成年了,比如說成年的狗,成年的馬。那如果用心理年齡去區分的話,怎麼能夠區分出來呢?

    2.不利於管理。我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對未成年人有很多保護。對成年人呢,也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限制。如果我們用心理年齡來區分成年,就會出現一些年齡可能三四十歲但是未成年。年齡可能十三四歲的已經成年了。但是我們知道在我們生理上十三四歲和30多歲是有一個很大的區別的。那樣我們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就成了保護一個在社會上生活了三四十年的人。而去限制一個只生活了十三四歲的人了,您覺得這樣是有道理的嗎?甚至有人會以自己心理年齡沒有成年來逃避責任。說自己因為沒有成年,好多事情都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如果在社會上生活了,好幾十年了,但是他的心理年齡還沒有成熟的話,其實這個人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可能是他的環境導致了。他是這樣子一個結果。但是不能因為他這樣子的不完美,就要天下所有人來為他買單。

    3.心理年齡的標準不好界定。怎麼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成熟還是沒有成熟呢?我們是透過考試還是其他的一些什麼辦法呢?而提供這些內容,你會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進去。另外呢,也不太好分辨,因為這個東西是很模糊的。

  • 2 # 楊花榆莢

    因為成年人的意志狀態高於認知狀態,帶有利益的驅使動機。

    三十而立,代表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意志開始喚醒智力,認知為意志利益服務,勇氣成為一種氣質。四十而不惑,代表擁有冷淡的處理方式,外方內圓,堅守原則和底線。五十而知天命,代表,盡人事,知天命,順勢而為,迴避風險。六十而耳順,代表,可以接受不願意的事,接納看不慣的人。認識高度改變,心腦裡的障礙也就少了,用正確的方法和原則來處理世事,從現象看到本質,不被迷惑。

  • 3 # 龍聖爺

    一個人,是否成年,生理年齡,只是一個基礎劃分,而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要看心智是不是成熟了,心理年齡,是否達到了真正成年的標準。

    那麼,心智成熟,是怎麼表現的呢?

    1、走出原生家庭,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對於父母,既不依賴,也不糾纏與對抗。

    2、情緒比較穩定,平和,通暢,既不壓抑,也無須爆發。

    3、內外和諧,能與他人,有良好的連線,溝通,合作能力。

    哪些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呢?

    1、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的一個作用力,是如果你不療愈,你的潛意識,就會停留在那個時間。

    2、父母以愛的名義,實行的控制與替代,讓你無法真正面對真實的社會,過度保護,讓你失去了,完全自我負責的能力。

    那麼,怎麼辦呢?

    該療愈的療愈,該面對的面對 ,就是了。

  • 4 # 心理師楊立新

    從人的生命角度看,生理年齡是有形可見的,從整體而言,人的年齡基本反映了大多數人的生命狀態。

    而心理年齡從整體而看,是個別的,每個人的心理年齡都會是不同的。

    所以,成年的界限以生理年齡來界定。

    從生理年齡角度說,人的生命規律有"女七男八"之說:也就是女性每逢七、男性每逢八一個變化,或七天、八天,或七個月、八個月,或七年、八年,都會有一個生理方面的明顯變化。

    其他還有人的青春期、更年期等等。

  • 5 # 關阡裡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取決於人們可行的判斷能力。為什麼這麼說?

    先舉個例子:有的人個子矮,都小學高年級了,身高還是在免票線以下,可以免費乘車。有的人個子高,幼兒園剛畢業,已經得買票上車了,這公平麼?

    其實,人們在判斷一個事情時需要標準,這個標準至少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1.判定內容清晰、好理解

    如果判定內容模稜兩可、似是而非、互有交叉,判斷的界限就無法確定。

    具體到你的問題,就是拿生理年齡來判定。把18歲作為界限,不夠18歲,算未成年人。達到18歲或以上,算成年人。

    2.判定方法可執行

    光有判定標準,如果根本沒法去實施,也是沒用的。

    成年的判定標準有了,好不好執行呢?

    我們假設按心理年齡是否成熟來判定,如何確定呢?不可能自己說成熟就成熟,說不成熟就不成熟吧?

    到了需要應用成年與否的場合,工作人員沒法處理,他們憑感覺自行判定,權威性不夠,容易引發爭議。難道叫他們去找心理專家過來?哪有那麼多心理學專家隨叫隨到啊,就算人家肯來,排隊的人也等不起的。這樣弄恐怕執行不下去。

    3.方便程度

    現在假設有種儀器能測心理成熟度,那麼購置部署需要費用,操作維護需要人手,測試的時間總還是要的,測試結果還可能出現問題。比如有人測試時說謊怎麼辦?

    有人說可以出示心理檢測證明啊。可那要去做多次心理檢測、還要測謊,步驟繁瑣,最後勉強能綜合評價出心理狀態。證明是否被工作人員認可是個問題,就算認可,時效性也很有限,人的心理會變化的,半年前的成熟度肯定和半年後不一樣,那他是否得經常出入心理診所?

    生理年齡就很方便了。你說你18歲了,拿出身份證看看,根據生日很容易判斷出來年齡,效率也高,爭議還少。

    如果非較真假身份證的問題,現在早都聯網了,一查就查得到,跑不了的。

    可見,考慮到判定方便、可執行、易執行等因素,成年的界限判定用生理年齡而非心理年齡。

    不是說用心理年齡作評價不科學,而是由於實行起來太繁瑣,信服度、方便性也不夠。

    以上就是對成年的界限要以生理年齡劃分而不以心理年齡劃分問題的解答。

  • 6 # 張立志6415098

    主要考慮責任能力及成家立業,年滿18歲為成年人,應該獨立承擔各種責任,包括刑事、行政、民事責任,而心理年齡不好測量,從法律上講不好掌握。

  • 7 # 喜陽羊

    生理年齡與身體器官、機能、心智的發育程度存在有規律的對應關係,達到成年的年齡就意味著生理機能、心智水平達到成熟,能夠承擔繁衍後代、家庭和社會責任,也意味著具備民事行為能力。

    以生理年齡作為成年的界限,更具有客觀性,易於鑑別。即使少數人心理年齡不一定與生理年齡剛好對應、吻合,如小大人、老小孩現象,也要以生理年齡為標準,否則社會秩序就會亂套。比如成年人故意殺人,他說他心理年齡還是小孩,可以開脫罪責,豈不荒唐。再如,未成年人說自己心理年齡已是大人了,可與成年人發生性關係,豈不可笑!

  • 8 # 撫心人

    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生理年齡可以量化心理,年齡難以量化。第二,生理年齡啊,他是比心理年齡更加的具有標準的唯一性。每一個人心裡上都有不成熟的部分,所以如果說以心理年齡來劃分的話,那些個別不成熟的部分將會無法具體區分!

  • 9 # 流雲說心理

    因為生理年齡好辨別,而心理年齡看不到,因此成年的界限才會以生理年齡來劃分而不是心理年齡劃分。我們對事物的分類和制定區分標準,主要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認識和區分。

    1.生理特徵的穩定而明顯和心理活動多變而隱秘

    畢生提出了發展心理學,研究了一個人各個年齡階段的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的變化,旨在瞭解某個特定年齡段的身體外表、認知能力等的變化和特徵。

    畢生發展的階段,包括胎兒期、嬰兒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幾個階段。它從身體、視覺、聽覺、生育和性功能等不同維度,去探索一個人在某個年齡階段所擁有的一般特徵。而心理活動階段的研究主要是從認知方面著手,比如說感知覺、思維、推理、語言等。因此,可以知道生理特徵顯然更加具體且看得到,但心理活動太過抽象而看不見。所以說,用生理年齡劃分成年界限比心理年齡劃分,更加容易讓人理解和區分。

    2.成年的劃分標準是隨經濟和文化發展不斷變化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年齡劃分標準的最新規定:青年指44歲以下的人,中年指的是45至59歲的人,年輕的老年人指的是60歲至74歲的人,老年指的是75歲至89歲的人,長壽老人為90歲以上的人。

    .....2013年對年齡劃分標準作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五個年齡段——0至17歲為未成年人,18歲至65歲為青年人,66歲至79歲為中年人,80歲至99歲為老年人,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年齡的劃分可以大致知道,年齡劃分標準是隨時代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因為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整體也在增強,因此成年的界限也有可能趨向於年輕化。

  • 10 # 婚姻家庭諮詢師繩江坡

    生理年齡成年人是,以法律概念來規定的,年滿18歲是自己開始承擔責任,承擔法律後果的開始。而心理年齡的成年人是,自我成長後,一個身心靈健康的人。和一直沒有長大處於小孩狀態的心理的區分。比如有一些人50多歲心理還處於小孩狀態,往往沒有經過療愈和成長的小孩狀態的人,無論處於什麼年齡,往往婚姻、事業和家庭,都會出現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37歲本命年是如何度過的,痛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