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棠文化

    龍山文化最早發現于山東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以相同文化形態命名的古遺址,都是以最早發現地命名。經考古發掘,景陽岡也發現了龍山文化遺蹟,成為山東龍山文化的一部分。

  • 2 # 迷你雜誌

    看到這個題目我很振奮,因為我很熱衷中國古典文學,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莫名的情節。可能我就是大家所說的那種文人吧!不過,我只是愧不敢當。

    先說說景陽岡的歷史

    景陽崗——在今山東省陽穀縣城東南景陽崗村。陽穀縣志記,當年這裡崗阜起伏, 草密林茂,人煙稀少,野獸出沒。今日的景陽崗已成一片沙崗,周圍炊煙裊裊。景陽崗內設有“武松廟”,廟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陽崗”三個大字的石碑,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所題。廟的不遠處刻有“武松打虎處”的一則石碑。在考古隊的多次試掘,景陽崗被認定為“龍山文化”遺址。遺址文化內涵豐富,1978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陽崗是怎麼出名的呢?因水滸傳小說中“景陽崗武松打虎”的故事而馳名國內外。據陽穀縣志記,當年這裡崗阜起伏,草密林茂,人煙稀少,野獸出沒。今日的景陽崗已成一片沙崗,周圍炊煙裊裊。廟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陽崗”三個大字的石碑。

    再說說龍山文化以及龍山文化遺址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龍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為漢族先民創造的遠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龍山街道辦事處)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他在城子崖臺地的西面斷層上,發掘出了與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帶黑色光澤的陶片。這引起了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專家的高度重視。被人稱為"中國考古學奠基人"的李濟先生是中國第一位人類學及考古學博士,正是他在1930年主持了城子崖遺址的第一次大規模發掘,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

    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陽後岡遺址,第一次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三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明確了三者的相對年代關係。在30年代,歸屬於龍山文化的遺址不僅有黃河中、下游的,還包括了杭州灣地區,當時根據地區差別,劃分為山東沿海、豫北和杭州灣 三個區。又有人提出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並認為後岡的龍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驅。

    大部分龍山文化遺址,分佈在山東半島,而河南、陝西、 河北、遼東半島、江蘇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分佈日照、濟南)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中國考古專家根據幾個地區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別給予文化名稱作為區別。一般的分法是:

    山東龍山文化或稱典型龍山文化,即最初由龍山鎮命名的那種遺存,其分佈以山東地區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嶽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廟底溝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豫西地區,豫東地區也有分佈,由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屬於中原地區早期階段的龍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

    河南龍山文化:主要分佈在豫西、豫北和豫東一帶,上承廟底溝二期文化或相當這個時期的遺存,發展為中原地區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一般還分為王灣三期、後岡二期和造律臺三個型別。

    陝西龍山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陝西省涇河及渭河流域,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龍山文化陶寺型別以新發現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代表,主要分佈在晉西南地區,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綜上所述,水滸傳中的景陽岡與龍山文化遺址的關係就是,二者只是地理位置重合的關係,而沒有文化上的關係。換言之,前者地址位置位於後者,後者的地理位置包括前者。後者的歷史又早於前者,畢竟後者歷史文化悠久,前者只是因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才得以聞名於世。

    現在你知道水滸傳中的景陽岡與龍山文化遺址的關係了嗎?對於我的這番分析,你有什麼想法呢?

  • 3 # 津豫家庭生活

    景陽岡龍山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陽穀縣張秋鎮景陽崗村。1973年,中國社會科院考古研究所吳汝祚發現該處為景陽崗遺址。1977年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聊城地區文物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選點試掘,在遺址北部清理出龍山文化灰坑1 個、春秋墓1座。

      1994年在遺址西部修建公園時發現龍山文化時期城址,經聊城市考古隊鑽探,城址平面作弧邊長方形,東北——西南走向,長1200米,寬300—400米,面積約35萬平方米,城址內現存大小兩個夯土臺基,城牆寬7—12米。同年底至1996年冬,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聊城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又聯合對其進行了鑽探、試掘工作,發掘面積為1200平方米。經挖掘發現,地面已無城垣遺蹟,地下城垣儲存完好。古城遺址東北角現有南北向水渠穿過,從水渠西壁可見耕土下即有嶽石文化城垣殘基,其外側被東周城垣殘基打破。城址中心處並存大小兩個利用原自然岡丘經部分加工而成的臺址。大、小臺址分上、下兩層,下層主要用純淨黃褐面沙土夯築,上層為灰花土築成。夯具分圓棍夯與石器夯,夯窩明顯,夯面清楚。

      出土了大量龍山文化中晚期的遺物,多為生活器皿,有著顯著的地方特徵。墓內出土遺物有陶、銅、骨器等共1770餘件。出土的陶片有泥質灰陶和夾砂陶、磨光黑陶等。小臺基上灰坑底部發現一完整牛骨架,似為祭品,對古代家畜飼養的起源、馴用、牲畜祭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還採集有小骨針、蚌刀、石刀、石斧等。

      199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第一提名獎,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是迄今為止黃河流域發現最大的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址,規模大、規格高,在國內亦屬罕見。有考古專家認為,此處很有可能為舜的都城。

  • 4 # 半個南山人

    水滸傳中的景陽岡和龍山文化有什麼關係?

    景陽岡,是龍山文化城遺址之一,位於景陽岡村以西。是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吳汝祚首先在此發現的。屬於山東龍山文化的一部分。

    龍山文化的由來?

    1928年春,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併發掘出了與石器、骨器共存的大量色澤烏黑、表面光滑喲陶片。考古學家把這些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產命名為“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的特點?

    一是,在城子崖之前,中國出土的古陶器大都是含沙量極高的彩陶和紅陶,而城子崖出土的則是以河泥扣原料的黑陶。

    二是,城址的發現。在山東地區,除了城子崖龍山城址以外,還有壽光邊線王城址等。其他地區則有郝家臺城址,輝縣孟莊城址等。

    龍山文化的分佈地?

    除山東外,河南、陝西、山西、湖北等地也都發現了這時期的文化遺存。所以分別命為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山西陶寺型別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通稱之為龍山時代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肖戰的哪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