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稷下明珠

    皇天后土。我對皇后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古代不是一體的,各個朝代皇后的權利不一樣。皇后在禮儀上與皇帝平等,出同車、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賀。皇后擁有自己的官署,負責管理後宮,理論上皇帝的所有嬪御、後宮的宮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屬。比較有名的皇后,大多在漢朝。呂后和戚夫人爭權,劉邦那麼自私的人,為何不敢廢了呂后,導致自己心愛的人和兒子慘死,就是因為皇后的權力和影響真的能左右國家安全穩定。以至於後來,漢武帝害怕皇后一系專權,一立劉弗陵為太子,就殺掉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此後,漢朝仍然多次進入外戚干政,這些都是皇后權力的象徵。而妃子在哪裡?唯一的女帝武則天也是千方百計要當皇后,還有很多有名的宮鬥,鬥來鬥去,不都為了皇后之位。至於皇帝恩寵,說來說去,也是為了當皇后,誰真的稀罕那個皇帝的晚上陪伴嗎?

  • 2 # 生活的家長裡短

    這個問題有些模糊,皇后哪方面不如妃?!

    第一,皇后是指皇帝的正妻,常規也是原配、頭婚(也有皇后被廢掉,另立新皇后)。

    第二,妃,也是皇帝的妻子,地位低於皇后。還有就是太子、親王、諸侯國主的妻子也被稱為妃。

    第三,皇后身為皇帝的正妻,母儀天下。在地位、待遇上優於妃的。皇后的兒子屬於嫡出,有資格立為儲君,榮為太子。而妃的兒子則機率很小。歷史上出名的皇后很多,比如劉邦的正宮呂后,心狠手辣。把戚夫人母子殘害,費盡心機處死韓信。在權力和地位上是妃子遠不能及的。朱元璋的正宮大腳馬皇后,仁愛寬厚,讓殺盡功臣的朱元璋都禮讓三分。

    第四,妃子也有區別,分為好幾種。皇貴妃、貴妃、美人、淑妃、德妃等等,每個朝代都有差異。再就是被得寵的妃才能有更好的待遇。後宮佳麗那麼多人,大部分妃子都是閒待著。整天想著皇帝能夠寵幸,該有多好。歷史上著名的妃子有楊貴妃,唐玄宗想盡辦法讓他的這位兒媳婦轉正。但楊貴妃卻不是皇后。

    第五,皇后綜合權力、地位、待遇等等是優於妃子的。儘管有些少數皇后被廢,或者有些皇后沒有生下兒子,或者禍亂朝綱,但畢竟是政治中的第一號女性人物。出行、訪問、接待等國家行動,都是有資格參與的。

  • 3 # 折劍聽雨落

    妃不如後?

    想必題者的意思是皇妃吧,而非太子妃,太孫妃或太妃這樣的職位。

    估且拿皇妃論,皇后自然不可能不如皇妃,但皇妃就真的比不上皇后嗎?

    我看未必!

    誠然,如果是政治地位,後為六宮正主,所出子嗣是為嫡,自古皆有“立嫡不立長”的說法,以一點看,皇后自然權勢大地位高。

    但如果從皇帝的喜愛來說,卻不一定了 。

    所謂後,除了平民出身的開國皇帝外,其實都是政治聯姻的結果,為了穩固皇權的必須品,真正情感卻沒有多少。

    而皇妃,卻是地方選秀,最後由皇帝親自認可,才能留下來的女子。

    所以妃或許不是地位最高的,但必然是皇帝真正喜歡的!

    一個女人,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如果連自己丈夫的心都握不住,筆者覺得是失敗的,就算有再大的權勢也彌補不了她內心的空虛。

    所以筆者覺得,皇后在地位上大於妃,但在皇帝的心中,卻未必有妃重要!

  • 4 # 一千零一個答案

    這得考慮是哪一方面。

    如果說後宮地位,皇后肯定比貴妃高。

    皇后是最高統治者的正妻,作為後宮之首,負責管理後宮。並且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必須相貌端莊且出身高貴。

    古代尊卑觀念很深,平民出身定會遭到大臣反對。而妃子只要透過選秀,不論家族背景如何,只要皇帝喜歡就可以冊封為妃。

    如果是皇上的恩寵,一般是妃子高於皇后

    古代皇帝冊封皇后,很多情況下不是自己的意願。但皇后背後有強大的家族,立後可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不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皇后,都會給予皇后表面上的榮耀,是不是真愛就很難說了。

    再者,皇后作為後宮之主,負責大大小小的事物,也無力爭寵,妃子的職責只是討皇帝開心,皇帝肯定更喜歡多才藝且有趣的妃子,對她的恩寵也會多一些。

  • 5 # 史爭朝夕

    皇帝統御天下,皇后母儀天下。

    皇帝統御群臣,皇后統御後宮。

    漢武帝能登上皇位正是靠著母親王美人幫他選擇的政治聯姻。金屋藏嬌的典故也出自此時。但由於陳阿嬌始終無子,加上阿嬌之母長公主自恃有功於漢武帝無休止向漢武帝索要錢財,漢武帝心生厭惡。對阿嬌的寵愛也慢慢開始衰退。後來,衛子夫的出現使阿嬌這個皇后真的不如妃子。

    但凡皇帝第一任皇后,有很多都是政治婚姻。皇帝沒有選擇權,所以經常會出現皇后不如妃子的情況。事無絕對,歷史上同樣也有很多皇帝與結髮妻子也就是皇后伉儷情深的故事。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和他的皇后獨孤伽羅。獨孤皇后出身於鮮卑貴族,自小就勤學好問。獨孤皇后在楊堅搖擺不定之時勉勵楊堅:“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最終成全楊堅,成為隋朝的開國皇帝。甚至楊堅時期的“開皇之治”獨孤皇后都功不可沒。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朱元璋起事之初,曾經因為能力突出,惹郭子興妒忌,於是郭子興將朱元璋關了起來不許進食。馬皇后得知後,“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如此賢妻朱元璋怎能不讓朱元璋感動,所以朱元璋雖然偏激終身都很聽馬皇后的話。

    朱棣和徐皇后。朱棣能成為歷史上唯一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其中不乏徐皇后的身影。靖難起兵之後,朱棣雖然打的勝仗居多,但畢竟是以北京一隅同整個明朝作戰,逐漸成為強弩之末。朱棣思考再三,決定率軍綁架寧王逼著他一起靖難,但朱棣一走,北京空虛。於是,朱棣將防守北京的重任託付到世子朱高熾之手。朱棣一走,朝廷將領李景隆便率軍將北京團團包圍。日夜猛攻,眼看就要支援不住,徐皇后(當時還是徐王妃)親自披上甲冑,召集城中官紳士民之妻,給她們發放甲冑兵器,組建了一支“娘子軍”,徐皇后更是親臨前線,大大鼓舞了軍心,終於撐到朱棣回來。

    朱棣的皇后雖然也是朱元璋所指派,也是政治婚姻,但朱棣和徐皇后也是伉儷情深,夫唱婦隨。越是想有所作為的皇帝對於皇后都是有所尊敬的,當然,事無絕對。

  • 6 # 一視覺YSJ

    皇后的權力究竟有多大?妃子想要和皇后爭寵?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在古時候皇后的權力是十分大的,管轄著整個六宮,比如說她看見哪個妃子們有點讓她不順眼的地方,就會立馬請出家法伺候,一般情況下皇上也不會過多幹預,畢竟她管教下人行使的是自己正常的權利。同時她管後宮也是對皇上前朝的幫助。而有時候皇上一般都會和皇后商討一下前朝的一些政策,皇后也會想著幫忙出個點子,可以說整個皇宮就是一個大家庭,皇上就是男主人,皇后就是女主人,所有的妃子都是下人,根本無權去幹涉主人的事情。

    凡事都無絕對,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皇后因為自己太作,或者說太過於惡毒,被皇上厭棄,從而進行了廢除皇后。把皇后廢除之後,如果收回了皇后的寶印,那她就自然沒有了任何的權利,但是如果沒有被收回,就算她不是皇后,自然也有權利,因為所有的權力都來自於這顆寶印。如果不是皇后犯了極大的錯誤,一般情況下皇上都不會這麼做的,畢竟天子廢后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而且會讓國家動亂。

    電視劇裡最假的一面就是來自於古代嬪妃,在侍寢之後就會生下一個孩子。皇上對這個孩子也十分的喜歡,就下旨讓這個孩子成為皇帝,這個妃子變成了太后。其實這在歷史當中是很少見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皇上要想找一個妃子事情是需要皇后同意的,他翻了牌子之後,太監就會把牌子拿給皇后,皇后需要再思量一遍。

    如果皇上選中了這個人,那麼皇后也同意的話,就需要蓋章,提前寫好詔喻,如果是妃子偷偷侍寢的話,後果將會是很嚴重的,皇后隨時可以把她治罪。

    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一個妃子想跟皇后鬥,可以是可以,但實在是太難了,成功的也往往只是少數而已。

  • 7 # 春先生的世界

    皇后不如后妃?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啊。皇后可比妃子有更多的特權。

    首先,皇后是後宮的最高行政長官,從後宮的吃穿用度,到各等妃子的日常管理,都是受皇后管理約束,你還能說皇后比妃子差?

    其次,後宮有嚴格的等級界限,每一級的妃子享有該等級的福利,不能越線。從居住面積的大小,到發放福利的多寡,有制度規定。禮儀上妃子見到皇后或者等級比自己高的妃子要禮讓並致禮。

    重要的一個優勢,皇后生的兒子基本上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等兒子上了位她就是皇太后,可以給自己和家族帶來無限的榮光。妃子生的孩子,只能是庶出的,無論是教育和皇帝的關注度來看,都不會受重視。

  • 8 # 東山大憨子

    電視劇看多了吧!古代是封建社會,封建社會一個顯著的社會特徵就是等級鮮明!皇后是古代女性權力最高的職位,相對於妃子而言,擁有絕對的權威,一般情況下,妃子不敢去挑戰皇后的權威,誰敢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當然,如果皇后和妃子發生矛盾衝突,皇帝會維護皇后的權威,因為祖宗家法要求皇帝這麼做,否則沒有章法了。一旦沒有了章法,或者章法受到了衝擊,就有可能發生親王挑戰皇帝的權威的事,而且師出有名,妃子敢挑戰皇后,我憑什麼不好挑戰皇帝,這樣,皇帝的統治就會受到威脅,所以,從哪個角度看,皇后不會不如妃,不要受宮鬥劇的誤導,學會獨立思考!

  • 9 # 撿史君說

    皇后與妃的地位簡直天差地別。

    皇后在禮儀上與皇帝平等,出同車、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賀。皇后擁有自己的官署(如漢朝的皇后三卿),負責管理後宮,理論上皇帝的所有嬪御、後宮的宮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屬。

    皇帝寵幸誰,是經過了皇后同意的,因為這些人都是皇后的人,如果一個妃子和皇后不合,她連線近皇帝的機會都沒有。不過如果皇帝實在喜歡哪個妃子,皇后也不會過多幹涉,當然是在不影響朝政的情況下。曾經有過例子,一個皇帝為了寵幸妃子耽誤了上朝,皇后直接把那妃子處理了,皇帝對這件事也是不能去幹預的。

    在清代,皇帝娶皇后稱 “迎娶”,皇后由明黃八人大轎抬進午門正門進宮。妃嬪進宮叫 “迎接”,只能坐關防車,由後門神武門進宮。每個月都有數天,或在重要日子如年三十至年初二,皇帝必須駕幸皇后寢宮,其他日子才能選綠頭牌,召幸別的妃嬪。而且皇后可以陪伴一整晚,不需要像妃嬪那樣,時間到了就會有太監駄走,意味皇后才是皇帝的正妻。

  • 10 # 顏訴

    皇后的地位是妃子不能比的。妃子在皇后面前不過是個奴才而已。不過皇后的日子一般過得不如妃子舒服。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皇帝猜忌。後宮妃嬪裡面只有皇后和皇帝是並尊的。而且皇后的家族也往往樹大根深,讓皇帝忌憚。對於一個權傾天下的男人來說,他會很愛一個和他平起平坐的女人嗎?基本不可能。所以越是地位不穩才能平庸的皇帝和皇后的關係越不好。比如唐太宗就很愛長孫皇后,而他兒子唐高宗就很不喜歡王皇后。

    第二,妃嬪覬覦。皇后是六宮之主,母儀天下。享受著帝國的無上榮光。別的不說,光工資就是普通嬪妃的好幾倍。清朝皇后的宮份是一年一千兩,妃子才300兩,貴人才100兩。你說別的嬪妃能不覬覦皇后的寶座嗎?更何況,在清朝以前沒有兩宮太后的制度。只有皇后的兒子可以繼位。換句話說,如果皇后沒有兒子,或者兒子當不上皇帝,皇后就得被推下鳳座。而皇后就和皇帝一樣,政治影響力太大。任何新的統治者都不能允許廢帝或者廢后活著給反對派當精神領袖。皇后一旦被廢基本就是死路一條。所以皇后和後宮其他有兒子的嬪妃基本上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皇后面對著n個有兒子的嬪妃的明槍暗箭,就算hold得住,也是勉力維持而已。基本沒有舒心順意的生活。

    第三,工作量大。皇后每天都要料理後宮大小事宜。除了常規管理工作外還要侍奉太后,處理妃嬪的爭風吃醋,監督皇帝的生活態度,工作十分繁忙。逢年過節還要主持各種典禮,打點後宮與前朝命婦夫人之間的人情往來。這樣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就算你有王熙鳳的才能也得忙到飛起。而其他嬪妃除了吃飯睡覺請安之外,基本就是等著睡皇帝了。日子不要太安逸自在。所以皇后往往是宮裡老得最快的女人。

    因此,如果你穿越到了後宮,最好從妃子做起。如果你不幸成為了皇后,那就謹小慎微地熬吧,等把皇帝熬死了,你才能解放。

  • 11 # 新足記

    皇后在古代地位的尊崇是其他妃子所不能比的,具體如下:

    首先,皇后是六宮之主。皇帝對外處理國家大事,那麼皇后對內處理後宮的具體事務,君主每次按規定徵選宮女時,人選最後都要由皇后過目決定,後宮的一切事務都是皇后來管理。在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母儀天下的皇后,比如朱元璋的馬皇后,李世民的長孫皇后都是賢內助的典範。

    還有些皇后是和皇帝一起處理朝政事務的,比如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唐高宗李治的則天皇后以及漢高祖劉邦的呂皇后,這些皇后都具有超強的能力,在實質上則起著政治輔助作用。

    其次,皇后在禮儀上與皇帝平等,出同車、入同座。在大型的祭祀典禮上,只有皇后可以接受百官的朝拜。皇后進宮需用九鸞金頂大儀車走正門入宮,而其他妃嬪只能從側門入宮。其餘嬪妃見著皇后得行妻妾禮,有時皇宮舉行朝會,皇后也會受到其餘嬪妃的君臣之禮。

    最後,皇后生的兒子,最有可能成為太子。如果皇后有兒子的話,那麼皇后的第一個兒子就會被立為皇太子。而只有皇后沒有兒子的時候,其餘嬪妃的兒子才會考慮其成為皇太子。有的還需要過繼給皇后,比如最著名的“狸貓換太子”就是將宋仁宗過繼給了兩年後成為皇后的劉娥。

    總之,在古代,皇后的地位還是比較尊崇的,即使有些嬪妃受到皇帝的寵愛,也是暫時的,但是皇后的冊封和廢掉則是要經過百官的。

  • 12 # 方圓論壇

    古代封建社會時期,任何朝代嬪妃的地位都不可能高於皇后。要知道皇后可是皇帝的正妻。唯一的一位正妻。而嬪妃不過是皇帝的妾,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古代中國一直都執行的一夫一妻制度。只不過在這個制度之下還有一個多妾制度。也就是說君主帝王通常會有擁有一位皇后和數量不等的嬪妃。皇后只有一個。嬪妃少到數人,多到成百上千人都是可以的。從這裡就可以充分的瞭解到嬪妃和皇后之間的地位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再從古代皇室的典制來看。皇帝是普天之下最尊貴的男人。而皇后則是地位最尊貴的女人。正所謂母儀天下說的就是皇后,這裡面根本沒嬪妃什麼事。封建社會時期,皇室的最高圖騰就是龍鳳呈祥。龍是皇帝,鳳則是皇后。至於嬪妃嘛,只能算是個野山雞。再從封建王朝後宮禮制來看,皇帝的後宮執掌者就是皇后,後宮上至嬪妃下至宮女等所有的女性皆由皇后管控。母儀天下可不是說說而已。說個最實際的例子,皇帝如果想要廢除皇后,那是需要有正當理由,還要滿朝文武商議的。而皇帝廢掉嬪妃,完全可以一言而決。這就是皇后和嬪妃的區別。

    當然了,制度歸制度,皇帝喜歡誰,誰就更受寵。但這只是皇帝的喜好罷了,根本無法改變他們地位的高低。就好像漢景帝時期,他在還是太子時期就被皇太后薄姬給選擇了一位薄氏的女子為妻。漢景帝根本不喜歡薄太后給他選擇這個妻子。但出於孝道等因素。身為孫輩的太子劉啟無法拒絕祖母薄姬的指婚。漢景帝的皇后薄氏雖然賢良端莊,但和漢景帝做夫妻二十餘年間,卻並不受漢景帝喜歡。可能是薄皇后不受漢景帝喜歡因此被臨幸次數少,在或許是薄皇后身體問題的原因,最終導致結果就是薄皇后無後。因此她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的皇后。與此同時嬪妃王美人等人則備受漢景帝的喜愛。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漢景帝對於嬪妃和皇后完全是兩個樣子,但再受寵愛的嬪妃地位也不可能高於皇后。她們見到皇后也必須行禮。

    再有就是漢武帝,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也是他小時候給許的娃娃親。事實上如果沒有這門親事,漢武帝也不見得能當上皇帝。但即使如此驕縱跋扈的陳阿嬌也不受漢武帝喜愛。因此在陳阿嬌還是皇后時期,漢武帝別說臨幸陳阿嬌了,就連見面都很少。要知道漢武帝可是號稱“寧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女人”的色狼皇帝。因此在陳阿嬌不受寵期間,漢武帝臨幸了無數的嬪妃,雖然在當時這些嬪妃比皇后受寵。但她們依舊地位不如皇后。就好像衛子夫,她當初可沒少被陳阿嬌給虐待。所以說,皇后不如嬪妃的說法就是謬論。

  • 13 # 詩竹意夢

    皇后是皇帝明媒正娶,位居正宮娘娘,管理後宮,說白了皇帝的小三們都歸皇后管,如果皇后為皇帝生個兒子,那就是皇帝的嫡子,不出意外就是未來的皇上!你說的不如妃,可能就是陪皇帝侍寢這塊吧?皇后畢竟也是女人,難逃年老色衰的地球引力!在古代每隔三年都會為皇帝大選一次,也就是補充後宮,讓皇帝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是一個妃子再受皇帝寵愛,在後宮也必須得聽從皇后的指令!一般皇帝也都會遷就著皇后,誰讓人家是有證的合法夫妻啊!!!

  • 14 # 聾王異史

    妃子就是個靠男人飛揚跋扈的小三,終究鬥不過皇后。張狂的妃子大多沒有好下場。

    漢文帝帶著竇皇后、慎夫人去上林苑遊玩,休息時,皇帝和皇后入席後,慎夫人平時被嬌寵慣了,就想坐在皇帝另一邊,大臣袁盎一伸手,把慎夫人的席位拉到皇帝、皇后身後。慎夫人臉色一下子變了,漢文帝看寵妃丟了面子,起身就走。

    袁盎說了一句話,漢文帝便停下了腳步:“陛下難道忘了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的事嗎?”袁盎繼續說:“陛下寵愛慎夫人,對她厚加賞賜就是了。如果尊卑不分,名為寵愛,實則害了她。”慎夫人聽到了袁盎的話,嚇出一身汗,賞賜了袁盎50兩黃金。

    袁盎的話說透了皇后和妃子的地位,皇后母儀天下,即使失去皇帝的寵愛,不但地位穩固,而且有整肅後宮的權力;妃子再得寵,也處在小三的地位,即使她夜夜霸佔皇帝,能得到更多的歡娛,也得不到權力,而且越是這樣,越危險,一旦皇帝駕崩,妃子失去靠山,等待她們的可能就是噩夢。

    宋仁宗時期的張貴妃,侍寵而驕,為了和曹皇后爭寵,竟想打著皇后的儀仗出遊。沒想到曹皇后對她這種名目張膽的僭越行為非常寬容,爽快地答應借給她。宋仁宗知道後反而嚇了一跳:"禮儀章法上下是有秩序的,你用皇后的儀仗出遊,朝廷會非議的。"張貴妃只好放棄。

    曹皇后是將門之後,如果真被逼急了,會做出什麼事來?多虧這個張皇后死的早,如果死在宋仁宗後面,估計會死的很難看。

    袁盎說的戚夫人就沒有這個運氣了,她寵極一時,忘乎所以,讓兒子與劉盈爭太子位置,自己與呂后爭皇后位置。不幸的是死在了劉邦的身後,結果被呂后毒死了她的兒子,砍掉她的四肢,刺瞎眼睛,燻聾耳朵、毒啞嗓子,做成“人彘”,生不如死。

    妃子要想過的比皇后好,只有一條路子,就是替代皇后,自己做主,於是就有了很多淌血的宮鬥戲。

    唐太宗時,李世民的妃子武媚娘和太子李治關係曖昧。李世民死後,武媚娘被送進了寺院守寡,李治將她從寺院接出來,當時宮裡既有王皇后,還有一個與王皇后爭寵的蕭淑妃,連“四夫人”的名額都滿員了,武媚娘只是一個排名靠後的小妃子。但是她卻利用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引發宮鬥,先與王皇后聯手幹掉蕭淑妃,然後又誣陷王皇后找巫師搞“厭勝之術”,還有一個版本說是武媚娘殺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最終自己坐上皇后寶座。

    武媚娘從低階妃子華麗轉身,成為後宮之主,將呂后懲罰妃子的劇情,逆襲成妃子上位,懲罰皇后。武則天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兩個手下敗將,先各打100大板,然後剁去四肢,放進了大酒缸中,做成了“人彘”的升級版“骨醉”,很開心地說:“讓你們兩個醉到骨頭裡”。

    小三不扶正,永遠沒戲。小三扶正,手段更狠毒。

  • 15 # 老陶說

    在皇宮中,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妃子是妾。按照地位和權力來排,皇后絕對要碾壓妃子一頭。皇后具有處理後宮中除了政務以外一切事務的權力,而妃子就是被管的身份。

    有時候就連皇帝,都沒有辦法約束皇后行使後宮的權力。當年楊堅寵幸宮女尉遲氏,還沒來得及將尉遲氏封妃,獨孤伽羅就將她處理了事後,楊堅被氣得離家出走,也沒敢對皇后說一句重話,只敢抱著楊堅嗷嗷的哭。

    因為皇后的身份,就算皇帝不喜歡她,想要廢后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前朝的大臣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攔。當年劉邦寵愛戚夫人,想要將太子之位改立兩人的兒子劉如意,甚至差點將皇后之位送給戚夫人了。哪怕呂雉恨得牙癢癢也拿戚夫人沒有辦法,最後還是大臣們一個接著一個上奏才把劉邦攔了下來,當時就連說話結巴的周昌都上去勸諫了。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皇后無論是地位還是身份,都難以被撼動,也難怪當年元朝的奇皇后一被封為皇后,就立刻叫停了兒子的造反。

    但凡事都有一個例外,因為皇后的身份再尊貴也是依靠皇帝而存在,隨著後期君權的加強,臣權的削弱,在某些特殊時候,皇后在後宮中混的還真不如妃子。

    那就是,皇帝並不喜歡皇后,只是迫於勢力而立的;兩人做不到相敬如賓,只是相看兩相厭;皇帝甚至連裝也不願意裝。

    漢景帝劉啟的第一任皇后,是薄太后的遠房孫女,劉恆厭惡極了這個奶奶強塞的女人。兩人結婚二十幾年,劉啟一直漠視她,薄皇后無子也無寵,只是掛著一個名頭;哪怕沒有妃子敢在宮中惹她,她這坐冷板凳的境遇,其實也不會比受寵的王娡和生了長子的慄姬好。後來,薄皇后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被廢的皇后,大臣也攔不住。

    漢朝的陳皇后阿嬌也有同樣的待遇,陳皇后是館陶公主與王娡政治聯姻後選的,劉徹始終不喜歡這個皇后,甚至在外面與同窗韓嫣相戀。韓嫣與漢武帝同吃同住,甚至可以駕著皇帝的馬車隨意出行,而在後宮中的陳皇后只是在劉徹的敷衍之下日復一日。

    搶不過男人就算了,後來漢武帝的身邊有了衛子夫,陳阿嬌依舊搶不贏。她只是有著皇后的名頭,風頭卻不如衛子夫。從公元前138年到公元130年,這八年的時間裡,陳阿嬌只是有著一個皇后的名頭,真正在後宮中稱霸的是衛子夫。巫蠱禍爆發,陳阿嬌被廢,結束了這些年有名無實的皇后生活。

    除了漢朝的這兩個皇后,歷史上還有過皇后不如妃子的例子。比如劉秀的髮妻陰麗華在成為皇后之前,劉秀一直在削弱中宮皇后郭聖通的實力,皇后郭聖通其實過的還不如妃子陰麗華。武則天在成為李治的皇后之前,她的生活甚至得到了王皇后的嫉妒。

    當然這些例子只是個例,後來為了保證皇后的權力,防止皇帝“寵妾滅妻”,各朝還有了新的規矩保障皇后的利益。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皇后在後宮中的生活總體上還是比妃子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對於後市行情而言會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