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柳"作為表達送別之情的審美意象在詩詞中頻繁出現,借“柳"與“留"的諧音關係,用柳陰、柳絮、柳條來渲染客中送別的複雜情感,表達挽留之意。
59
回覆列表
  • 1 # 響鼓不用重錘

    《送元二使歸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經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2 # 紅孩唉

    今宵酒醒何處,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幾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迴,衹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整個畫面充滿了悽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闋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彷彿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裡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

    詞人描繪這清麗小幀,主要採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清人劉融齋在《藝概》中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就將失去光彩。

  • 3 # 何處天天芳香

       “柳”與“留”、“絲”與“思”、“絮”與“緒”諧音。古人用柳借物言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采薇》。

    “浮雲玉葉君不知,思君惜去柳依依”(蕭子顯《燕歌行》)。

    “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劉孝綽《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

    “雜桂還如月,依柳更疑星”(陳後主叔寶《宴光璧殿詠遙山燈詩》)。

    “春心自浩蕩,春樹柳攀折。共此依依情,無奈年年別”(江總《折楊柳》)。

    “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 (隋煬帝楊廣《四時歌·東宮春》)等。

    “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雜曲歌辭《送別詩》)。

     “垂絲被柳陌”(盧思道《贈劉儀同西聘詩》)。

    “懸絲拂城轉”(岑之敬《折楊柳》)。

    “柳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陶淵明《擬古詩》)。

    “折柳攀場圃,負綆汲潭壑”(鮑煦《秋夜詩》)。

    “桃林方灼灼,柳路日瞳瞳”(梁簡文帝蕭綱《樂府上之回》)。

    “柳條恆拂岸,花氣盡薰舟”(梁元帝蕭繹《赴荊州泊三江口詩》)。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隋煬帝楊廣《昔昔監》)。

     “落絮遊絲亦有情”(杜甫《白絲行》)。

  • 4 # 千年疏影

    千百年來,柳在詩人的筆下是報春的使者。李白說“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元稹說“春生柳眼中”。周邦彥說“清明後,風梳萬縷亭前柳”。楊萬里說“春光都在柳梢頭”。這一串串麗詞雅句,告訴我們,柳生早春,佔盡春光,最先給人們帶來春的訊息。

    因為柳樹在春天抽出嫩綠的芽,是萬物復甦的徵兆;柳樹在夏天垂下長長的枝條,上面掛滿碧綠的葉,是生機的象徵;柳樹身段柔軟,姿態優美,符合古人的審美,加上其生命力極強,深宮侯門可種,尋常百姓也可種,古人便開始以柳入詩詞,賦予“柳”不同的意義。

    一、以柳惜別。“柳”字諧音同“留”,故人即將相離,自然應當惜別。詩人最愛借景抒情、寄情於景。因“柳”與“留”發音相似,古時候送別的堤壩、碼頭又一般種有柳樹,人們便折柳送別,以此表達彼此難分難離、戀戀不捨的心意。相見時難別亦難,折一枝柳表達難捨難分的依依不捨之情,既飽含深情,又不失含蓄。以“柳”訴離別的鼻祖當數《詩經·采薇》裡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陸太祝》的“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江邊柳》的“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這些詩句都是借柳來表達惜別。不過,我更喜歡李叔同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那一根小小的柳枝在手上自然是情意濃濃,可是清風扶細柳,落日笛聲殘,淒涼中又不失曠達,這才是我最喜歡的借柳送別的境界。

    二、以柳喻春。一提到春天,人們自然會想到花紅柳綠一詞,在百花盛開的時候,柳樹那一抹綠自然是極為亮眼的。每當柳樹開始抽新芽,這就說明春天的腳步已經來到了。韓愈《早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盛讚柳樹,將柳樹作為春天美好景物的象徵,甚至認為整個皇都如此生機勃勃都是因為柳樹。宋祁《玉樓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杏紅柳綠兩種充滿生命力的物象和兩種對比鮮明的色彩將春天的熱鬧非凡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來,原本抽象的春天彷彿都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南宋詩人釋志南的《絕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寫出了春天的濛濛細雨帶著杏花甜甜的芬芳,隨著微風襲來,人們不會覺得冷,閉上眼深呼吸一口氣,只覺心曠神怡。

    三、以柳抒愁。我們似乎有一種特性,面對美好事物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傷感的情緒,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甚至會變成悲傷、哀愁。面對柳樹這麼一種生命力旺盛的美好景物,也逃不過傷春悲秋。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清秋時節,晚風拂人面,殘月掛蒼穹,依依楊柳岸,淚眼惜別人。滿腔客愁無處傾訴,這風、這柳、這月,彷彿也都是低落而傷感的,一切景語皆情語,黯然的詞人寫出來的自然也都是愁緒萬千的景物。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原本是高高興興地打扮好要登樓遊玩的,可是看見遠處小路上春風又綠楊柳,閨中女子忍不住泛上春愁,為什麼當初要支援夫婿去外面求取功名呢?如若不然,此時他就應該和自己一起遊玩,共賞這美好的春景了!賀鑄的《橫塘路》中“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柳市作為那漫天飛舞的柳絮出現的,滿城的柳絮紛紛揚揚,正像詩人心中現在的無限愁思。

    四、以柳寫女。我們經常會說“弱柳扶風”,柳在形體上確實具有一種陰柔的美,古人往往借柳寫柔形容女子柔美的姿態。微風拂過,綠絛曼舞,猶如舞臺上的黑衣壯漢託舉著長袖善舞的女伴,在春風中律動,說不盡的嫵媚,道不盡的柔情。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將柳枝比作一條條的綠絲帶,將柳柔美的內在特徵刻畫得極為生動;“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折腰”把楊樹和柳樹的枝條比作美女柔軟的腰身,既寫了楊柳枝的細長之美,又描繪出了柔軟,可謂妙絕;另外李清照的《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張先的《醉垂柳》“細看諸好處,人人道,柳腰身”,都將柳樹與少女牽扯上,一個是柳葉彎眉,一個是纖細柳腰,那一株柳樹恍若就是那一個輕盈美好的少女。

    總之,“柳”的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著突出的表現,為歷代詩人詞家們所沿用,並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其生動感人的特點,值得我們今人吟味,也代表了詩歌意象的獨特魅力。

  • 5 # 閒看秋風999

    莊子說過“大美天地間”;中國古人的審美觀印證了這種說法,再加上中國人獨特的形象思維,“柳”或者“楊柳”就出現在了詩詞當中。

    最早使用“柳”的句子出現在《詩經》中,《詩經·小雅·采薇》裡面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從此,柳以及楊柳就已付在文人墨客的筆端流傳至今。

    唐朝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詩,通篇看不到一個“柳”子,但是“柳”這個東西卻呼之欲出——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李商隱喜歡柳,據不完全統計,柳,在他的詩歌中出現過N 次,其他還有“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李碩);“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王維);“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等等。

    從上述例句中,不難發現“柳”的寓意遠遠不止“留”或者“挽留”,用於送別;柳,在中國古代詩詞中能夠“比興”的作用大著呢!

    羅隱的《柳》這樣寫到:“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還有,清朝詩人高鼎《村居》有這樣的句子:“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裡的楊柳成了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春景圖。

    還有下面這一首——

    百舌問花花不語,低迴似恨橫塘雨。 蜂爭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楊惜金縷。 願君留得長妖韶,莫逐東風還蕩搖。 秦女含顰向煙月,愁紅帶露空迢迢。 ——唐代:溫庭筠

    “願君留得長妖韶,莫逐東風還蕩搖”更是他對自己的寄語:希望自己心中永遠保持美好的一面,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被醜惡的東西同化,自己真正應該珍惜的是這些。

    這裡面的“柳”又在比興什麼呢?

    (文中配圖均為剪紙作品,手藝之高超,歎為觀止)

  • 6 # 末號拼字員

    柳樹皮可以種花,它產生水楊酸等物質。是種花的好材料。又防病又防腐[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 7 # 賴何能

    古人折柳吹笛送別的佳句很多,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古戰場上,悽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楊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風都不願吹過寒苦的玉門關。

    北朝樂府有【折楊柳枝】送別: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煞行客兒。

  • 8 # 紫金聖

    柳枝的柔軟,細長,飄移有情絲萬縷的感覺。一般情意綿綿的寄託,因此詩詞中常用。比如:春風楊柳萬千條,風吹柳枝搖,垂柳與水交等等。

  • 9 # d康康

    年年春到柳先知!古時候很多詩人都用飄逸的柳樹來表達!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朝詩人 王渙之《涼州詞二首.其一》

    青青一樹傷心色

    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

    長條折盡減春風

    唐代詩人 白居易《青門柳》

  • 10 # 詩經女孩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回想當初從軍時,楊柳輕柔隨風盪漾。這裡的楊柳輕輕柔柔的,有安撫人心的作用。

    《東方未明 》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這首詩中柳乃是身邊之物,公僕們抓勞工,隨便折下柳條圍上籬笆牆,讓農夫們幹活。並沒有具體的意象。

    《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池邊垂柳如煙是那樣濃綠,枝頭的蟬兒嘶嘶鳴唱不已。可是我的心兒卻不知道要飄向哪裡。這裡的柳也是給人柔軟、孤獨的意象。

    從《詩經》這幾首詩中看出,當時的柳樹還只是柳樹,人們提到提到柳,想到了楊柳依依的場景,楊柳彷彿是為離別而生的一種植物,兩者之間幾乎畫上了等號。

    但“折柳送別”到了漢代才出現。我們一起來看!

    二、漢唐時柳的意象

    折柳送別,這一古老的風俗最早出現於漢代。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王之渙《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杜甫《移居夔州郭》“春知催柳別,江與放船清。”

    張九齡《折楊柳》“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一支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

    白居易《青門柳》:“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

    唐代哪個詩人沒寫過柳樹?你數一數。知道的告訴我。

    1、同音字。正如樓主所說,“柳”者,“留”也,送柳希望你能留下,無論是親人還是好友,因而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捨之意。

    2、柳的外形。纖柔細軟的柳絲總是能象徵著綿綿的情意,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捨”之情。

    3、柳的特質。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願友人在異地他鄉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

  • 11 # 文字拾荒人

    古代詩人非常擅長設定“柳”意象,他們透過借柳寫景,或借柳喻人,或借柳抒情,或借柳諷時,充分揭示了“柳”意象的審美內涵。詩人們透過“柳”意象的設定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理想和情感,他們或借柳寫景,或借柳喻人,或借柳抒情,或借柳諷時,或借柳揭示人生哲理等。

    “柳”意象在古典文學中起源很早,《詩經·小雅 ·采薇》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樹細長柔婉之美已是詩人細膩情感的對映。柳樹細長柔美的外形使其成為一種情感寄託的載體,旺盛的生命力又使其具備了無限的生命意識,遊子思鄉時柳樹亦常浮現於腦海中,柳樹成為一種經典意象出現於無數文人筆下。

    一、借柳寫景

    “柳”是春天最有代表的景物之一,賀知章的《詠柳》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就寫出了春風催著楊柳吐出嫩綠的新色以及萬物復甦的景象。

    蘇軾的“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春天來得很快,因“春寒”,僅僅十天沒有出門,而江邊的柳樹已是一片嫩綠,寫出了春天不僅來得快,而且來得早。

    孫覿的“數間茅屋水邊村,楊柳依依綠映門”這句詩是說,在水邊小村周圍,楊柳嫩綠,依依可人,映照得各家各戶的門窗盡是綠色,顯得綠意蔥蘢。這句詩寫出了田園村莊楊柳嫩綠,風光旖旎的景象。

    賀鑄《青玉案》:“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表現了作者滿懷愁思就像滿地沐浴愁霖的青草、滿城隨風飄舞的柳絮,滿天淅瀝灑落的雨絲,遮天蓋地的場景。

    白居易的《楊柳枝詞》中”一樹春風千萬枝”寫出了柳枝繁茂,在春風吹拂下,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表現了春日垂柳風姿的美麗可愛。

    毛澤東也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春風楊柳千萬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詩句寫出了春風楊柳的枝條之盛、舞姿之美。

    二、借柳抒情

    古詩詞中借柳抒情的詩句有很多。柳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詩人們身處艱苦、嚴寒的環境中,往往身處逆境,被貶之人更是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旅途中帶給他們最強烈的感受是身心俱傷,大多有種朝不保夕之感,有的甚至葬身於此。在面對人生的困境時,柳樹往往成為詩人內心深處的一股暖流,藉助於柳意象,來期待走出人生低谷,期待“春暖花開柳絮飛”的人生美景。

    如隋朝一詩《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這首詩的大意是說楊柳青青,綠枝下垂,楊花飛舞。一直等到柳條折斷了很多,柳絮都飛盡了,還沒有看到行人歸來。這首詩借柳表達了依依惜別、切切盼歸之情。

    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眾多唐宋詩人眼中,邊疆意味著悲苦、艱辛,似乎春天也無意至此,邊塞春季之柳沒有生機盎然和欣欣向榮的景象,抒發詩人對戍邊將士的同情,這裡皇恩不曾光顧,一片孤獨淒冷。

    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渡口岸邊楊柳青青,在愁人的眼裡,每枝每葉都是離情怨恨。這首詞借柳抒發了優柔的離愁別恨。

    万俟詠《訴衷情·一鞭清曉喜還家》:“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這首詞借柳抒發離人還家、不再傷春的喜悅之情。這幾句是詞的結尾幾句,大意是說以往行人年年在異鄉為客,年年為春去而傷懷,既傷大好春光不能與家人團聚,又傷自己伴隨春去而變老。這回卻不同了,行人不再為春去而悲,家人也不再為春去而愁,過去為為春去而悲愁的滋味,都交給了楊花,讓它把所有的悲愁都帶到天涯海角。

    最令人稱頌的是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詞既是這首詞的畫龍點睛之筆,也是宋詞中的名句,它通過了一系列的意象抒寫了作者離開情人的依依不捨和離開情人後的寂寞淒涼、孤獨愁悶的心情。 “柳” 和“留”諧音,抒發了作者想留又難留的愁緒。

    莊肇奎《秋感》更將悲秋、思鄉及其身世之感融於秋柳中寫出:“笛聲楊柳依依怨,澤國芙蓉渺渺思。萬里中原青一發,黃沙白草望迷離。”詩人初至貶所,內心滿是仕途失意之痛,又遇邊塞之秋,傷感倍增,誠可謂“萬里悲秋亦為客,百年多病獨觀柳”。

    三、借柳喻人

    在寫柳的詩詞中,也有很多借柳喻人的詞句。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詩人們各取所需,各領風騷,創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絕唱。

    令人拍案叫絕的當推李商隱的《贈柳》:“章臺從掩映……青樓撲酒旗。”全詩八句,純用白描的手法,全詩不著一個“柳”字,而字裡行間向我們走來的宛若一個多情的倩影。詠柳實則詠人,詩人對柳的愛憐也就是對人的依戀和思念。

    如蘇軾《水龍吟·似花還是非花》:“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首詞以楊花喻人,寫思婦候人不歸所產生的幽怨,細細看來,那空中隨風飄落的似乎不是楊花,而更像是思婦的點點淚珠。

    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裡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何須不淚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對女子容顏嬌美形容的絕句;而宋代詩人張先的“細柳諸好處,人人道柳身”也不失為這類詩詞中的佳作。無怪乎,世人常以“柳葉眉”、“柳腰身”、“楊柳腰”來比喻女人們的千姿百媚。

    杜甫的《絕句漫興九首》(其五):“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詩句表面上是寫柳絮、桃花的”癲狂”、“輕薄”,實際上是借柳喻人,諷喻那些輕薄之徒,從古到今都習慣借用柳絮比喻那些沒有血性、沒有原則立場的攀龍附鳳、隨波逐流之輩。

    清代詩人厲鶚的《楊柳枝詞》也堪稱詠柳喻人的佳作,“玉女窗前日未曛,籠煙帶雨漸氤氳。柔黃願借為金縷,繡出相思寄與君。”此詩寫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籠煙帶雨的柔美的楊柳,正是相思纏綿綿少女的絕妙寫照。

    曹雪芹《臨江仙·柳絮》:“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是《紅樓夢》中薛寶釵的一首詠柳絮的詞的結尾兩句,作者以柳喻人,表現春風得意,平步青雲的感受。

    毛澤東在他的《蝶戀花·答李淑一》也寫道:“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這裡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愛人柳直荀烈士,“驕楊”指的是詩人的夫人楊開慧烈士。一語雙關,甚是巧妙。

    四、借柳諷時

    古代文人在詩詞中不能直接抨擊時政,往往透過意象的設定暗寓朝政。

    如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春天的長安城到處飄揚著柳絮楊花。寒食節東風吹動,御苑中的楊柳飄翩翩起舞。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諷刺皇帝信寵太監,而最終使得國家滅亡。

    劉禹錫《楊柳枝》:“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請不要再唱《梅花落》、《招隱士》這些唐朝之前的舊曲了,還是聽聽翻新後的折楊柳吧。反映了詩人的創新精神,後人往往以此句諷刺那些墨守成規、不願創新的人。

    范成大《碧瓦》:“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這是一首七絕的最後兩句,乍看起來,詩人寫的是暮春之景:時至暮春,雖然沒有風,但柳絮卻因春盡而飄零漫天飛舞;雖然沒有雨,而梨花卻自然墜落,潔白滿地。詩句實際上寫的是感情至深的情語:陽春煙景,行將逝矣;春將歸去,為之奈何?詩人以此暗喻南宋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以及當時政治腐敗的情景。

    顧炎武《秋柳》:“條空不繫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這兩句是詩的頷聯,意思是說秋柳搖落,柳條衰敗,已經系不住長征之馬;葉片稀疏,已經難以藏住覓宿之鴉。借寫秋柳反映當時的明王朝像秋柳一樣衰敗不堪,再也難以聚集抗清的力量,暗寓當時政治衰敗、經濟頹廢的情狀。

    “柳”是古代詩人最喜愛的意象之一,也是審美內涵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意象之一。柳意象頻繁出現於古代詩次歌賦中,藉助於詩人之心、詩人之眼,以柳展現出春日之暖、秋景之悲,將自身複雜的思想感情灌注於柳之中,故而柳意象成為詩人表現個人複雜情感的重要載體,寄託了詩人各種複雜的感情和心境,或睹柳思鄉,或因柳而內心平和; 亦藉助於柳展現出對官場政治較為關注的憂國憂民之情。

  • 12 # 換個角度tosee

    詩詞中常用柳樹意象,表達挽留之意;但古人更多的是以“柳枝”表達離愁之情、思鄉之情、傷懷之情……

    自古傷感多離別!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折楊柳歌辭》)。折柳相贈以表惜別懷遠之意,把濃濃的親情、友情凸顯得淋漓盡致……!以下分享“柳”別詩二三首,希望大家喜歡!

    一.《青門柳》

    唐代 • 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簡介】 這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魔”、“詩王”的白居易嘆別感懷之作。白居易與元稹是當時的新樂府運動的共同倡導者,被世稱“元白”;與著名詩人劉禹錫並稱“劉白”。其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等,並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詩詞大意】—— “青青的柳樹本是春意盎然的季節,但卻是即將離別的人們感到傷心的顏色;附近的城門、斷橋周圍多半是送別的人群,他們折柳送別親人朋友,那些斷枝折葉的柳樹又變得殘敗不堪,使春色消減了不少……。”【簡述】詩人借柳傷懷。看到難分難捨的送別場景,落寞之情油然而生!二.《柳》

    唐代 • 羅隱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簡介】 這是晚唐文學家、著名詩人羅隱的一首七言詩。羅隱曾因屢試未第,被史稱“十上不第”。其代表作有《蜂》、《自遣》等。

    【詩詞大意】 春日晴朗的灞水(或灞橋,當地送別場所)岸邊,人來人往折柳道別,多情男女依依不捨、卿卿我我;那些情意綿綿的女子(特指送別女子)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卻要爭相挽留多情男子的心……!

    •【簡述】詩中“不勝春”、“飛絮”有暮春之意,也有嘲諷送別的女子之意!詩人借“相偎相倚”纏綿不已的離別情景,流露出了一絲酸楚和對春末的感懷之情!

    三.《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簡介】 這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世稱“詩佛”的王維一首七言詩。王維與著名詩人孟浩然合稱“王孟”,代表作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邊塞詩《從軍行》等。

    【詩詞大意】 清晨的細雨溼潤了渭城的路面,客店周圍的柳樹越加顯得翠綠清新;我的好友你再飲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就很難遇到老朋友了……!

    •【簡述】詩人在渭城送友西去邊關,勸慰友人“更盡一杯”;又借柳抒情,暗喻在此一別,當柳樹再披新裝之時,還能否與君相遇……?表達了詩人滿滿的關懷與感傷之情!

    四.《折楊柳》

    唐代 • 楊巨源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簡介】 這是唐代詩人楊巨源的一首七言詩。楊巨源與白居易、元稹、劉禹錫、王建等人關係要好,甚受尊重!代表作有《關山月》等。

    【詩詞大意】 水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麴那樣細嫩的長條,輕拂著,我們都依依不捨,慢步行走著;我實在不忍離去,乾脆停下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一枝楊柳吧。只有那撩人的春風似乎最懂得珍惜,仍然歡快熱情地吹拂著我手中剛折下的柳枝……。

    【簡述】 這又是一對即將離別之人戀戀不捨、依依惜別的畫面!詩人借柳自喻,自己即將與折下的柳枝遠離,而懂情的春風和多情的送行人依然熱情相送,這給詩人無形中又憑添了一份難捨之情。表達了作者萬分不捨的惆悵心緒與落寞之情!

    【結束語】 據載,借柳抒懷、折柳贈別的風俗始於漢盛於唐。因而,借柳抒懷是平民百姓、文人騷客思念親友和送別故友的一種美好的寄情方式,我們在欣賞古人給我們帶來的這些思念與別離的動人詩篇的同時,也別忘了其中隱含的美麗、感人的愛情故事……!

    【圖片來自:網路】文中出處如有謬誤,敬請指正。謝謝支援!

  • 13 # 詩詞學院

    因“柳”與“留”(留別、挽留)諧音,在加上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中國古典詩詞中,柳樹意象常常與送別、惜別練習在一起的,並且出現了大量的這方面的詩句。

    一、有關“柳”與離別的詩句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小雅•采薇》)

    2.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3.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

    4.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5.霸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羅隱《柳》)

    6.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說《柳》)

    7.憶攀楊柳當年別,愁見桃花幾度新。(李正民《寄和叔》其二)

    8.別君楊柳外,揮淚杏花前。(戴復古《代人送別》)

    9.傍院梧桐蟾影沒,拂牆楊柳露華濃。(林鴻《金門待漏送別》其一)

    10.寒食梨花新月夜,黃昏楊柳舊風光。(朱淑真《傷別二首》其二)

    11.楊柳青青歸興遠,鳧鷗片片客愁新。 (王廷相《 一舸》)

    12.楊柳自抽離客思,櫻桃初學美人唇。(徐渭《 送葉子肅再赴閩幕》)

    13.遠渚芙蕖秋色淡,長亭楊柳暮煙橫。(範嵩《用王參伯韻送鄭黃門同年》)

    14.今日共傷楊柳盡,明年遙憶杜鵑期。 (釋今鏡《送萬賴公出嶺》)

    二、為什麼柳樹的意象總與別離、留別相聯絡呢?

    首先,“柳”與“留”諧音,因此“柳”就含有了依依不捨和留念之意。

    例如:“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秦觀《江城子》)

    其次,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送別詩中自然就會寫到“楊柳”或“折柳”。

    例如,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有“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第三,楊柳姿態婀娜柔美,風情萬種,因此很容易與溫柔多情的離別之人聯絡在一起。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王實甫《西廂記》)這些佳詞麗句都以柳傳情,纏綿悱惻。

  • 14 # 驛客

    在我國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是最常見的意象之一,也是最優美動人、纏綿多情的一個意象。仔細而深入地探究楊柳意象在古詩中的作用,對於瞭解古代文化傳統,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增強詩詞鑑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古代柳樹很常見,一般種植在路邊、渡口,十里長亭邊。柳樹的“柳字”,還是留的諧音,所以,古人喜歡在離別的古詩詞中,用到柳或者楊柳的意象。

    比較早用柳樹作意象的,可能是詩經了。詩經中有一首特別有名的離別時,讀來詩人潸然淚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在唐詩中,用柳來表達離情別意的代表作之一是戴叔倫的戴叔倫《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

    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

    是妾斷腸時。”

    宋詞中借喻柳樹的詞,也有佳作。如:

    《清平樂》

    ——宋代: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以《柳》 為題的詩,文中不見柳。

    “歲歲逢春春可憐,

    爭禁三起又三眠。

    絲絲愁緒隨風亂,

    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牽遊子棹,

    離亭留贈旅人鞭。

    一聲長笛河槁晚,

    回首蒼茫幾樹煙。”

  • 15 # 桃之夭夭老牛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自古以來大概能有幾萬句以柳表達離別的詩句吧。

    先秦《詩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朝《古詩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魏晉陶淵明詩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南北朝沈約詩

    無事逐梅花。空教信楊柳。且復歸去來。含情寄杯酒。

    初唐王勃詩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盛唐崔顥詩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中唐白居易詩

    一春惆悵殘三日,醉問周郎憶得無。柳絮送人鶯勸酒,去年今日別東都。

    晚唐李商隱詩

    身屬中軍少得歸,木蘭花盡失春期。偷隨柳絮到城外,行過水西聞子規。

    北宋趙長卿詞

    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遺恨在天涯。

    南宋陳允平詞

    舞腰銷減不禁愁,怕一似、章臺柳。

    元關漢卿曲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訊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明王稚登詩

    故國歸來早,長安不可居。為園棲曲巷,種柳拂清渠。

    清吳嘉紀詩

    凶年酒貴鄉人醒,返照村空寡婦啼。浦漵黃昏君不見,涼風衰柳思悽悽。

    近代蘇曼殊詩

    日暮有佳人,獨立瀟湘浦。 疏柳盡含煙,似憐亡國苦。

    現代舒慶春詩

    詩情未盡在蘇杭,幽絕札蘭天一方;深淺翠屏山四面,迴環碧水柳千行。

  • 16 # 西出陽關坐看雲起

    楊柳,是描寫送別的特定意象。

    最早描寫楊柳與送別相關的詩,出自《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達戍卒的思鄉之情。到了南北朝時,《折楊柳歌五首》中,首次出現了折柳送別的場景,“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因柳,諧音留,外形柔軟姣美,依依可人,與送別時戀戀不捨的心境極其契合,正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所說:“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故此,楊柳成為描寫送別的特定景物,折柳送別、奏笛歌唱成為送別習俗,《折柳曲》成為送別思鄉的固定曲調。

    勞勞亭·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構思巧妙,化物為我,春風會意離別之苦,特意不催促柳條返青,以阻止別離。

    堤上柳·戴叔倫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

    絲,諧音思。楊柳垂絲,編織別離。折柳相送,閨妾斷魂。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雨霽氣朗,柳色新翠。舉杯再飲,西出陽關。最溫情的告別,沒有歧路沾巾的悲慼,只有肝膽相照的情意。

    楊柳枝詞·劉禹錫

    城外春風吹酒旗,

    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

    唯有垂楊綰別離。

    春風酒旗,行人揮袖。日薄西山,楊柳挽別。用一“綰”(牽掛)字,境界全出。

    青門柳·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

    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

    長條折盡減春風。

    最傷心的別離。青青楊柳,滿樹傷心。離恨送別,柳折春衰。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風洛城,玉笛飛音。聲聲纏綿,思鄉何已?

    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白雲,孤城崔嵬,羌笛幽咽,春風不度。

    渲染出悲涼戚冷的氛圍,襯托戍卒思鄉之情。

  • 17 # 敖雪寒梅

    "柳"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離愁別恨,代指故鄉,愁的象徵,借指春天,韶華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徵美女,喻指愛情,借代小人等。可以更深刻理解柳在古代文學作品的作用。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審美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物化或固化後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統一,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

    柳作為一種文學意象出現,較早當推巜詩經.采薇》,比說有一句詞:"昔我往矣,相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大量運用了柳意象,則是六朝時期,比喻用來挽留與祝福的詩詞,裕之著有詩集一卷巜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江邊柳》中有"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中所表達的是寫女主人公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船兒繫住

    宋代朱敦儒巜柳枝》"江南岸(柳枝)恨分離(柳枝)酒一杯(柳枝)淚雙垂(柳枝)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柳枝)"

    還有戴復古的《清平樂.今朝欲去》

    "今朝欲去,忽有留人處,說與江頭邦柳樹。系我扁舟且住"這句話說的意思,不願分離,要楊柳留人。

    李白的"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還遣柳條青“巜勞勞亭》真切地寫出了詩人折柳送別朋友的離愁和深情厚誼。

    岺參的"可憐汾上柳,相見也依依。"

    施肩吾巜折楊柳》"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還送去年離別人。"還有歐陽修的"花光濃爛柳輕明,酌灑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 18 # Wallacetuohai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楊柳岸曉風殘月。

  • 19 # 木石盟

    古代詩人用柳樹表達思念、懷舊、傷感、離別等多種感情,下面我羅列3三首表達離別的詩詞。

    1、唐代王之渙的《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王之渙與友人在長安城外離別時,正好是楊柳生長的春季,於是王之渙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送別》。

    2、宋代周邦彥的《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這首詞是周邦彥寫自己離開京華時的心情。此時他已倦遊京華,卻還留戀著那裡的情人,回想和她來往的舊事,戀戀不捨地乘船離去。

    3、宋代周端臣的《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訝客神猶寒,吟窗易曉,春色無柳。梅梢。尚留顧藉,滯東風、未肯雪輕飄。知道詩翁欲去,遞香要送蘭橈。清標。會上叢霄。千里阻、九華遙。料今朝別後,他時有夢,應夢今朝。河橋。柳愁未醒,贈行人、又恐越魂銷。留取歸來緊馬,翠長千縷柔條。

    這是一首送別詞,作於作者的詩友欲赴九華走馬上任之際。詞的上闋從送別時的天氣、時節寫起,借早春的殘梅加以發揮,謂梅花不肯輕落,是有意要等待這位品格清逸的詩翁,為他送行。下闋借早春的楊柳抒發自己對友人的挽留惜別之情。

    河橋的楊柳尚未綻芽吐綠,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贈別,徒留傷心,只能等到對方歸來之 時,長條千縷,方能留得住他。

    猶記得,當年高中畢業的之際,同學之間也學古人“折柳送別”。送別是很傷感的一件事,其實,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因為離別,才有相聚。

  • 20 # 天淞子

    含“柳“字而表達離別的詩句——

    勞勞亭·李白

    天下傷心處,

    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

    ——天下最傷心處,莫過於這座經常送客離別的勞勞亭;春風若只別離之苦,就不會催著柳條發青了。

    送別·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

    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

    應為別離多。

    ——東風中的楊柳樹,青青的在御河兩岸排列;近些日子柳樹苦於被人攀折的太多了,應該是離別的人太多了。(注:詩中“攀折”一詞,是因為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清晨雨水打溼了地上的浮塵,旅館外一行行青色柳樹格外清新。勸朋友再乾一杯吧,往西去一旦出了陽光,再難見到老朋友了。(注:渭城,秦朝的咸陽城,漢朝時改為渭城。陽關,古代通往西域的一條要道口,在今天的甘肅省敦煌西南方向。)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西城的楊柳在春風中柔韌飄飛,惹動了人的離別之憂,忍不住淚水流下。還記得如此多情,曾經為我係住回來的小船。碧綠的原野、朱漆的橋欄杆,叫人想當年……可是人在也見不到了,猶如那水流逝去。光陰不會為少年而停留,離別之恨,幾時才會停止?花卉草木飄飛花絮的時候,我登上了閣樓。就算這春天的江中都是水,也流不盡,太多的憂愁。(哦天哪,這首詞在寫解釋時,我都有點淚目了……秦觀的這首詞,堪比林妹妹的詩啊。)

    ——含“柳”的關於離別的詩句實在太多了,無法全部謄抄於此,而且關於離別的詩詞總是傷感太多,尤其最後一首《江城子》,秦觀這個婉約派的“多情種”,寫出來的詞竟然如此傷感,真叫我懷疑曹雪芹當年寫作《紅樓夢》時,在替賈寶玉、林黛玉擬寫情詩時,是否認真研究了秦觀的詩詞,難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日絕句》這一首詩,你說說為什麼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