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字拾荒人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栩創作的一首七絕,其中“飛”、“斜”二字最為傳神。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 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但又對盛世不良現象的諷刺。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鍊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 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 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 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 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這儀式用意有二 是標誌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日暮漢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並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的特別注意。

    由於後兩句旨在描寫宮廷生活並且寫得輕靈佻脫,用巧妙含蓄的佻脫諷刺官場,後兩句寫夜晚之景,意在借古諷今。

    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本是春暖花開的好時節,透過刻畫一件寒食節傳蠟燭的事情,表達了對皇帝厚待親信宦官的不滿,含蓄地表現出嘲諷深意。

  • 2 # 跪射俑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寒 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3 # 龍遊雲海1965謝雁龍

    《寒食》這首詩的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描寫花明柳暗。這首詩前兩句主要描寫寒食節到來之際,都城正值春暖花開時節,綠柳在春風中娑婆起舞,到處充滿春的氣息。詩的後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表面上描寫寒食節禁火期間皇宮分發蠟燭給身份顯貴的官員們,實則從側面暗諷了達官顯貴們奢侈浪費的生活習氣以及朝廷的昏庸腐敗,顯示出作者對時政的不滿,也表達了作者對廣大民眾的同情。

  • 4 # 川雪詩詞苑

    在眾多詠寒食節的古詩詞中,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非常著名: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此詩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一字涉及評議。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把春日的長安稱為“春城”,造語新穎,富於美感。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嫋嫋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說“處處”而說“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一句則專寫皇城風光。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與第一句一樣,這裡並未直接寫到遊春盛況,而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御柳”一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別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

  • 5 # 言者青青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暮春時節的長安城:飛花斜柳,日暮宮蠟燭,輕煙五侯家。那麼,在這首詩中有哪些字是描寫花明柳暗的呢?

    寒食

    一是“飛”字。“春城無處不飛花”中的“飛”,在開句中使用,把“飛”字用在“花”字前面,與“花”相結合組成動賓關係的詞語,給人以強烈的動態感覺。“飛花”而不是落花,是隨風飛舞的花,雖然沒有百花爭豔時的風采,但有五彩繽紛暮春景色。在這裡,作者不說“落花”而描繪為“飛花”,這很顯然是在明著說花的美色,暗著在告訴讀者為什麼會有“飛花”這一令人別有一番感受的景觀?它就是“風”。這個"飛"字最能耀人眼目。

    二是“斜”字。這個“斜”字是在形容柳樹,柳的斜,在這裡是形容詞,是在告訴讀者:暮春的柳樹,不再是垂柳了,而是斜柳,“寒食東風御柳斜”,“風”與“斜”相對應,描繪出一幅生動的暮春景緻。這一個“斜”字,是在間接地寫風,對應前面的“東風”。

    三是“風”字。一個“風”字,在這裡不是名詞,而是動詞。“風”能把“花”舞起來,動起來,使花有了幅度較大的動感,而不是在原地滋潤著成長了,而是在風的拂動下,在空中飛舞。那麼,河邊柳呢?柳枝怎麼也在那裡斜斜地舞動呢?看來“風”在暗處的作用還是很廣泛的。

    四是“御”字。一個“御”字,夾在“東風”與“斜柳”中間,寓意著駕馭能力。“東風”駕馭著“斜柳”,在那裡飛舞。這是在告訴讀者,不再是早春垂柳的風景了,而是暮春“斜柳”的景緻了。這個“御”字在明處,在“東風”與“斜柳”中間,起著互動作用,把一幅生動的暮春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

    寒食節

    五是“傳”字。“日暮漢宮傳蠟燭”,這句中的一個“傳”字,把漢宮在暮春時節,日夜不眠,用一個“傳”字,極盡描摹。

    六是“散”字。“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句中的一個“散”字,把春城百姓人家在暮春時節的景況全部展現在讀者面前。

    綜上所述,“飛”、“斜”“風”、“御”、“傳”、“散”這幾個字,是描繪花明柳暗的最主要的關鍵字。這幾個字,說明作者在用字的把握上很精妙,準確而傳神。尤其是“飛”字、“斜”字、“傳”字和“散”字,這四個字前後相互照應,使人感覺難以替換。這幾個關鍵字把暮春花明暗柳的景色,描畫的栩栩如生,動感圓活。不但描摹了暮春的自然景觀,而且,還包含了作者更深的寓意。

    對於《寒食》這首詩的意境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作者借古諷今;有的說是有感而發。筆者比較認同有感而發的意境,如果是借古諷今,唐德宗怎麼可能因為韓翃作的這首《寒食》詩賞識,並提拔他為中書舍人呢?

    《寒食》這首詩筆法靈巧,寫景簇新。前兩句是寫長安春城景色,白晝的風光,花飛柳舞,迷人的暮春和漢宮園林中的風光。後二句是描繪了一幅夜晚長安走馬傳燭圖。全詩採用白描寫實的手法,描畫了漢宮的氣派,陶醉在漢宮大院、歌詠盛世大唐激情之中。這才是《寒食》這首詩的意境。這樣的意境唐德宗怎麼可能不欣賞呢?提拔韓翃呢?大唐上下怎麼可能不喜歡這首詩呢?當然,還是這首詩的藝術表現手法,特別是在用字上的藝術性,還是獨樹一幟的。

    《寒食》詩作者韓翃

    總之,《寒食》中的“飛”、“斜”“風”、“御”、“傳”、“散”這幾個字,是寫花明柳暗的。這首詩的意境就是描繪了一幅長安暮春圖,歌頌了大唐盛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效能要求高點的遊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