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歌liz
-
2 # 沖田小姐尼祿了
1·完整的人腦物理對映:這個已經做到了,但是用比較暴力的方法。即將解剖出的非活體腦進行切片(最薄的全息記錄每層腦切片只有0.01mm),將切片掃描後用3d成像在電腦中再編輯得出腦組織的物理模型
2·活體腦的活動觀察:這也也已經做到了。先不說在普遍認知中“帶頭套”的腦電波監測器,高大上一點如核磁共振成像。但不足之處在於相對人腦的複雜度而言,即有器材所能獲得的資訊太過稀少,疏鬆,且無規律(大部分的科研方向都被引導作為輔助臨床診斷的技術)
3·電子級別——或者非自然活體腦的,可後天人為製造的類腦物理器件並沒有誕生:雖然Google推出的TPU與時下“火熱”的神經網路(實現人工智慧的一種方式,但目前需專業人士操作且應用匯範圍有限)
4·除去過於“迷幻”的ghost。“意識”這種“智慧體獨有的行為模式現象”目前依舊處於心理學與神秘學的交界處:雖然心理學自佛洛依德/榮格時代後趨於專業化,統計化,學科化,但也正因如此“現代心理學”變為了一種“社會資訊收集工具”。而傳統的“對心理現象的理性分析”則淪為笑柄與“過時的舊談”
總結一下:
對人腦工作機制一知半解
即有科學(微電子)技術無法模擬人腦
對於意識現象幾乎停留在神秘的經驗主義
當代這些短板先不說“電子擬人化”,就連“人類是否真正的瞭解自我”也變得撲朔迷離
再看攻殼中的電子腦設定:
根據“笑面男事件”中的“電子腦硬化症”可知:電子腦是活體人腦+微機械注入混合而成的半人工智慧元件(士郎正宗另一部作品《潛腦調查室》中有過詳細的設定說明)。功能上包括但不限於:認知拓展(視覺化資訊輔助處理介面),邏輯(計算/推理/併發理解)能力增強,知識儲備增加(外部記憶裝置),快速資訊傳輸(後頸聯線)等。
所以即便在主體邏輯上要實現電子腦技術,最起碼要實現:
1·腦機介面
2·機器-人腦的資訊轉換
3·以人腦(ghost)為核心的外化功能擴充套件(雖然複雜的混合系統到最後不一定分得清主從關係)
4·可移植的皮下介面(泛用且無排斥反應)
5·生物供能/半永久性內建能源的解決方案
而從專業細化的角度來講更是數不勝數:醫學,神經學,心理學,資訊學,意識研究,能源管理
即便能做出成品,其安裝,維護,保養,升級的工作必須甚至會催生另一個新的醫療部門
而成本如此之高的器件,像智慧手機一樣“最終讓消費者買單”是不可能的——電子腦的普及化人民所支付的費用必須相當少,甚至免費(攻殼中有設定:公民有義務接受電子腦化;排斥電子腦化的人與厭食症患者一併列入重度心理問題,需要強制接受“人道治療”)。而如此龐大的資材如果由大公司/財閥報銷的話,可想而知被電子腦化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會成為上層們的“財產”——這可比出身/戶口/學歷/收入更具備劃分性
攻殼arise中提出“靈魂入侵鍵”的概念,即對電子腦的絕對掌控權:包括但不限於行為操縱,認知覆蓋,記憶篡改,人格轉變甚至靈魂消除(最具主觀感受的是95劇場版的卡車司機,但在新作arise中有更明確的解釋展現)
如果一個人只能在“被規定”的範圍內“允許”“擁有”“合法化”的“自我”與“靈魂”,那人與工具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電子腦的世界?還是不要到來的好~
-
3 # 英魂之刃大叔叔
和古希臘人希望在天上飛翔一樣,今天的人們渴望將意識和機器融合到一起。有人甚至將這種方式看作繞開死亡的途徑之一。然而,意識能否直接和人工智慧,機器人,或者其他意識透過腦機介面(BCI)技術連線,從而打破人類自身的侷限性?
過去的50年中,來自全球各大學實驗室,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最近,埃隆·馬斯克(Neuralink,“神經交聯”公司),布萊恩·約翰遜(Kernel,“核心”公司)等成功企業家已宣佈成立新的公司,致力於研究透過腦機介面提高人類的能力。
我們離真正成功能實現將自己的大腦和技術產物連線到一起到底有多近?如果我們的意識能被“插入”,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起源:復健醫學和機能恢復
感測運動神經工程中心(CSNE)的研究員埃博·菲茲(Eb Fetz)是最早將機器與意識連線到一起的先驅人物之一。1969年,在個人電腦都沒被髮明出來的時代,他證實,猴子可以透過放大他們的大腦訊號控制錶盤上指標的運動。
近期在腦機介面技術方面的大部分工作都旨在提高癱瘓或嚴重運動障礙人士的生活質量。你可能已經讀到過一些相關成就的報道: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記錄在大腦中的訊號來控制機械臂。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可以從癱瘓患者的大腦訊號中提取運動意向,使他們能無線使用平板電腦。
類似地,一些受限的虛擬感覺可以透過在腦內或腦表面傳遞電流的方式被髮送回大腦。
對於嚴重視力障礙人士來講,早期版本的仿生眼已經商業化,目前正在進行新一代改進版本的臨床試驗。另一方面,耳蝸植入物已經成為最成功最普遍的仿生植入物之一——全球超過30萬的使用者藉助人工耳蝸來獲得聽力。
一種被用來探測大腦表面的電訊號變化的腦皮層電測試電極片正在進行電學效能表徵。
目前最複雜的腦機介面技術是雙向腦機介面(BBCI),該技術能同時記錄並刺激神經系統。科學家希望將雙向腦機介面技術作為一種根治中風和脊髓損傷的醫療工具。我們已經證明,雙向腦機介面可以用來加強兩個腦區或大腦和脊髓之間的聯絡,重新規劃損傷區域周圍的資訊傳導,從而恢復癱瘓肢體的功能。
看到迄今為止所有的這些成果,您可能認為腦機介面將成為下一個消費者必備小工具。
大門才剛剛開啟
但是仔細看一下目前腦機介面技術的展示成果,他們揭示了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相對於健康人類四肢活動的簡簡單單,藉助腦機介面技術產生的運動要慢很多,更不精確,能做的活動也不能那麼複雜。仿生眼只能提供低解析度的視覺,耳蝸植入物能電子化傳遞有限的言語資訊,但會扭曲對音樂的體驗。而為了能讓這些技術發揮作用,必須手術植入電極——這種前景提案大多數人根本不會考慮。
然而並非所有的腦機介面技術都是侵入性的。確實有不需手術的無創腦機介面,他們透過基於來自頭皮的腦電(EEG)訊號記錄實現運動控制,目前已經應用在控制游標,輪椅,機械臂,無人機,人形機器人甚至腦對腦通訊領域當中。
腦機介面技術能借助在所需物件或者位置閃爍時大腦的反射性應答,使機器人得以推斷出要撿起哪個物體並將其放到哪裡。
但是所有這些展示都在實驗室當中——房間安靜,被試物件不會被分心,技術設定漫長而繁瑣,顯示出概念的可行性之後實驗就會結束。事實已經證明,讓這些系統能迅速,穩定地在現實世界中應用,是非常困難的。
即使使用植入電極,“讀心”還面臨另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大腦的結構到底是怎麼樣工作的。我們知道,每一個神經元及與其連線的成千上萬相鄰結構構成了難以想象的巨大而不斷變化的網路系統。這對於神經元工程師來講又意味著什麼呢?
想象一下,您正在嘗試瞭解一大群朋友之間關於一個非常複雜主題的對話,但是您只能被允許聽取一個人的意見。您可能能弄清楚談話的粗略主題,但絕對不是整個討論的所有細枝末節。因為即使我們最好的植入物也只能讓我們一次聽到大腦的幾個小塊,我們能做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無法理解完整的對話。
另外就是語言障礙問題。神經元透過複雜電訊號和化學訊號的相互作用彼此通訊。這種自然的電-化學語言可以透過電路來進行詮釋,但這並不簡單。類似地,當我們利用電刺激返回去跟大腦講話的時候,語言當中將帶有濃重的電“口音”。這使得神經元難以理解其他所有神經活動中正在嘗試傳達的內容。
最後還有損壞問題。腦組織柔軟而富有彈性,而大多數導電材料——連線到腦組織的電線——往往是非常堅硬的。這意味著植入性的電子裝置通常會導致瘢痕和免疫反應,從而使得植入物將隨著時間的遷移失去作用。具有彈性的生物相容纖維和材質在這方面可能最終會有所幫助。
依然樂觀?
儘管面臨這所有這些挑戰,我們對仿生學的未來仍感到樂觀。腦機介面不一定非要完美。我們的大腦具有驚人的適應性,能以類似學會駕駛汽車或者使用觸控式螢幕等新技能的方式學習使用腦機介面技術。相似地,即使採用非侵入性,如利用磁脈衝訊號來傳遞資訊時,大腦也可以學會詮釋新型別的感官資訊。
我們認為最終能獲得一個“共同適應”的雙向腦機介面,電子元件和大腦共同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和大腦不斷的交流反饋,這可能將被證實是建立神經橋樑的必要步驟。構建這種能共同適應的雙向腦機介面是我們中心的目標。
對於使用“電子藥物”靶向治療糖尿病的最新成果,我們同樣也感到萬分激動——這是一種能透過向人體內部器官直接傳達命令替代傳統藥物來治療疾病的實驗性植入裝置。
從輔助到提增
我們的大腦能在持續白熱化的人類與人工智慧間的軍備競賽中脫穎而出。他希望透過連線技術產物來提高人類大腦自身的能力——可能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遭遇潛在的反烏托邦式的未來,在那種未來中人工智慧的能力遠遠超過自然人。
這樣的想法可能看起來很遙遠虛幻,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新穎陌生就忽略一個想法。畢竟,無人駕駛汽車在在十幾年前還被歸類於科幻——可現在他們已經駛上公路。
在不久的將來,隨著腦機介面超越使殘疾人恢復健康這一功能,進軍到提升健全個體,賦予他們超越人類自身能力的新領域,我們需要敏銳的意識到這將牽扯到與知情同意權,個人隱私,身份,組織管理以及不平等性有關的諸多問題。
在我們中心,一組由哲學家,臨床醫師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正進行協作,積極地去處理這些倫理,道德和社會公平正義相關的問題,以求在這個領域發展的太過成熟之前提供神經倫理學方面的準則指南。
將我們的大腦直接和技術產物連線可能是一個類似歷代以來人類透過技術提高自身能力的自然而言的進步:從使用輪子打破雙足的侷限性,到利用泥板紙張加強記憶,我們一直都有同樣的需求。和現在的電腦,智慧手機,虛擬現實頭盔一樣,當擴增性腦機介面最終進入消費市場,會令人振奮,也會令人沮喪,有風險,同時又充滿希望。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我印象裡本身劇情設定也是賽博朋克常見的設定,就是有大量社會底層和犯罪共生的社會,這種情況下必然還有一個貧富差距嚴重的社會背景。這種設定一般情況是看似技術很簡單,但是一般人又真的沒錢去使用技術。喜歡的小夥伴點個關注和評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