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錄一點思考
-
2 # 阿北哥
這些年,有兩本書是我經常拿來翻一翻讀一讀的。一本是《紅樓夢》,一本是《百年孤獨》。這兩本書有很多相似之處,在不同的年齡段,看這兩本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起初讀到的是愛情,後來讀到的是命運。都是書寫兩個家族的史詩,都映射了兩個國家的命運。
以下就簡要介紹一下
《紅樓夢》
前人的誇讚數不勝數,以致後人想不起新的詞彙來形容這本書的偉大;前人的解讀與發行版本也是不計其數,看的後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像我這般的好事者懷著一顆八卦的心,去搜羅書中人物的各色秘聞。但在瞭解了諸多秘聞之後,不禁會懷疑,自己讀了假的《紅樓夢》,網路上那些有模有樣的情節,在我這本從舊書攤收來的一九七四年版本的書中,一概沒有。曹雪芹在書的開始就寫下了所有人物的結局,而又在前八十回中時不時地給一些隱晦的暗示,用以強化這些結局。所以,無論市面上流行多少版本,後四十回的續寫或整理,總不能讓讀者—特別是有考據癖的專家們—滿意。於是,饒有興致的專家們大筆一揮,開動腦洞,把後四十回改寫了一遍又一遍。這就苦了讀者了,無論選擇哪個版本,總是覺得不夠盡興。蔣勳則選了一個相對安全的角度去“說”。從文字出發,不帶入、不考據,而且只“說”前八十回,這並不會出現大的漏洞,因為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它像參考書一樣,幫你注意到一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細節,給你圈出一些容易忘記的前後文有連貫有承接的故事情節。當然,他還有一些解讀,但是這種解讀也不是考據式的,而是像語文的閱讀理解那樣。
《紅樓夢》的結局雖然是封閉的,但是整本書的內容卻是多樣性的,百科全書式的。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愛情故事,可以把它看作是家族衰亡史,可以把它看作是貴族日常生活紀實,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群貴族富家子弟吃喝玩樂的墮落史。聯想到《紅樓夢》的自傳屬性,這些解釋也就更加合理。
《紅樓夢》是一個悲劇,而沒有完整的儲存下來是一個更大的悲劇。
《百年孤獨》
故事的開始沒有緣由,故事的結束沒有徵兆。自帶史詩屬性的書名,可以吸引到不少讀者。但是書中繁雜的人物、相同的人名確也會嚇退不少讀者。
這是浙江文藝一九九一版的,也是目前幾個譯本里面最好的一個版本,然而卻是盜版的。正因為如此,作者才發出了“死後一百五十年都不把版權授權給中國”的詛咒,這個詛咒已經被作者自己親手解除了。現在,浙江文藝版的《百年孤獨》在省圖的舊書攤上可能還可以找到。搞笑的是,前段時間,我在舊書攤上發現一本青海人民出版社版本的,封面排版完全和浙江文藝版一模一樣,真是李鬼遇見假李鬼。
雖說遠隔太平洋,相差近兩百年的時間,但是《百年孤獨》與《紅樓夢》卻很相似。正如賈寶玉神遊太虛所看到的判詞,羊皮紙上從一開始就寫下家族的百年預言: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一棵樹上,最後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然而用密碼寫就的預言—家族所有人的命運—沒有人去翻譯解讀,直到祖母死去,家族崩塌,龍捲風將一切都捲走,並不給第二次出現在世上的機會。這可能也是《紅樓夢》原本應有的結局。
“獨立—獨裁—戰爭—再獨裁—再戰爭”的惡性迴圈,一百年的時間,從家族初創時的艱辛、到家業興盛時的瘋狂、再到家族崩潰的無奈,家族的歷史就是哥倫比亞的歷史,也是拉丁美洲的歷史。建村時沒有提供過任何幫助的政府,最終收編了整個村子的無政府主義;上校發動了32場失敗的戰役,年老時才終於明白,發動戰爭的意義不是爭取獨立、不是爭得權利,而是戰爭本身;下了四年十一個月的雨也沒能澆滅人們的瘋狂;美國佬帶來了香蕉園,並在屠殺了整個香蕉園的3000多名罷工者後離開,唯一的倖存者在向人們訴說這一慘劇時,卻被當作是神經病;眼瞎耳聾的祖母支撐著一切,在她死亡之後,家族的房子終於被白蟻蛀掉。
整個家族都不懂得愛情,這被作者解釋為百年孤獨的原因。只要一動愛情的念頭,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結局,而家族裡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因愛情而誕生的孩子卻長著豬尾巴,最終被拖進了螞蟻洞中。雖然《百年孤獨》裡沒有愛情,但是後來作者在被稱之為“二十世紀最偉大愛情小說”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裡面,則窮盡了愛情(或情愛)的各種形式,並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等待後, 兩個人終於“永生永世”地在一起了。看來,不是作者不懂愛情,是這個家族不配享有愛情,只配享有孤獨的命運。
-
3 # 勤瘦貓貓
我拉回了我那個還是青蔥時代的學習生涯時期。
也許女孩子思想上都成熟的比較早,所以,在初中的時候,我就對大部頭的世界名著感了興趣。
當時一直以為可以看一整本無聊的世界名著,應該是件很值得誇耀的事情。
而【老人與海】,就是在此時闖進了我的視線。
他的封面是一個破舊的小船,上面一個鬍子花白,頭髮散亂的老人,只有側影,簡簡單單的幾筆
簡筆素描,就勾勒出一個漁夫老人生活困苦的而形象。
而就是這樣,這個老人,也奮力的拿起魚叉,勇敢的對著一條巨大的馬林魚,樣子堅毅,果敢,
帶著一種誓不罷休的孤勇。
【老人與海】,作者是,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
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海明威,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
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
而我一向認為,【老人與海】他作品中最具有硬漢風格的一本中篇小說。
故事講述的是海邊一個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因為已經84天沒有捕獲到一條魚。
這對於漁夫來說,這是一種恥辱。
可是在這第84天后,他在離海邊很遠的地方,捕獲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為了將這條魚拉回海
邊,他在海上和這條巨大的馬林魚,整整的搏鬥了三天。
這三天中,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割掉魚線,放棄掉。因為他的船又小又破,他的工具也不理想,
可是,他最終還是堅持的了最後,成功的捕獲了這條馬林魚。
但是好運並沒有眷顧他。
在他回程的途中,因為馬林魚的傷口流血,將一條星鯊吸引了過來,如果說和馬林魚搏鬥的三天
是他的苦難的話,那麼星鯊的到來,就是他過不去的劫數。
危險逼近,可是聖地亞哥並沒有放棄和害怕。
正如他的信念【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能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他使用了所有能使用的工具與星鯊搏鬥,保護他的馬林魚。
可是最終,他失去了一切,就連馬林魚都被啃食的只剩一副白骨。
他拉著那副白骨回了他的草棚。
從現實意義上來看,聖地亞哥失敗了,可是從理想的角度來看,他勝利了。
正是他一腔孤勇的和星鯊的搏鬥,不懼危險,不懼艱難,真正的體現了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能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正如海明威一樣,一頭受了傷的獅子,卻用筆和他所處的荒誕的時代,做了無數次鬥爭。
永遠不屈!
正因如此,這本書,給了我震撼,給了我勇而不屈的堅持。
讓我在後來的歲月中,無數次的從灰燼中爬起來。
這本書,給與我的,是一生的傲骨與在困難和絕境中的不屈!
-
4 # 十萬個點解
因該是數學書,很多邏輯是從最簡單的數學學起的,假如怎麼怎麼樣,會怎麼怎麼樣,結果是怎樣。如果沒有數學,光是學文字類的東西,人不會這麼聰明,尤其是在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上。所以我現在覺得理工科出身的孩子如果情商不低,普遍發展比純文科畢業的孩子好。無論是從起薪還是終點,當然不排除從政的和做市場銷售的,但真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當年初高中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沒有騙人。想念當初的時光,感恩。
-
5 # 小民的故事
遙遠的救世主,經商必看的書記,還拍成了電視劇 《天道》,算是我有創業經商心思的原因之一,那這本書到底講的什麼呢,請往下看。
一個傳統觀念裡的極品混混,一個有獨立思想的美女刑警,音響界的幾個大佬;一個劫富濟貧的神話,一場你死我活的商業競爭,一段高調悲壯的愛情故事;文化、法律、社會道德;佛法、人性、基督教,讓我目不暇接。文化屬性,對很多人都是一個冷門的詞彙,在這幾場人和人的較量中,越來越抓住人心,鍛造成了睿智。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幾千年來的文化基調充盈著皇恩浩蕩和貴人之恩的授受。人人都在嚮往走出當下,過上和自己想象中的定位相匹配的生活,彷彿那樣就進了基督教訓導的“窄門”去享受極樂。世界之大,很多時候並不缺一個能叱吒風雲的人物,而那些叱吒風雲者都被認為是蒙受了上帝之恩,或者是經歷了“得救之道”的洗禮,我們對這樣的人和現象往往頂禮膜拜。其實,我們缺少對世界的認同,對自然和宇宙規律的尊重,還有對強勢文化所要求的規則的遵循。
孫楠在2015季“我是歌手”的決賽中,主動放棄了晉級下一輪的資格,讓另外6位歌手沒有經過淘汰制就自動進入下一輪。這個突然的舉動後來被點評為楠哥的“作”,汪涵的個人秀,還有對電視娛樂手段的高階黑。楠哥這麼做是假扮了聖人和救世主,用上帝的視角給大家不容置喙的晉級,也讓大家成了破格獲取的接受者。
如同我們。
我們很多時候也希望有個萬能的救世主出現,為人生做主,為決定買單,還要擔負起指明人生方向的神聖職責。我們很多時候也假定了今日的苦難將會化為明日的光鮮,所以對當下的艱辛甘之如飴,而一旦結果不如自己所願,便也怨恨得惶惶不得終日。如果這個時候有個救世主出現,那麼我們就無需為既往悔恨,為流逝的時間懊惱。
技術型思維要求我們掌握“因為……所以……”,為了“所以”,我們可以接受“因為”的全部。如果“所以”不是與“因為”匹配,痛苦就隨之而來。窄門是一道光靠人性本能很難邁進的門檻,因為這種所謂的“極高的道德平臺”需要極高的教育、極深的覺悟和極複雜的煉造過程;它不因上天堂和下地獄的因果關係而存在。
改變一個村莊的面貌,或者創造一個由貧窮到富裕的神話,更或者憑藉自己對金融市場和華人人性弱點的瞭解而在境外操縱私募基金,都是一個無法用“窄門”的追求去解釋的人生。芮小丹最後在與罪犯的那場輸死搏鬥中先被炸斷了雙腳並且毀了容,然後在犯罪團伙頭目的最終對峙中打斷他的雙腿後選擇自盡。林雨峰在輸掉了和格律詩公司的官司之後,駕車在前往雞公山的高速公路上撞下山崖車毀人亡。劉冰,這個徹頭徹尾的投機者,在發現丁元英只是在測試和揭露他的人品之後也從高樓縱身而下。
他們都被“窄門”迷住了雙眼,只不過有的看透了,來去自如,有的困囿不堪終究踏上不歸路。
我們的苦難,起源於我們總是在宣稱“你看我是誰”,而不是天性使然地表現“我是誰”。為了這個“你看我是誰”,我們費力地去表現自己並不具備或者內心深處並不認可的特質,或者用一些外化的符號和意向去表達自己心中對某個事物的定義和描繪。自我認知總是最難最糊塗最不清楚。而一旦陷入“你看我是誰”的泥淖,我們就會和別人爭執,爭吵,據理力爭。然後失去自我的定位。然而,語言總是幫我們在描述客觀世界,我們也總是藉此“如是我聞”。所以,我們總是假借他人之眼他人之聲去看清周遭。
林雨峰的樂聖公司和格律詩公司的官司是這篇小說的精華所在。我們都聽過一個說法:法律是社會道德的底線。但是我們也該明白,法律也只解決最基本、最表面的問題,而不解決文化的根本問題。文化的問題只能由文化的覺悟解決。一個民族的文化屬性就是這個民族的主,主宰著這個民族的文明、榮辱、興衰。而一個民族最強調道德的時候,恰恰是這個民族道德淪喪的時候。法律治標,文化才能治本。法律對於滋生法律的文化土壤根本無能為力,對於超越法律潛入文化土壤地帶從事更大損害、更大掠奪的行為無能為力,法律也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是最軟弱、最無奈的強大。
在很多引發社會輿論的案件中,我們很容易假借法律的權威,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去指責看似過錯的一方,而維護那個我們從情感上更認同的一方,或者我們希望強勢的一方能夠給予弱勢的一方足夠的理解,而不論真正的過錯方在哪裡。但很多時候,真正輪到我們自己捲入同樣的場景,卻又袖手旁觀,或者理智地寄望於權威而神聖的法律。都只因為,法律和規範規則的神聖源於道德的崩潰,關注弱勢,激勵強者構築更高的道德平臺和獲得更大的綜合效應,需要相應的社會文化。而我們,不具備這樣的文化背景。
-
6 # 健康de事
《平凡的世界》
是我最認真讀的一本書,也是讀了好幾遍的書,年齡跨越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作為一個農村走出來的背景,深刻的體驗到書中所描述的生活場景,每每眼睛溼潤的時候總在叩問靈魂,作者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
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
7 # 赤松子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整部小說是以音樂家克利斯朵夫一生的戰鬥為經,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二、三十年間的歐洲生活為緯,表現出作家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進步立場和堅持進步文化的藝術觀點。這本書是我在少年時期接觸到的第一本外國名著,雖然是懵懵懂懂的看完,但是透過羅曼•羅蘭這個進步作家同時也是聞名世界的反戰主義者的筆觸,讓我認識了世界需要和平、自由和平等!羅曼•羅蘭的一生為了爭取人類的自由、明主與光明的前途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為發揚人類進步文化付出了巨大的勞動。
回覆列表
李光耀回憶錄:《風雨獨立路》《經濟騰飛路》,影響更大的應是上冊《風雨獨立路》,可惜好像默默被禁了,國圖也只收藏了下冊《經濟騰飛路》。
上冊主要是講李光耀作為政治精英,成立人民行動黨,與近鄰博弈,在全球各國間斡旋,在國內踐行精英治國,使得新加坡作為獨立國家在萬重艱難的不可能中從無到有,並越來越美好。現實中的烏托邦得以實現。政治人生奮鬥過程的諸多細節感染力極強,李光耀的存在讓人欽羨新加坡在彼時的國運。
另一本(套)是何常在的官場巔峰之作《問鼎》,這個就是講主人公夏想從普通公司職員,進入官場,從二十多歲一路發展到省部級,乃至最後進入高階頂層政治。這個為民從政、為民辦事的感召力很強,官商關係描繪不錯,300次事關存亡的“站隊”對於讀者在自己的單位的“政治生活”幫助很大。應該說可以把人的政治手段和對各類人的理解判斷拔高几個層次,使得個人可以在現實中見多不怪、臨場不驚、如魚得水、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