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青天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知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道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版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左司馬 漢制,將軍府多置司權馬,職位僅次於軍師、長史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記得,關羽向曹操介紹三弟張飛之勇猛,“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這裡有人就疑問了,難道在古代,中國就有了上將這一軍銜?

    其實,這是一種誤讀。漢語“上將”一詞源於古時的“上將軍”,它並不是軍銜的等級,而是一種官職名稱。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諸侯國為了擴大勢力範圍,不斷擴充兵力,當時的大國諸候常常擁有三軍以上的兵力。《周禮·夏官·司馬》雲:“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周天子規定的編制諸侯只能有三軍,設三卿掌管。於是,就把擴充軍的統帥稱作“將軍”。這裡的“將”當動詞用,即統領一軍的意思。以後軍隊數量不斷擴大將軍也就越來越多了。因此,在諸將軍中選拔出“上將軍”或“大將軍”來全盤指揮,上將軍即產生於此。

    以後歷朝大都沿用,如戰國時燕國的樂毅、齊國的田單等都被封為上將軍;秦末,楚懷王曾先後拜宋義、項羽為上將軍。三國魏晉時只作為尊稱,唐宋時期上將軍官位復原。金、元時上將軍為武散官(三品),到明朝時廢止上將軍。以上就是上將軍的大致發展脈絡。

    上將軍還有許多名號,如金國的上將軍有虎衛上將軍、金吾衛上將軍、驃騎衛上將軍、奉國上將軍、輔國上將軍、鎮國上將軍等六種,到了元朝又因襲之。此外古時的上將還是對高階將領的一種尊稱,如劉備曾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上將”。

    將上將作為軍銜的一個等級,則是實行軍銜制以後的事情。1905年中國軍隊開始仿照西方列強,移植軍銜制,軍官軍銜為三等九級。其中,上等第一級稱“正都統”,即相當於現在的上將。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南京臨時政府基本沿用了晚清軍銜體系,只是修改了軍銜稱謂,將上等第一級改為“大將校”;不久,又改稱“大將軍”。

    1912年8月,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北洋政府)公佈了《陸軍官佐士兵等級表》,軍官仍然為三等九級,其中上等第一級改稱“上將”,其對應的職務為陸軍總長、軍長。上將作為軍銜的級稱謂,實始於此。這以後,這一稱謂一直沿用下來。

    北洋政府時期,一些高階將領除了上將軍銜之外,還有“上將軍”的封號,如薩鎮冰的“肅威上將軍”、馮國璋的“宣武上將軍”、曹錕的“虎威上將軍”等。這裡的上將軍不是一個軍銜等級,而是相當於一種位的榮譽稱號,凡是被封上將軍封號的,一般都是先被投予上將軍銜。

    但不是所有上將都能獲得上將軍稱號,北洋政府時期被封為上將軍的人不多,總共只有20位左右,通常都是權勢極大的人物。

    轉自:文史大觀園

  • 2 # 小李子說事兒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左司馬是漢制,將軍府多置司馬,職位僅次於軍師、長史。

    上將軍是中國古代武將的官名。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謀元帥”,以郤縠將中軍,狐偃將上軍,欒枝將下軍,當為“將軍”名之始出。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職掌為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後,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之前、後、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魏晉時只作為尊稱。唐宋時期上將軍官位復原。自唐以後,上將軍、大將軍、將軍,或為環衛官,或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將軍。北洋政府時期,上將軍為將軍府所設定的榮譽稱號;如能獲得“上將軍”稱號者,一般都是曾授為陸軍上將或海軍上將者。

  • 3 # 我的夢依然燃燒22

    左司馬

    zuǒsīmǎ

    [the left minister of war] 司馬是古代的軍官,分左右司馬,執掌軍政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史記·項羽本紀》

    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司馬

    【概述】

    官名.西周始置,與司徒、司空並稱“三有司”.軍政與軍賦,為朝廷大臣,常統率六師或八師出征.《詩·大雅·常武》:“王(周宣王)謂尹氏(太史),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準浦,省此徐士.”毛傳:“程伯休父始命為大司馬”》諸侯國與卿大夫也都設有“三有司”.春秋時諸侯多設定,宋有大司馬、少司馬.楚有大司馬、左右司馬,其職位僅次於令尹.卿大夫亦有司馬或馬正,為武職.戰國時魏、燕有司馬、楚有左右司馬.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在古代戰爭中,戰車不管如何先進,它的機動性還是受地形道路限制,所以,行軍需要隊形整齊;交戰也一樣,嚴謹的車陣是士兵依託的基礎,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獨自前進或後退.在戰國時期,晉軍首先特設“司馬”一職,專門糾察佇列秩序,這也是“司馬”一姓的來歷.

    中國古代武將的官名。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謀元帥”,以郤縠將中軍,狐偃將上軍,欒枝將下軍,當為“將軍”名之始出。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職掌為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後,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之前、後、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魏晉時只作為尊稱。唐宋時期上將軍官位復原。自唐以後,上將軍、大將軍、將軍,或為環衛官,或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將軍。北洋政府時期,上將軍為將軍府所設定的榮譽稱號;如能獲得“上將軍”稱號者,一般都是曾授為陸軍上將或海軍上將者。

    中文名

    上將軍

    型別

    古代軍事職官

    級別

    從二品

    位次於

    上卿

  • 4 # 漂哥6246

    左司馬是古代的執掌軍政大權的一種軍官頭銜。就象《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曹無傷就是左司馬。

    而上將軍也是古代軍官的頭街。不過各個朝代上將軍的含意有所不同。

  • 5 # 天人嘯劍

    按古代軍職來看,上將軍比左司馬大了不知多少倍。上將軍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為督軍征戰的主帥,後來西漢沿用,地位極高。到了唐朝為十六衛主管,位在大將軍上,為環衛之官。如:左右千牛衛上將軍、左右金吾衛上將軍、左右驍衛上將軍等等。皆為從二品,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制之。

    再後來宋朝仿照唐制,置環衛官,諸衛皆有上將軍,秩三品。多以宗室為之。或用為武臣贈典,實無所掌。同時期的遼國,屬大將軍府,亦為加官。最後金朝元朝定為武臣散官,明朝廢此官職。

    左司馬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後來,戰國、秦漢皆置,掌軍政,領兵征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更年期吃什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