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雙被雨水淋溼的瞳孔,有種奇異的美,漆黑的眸子裡彷彿盛著一碗糖漿般膠著的哀痛。”這是《夏至未至》封面的摘錄。曾經那個年代,有個以郭敬明等人為代表的文學流派,形式多為小說,基調多是絢爛而不切實際的青春夢,再融合一些撕裂尖銳的故事情節,看得中學生們欲罷不能。這類小說有個名——“青春疼痛文學”。真的很疼,天朝女中學生都疼哭了,疼到看完書真的想蹲下來抱抱自己。——他身上有他人沒有的乾淨,就像電影中所有的柔光鏡頭,男主角總是一身的白色微光,無論在擁擠的街道上走多少個小時灰塵都無法染到身上。——攤開潮溼的手掌,黑夜裡幽暗的光亮,正如我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微茫的存在。(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說啥。)這些綿長零碎,細微到甜膩的描繪,揉在主角們過山車式大起大落的人生裡。他們捧著夜裡的微光,然後殺了人,墮了胎,家裡著了大火。這些夢幻裡的中二,構成了初中生們憧憬的理想圖景。當年朋友A拿著書對我說:“你看,青春就是這樣的不是嗎,我們踩著玻璃渣前行,分崩離析,血肉模糊。”我說:你去死。那時候,女生們一下課就衝到書攤裡扎堆買《最小說》,捧著寶貝雜誌悄悄壓在書包最裡層,回家趁老媽還沒發現趕緊補完,然後嗷嗷叫著這期連載有多不夠看。千千萬萬的初中生們如此,將年少時光奉獻給了郭敬明流光溢彩的國度,再親手將郭敬明送上了作家富豪榜C位。於是郭敬明成了人生贏家,他終於實現了他紙醉金迷的夢想,終於可以站在久光百貨的一樓哭。在這之後也是郭敬明最膨脹的時期,2013-2015年,《小時代》系列電影票房成功突破20億。那時候儘管網友們把《小時代》噴得媽都不認識,可郭敬明鳥都不鳥——你們儘管罵,票房虧了算我輸。然而時隔一年之後,《爵跡》電影的路演中,郭敬明卻哭著說:“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不是,郭大導演你???而事實是之後《爵跡》慘敗。《爵跡》投資近2億,按理說起碼6億才能收回成本,而最終票房僅過3.5億。而不僅是《爵跡》,郭敬明的《幻城》在收視上也基本沒水花。春秋大夢這是要做到頭了嗎?8090後已經不會再抱著自己哭了。有些東西能被時間證明,有些卻不能。郭敬明之所以過氣,我們可以看作是粉絲長大了,可以歸咎於圖書市場和電影市場的變化。但其問題的本源,是他塑造的價值太淺太窄。有多淺有多窄?因為他寫的愛情並不是愛情,青春也不是青春,姐妹花的友誼也全是假象。“有些情緒,只能發生在最透明的少年時代,那時頭頂的藍天,永遠是一張寂寞的臉,浮雲將一切渲染上悲傷的釉質,從某一刻起,那些深藏在心底的秘密,讓我們一夜長大,讓我們逐漸體會到,傷感、無奈、甚至錯過。”這是郭敬明小說的原句,然而這段話表達了什麼?只有詞語的堆砌,句式的層疊,加上新奇的比喻組合。我卻只能看到作者在自我可憐,在浸淫想象,甚至自己被自己華麗的詞語打動。我甚至好像能看見郭敬明蜷縮著瘦小的身體躺在床上流著淚。至於他書裡的愛情,我只從篇幅上看出了男女主角佔的分量,而愛情的部分我只看到了不知所指的贅述,和無窮無盡無意義的外貌描寫。他眼裡的家庭矛盾,是構成小說世界觀的重要所在,但實質只是將普通家庭的矛盾誇張、扭曲、放大化,再讓精緻的美好的少年去承受這一切,讓少女讀者們美名其曰“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你看”。一切都是情緒,郭敬明自己沉浸在情緒裡,也拉著讀者沉浸在情緒裡。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徵,8090後(確切地說應該是85-95)的青春期,那個物質條件普遍滿足,父母關懷普遍不夠的年代,在他們走出家鄉之前,看世界的視窗只能是電視、圖書和並不高度發達的網路。他們在未體會過愛情之時,靠著對小說裡種滿香樟樹的小鎮產生嚮往,想象自己的愛情也應該萌芽於那樣透明又悠長的地方,自己的青春也應該盛開著梔子花,周圍環繞著螢火蟲。可事實是中國縣級以下的行政區有幾個綠化率能達標?又有幾個能有閒錢去專門舉辦鄉鎮級別的藝術展?有幾個地主家的傻兒子長的清澈又好看,還天天載你放學?這樣的一群男男女女們,翻開郭敬明的小說,在小小的天地之間,在缺愛的空間裡,尋找心靈慰藉,去自我放逐。然後呢?現在這群少男少女已經不是當年的他們了,時代變了,環境變了,而這期間短短不超過十年。他們已經漸漸走進生活的本質,走近了真實的青春與愛情,而如今飽和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也將整個世界帶到了他們眼前。他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看到了無數人的自我表達,看到了年輕人振臂高呼“去tmd愛情,我只想暴富!”看到了微博上聲討直男癌的段子也是彆彆扭扭的愛情,看到了北上廣無數年輕人的焦慮才是世界的真相。意識到了買一堆lv和prada和姐妹高呼“時代姐妹花,永遠不分家。”是不存在的。而有人會問,下一代00後呢?他們不哀愁不沉浸嗎?不會啊,他們早就搭上了移動網際網路之車,他們已經見到了這個世界的異彩紛呈。他們還來不及情緒洶湧,時代已經把他們帶著走了。而郭敬明編織的美麗幻境已經過時了,這是在那個時代下才能產生的特有情緒,因為那個時代所有少年都在矯情。過氣了的真的是郭敬明嗎?過氣了的是那些千千萬萬個幼稚的自我。全都是泡沫那麼郭敬明所塑造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文學作品的價值,究竟是深入皮肉,深入情緒,還是深入靈魂?你今天飽食了一頓美餐,你今天記得,明天記得,一週內還記得。半年後呢?你還會記得今天吃了什麼嗎?你今天看了一篇爽文,今天記得其中嘖嘖稱讚的金句,明天記得,一週內或許還記得。半年後呢?你都看了多少篇爽文了,你記得哪個?那假如你今天愛上了一個人呢?三年內你能忘掉嗎?郭敬明至多隻停留在了深入情緒的層次,他只提供了讓你叫好的碎片段落,可你連一個字都記不住,你只得趕緊抄在歌詞本上。為什麼記不住?因為他離真實太遠了,他無法與你內心那個渴望愛的自己產生共鳴,他帶給人的價值僅僅是一場浮光掠影,一個逼著你假哭的刻奇現場。假哭有意義嗎?郭敬明雲淡風輕寫下一句“愛是琥珀,琥珀是最美麗的屍體。”遠比不上餘秀華掙扎著說一句”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所以這已經不是郭敬明電影拍的好不好的問題了。他還沉浸在他少年的夢裡,他不願意拋棄那個羸弱的自我,他認為什麼時代的少女都一樣,不可能不向往那些浮華的泡影,他永遠會是時代主宰啊。站在風口的時候他大獲成功,大家都誇他是最成功的商人;風口過去了他渾然不知,他覺得自己一樣優秀,一樣成功。郭敬明的品牌效應在十年內瘋狂發酵大獲成功,而在這之後呢?《爵跡2》是否能斬獲票房讓郭敬明重回寶座?用《小時代》的話說:“沒有價值的東西,也是一盤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
他那雙被雨水淋溼的瞳孔,有種奇異的美,漆黑的眸子裡彷彿盛著一碗糖漿般膠著的哀痛。”這是《夏至未至》封面的摘錄。曾經那個年代,有個以郭敬明等人為代表的文學流派,形式多為小說,基調多是絢爛而不切實際的青春夢,再融合一些撕裂尖銳的故事情節,看得中學生們欲罷不能。這類小說有個名——“青春疼痛文學”。真的很疼,天朝女中學生都疼哭了,疼到看完書真的想蹲下來抱抱自己。——他身上有他人沒有的乾淨,就像電影中所有的柔光鏡頭,男主角總是一身的白色微光,無論在擁擠的街道上走多少個小時灰塵都無法染到身上。——攤開潮溼的手掌,黑夜裡幽暗的光亮,正如我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微茫的存在。(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說啥。)這些綿長零碎,細微到甜膩的描繪,揉在主角們過山車式大起大落的人生裡。他們捧著夜裡的微光,然後殺了人,墮了胎,家裡著了大火。這些夢幻裡的中二,構成了初中生們憧憬的理想圖景。當年朋友A拿著書對我說:“你看,青春就是這樣的不是嗎,我們踩著玻璃渣前行,分崩離析,血肉模糊。”我說:你去死。那時候,女生們一下課就衝到書攤裡扎堆買《最小說》,捧著寶貝雜誌悄悄壓在書包最裡層,回家趁老媽還沒發現趕緊補完,然後嗷嗷叫著這期連載有多不夠看。千千萬萬的初中生們如此,將年少時光奉獻給了郭敬明流光溢彩的國度,再親手將郭敬明送上了作家富豪榜C位。於是郭敬明成了人生贏家,他終於實現了他紙醉金迷的夢想,終於可以站在久光百貨的一樓哭。在這之後也是郭敬明最膨脹的時期,2013-2015年,《小時代》系列電影票房成功突破20億。那時候儘管網友們把《小時代》噴得媽都不認識,可郭敬明鳥都不鳥——你們儘管罵,票房虧了算我輸。然而時隔一年之後,《爵跡》電影的路演中,郭敬明卻哭著說:“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不是,郭大導演你???而事實是之後《爵跡》慘敗。《爵跡》投資近2億,按理說起碼6億才能收回成本,而最終票房僅過3.5億。而不僅是《爵跡》,郭敬明的《幻城》在收視上也基本沒水花。春秋大夢這是要做到頭了嗎?8090後已經不會再抱著自己哭了。有些東西能被時間證明,有些卻不能。郭敬明之所以過氣,我們可以看作是粉絲長大了,可以歸咎於圖書市場和電影市場的變化。但其問題的本源,是他塑造的價值太淺太窄。有多淺有多窄?因為他寫的愛情並不是愛情,青春也不是青春,姐妹花的友誼也全是假象。“有些情緒,只能發生在最透明的少年時代,那時頭頂的藍天,永遠是一張寂寞的臉,浮雲將一切渲染上悲傷的釉質,從某一刻起,那些深藏在心底的秘密,讓我們一夜長大,讓我們逐漸體會到,傷感、無奈、甚至錯過。”這是郭敬明小說的原句,然而這段話表達了什麼?只有詞語的堆砌,句式的層疊,加上新奇的比喻組合。我卻只能看到作者在自我可憐,在浸淫想象,甚至自己被自己華麗的詞語打動。我甚至好像能看見郭敬明蜷縮著瘦小的身體躺在床上流著淚。至於他書裡的愛情,我只從篇幅上看出了男女主角佔的分量,而愛情的部分我只看到了不知所指的贅述,和無窮無盡無意義的外貌描寫。他眼裡的家庭矛盾,是構成小說世界觀的重要所在,但實質只是將普通家庭的矛盾誇張、扭曲、放大化,再讓精緻的美好的少年去承受這一切,讓少女讀者們美名其曰“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你看”。一切都是情緒,郭敬明自己沉浸在情緒裡,也拉著讀者沉浸在情緒裡。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徵,8090後(確切地說應該是85-95)的青春期,那個物質條件普遍滿足,父母關懷普遍不夠的年代,在他們走出家鄉之前,看世界的視窗只能是電視、圖書和並不高度發達的網路。他們在未體會過愛情之時,靠著對小說裡種滿香樟樹的小鎮產生嚮往,想象自己的愛情也應該萌芽於那樣透明又悠長的地方,自己的青春也應該盛開著梔子花,周圍環繞著螢火蟲。可事實是中國縣級以下的行政區有幾個綠化率能達標?又有幾個能有閒錢去專門舉辦鄉鎮級別的藝術展?有幾個地主家的傻兒子長的清澈又好看,還天天載你放學?這樣的一群男男女女們,翻開郭敬明的小說,在小小的天地之間,在缺愛的空間裡,尋找心靈慰藉,去自我放逐。然後呢?現在這群少男少女已經不是當年的他們了,時代變了,環境變了,而這期間短短不超過十年。他們已經漸漸走進生活的本質,走近了真實的青春與愛情,而如今飽和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也將整個世界帶到了他們眼前。他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看到了無數人的自我表達,看到了年輕人振臂高呼“去tmd愛情,我只想暴富!”看到了微博上聲討直男癌的段子也是彆彆扭扭的愛情,看到了北上廣無數年輕人的焦慮才是世界的真相。意識到了買一堆lv和prada和姐妹高呼“時代姐妹花,永遠不分家。”是不存在的。而有人會問,下一代00後呢?他們不哀愁不沉浸嗎?不會啊,他們早就搭上了移動網際網路之車,他們已經見到了這個世界的異彩紛呈。他們還來不及情緒洶湧,時代已經把他們帶著走了。而郭敬明編織的美麗幻境已經過時了,這是在那個時代下才能產生的特有情緒,因為那個時代所有少年都在矯情。過氣了的真的是郭敬明嗎?過氣了的是那些千千萬萬個幼稚的自我。全都是泡沫那麼郭敬明所塑造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文學作品的價值,究竟是深入皮肉,深入情緒,還是深入靈魂?你今天飽食了一頓美餐,你今天記得,明天記得,一週內還記得。半年後呢?你還會記得今天吃了什麼嗎?你今天看了一篇爽文,今天記得其中嘖嘖稱讚的金句,明天記得,一週內或許還記得。半年後呢?你都看了多少篇爽文了,你記得哪個?那假如你今天愛上了一個人呢?三年內你能忘掉嗎?郭敬明至多隻停留在了深入情緒的層次,他只提供了讓你叫好的碎片段落,可你連一個字都記不住,你只得趕緊抄在歌詞本上。為什麼記不住?因為他離真實太遠了,他無法與你內心那個渴望愛的自己產生共鳴,他帶給人的價值僅僅是一場浮光掠影,一個逼著你假哭的刻奇現場。假哭有意義嗎?郭敬明雲淡風輕寫下一句“愛是琥珀,琥珀是最美麗的屍體。”遠比不上餘秀華掙扎著說一句”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所以這已經不是郭敬明電影拍的好不好的問題了。他還沉浸在他少年的夢裡,他不願意拋棄那個羸弱的自我,他認為什麼時代的少女都一樣,不可能不向往那些浮華的泡影,他永遠會是時代主宰啊。站在風口的時候他大獲成功,大家都誇他是最成功的商人;風口過去了他渾然不知,他覺得自己一樣優秀,一樣成功。郭敬明的品牌效應在十年內瘋狂發酵大獲成功,而在這之後呢?《爵跡2》是否能斬獲票房讓郭敬明重回寶座?用《小時代》的話說:“沒有價值的東西,也是一盤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