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赫亮鑑

    尹喜函谷關的關長,他懂得天象,故知紫氣東來城關,有聖人至。得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即是天意。他之後成為道家傳人,並得道成仙。

  • 2 # 蘭州易道王

    尹喜,秦國守函谷關的長官。此人很有些本事,隔山能看到天空上有紫氣東來,便知有聖人將到,於是早早出關相迎。此處所謂紫氣者,乃老聃頭上發出的紫光,直衝雲端。普通人是看不見的。尹令得老子言,整理成文。史書載,他辭官掛印,去了終南山,觀星修道了。至今,終南山有樓觀臺,乃尹喜畄下的道場,氣場仍然很強烈。此處,該是中國第一個道觀。若史無老尹此會,就不會有老子五千言了。

    另外,中國文化史上,此前還有一次重要會晤,即老孔會,孔子覺得與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便決定創立儒家學派,意在透過修仁義禮智,以求"聞道”“得道“。可惜,孔子歧路亡羊了。但若史無孔老會晤,恐怕難有儒學了。

  • 3 # 有話少說

    據《史記》,“居周久之,見周室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也,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令尹,官職。關令尹,關口官員的官職名稱令尹。喜曰,高興地說。

    關令尹喜曰,意思為,關口的官員令尹高興地說。

    令尹,官職名稱。《論語》裡也有“令尹”這個官職名,即為證據。

    後世道教編出來的故事,成了一個姓尹名喜,叫尹喜的人。

    至於騎青牛,也是子烏虛有。

  • 4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他是守邊關的將軍,會看天象,久仰老子。一日,他觀天象,知一聖人要路過此關。果見老子騎青牛來,再三懇求。不賜真言,不放行。為出關西行,老子答應了請求。留下萬古流傳的《道德經》五千言,交給關令尹喜,出關西行。關令尹喜自此成老子弟子。史傳老子的兒子官至付將軍,應是同此人有關。有爭議,說太白金星,有稱武曲星的,有稱文曲星的,也應同此人有關。老子的為人,雖精通史書,卻不張揚自己,所以有關老子個人記載很少。這位守關將軍想來也是同一脾氣的人,不事張揚而文武雙全。不然,能把《道德經》流傳於世的關鍵人物,怎能沒點名號呢?

  • 5 # 吳公子燎

    老子騎著青牛出關,被關令尹喜攔下來,非讓他留下他的學問才放他走,這個故事是從漢代才開始流傳的。在漢代以前的書裡沒有。

    古代的書,沒有標點,所以以前讀古書要有句讀的功夫,簡單的說就是如何斷句,後世有不少麻煩和斷句有關。比如關令尹喜還可以斷成關令尹,喜。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關令尹喜,如果把關令理解成守(函谷)關的官,尹喜當成名字,那就是守關的是“尹喜”而且他還有個字,叫“公度”。

    按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裡的考證,先秦諸子裡都是叫關尹,後來因為口音的變化,這個關尹又成了後來書裡的“環淵”(史記--孟荀列傳有提到)但是沒有管他叫“喜”的,不過錢穆說的對不對,我也不知道。感覺著說的有道理。

    關尹這個人,在道家的典籍裡,被稱為關令尹喜,關令尹或者乾脆就叫尹喜,《古今圖書整合》裡說關令尹喜是周的大夫,見紫氣知老子來,對老子執弟子禮,要老子留下書。總之對這個人各種說法,名字也變來變去。

    《莊子-天下篇》提到這個關尹,是把他和老子並列作為道家的代表來說的,而且順序上把關尹放在老子前面,說關尹和老聃,是自古以來最為博大的真人!在這裡,老子不是關尹的老師,關尹也沒有讓老子著書。

    《天下篇》有人認為不是莊子自己寫的,而是莊子的學生寫的,當然還有說是淮南王劉安寫的,更有的說是儒家的人寫的,還有的說是荀子的學生寫的,爭論也很多,一般現在認同比較多的是莊子的學生寫的可能性更大些。

    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 老聃聞其風而悅之。 .........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這倆個人的學說也有差異,關尹貴“清”,老子貴“柔”。就不展開說了。

    總結一下:由於史料的問題,不管是老子還是關尹(關令尹喜)身份都很模糊,司馬遷的時候就已經不可考了,光是老子在《史記》裡司馬遷就列了3中說法,也正因為他們的身世模糊,有發揮的空間,所以後來這些人被道教拿去,都“昇仙”去了。

    我學問有限,只能幫你這麼多了。

  • 6 # 唐風宋月

    尹喜後來去了天竺,被老君點化成佛。我最近寫了個長的,題目就叫《老君化胡紀》,摘一段大家給把把關,第一次寫長的,心裡沒底。

    函谷關建於西周穆王時期,“因在谷中,深險如函(錢的方孔或者圓孔),故得名。”當年周穆王乘坐龍馬車前往崑崙山會見西王母,就是從此關而出。關門左右全是土坡,中間一條車道,好像在峭壁之間,車不方軌,馬不併轡,一泥丸就可以封住。

    關令尹喜已經連續三天沒睡一個好覺了。每天凌晨時分,他就會夢到一團紫氣從東方滾滾而來,紫氣中忽隱忽現人和牛的影子。夢到一次並不稀奇,連續夢了三次,尹喜心裡有點沒著沒落。自從十年前被周王發配到這裡守關,他的心裡就一直潛藏著一肚子怨氣,剛來的時候調整不了情緒,每天跟同事們亂髮脾氣,實在悶了就去黃土高坡上怒吼幾嗓子,仰頭問天,問了上天好多問題,任問題在天際遊蕩。土坡上的牧羊人聽了,覺得不錯,就學了也唱,名之為“信天游”。

    三年以後,尹喜對這裡的生活慢慢的習慣了,進而愛上了這片荒蠻剛勁的土地,又讓朋友從洛邑帶來一副圍棋,每天沉浸在棋盤的縱橫椑闔之中,慢慢的也就把自己那點破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每天朝日東昇,尹喜早早起來,站到城牆上遠眺四野,看到天色蒼蒼大地茫茫,頓覺人之渺小無助。舞上一會兒劍,回去吃了飯,就拿出圍棋,自娛自樂,直到暮色降臨,他再負手出去,看著如血的斜陽慢慢西入滄海。

    這一天早上,太陽照常升起,尹喜照常登臨遠眺,忽然看見狹長的官道上一團紫氣滾滾而來,初時遠在天邊,瞬間已至城下,看守城門的守衛已經咋咋呼呼的盤查起來,不大一會兒,守衛就把這幫人帶了上來。尹喜定眼一看,原來是三人一牛。

    為首是一個身穿天青色道服的白髮白眉白鬚老頭,身材高瘦,似笑非笑,眼神幽隧,深不見底。身後跟著一位童男,一位童女。二人皆是道家裝扮,約莫十五六歲年紀,童男濃眉大眼,童女面若桃花,童男手裡拿著一根牽牛繩,童女手裡拿著一把芭蕉扇。

    老道上前,右手五指併攏豎在前胸指天,左手五指併攏豎在腿側指地,上身向前微微一躬,口中唸了一句道號,無量天尊,老道李耳,見過關令大人。這是小徒無忌,這是小徒如水。兩個徒弟一起上前行禮,見過關令大人。

    李耳外號老聃,乃周王室圖書館館長,學問精湛,道術高深,尹喜早有耳聞,只是沒有見過,一聽老道自報家門,也是吃了一驚,聽聞此老在圖書館閉關垂三十年不出館門半步,現在卻要遠涉關外,期間必有蹊蹺。

    尹喜還了一揖,原來是李館長大駕光臨,尹某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尹某久聞李館長大名,早想前去拜望,奈何冗務纏身,至今緣吝一面。李耳哈哈大笑,我與大人雖未見過,但是神交已久啊。尹喜一聽神交二字,心下一愣,難道我最近夢見的紫氣東來,正應在此老身上?

    尹喜把李耳迎入待客廳,分賓主落座,兩位童子侍立在李耳身後。尹喜開門見山,李館長今日出關,意欲何往?李耳道,西牛貨洲眾生皆苦,吾欲前往彼地,尋一聖人,教化眾生。尹喜再問,吾聞彼土民風彪悍,冥頑不靈,李館長將何以教之?李耳道,老道不才,撰寫《道德經》上下兩卷,五千餘言,權作一用。尹喜道,下官可得聞否?

    李耳清清嗓子,呡了一口茶,說道:弘大道,正人心,正是貧道所願。尹關令屈尊傾聽,貧道不吝鄙陋,只好獻醜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共五千三百一十七字。

    李耳說畢,整個大殿如午夜初明般寂靜,就連每個人的呼吸都似乎停止了,大殿上空雲蒸霞蔚,道氣縱橫,日月星辰在道氣中穿梭,鳳凰麒麟在道氣中飛舞,尹喜的神魂也彷彿出了竅,與日月星辰鳳凰麒麟歌舞相伴。

    良久,尹喜回過神來,淚流滿面,對著李耳噗通跪倒,老師教我,老師救我。李耳滿面慈祥,把手放到了尹喜頭上,尹喜的頭髮瞬間沙沙脫落一地,頭皮明光鋥亮,發孔分明,無忌如水二人的臉印照其上,差點笑出聲來,忍住不笑,臉憋得通紅。

    李耳道,人生於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胸中有天地,方能見眾生,見自己,見月明。偏執於區區一隅,怨恨於寥寥數人,能修多深道行,能有多大修為?你心中之關,猶如你把守的函谷關,被小小一塊泥丸塞住了,故此終日鬱郁,不得長進吶。

    尹喜抬頭,滿臉疑惑,老師也知道我的心結?李耳哈哈大笑,吾有通天徹地之能,世間之人,無一看不穿,世間之事,無一堪不破。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十年前,尹喜是周王的貼身侍衛,對周王忠心耿耿,沒出過任何岔子。這一年,楚國獻給周王一個美女,名叫甄媚,細腰肥臀,媚眼如鉤,惑人心魂。周王派尹喜前去迎接,尹喜對此女一見傾心,但是礙於尊卑有別,只好把這份情埋在心底。一路無事。此女入宮後,深得周王寵幸。奈何好地費牛,周王養尊處優,又荒於聲色,不能盡此女之興,此女遂與周王近人曖昧有染,幾個侍衛就曾一親芳澤,尹喜經常聽到他們聚在一起,出語汙穢,臉呈無恥之色。尹喜心如刀割,不能自己。終於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此女趁著周王睡熟,奔了出來,如狐如兔,要與尹喜前往桑林野合,尹喜彷彿受了奇恥大辱,不僅當場拒絕大罵其無恥,而且第二天將此事報告了周王。沒想到周王不僅沒有責罰甄媚,反而以尹喜調戲甄媚為由,將尹喜發往邊疆守關。尹喜忠而見逐,心中一口鬱氣不能平,時時長嘯,直至今日。

    李耳道,女色如水,讓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越陷越深直至覆滅。前朝末帝子辛,有降龍伏虎之能,經天緯地之才,只因祭拜女媧神廟時色令智昏,賦詩褻瀆,終至身死國滅。你要深以為戒。

    尹喜再拜,請老師指點迷津。李耳道,西方缺一聖人,你有意一往否?尹喜道,小徒何德何能,當得起聖人稱號?李耳道,你可投胎於彼地富貴之家,待我降服彼地妖魔,化你來生成道。尹喜再拜磕頭,今世不值得,小徒願期來生。

    李耳把尹喜落在地上的頭髮抓起,繞在食指上,一縷縷曲成半寸小卷,伸指如戳,一卷卷粘在尹喜頭上,尹喜頭上頓時升出屢屢青煙,捲髮也呈青紺色。尹喜被燙的口中直吸涼氣,至今猶有燙髮之俗,乃其餘韻也。有個相聲表演藝術家據說平生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其源流在此。

    第二天金雞初鳴,李耳一行就拿了尹喜親筆簽發的出關手令,西出函谷關,直往流沙河而去。日上三竿,函谷關群吏還不見關令上班,遂大膽推開關令居所房門,駭然發現關令已經死去多時,臨終留下遺言,希望弟兄們看在十年交情份上,將其屍骸焚燒。群吏不敢擅自做主,快馬加鞭上報周王,周王聽聞尹喜已死,說道,人死為大,從其所請。賜上好木材二百斤,上好脂油五十斤。群吏謝了王恩,擇一吉日,將尹喜屍骸一把火燒了。

  • 7 # Z厚樺

    尹喜,字文公,後號文始先生,尊稱文始真人,周朝大夫,著有《關尹子》九篇傳世。

    世居大周朝天子之國洛邑,世襲祖上大夫之位,周敬王中期時,外派為函谷關關令。

    李聘,宋國苦縣人(即現今河南鹿邑縣),大周朝柱下史,即周王室的書記員,主要工作是在王公貴族議事時,站著背靠朝堂柱子的記錄員,及整理收藏王室檔案、文書。

    在尹喜太公世襲為大夫時,李聘就已經在周王室中當差多年,至尹喜老爸世襲為大夫時,人們大都不知李聘姓李了,稱之為老聘,至尹喜世襲為大夫時,都稱為老聘,至後世逐漸尊稱為老子。

    周敬王中期,尹喜大夫外派為函谷關關令。幾年後,老聘深感周王室勢衰,欲歸隱避禍,於是告老辭職,獲准。但不是帶著家人回宋國時的苦縣老家,而是一路向西,欲尋深山老林歸隱。

    老聘騎著牛,家人牽著幾頭駝著行李的牛,一路風塵僕僕向西進發,一日抵達函谷關。

    關令尹喜素羨老聘長壽(尹喜知道,自己太公時,他就在周王室當差多年,至少當差歷經五代,百年之久),欲討教長壽之道,於是對老聘及家人以禮相待,在函谷關為老聘及家人接風洗塵。

    後延至周至縣龍鄉聞仙裡(今陝西周至縣樓觀臺)坐而論道,盤恆數日,老聘給了關尹5千多字的竹簡,然後帶著家人繼續西行,關伊帶著5千多字的竹簡回到函谷關。

    關伊時常翻閱這5千多字的竹簡,深感博大精深,但苦讀苦思數年,始終不得要領,於是託病辭官,一路向西找尋老聘。

    尋找數年未果,回到周至縣龍鄉聞仙裡(今陝西周至縣樓觀臺)結廬收徒苦讀冥思,並繼續打聽老聘及下落,在此尹喜著述了後世稱為《關尹子》九篇。

    又過了數年,有徒弟提醒,師祖老聘或家人會不會回到宋國時苦縣老家了,於是尹喜帶著部分徒弟直奔苦縣而去,但沒有找到老聘或家人。

    失望之餘,尹喜在苦縣老聘老家旁結廬居住,最後終老葬於此。

    現今在河南鹿邑還能參觀尹喜墓。

  • 8 # 坤瑩

    尹喜,又名尹子,古書中出現最多的記載為關令尹喜,《列子》《莊子》《呂氏春秋》等記為關尹或關尹子或尹子或為關令尹喜。

    列子中曾多次出現尹子與尹喜等詞由此可見其名為尹喜。

    在東漢宮廷撰寫漢書時期所收集整理的先秦古籍中明確記載為《漢書·藝文志》著錄《關尹子》九篇,舊題周尹喜撰,即周朝的尹喜。

    尹喜是先秦時邽縣(今天水市)人,母魯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墳(三皇之書)、索(八卦之書,書名)、素(《太公素書》)、易(《易經》)之書,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

    不行俗禮,隱德行仁。

    後因涉覽山水,於雍州終南山周至縣神就鄉聞仙裡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因以其樓觀星望氣,故號其宅為樓觀,周王聞之,拜為大夫,後復招為東宮賓友。這就是尹喜的真正身份,他是一個酷愛此道之人。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記載:周康王時尹喜為巨大夫,後為東宮賓友,結草為樓,仰觀乾象。

    一日,觀見東方紫氣西邁天文顯瑞,知有聖人當度關而 西,乃求出為函谷關令。

    不久老子駕青牛薄板車至函谷關,尹喜把他迎入官舍,北面師事之。

    居百日,尹喜以疾辭官,復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並請老子著書,以惠後世。

    於是老子在函谷關前著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或《道德真經》。

    《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

    《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

    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有著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觀點。

    老子把此書授予尹喜後,老子遂去,不知所終。尹喜得到此書後,愛不釋手,因為他本身就好此道,所以看問題的本質與眾不同。尹喜在書中解惑了很多東西,在書中他發現了大道的真諦,對“道”有了全新的認識。

    之後,尹喜乃棄絕人事,連忙歸隱深山,按老子所授經法,精修至道,三年後,悉臻其妙,乃著《關尹子》九篇,流傳於事。

  • 9 # 小卡閱讀

    關於這個問題,我試著分析解答一下,說的不對看看就行了。

    這個問題分為三個,第一個老子騎青牛出關,關令尹喜求老子留下《五千言》,這個典故在多個古籍中均有記載。

    《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中記載: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明·張路《老子騎牛》

    《列仙傳》中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陳人也。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雲:二百餘年時稱為隱君子,諡曰聃。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

    《老子化胡經》中記載:我昔離周時。西化向罽賓。路由函關去。會見尹喜身。尹喜通窈冥。候天見紫雲。知吾當西過。沐浴齋戒身。日夜立香火。約敕守門人。執簡迎謁請。延我入皇庭。叩搏亦無數。求欲從我身。道取人誠信。三日口不言。吾知喜心至。遺喜五千文。欲得求長生。讀之易精神。將喜入西域。遷喜為真人。

    《蜀王本紀》中記載: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今為青羊觀是也。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八中記載,因原文太長(喜歡的朋友可以看下原文),不再表述,大致意思為尹喜夜觀星象見見紫氣東來,知道有聖人過關,便遇老子拜為師,老子即以道德五千言授之,曰:吾此文未嘗輕以授人,凡經千載方一傳,爾子其勉之。喜拜受欣躍,持誦奉行。道成已,遂傳後學雲。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古籍中的記載,特別是作為正史的《史記》記載應為可信的。

    第二個問題尹喜是什麼樣的人,尹喜只是在《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簡單的記載,而在《列仙傳》中有詳細的記載為:關令尹·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常服精華,隱德修行,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授之。後與老子俱遊流沙,化胡,服苣勝實,莫知其所終。尹喜亦自著書九篇,號曰《關令子》。尹喜抱關,含德為務。挹漱日華,仰玩玄度。候氣真人,介焉獨悟。俱濟流沙,同歸妙處。

    同時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八中也有詳細記載:無上真人尹喜,字公文。初,母氏嘗晝寢,夢天下絳霄,流繞其身。及喜生時,家內陸地自生蓮花,光色鮮盛。眼有日精,姿形長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貌。少好學墳索,善於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徹,雖鬼神無以匿其情。大度恢傑,不修俗禮。損身濟物,不求聞達。逸響遐宣,周康王時為大夫,後召為東宮賓友。結草為樓,仰觀乾象,精思至道,號為樓觀。喜於是時,瞻見束方有紫氣西邁,天文顯瑞,知有聖人當度關而西。乃求出為函谷關令,王從之。

    以上均為文言文記載,為避免翻譯的不準確,請各位朋友自己解讀,有可能根據理解不同,翻譯內容不同。但是現在史學家一致認為尹喜為道家真人, 著有《關尹子》,並在《百子全書》中道家類中排在道德經前面,可見其分量。

    第三個問題尹喜後來怎麼樣了,其實我們透過以上所提到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關於尹喜後來描述的不一樣,但是大體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根據《老子化胡經》中描述為尹喜跟著老子一塊前往西域,成佛,但最終不知所終。

    第二種根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八中記載尹喜得到老子的《道德經》後潛心研究修道,並著有《關尹子》,最終修成得道真人。

    第三種根據《蜀王本紀》中記載,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後,臨別時約定千日後在成都青羊肆會面,也就是現在成都的青羊觀,在約定的當日尹喜與老子會面並修成大道。具體有機會去成都的朋友可以到青羊觀看看去。

    因為歷史悠久,最終結果大家都是根據古籍中記載進行猜測的,現在也無從考證,但是我們現在肯定的是老子流傳下的《道德經》及尹喜的《關尹子》均為道家經典,特別是《道德經》作為古人的哲學思想,歷經千年至今不過時。

    不知我的答案你是否滿意。

  • 10 # 趙日金141

    歷史上沒“尹喜”這個人,也沒老子騎青牛這件事。

    《史記》,“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令尹”,關口關員職稱。“關令尹喜曰”,意為,關口官員令尹高興地說。

    令尹,春秋時官員的職稱,儒家《論語》有“令尹”這個官員職稱,即為證據。

    後世道教崇老子為祖宗,編出個姓尹名喜,叫“尹喜”的人,還有老子騎牛西行的神話故事。

  • 11 # 朱八戒CC

    尹喜,字文公,甘肅天水人,號稱文始真人。先秦時期的天下十大豪傑之一,周朝大夫、大將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自幼博覽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曉前古而預見未來。相傳他是老子的真傳弟子,至於後來怎樣,去向如何,說法不一。

    據史書記載:尹喜任關令的一天凌晨,他如同往常一樣早起打坐修道。當尹喜走出門外,他感覺到當天早上的與以往大不相同,一股紫氣東來,這是千年難得的好兆頭。尹喜預感到將有聖人從函谷關走出關外,他要抓住這一機會向聖人請教,能得到聖人的真傳而從此得道。

    這位聖人即是老子,他本是周王朝的史籍圖書管理員,讀遍各種史籍典藏,有著高深的博學和超人的智慧。只因周王朝的勢力日益衰敗,老子難以繼續為朝廷效力,只好出關修道,隱居山林世外。

    老子騎著青牛帶上弟子向函谷關走來,他那仙風道骨的剛勁有力讓尹喜為之一震。尹喜畢恭畢敬迎請老子,老子與尹喜侃侃而談盡講道的博大精深。尹喜與老子難分難捨,並要求老子為他留下一部著作。老子恭敬不如從命,即興揮毫寫下千古名篇《道德經》。

    尹喜得到《道德經》如獲至寶,當即反覆閱讀。儘管受益匪淺,但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大道理令他難以明白。尹喜執意跟隨老子出關修道,老子認為尹喜是可造之才,應該為周王朝盡其大夫的職責,婉言謝絕。至於尹喜是否跟隨老子而去,誰也無法確定,這是歷史留下的迷團。

    還有一種說法:老子從函谷關這一走,一走不回頭。尹喜眼看周王朝大勢已去,再也不願意效力朝廷,隻身前往終南山。他是終南山的第一位文始真人,也是尹喜第一個在終南山開劈道場,潛心修道。至於尹喜是否真的在終南山開創第一個道場,並無準確的史料記載,只是來自民間的口頭傳說。說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

    另一種說法完全沒有可能性:相傳尹喜離開函谷關一路南巡,尋找自己的修行之地。他早就得知武當山的雄偉奇觀,是修道之人的嚮往之地。他對武當山的慕名而去也許有這個可能,也許完全沒有這個可能。從函谷關到武當山的萬里之遙是遙不可及,而終南山的地理位置與名氣更適合於周邊修道之人,尹喜捨近求遠,幾乎沒有這種可能。

    尹喜之後究竟去了哪裡,答案的正確是否,不必要去過多的探討。重在如何讀懂《道德經》,並將老子的智慧用在當今時代的各個領域。觀今宜鑑古,古為今用,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很有必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開機2分鐘後螢幕自動關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