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陽梁山
-
2 # 為你助興
老年人應"服老“但心不能老
太陽從東方升起,又落到西山,它經過清晨、早上丶中午、午後、下午和暮色這幾個時段,也就是一天。
人的一生用這一天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午後過了就是下午,老年人的生命延續應該在此時段,老年人慢慢地老了,身體各項功能慢慢衰退,力氣大大減弱,論速度、反應都不如以往。
這時的老年人應該"服老"了!
"服老“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不等於說老了什麼都不用作了,什麼也不參與,整天保持一副"老態",如果這樣就真的老了。
人雖然老了,但最貴的是要保持"童心",只要有一顆童心,永遠年輕,永遠不老!
大家知道:下午還有個時段叫“夕陽紅"
所有的老人雖然不能和國家領導相題並論,但只要胸懷童心,夕陽散發的熱度仍可暖萬物,光照人間!
胸懷童心的老年人,用自己的夕陽之熱溫暖了社會,溫暖了家庭。
別的不說,就以現在老人為例,他們雖然人老了,但童心未泯,農村老人不但喜歡種植,還喜歡和孩子為伴,所以主動承擔了種地和帶孫子的重擔,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這麼有承擔、有責任心,是"童心“。
城鎮的老人們也不例外,他們把家務活和帶孫子看作是最好的鍛鍊,是什麼為動力?也是"童心"。
人老了怕的是心老。
人老了貴的是童心。
老年人只要保持一顆不老的心態,永遠不老,永遠年輕!永遠健康、長壽。
-
3 # HYF73
這是一個老年人應正確面對、且具實際意義的問題。
那麼,人們應怎樣看待它呢?人的生老病死,應當是一種鐵律,任何人都不可改變,也改變不了的。許多人都覺得,世界上唯一"走"不了"雜",開不了"後門"的,也是很公平的一件事,就是人的"老"與"死"。具體來說,就是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嬰幼兒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直到死亡",這樣一個過程。
一般來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壽命平均都有提高,達到78歲多。什麼年齡才算"老年"呢?筆者的理解,就是六十歲以後就是了。到了這個年齡,不管男女都退了休,沒再從事繁忙的一線工作了。就是農村的人,儘管還在幹活,但與六十歲以下的人比,也少幹了一些。一些身體比較好,比較強壯的人,或許還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與年輕人也不是一個層次,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具體說,這個"服老",就是沒年輕人那樣經得起"累",吃得了"苦"。據筆者觀察,六十多歲的人,幹什麼事都比自己年輕的人慢半拍,甚至更多。表現是:體能不支,腦力不夠,聽力差了,視力下降,等等。從這些情況看來,老年人怎麼能不服老呢?老年人"服老",才是明智的,也是實際的。承認"老","服老",就是尊重客觀規律。
但是,儘管承認老,服老,也不等於就是"等死"。老年人,"心不能老",仍然要"心"裡有"青春",仍舊要壯心不已,仍舊要在有限的生命裡,綻放生命之光,活出"精彩",讓"夕陽"放射出無限的霞光。古人說:"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筆者改一改:夕陽無限好,那怕近黃昏,只要心不老,晚年也風光春!不是嗎?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早晚,去室外活動,有的健步走、小跑;有的打太極、做一些益於自己健康的各類操;有的跳廣場舞,等等。上下午,去幹自己喜歡的事。什麼事情都看得開,不往心裡去,該幹啥就幹啥,心裡沒有一個"老"字,與年輕人一樣,歡聲笑語,十分愉快,日子過得像蜜一樣。
筆者簡單地說:"心不能老",就是心裡"不裝事",啥都過得去,開心快樂,陽光向上,過一天就精彩一天,快樂一天,讓生命綻放絢爛的色彩。
-
4 # 閒人趙汗青
打個比方,你擁有一輛汽車,到了一定使用年限,各個零部件都已經出現老化,“服老”意味著作為駕駛這輛老爺車的你知道它已經不再適合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了,開到60邁以上就可能熄火、出故障,但“心不老”意味著你依舊有一顆嚮往遠方的旅行,於是提前選擇路況很好的公路,以60邁以內的速度,前往自己心之所向的風景,堅定而平穩的前行!
這輛老爺車,就是你衰老的身體,而駕駛員,就是你的靈魂。
老年人服老但心不老這句話還是挺認同的,這裡包含兩個內容:身體和靈魂。
身體要服老,靈魂不能服老。
身體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人體在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各項機能會發生自然的衰老:肌肉萎縮、骨骼鈣質流失、牙齒脫落、心肺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等,這是在人體生命科學沒有發生革命性的進步之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接受的事實。
我們每個人針對衰老這件事情,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提前透過健身、保養來延緩衰老的速度,增強身體的各項機能的峰值,至於鋪天蓋地宣傳的“逆生長”,僅僅是各種保健品、化妝品的宣傳噱頭。
“服老”意味著接受事實,並在生活中避免各種可能的危險行為,即使年輕時再輕鬆不過的動作,在身體衰老的階段也不去嘗試。畢竟,經科學調查,摔倒已經成為65歲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靈魂老去才標誌著死亡當我們的軀殼已經逐漸衰老的時候,在這副軀殼下的靈魂也可能伴隨著心態上的失落,但如果長期處於這種失落的狀態,人也就變成了行屍走肉。
“心不老”意味著依舊像年輕人一樣,對生活充滿好奇心,敢於嘗試新鮮事物(前提是知道自己的身體可以承受得了),依舊有自己生活的目標,這樣才能讓自己有一個依舊絢麗多彩的老年生活。
不論年輕還是年老,最美好、最珍貴的,便是現在。
-
5 # 標峰理論評
人總是要經歷誕生、成長、成熟、衰老、消亡的過程,最終總要老的,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有的老人心不老,注意心理年輕化,注意保養和鍛鍊身體,其心理年齡遠遠小於自然年齡,永葆青春,從而推遲了衰老的到來,從而延長了生命。永葆青春,從生理上說是不可能的,從心理上說,則有此可能。
然而有些人就不大一樣了,年紀還不大,就從生理到心理都呈現一種衰退、老化狀態,精神萎靡不振,暮氣沉沉,像個十足的老人要堅持做到人老心不老,首先要做到思想不能老,心理年輕化、不保守、不固執、勇於接受新思想,熱情對待新事物,思想跟上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有意義。其次要做到精神不能老,著名畫家劉海粟曾寫過“年方八十”,那種不服老的精神氣概值得學習。冰心老人91歲時寫過一篇文章說她從來沒有覺得“老”。要有不服老、不知老、不畏老的精神;朝氣蓬勃,樂觀開朗,豁達大度。活得像個“年輕”老人。再次,情致不能老、興趣廣泛,絕不能有失落感,把生活搞得豐富多彩,十分完美。積極熱情興致勃勃地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特別文化活動,如書畫、聽音樂、寫文章、弈棋、養花、釣魚、旅遊、聊天、和小孩相處……等,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人總是要老的,但對“老”的理解卻各不相同。李商隱詩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表示消沉、傷感的情緒。朱自清寫有自勉詩曰:“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劉禹錫卻鼓起勇氣說:“莫道桑榆晚,雲霞尚滿天。”
人老不可怕,心老才可怕,永遠保持“人老心不老”的心態吧!相信這樣,會活得更年輕,人更健康長壽。
分享和關注雖是舉手之勞,卻有可能幫助無數人改變人生!請把您的愛心傳遞下去,請相信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傳播孝道,傳播正能量,勿以善小而不為!看到此文章的人會因此而感謝您!
-
6 # 教書育人生活修身
元代白樸在《清平樂·朱顏漸老》中寫到:朱顏漸老,白髮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從詩句中不難理解詩人對自己漸漸衰老的無奈與悲嘆。
在看待生老病死的問題上,古人和今人幾乎沒啥不同,人嘛,思想情感都是相通的,互感的,古人的無奈,同樣也是今人的悲嘆。
但現代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已今非昔比,今人壽命較之古代要長得多,古代的老年人在今天也就是個中壯年,所以現代人可能更想長壽,也更易於圍繞衰老而擔驚受怕。心態,因此成了老年是否幸福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01.服不服老,更多是一個心態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人和人差別太大,有的人未老先衰,也有的人老當益壯。
這裡所謂未老先衰的人並不是指長相老成的人,而是那些怕老、憂老、嘆老進而服老的人。他們啥也不想幹,吃嘛嘛不香,整天哀聲嘆氣,既覺得自己身體欠佳,又擔心自己此命難久,於是便完全墜入到“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的狀態裡去了。
想反,也有另一類人是絕不服老,他們不怕老、不憂老、不嘆老、不服老,關鍵是還挑戰老,該幹啥幹啥,就像年輕人那樣,還不願認輸。想吃吃想喝喝,過一天樂一天。這類人實際上是不去思考老不老的問題。
所以,老不老不全是身體肌能問題,更多還是心態問題,想不想,怎樣想,想什麼,似乎都在暗示著你的衰老程度,將衰老問題由身體層面轉移到了心理層面,所以才造成了實際衰老和心理衰老之別。
02.服不服老,須自然中庸莫走極端服老還是不服老?是一個心態問題,也可以用良好的心態去支配。但服不服老,卻也不能變成精神勝利法。
所以,服不服老,要的是自然而然的心態,追求的是中庸之道,切莫因氣盛或氣衰而走極端。
什麼是自然而然?人在50歲前後,身體機能上的衰老是無可避免的,在客觀上不僅要承認,還要有科學認識。但這並不等於在心理上陷入恐慌和頹廢。理性看待衰老既能透過調節有所防禦和延緩,也能讓心態更平和自然。既然走向衰老是必然,那就好生應對,在生理上科學管理,在心理上樂觀從容。
《論語·庸也》中講:“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凡事應該講求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於事無益。所以,人到一定年齡,如何看待人生是需要運用一點哲學的,仍然沉迷於世俗觀念,確實會心態走形。過於憂慮悲嘆要不得,老而亦狂自然也不合適,“停車坐愛楓林晚”也許最為恰切。
03.正視衰老而不憂衰老,才有擁有更多的快樂陶淵明在《雜詩》裡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的心態還是比較積極的,積極的心態就比較樂觀,樂觀就能多些快樂少些煩憂。
網路作者老樂族認為:年紀大時應讓快樂貼身相隨 ,比如微笑或者唱歌,比如吹吹口哨等,每天多想一想快樂的事,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樂觀,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
另一網路作者小舍愛健康認為:年紀越大,越需要一顆平常心, 目的是淡化“老”的意識。但我認為這還不夠,平常心除了要把衰老正常看待淡化意識,更要將名利看淡,將外事看淡,將人生苦樂看淡,應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平靜淡然之心胸。
別人住別墅洋房,我有三尺臥榻能眠;別人吃山珍海味,我有粗茶淡飯即飽;別人穿綾羅錦緞,我有粗布麻衣保暖;別人開豪車名駕,我有腳蹬三輪可行……能給我湖邊靜看夕陽,能給我亭下仰望星空,能給我山澗傾聽溪水,能給我草原遠眺牛羊……這就是莫大的享受,此生足矣!
-
7 # 一株吊蘭
老年人應“服老”但心不能老,是說服的是年齡。
年齡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到了一定的歲數,當別人喊你老張、老李、老王的時候,你也不要生氣,畢竟,在年齡上你已經足以讓別人稱呼你為“老”啦!可別像段子所說,老黃瓜刷綠漆,裝嫩。那樣人家會笑話的。
(老黃瓜,哪怕你刷再多的綠漆,也難比下面的嫩黃瓜)
(嫩黃瓜,就是透漏出一股鮮嫩味來)
可是,心態就不一樣了!有的人年齡雖然年輕但是心態卻已經老啦,有個成語形容這種人,叫做“老氣橫秋”,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如坐針氈;可也有些人年紀雖然一大把,可他的心態的年齡卻遠遠小於生理年齡,這樣的人,有人形容為“老頑童”,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感覺自己還很年輕。
心態好的人一定能夠長壽!心態不好的人,儘管身體是強壯的,也只能是亞健康;身體雖然已經老態龍鍾,但是心態好,就是一種健康!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活在春風裡,養成一個很好的心態。
-
8 # 堇山老翁
“老年人要從心理與生理,精神和生活上區別對待”
人生易老,天難老。任何人都會老去而且要死去。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的。
作為老人,如何把晚年生活過好?那需要各人的智慧和能力來撐控自己。
至於服老與不服老的問題,要以辯證的方法而對待。
從精神上講,要忘記年齡,忘記疾病,忘記煩惱。每天要有年輕態,心情舒暢地生活,增強幸福感,開心又快樂。
從生理上說,年紀一年年的大起來。機體的老化,體質的減弱是必然現象。
作為一個老年人對己要正確認識,不能逞強顯能。老人心有餘可力不足啊。就是有力也得不能象年輕人那樣用猛力。否則會造成對身體的損害。
前段時間,老翁去登山。上山下山輕鬆靈便又快捷。人們都誇筆者體質好,身體壯。
可就在不注意中,卻損傷了腰基部。造成數天行動不便,只好呆在家裡休息。而且恢復速度慢,不象年青人好的快。
從中證明人老體弱是客觀存在的,必須要服老。小心緩慢地行事,可避免對老人身體損害。老人從精神與生理上正確地
區別對待不會錯,對延年益壽有好處!
-
9 # 暢言403
老年人應"服老“但心不能老,到底該怎樣理解?
生老病死,人生自然規律,這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走完人生路的過程。
那麼老年人"服老"是怎麼回事呢?我的親身體驗,過了六十歲以後身體是逐漸的衰退。六十歲那年,我還包瓦工活幹呢!過了六十歲的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工地離家太遠了。我就在工棚子住,那是八月未,九月初,天氣還挺熱。有一天晚上睡覺,我的左腿就貼牆了。當時,就覺得不得勁,沒咋的。可是第二年的夏天,左腿的膝關節就腫了,痛。我就到醫院檢查,說是滑膜炎,到現在也沒好利索。人到老了,有一些病是很難去根的,就得自己將養。要不然,人們常說,人老都是先從腿上開始呢?
這就是得"服老"的地方,也就是說老年人在身體方面,你不服老是不行的,身體真的不給你作主了。
但是,心不能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理解!心是什麼,心是每一個人的精神支柱。老年人,身體逐漸的衰退了。這時候,你心要是服老,精神支柱就垮了。那就會迅速的衰老,疾病隨著也會增加,很快的你就會離開人世。
實際上,離開人世並不可怕,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問題是你增加疾病,自己痛苦還不算,還得增加家裡人的負擔。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為何老年人心不服老的原因。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到死也不能把精神支柱摧垮了。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老年人首先應該服老,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必須要有人老而心不老的精神!人過六十歲接踵而來的是暮年。花甲之年就都算老年人了,從身體健康到思維狀態都會越來越不如從前了,這是自然規律。但是我們不可以就此告別年輕時的夢想,要加強鍛鍊身體,繼續保持年輕的心態,歷史上很多英雄也有很多老當益壯的故事,黃蓋老將軍已經是耄耋之年仍然戰場殺敵。在這次疫情之中,尤其是防疫工作進入常態化以來我們小區門口設定的測試體溫站點上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年人志願服務者,他們守護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家門口,我們的小區,這些就是他們精神力量在支撐著他們,仍然在為北京,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