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海棠藥師

    古語說三歲看大,是有道理的,三歲之前是孩子快速認知世界,探索人際關係,習慣的養成期,所以說培養良好的習慣從小開始,聽過李玫瑾老師的課,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是和大人“較量”的時候,不要一哭就抱,要什麼一哭就給。要理性對待,科學對待。

  • 2 # 蒙氏媽媽的魔法課堂

    人的性格多種多樣,目前看來好的性格大致有以下特徵:身體好、頭腦靈、性格優,興趣廣、發揮佳、後勁足等,那這些好的性格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我們理一理一個孩子是如何形成的?一顆受精卵在母體內細胞不斷分裂,根據基因記憶長成人類的模樣,10個月後從母體內娩出,臍帶呼吸轉變為肺呼吸,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小動物成長為一個超萌可愛的小寶貝,再到懂人情明事理的成年人一般需要經歷19年!

    決定人與其他動物區別的最主要因素是大腦、小腦、脊髓、神經,我們分別看看他們的發育狀況!

    (一)大腦發育

    在解剖學上,出生時小兒已具備了成人腦所具備的溝和回,但比成人的淺,在組織學上也已具備了大腦皮層的六層基本結構。出生後無論在解剖上還是功能上又得到迅速發展。具體地講,在妊娠的最後三個月至出生後1.5-2歲是腦發育的最快時期,也是最為關鍵的時期。

    出生是腦重量為350-400克,佔體重的1/8-1/9,約為成人腦重的25%,1歲時為出生的2倍達到成人50%,2歲達到成人75%,(成人腦重一般為1400克)顯然最初兩年內發育是最快的。(可對照下圖表格瞭解變化規律)

    (二)小腦發育

    小腦在1歲內發育很快,到3歲時已基本與成人相同,能夠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和準確性!

    (三)脊髓發育

    出生時脊髓已經較為成熟,其下端達第三腰椎水平(成人在第一腰椎水平上),4歲時達第1-2腰椎水平。

    (四)周圍神經發育

    周圍神經包括顱神經、脊神經和植物神經,其主要功能是傳導衝動。

    顱神經在小兒出生後3個月可完成,其他神經一般四歲時已達到成熟水平。

    所以人的80%聰明是在3歲以前完成的!剛剛出生的嬰兒智商差別不大,經過三年不同的教育就分出等級了。古代的大人才和普通人,其實也都是差別在這裡。今天有智商較好,也有智商較差的學生,其差別也在3歲以前的教育。

    人腦聰明程度的構建是逐漸衰減的,而邏輯思維的成長逐漸加速。所以人文教育(歷史、地理、成語故事等)可以從最有深度的學問開始,而邏輯思維教育從最簡單的開始正是這個原因!

    腦神經突觸不是自發生長的,他們需要靠外部刺激才能成長。比如各種光線刺激視覺神經突觸成長,聲音刺激促進聽覺神經突觸成長。所有感覺系統接受的刺激都會集到大腦,大腦對其反映,生成腦神經突觸。所以要想孩子聰明,就要多給她們好的刺激。聽最優秀的音樂,看最優秀的美術作品。有些嬰兒不太走運,生活在鐵匠鋪旁邊,聽到的不是優美音樂,而是打鐵的噪音,那麼這個嬰兒的智商就很成問題。

    記憶力與邏輯思維力發展剛好相反,記憶力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弱,超過13歲,記憶力基本不發展了,超過18歲,記憶力開始衰退。而思維能力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強,在13-18歲時飛速發展,超過18歲,思維能力驅於成熟,但是依然保持高度的發展速度。

    聰明如此,性格亦如此,幼兒的大腦在發展,心理肌肉也是逐漸塑造的過程,0-3歲所有的環境影響、外部刺激都對幼兒的性格形成起到滲透作用。“三歲定終身”的說法由此而來!

    以上道理並不複雜,多數人已經隱約有上述經驗,只是在思考教育時沒有引起重視及受生活瑣事沖淡了教育積極性。童年只有一次,教育不可重來,孩子沒有辦法選擇,我們創作什麼樣的環境,就給了他們怎樣的腦回路和心性,所以需要不斷自我鞭策,設計與之對應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優秀成長。

    具體教育方法可參照蒙特梭利教育31個敏感期,對照敏感期施教,事半功倍!

    最後送上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愛爾維修

  • 3 # 明月入懷618

    科學研究表明:人出生後頭 2 ~ 3 年腦發育最快,出生時腦重量 350 ~ 400g ,是成人腦重的 25% , 6 個月時為出生時 2 倍,佔成人腦重的 50% , 2 歲時腦重為出生時 3 倍,約佔成人腦重的 75% , 3 歲時接近成人腦重,以後發育速度減慢。這就是說: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諳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至老。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呢?

    我認為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禮貌、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幼兒園禮儀、禮節、感恩、孝道、誠信、熱愛勞動等品德教育。品德是孩子長大後,立身之本,成功之源!

    例如: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時的生活中,在隨機教育裡中,在幼兒園的一日常規裡,都都要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

    其次,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細心,樂觀,開朗。包容,坦蕩,不怕困難、承受挫折等。當然,孩子一出生也有差別。氣質型別上來說,有的是膽汁質、抑鬱質、粘液質、多血質。不同的氣質型別有不同的性格。當然,差不對都是混合質,我們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例如:抑鬱質和粘液質的孩子,比較內向,膽小怕事,我們要讓他見人主動打招呼,課堂上多發言,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去戶外運動,多交小朋友,多多鼓勵他,慢慢地,孩子就自信,樂觀,開朗了。

    還要培養孩子有遠大理想,宏偉的志向。

    先從熱愛學習開始。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培養孩子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專注力,多進行感統訓練。有人說:幼兒園講健康,小學講習慣,初中講方法,高中講能力,大學講智慧。

    這樣,你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 4 # 智慧媽媽旺三代

    從孩子出生時起,家長們就開始籌劃怎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甚至掏出僅有的家底,給孩子報費用高昂的早教班,其實,家長們也不要太緊張,只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自己就可以給孩子做早教。

    哈佛行為學家理查德教授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一生髮育只有3次黃金期,也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要利用好這3個階段,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和刺激。 第一個黃金期是6個月到三歲。

    從孩子5、6個月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目的的對孩子進行訓練:

    1、我們用豔麗的色彩對孩子進行吸引,讓孩子的視力隨著色彩的移動而移動。

    2、我們可以用音樂對孩子的聽力進行刺激,觀察孩子在聽不同的音調時的表現,找到孩子喜歡的節奏。

    3、對孩子的身體和手腳進行擁抱、按摩,手腳有很多神經與大腦有聯絡,適當的按摩,可以刺激大腦的發育。

    4、合理的給孩子新增輔食,營養搭配。

    5、帶孩子出去接觸外面的環境,讓孩子感知來自不同環境的人和物。

    6、保持每天和孩子說話的習慣,不要怕孩子聽不懂。

    都說大寶照書養,我家的大寶也是這樣,大寶九個月的時候,我就照著書上說的:給孩子多聽音樂,我就每天早上,等孩子醒了,就放音樂給孩子聽,不同的兒歌來回放,結果大寶在15個月的時候就會哼哼唧唧地哼著兒歌的曲調哄自己睡覺,這可能就是耳聞目染吧!

    第二個黃金期就是3到6歲。

    這個階段,已經有一定的思維了,那我們就可以對孩子的記憶力、邏輯思維、專注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

    1、我們可以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並引導孩子把讀過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講一遍,講得好,可以給予獎勵。

    2、堅持每個星期陪孩子玩三次智力拼圖遊戲,從開始的陪同到後來的旁觀,鼓勵孩子獨自完成,這既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創造力。

    3、要經常和孩子聊天,教孩子如何和不同的人溝通,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情商:

    寶五歲的時候,舅舅接我們去過端午節,中午吃飯的時候,舅媽問大寶:“媛媛,你覺得是媽媽做得菜好吃,還是舅媽做得菜好吃啊?”大寶環顧了一下桌子上所有的人,因為她覺得所有的人好像都在等她回答,她思索了一下說:“媽媽做得菜好吃,舅媽做得菜更好吃,你們大人不是說我們小孩子都覺得別人家的飯更香嗎?”女兒的話一說出來,一桌子的親戚都非常驚訝:這孩子咋這麼會說話呀?其實也就是平時我經常對大寶說:不能隨便說別人不好的話,哪怕他真的不好,也不能這麼說,這是禮貌,也叫善意的謊言!

    第三個黃金期就是6到10歲。

    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很多能力,那我們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解決事情的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敢闖敢拼的勇氣,挖掘孩子的潛力。

    首先,我們要把孩子當一個成年人對待,鼓勵孩子學習自理的能力,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當孩子對某些事或物好奇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去探索,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提供幫助,讓孩子在探索中學到書籍以外的知識。

    最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有助於知識的吸收,知識也可以豐富孩子的大腦,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其實要養出一個聰明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耐心,更需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在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刻,給予孩子不同的幫助

  • 5 # 哥哥弟弟愛運動

    孩子三歲前的性格,是性格發展的底層,好比是摩天大樓的地基。地基什麼樣,決定了這座大樓能蓋多少層⛳⛳⛳

    孩子兩歲半到三歲會經歷人生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叛逆期,特別喜歡說“不”,不這樣,不那樣,不行,不要等等。而且稍不如意就會哭鬧,這個時候怎麼解決問題,決定了孩子性格的發展方向。

    作為家庭盟主的家長大人,這時候就要請出“賞善罰惡令”

  • 6 # Richard媽育兒

    老人們都常說,三歲老大,七歲看老,不無道理!《0-3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指出0-3歲兒童的思維處於直覺形象階段,他們需要的是親身感知、體驗!

    孟萬金表示,生命的頭3年是人的身體技能、認知和社會技能、情感情緒反應發展的敏感期。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指出,幼稚教育從3歲開始已經太晚了。而且,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研究已揭示:嬰兒出生前就已經透過“習慣化”開始學習了,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就能學會透過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進行學習。兒童感覺、語言和認知從出生前到12月齡期間發展最迅速。

    在這期間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的言行舉止,無不再時時刻刻的影響著孩子!

    其次,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及行為習慣!鼓勵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最後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及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家庭關係,一個有愛的家庭,定能有一個好性格的寶寶!

  • 7 # 呆瓜頭畫家麻麻

    拿我兒子舉例,他三歲能和大人交流了,能感受大人的情緒,那麼我們大人的所作所為,他就看在眼裡,有樣學樣。

    第一,脾氣培養

    我們夫妻兩,我老公溫柔耐心,我有點急性子控制不好情緒。三歲到六歲,老公帶孩子多,小傢伙就脾氣很好,什麼事也不會動怒,做事不急不燥。有次我為一件小事發飆了,兒子慢悠悠地對我說,“媽媽,你有話好好說呀!”這樣挺好的或急躁會影響身體,還容易得罪人。這個脾氣培養很重要,大人一定要脾氣好。

    第二,性格培養

    開朗總是比沒想受歡迎,見人打招呼,善於表達想法的孩子都是外向型性格。多帶孩子出去接觸自然,社交,在家多和孩子討論問題,認可他,塑造自信善談的好性格,以後上學也不用愁他不肯舉手發言了,社交時也不怕他害羞不願意交流了,他以後的人生也不會寂寞。

    第三,良好的生活方式培養

    早睡早起,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堅持運動,閱讀,看紀錄片,找一個興趣愛好玩著,這是保他今後一聲健康的關鍵因素。很多家長只關注學習,忽略這些。我就看到好幾個20出頭孩子身材很差,完全沒有養身的概念,到中年疾病出現了,後悔也沒用啦。所以培養好這一點,希望孩子長命百歲才有希望。

    第四,熱愛生活

    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都要注意生活細節,家庭乾淨整潔,茶几上有一支花插在釉下彩花瓶裡,房間的床上被子和枕頭總是有股香味,廚房的爐灶沒有油汙。總之一句話,we go high,孩子就不會go low。

  • 8 # 晴天媽媽育兒記

    “3歲之前不能讓寶寶離開媽媽”常常會被提到。

    據說在寶寶3歲之前的這一重要階段,如果不能在媽媽的身邊度過,將會對其今後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雖然也有調查稱這一說法並沒有根據,但可以確定的是,3歲前的成長髮育階段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

  • 9 # 十一狗

    因為孩子三歲,開始開竅時期,這個時期決定孩子性格,思想意識,這個主觀意識很重要,決定以後孩子的言行舉止態度。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知道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版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諳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權利。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等到孩子出現壞毛病的時候,覺得孩子太小捨不得說,結果等到孩子長大點,就更不好教了,畢竟性格很難改變,而三歲以前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下面就推薦幾點家長們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

    幫助孩子養成這6種習慣,他會受益終身。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今天對他越驕縱,將來社會就會對他越殘酷。

    2今日事今日畢:拒絕拖拉磨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以後工作有好處。

    3善於閱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下筆才如有神,這樣以後對孩子的知識儲備有好處,步入社會也不會目光短淺。

    4勇於承擔責任: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5懂得自律:一個懂得自我約束的人才能抵禦不良誘惑,更容易獲得成功。

    6懂得總結和自省:回顧和反省能清楚瞭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和提高。

    7小孩子要遠離手機等電子產品

    現在很多大人也成了手機控,一有時間就抱著手機,全然不顧孩子就在旁邊看著,甚至還教孩子怎麼玩手遊。或許當時和孩子互動會覺得非常有趣,但是不知道多少孩子因為過度沉迷手遊,荒廢了學業,整天除了玩手機,什麼也不做,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有多大的成就。

    8要懂事,不能沒大沒小

    很多孩子因為從小被全家人寵著,沒受過嚴格的教育,就整天一副惟我獨尊的架勢,不害怕任何人,當然啦,這樣的孩子通常到別人家也不會受待見,而父母還常常引以為傲,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明。

  • 10 # 文瑞賢品

    第一點:環境,三歲前的孩子所看到的屬於表象事物,心智發育不成熟,和諧良好家庭的環境有助於孩子快樂感和情感的培育。

    第二點:行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行為作風無一不在影響孩子的性格變化,為父母該怎麼做?你懂的。

    第三點:感知鼓勵,會讓孩子變得更積極向上,更加有自信,用正面的說服教育到孩子去做正確的事。

    讓孩子感受到愛,不論是來自哪方面的,積極的引導引領孩子。

    記住苦九年,幸福一輩子。

  • 11 # 一枚小公舉

    優秀的孩子應從小培養:

    相信大家都認為,培養一個品行良好的好孩子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的。雖然生孩子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做個好父母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以下為您提供四大類方法可供您參考: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1:把養育孩子作為生活的重心。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孩子很難符合來自各方面的要求。一對優秀的父母會有意識地計劃如何養育孩子並付諸實施。他們把塑造孩子的品行放在首位。一旦有一天你成為了父母,你要學著適應將孩子的需求放在你的之前,也要學著將一天大部分的時間放在照顧孩子上,而不是照顧自己。當然了,你不能完全不管自己,但你的確要適應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

    如果你有配偶,那麼你們可以輪流照顧孩子,這樣你們就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時間”。

    當你在做周計劃的時候,孩子的需求應該放在首位。

    2:每天為孩子讀書。培養孩子對文字的喜愛有助於日後開發其對閱讀的興趣。每天定一個閱讀時間——最好是在睡前或小睡的時候。父母每天最少要抽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為孩子讀書。這樣的話,孩子不僅可以產生對文字的興趣,還可以對孩子的學習和行為方式上產生良好的影響。調查研究顯示,每天聽故事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要更好一點。

    一旦孩子開始學習認字、寫字,就讓孩子讀書給你聽。不要總是糾正孩子的錯誤,要不然他/她會因受挫而喪失興趣的。

    3:每晚都要陪孩子吃晚飯。現代家庭有一種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慣,就是父母很少陪孩子吃晚飯。晚飯不僅是一種維持生命的手段或者處理家庭事務的時間,還是向孩子教授和傳遞價值觀的時間。好的習慣和規矩會在飯桌上被潛移默化地吸收。父母在晚飯時間要引導孩子向著會令其終生受益的理想前進,並鼓勵其持之以恆。

    如果孩子挑食,那也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孩子或者監視孩子不吃什麼東西。這樣會讓孩子牴觸在飯桌上與父母的交流溝通。

    讓孩子參與制作晚飯的過程。如果你的孩子陪你去菜場購買食物或者幫你擺桌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清洗蔬菜等等,這會讓晚飯變得更有趣。

    晚飯時候的談話要儘量開放、輕鬆。不要對孩子嚴刑逼供或者只是簡單地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

    4:訂立睡眠流程,並嚴格遵守。儘管孩子不必每晚都在同一時間,分秒不差地上床睡覺,但你需要訂立一個睡眠流程讓孩子嚴格執行遵守。有調查研究顯示,如果少睡一個小時,孩子的認知能力就會下降兩個等級。所以在孩子上學前,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是十分重要的。

    在流程中需要有一個適應時間。關掉電視、音樂及一切電子裝置,然後在床上小聲和孩子聊天或者給他們讀書,都可以慢慢讓孩子進入睡眠狀態。

    不要讓孩子吃一些甜的夜宵,這會讓孩子更難入睡。

    5:每週鼓勵孩子去發展特長活動。雖然你不必給孩子報十種不同的興趣班,但是的確需要找一兩個你孩子喜歡的興趣,然後每週去學習。足球、畫畫,什麼都可以,只要你的孩子在這方面頗有天賦或者十分喜歡就可以。然後適時鼓勵孩子,說他們做得很棒,激勵孩子繼續。

    帶孩子去不同的興趣班也會培養他們與別的孩子的溝通能力。

    別發懶。如果你的孩子抱怨說不想去學鋼琴了,但是你知道其實她很喜歡,那就不要只是因為你不想開車去送孩子而同意孩子的要求。

    6:每天給孩子充足的時間玩耍。“玩耍時間”並不意味著你在做家務的時候讓孩子看電視或者胡亂堆積木。“玩耍時間”是讓孩子坐在他的房間或者活動區域,然後在你的幫助下玩益智玩具,開發智力。儘管你可能會很累,但你要教會孩子玩這些玩具並讓他體會到樂趣,這樣他才會學著自己玩。

    可能你沒錢給孩子買很多的玩具,這沒關係。因為玩具最重要的是質量而非數量。而且你可能會發現,本月的玩具之星是一個空的衛生紙紙筒。

    二:愛你的孩子

    1:學著聽孩子講話。養育孩子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你能影響他們。但你總是讓孩子閉嘴,這就錯過了一個很棒的教導孩子的機會。如果你永遠不聽孩子在說些什麼,只是自己大聲地命令他們,孩子們就不會覺得自己被尊重和被關愛。

    鼓勵孩子講話,儘早地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有助於提高他們未來的溝通水平。

    2:尊重孩子。永遠不要忘了孩子也和你我一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和我們同樣的需求。如果孩子挑食,不要在飯桌上一直嘮叨這件事;如果孩子學上廁所學得很慢,不要在公共場合讓他難堪;如果你答應孩子,如果表現得好就帶他去看電影,那就不要因為自己太累而不遵守承諾。

    如果你尊重孩子,那麼你的孩子可能會更加尊重你。

    3:給孩子無限量的愛。有一個普遍的迷思是,過分地寵愛孩子,過分地誇獎孩子或者給予孩子過多的感情會把孩子寵壞的。其實不然,給孩子愛、關心和注意會讓你的孩子發展出健全的人格。但用玩具等物質取代愛或者不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只會毀了你的孩子。

    每天至少告訴孩子一次你有多愛他,當然,越多次越好。

    4: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每天陪伴孩子是需要花費極大的心血的,但如果你想讓孩子培養出獨立的興趣和健全的人格,你就需要給予他全力的支援。這並不意味著你每天每個小時都要跟著你的孩子,只是說,在一些重要的時刻,你要讓孩子感覺到你一直都在,從他第一場足球賽到沙灘上的家庭聚會都算。

    孩子開始上學後,你要知道他在學哪些課程,他的老師們都叫什麼名字。晚上和孩子一起檢查他的作業,在他遇到難題的時候幫助他,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他做這些。

    當孩子年紀大一些,你就可以稍微收收手,鼓勵你的孩子在偶爾沒有你的支援下自己發掘興趣。

    5:培養獨立性。你可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獨立性。比如不要告訴孩子選哪幾門課,而是讓他自己在眾多選項中挑選。比如你可以打扮你的孩子,但要帶著孩子一起去逛商場,這樣孩子就可以說說自己的意見了。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單獨和他的朋友們一起玩,或者想自己玩玩具,那麼有時候可以同意他的要求,這樣他會自己去探索。

    越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就會越早像大人一樣思考。

    三:為孩子訂立規矩

    1:懷著愛心懲罰孩子。在如今的社會中,懲罰不是件好事。懲罰讓父母心懷歉疚,讓孩子更加任性和不受控制。然而孩子是需要限制和規範的,他們偶爾會忽略掉這些限制和規範,而這時候就需要合理的懲罰。父母要讓孩子們清楚是因為什麼才遭受的懲罰,還要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懲罰是為了他們好,是來自於父母的關愛。

    禁止打屁股或者扇巴掌一類的體罰。那些棍棒教育下的孩子會變得更加不願意聽管教,有研究指出,這些孩子更容易和其他孩子打架或者最後變成地痞流氓。

    2:讚揚孩子好的行為。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表揚孩子比在孩子做錯了之後懲罰孩子要重要得多。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他/她做對了,並且鼓勵他/她繼續這樣做。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得好,無論是在和小朋友們玩耍時分享玩具還是在坐車的時候不哭不鬧,都要讓他們知道你注意到了這些。不要在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什麼都不說,而在他們表現得不好的時候一味地懲罰。

    不要輕視表揚的重要性,在你的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說“你……,我真為你感到驕傲”會讓你的孩子認為這個行為真的是值得稱讚的。

    你可以時不時地給孩子一個玩具或好吃的做獎勵,但千萬不要讓他以為他做任何好事都會得到獎勵。

    3:要前後一致。如果你想有效地管束孩子,那麼你就要前後保持一致。你不能今天因為某事懲罰了孩子,而明天又給孩子一塊糖讓他不要再做這件事了,或者因為太累就壓根什麼都不說。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得好,比如上廁所後沖水,你就要保證每次他這麼做之後都要表揚他。前後一致會讓孩子記住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如果你和你的配偶一起教育孩子,那麼你們就是一個陣營的,要用相同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不要在你的家裡出現“白臉”“紅臉”一說。

    4:解釋清楚規定。如果你想讓孩子認同你的規定,那就好好向孩子解釋為什麼有些事情他們不能做。不要只是告訴孩子要對其他小朋友大方或者在玩完玩具後要把玩具整理好;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會給他、你或者往大了說,整個社會帶來什麼好處。把孩子的行為和這種行為的意義告訴孩子會讓他理解你這樣教育他的原因。

    5: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對於管束孩子,塑造孩子優秀的品質是重要的一環。如果他做了錯事,比如把食物扔在地上,要讓他承認他做過這件事,並且解釋他為什麼做這件事,而不是讓他責怪別人、推卸責任甚至徹底否認。在孩子淘氣之後,你要和他談一談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引導他做正確的事。

    讓你的孩子明白,人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誤之後還不認真對待。

    四:塑造性格

    1:不要把性格教育只停留在字面上。要從實踐中獲取美德。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在自我行為規範、優秀的工作習慣,體貼善意地待人接物方式和社群服務中培養端正的品格。個性格教育的底線是行為,孩子的行為。如果你的孩子太小,無法理解人道主義精神,踐行人道主義精神,那麼不管他幾歲,你都可以簡單地告訴他,要對別人好。

    2:做個好榜樣。事實上,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很多行為模式都是潛移默化的。你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模仿物件,不論好壞。那麼,你就不如選擇做一個好榜樣,這也許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了。如果你衝孩子喊叫,然後告訴孩子不能衝別人喊叫,是不是挺沒說服力的?如果你生氣的時候就會踹牆,或者說鄰居的壞話,那麼孩子看你這麼做了,就會覺得這麼做沒什麼不好。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開始就做個好榜樣吧。因為孩子對你的心情或行為的感知會比你想象得更早。

    3:為孩子選擇有益的東西。孩子就像海綿,會吸收周圍的一切東西。他們吸收的觀點、想法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性格。書籍、歌曲、電視節目、網路資源和電影都在持續不斷地向孩子們傳遞著各種資訊,不管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為孩子篩選過濾這些資訊。

    4: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學會“謝謝”“請”等禮貌用語,這些對待別人的基本禮節會在未來讓孩子更加成功。不要忽視習慣的力量,讓孩子尊敬大人,敬愛老人,不要和小朋友們爭吵或者挑剔小朋友們。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你要儘早讓孩子建立好習慣。

    好習慣的重要一項就是整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要教他整理自己的玩具,這樣在他23歲的時候就會做一個受房主喜愛的好房客了。

    5:只說你希望孩子也說的詞句。不管你有多想咒罵、抱怨或者說些對某人不好聽的話,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即使打電話也是一樣,要知道,你的孩子一直在注意著你。如果你要和你的伴侶爭吵,那也要關上房門,這樣孩子就不會模仿這些不好的行為了。

    如果你說了髒話,而且你的孩子注意到了,不要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為這件事道歉,並承諾以後不會再講了。如果你什麼都不說,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說髒話也沒什麼不對。

    6:讓孩子學會同理心。同理心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越早懂得越好。如果你的孩子會對別人用同理心,那麼他會用更寬容的眼光看待事情,而且還會為別人設身處地地考慮。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回家來,告訴你他的朋友小鵬對他很卑鄙,你要試著弄清楚前因後果,看看是不是能明白小鵬的處境和心情以及為什么小鵬要這麼做,並且向孩子做出解釋。[8]

    假如去餐廳的時候,服務員漏掉了你們點的菜品。不要和你的孩子說這個服務員有多懶,而是要向他說明,服務員站了一天,一定很累了,才不小心忘了幫我們點餐。

    7:讓孩子學會感恩。教孩子學會感恩並不意味著強迫孩子時時刻刻說“謝謝”。真正讓孩子學會感恩的方式是,你要不停地說“謝謝”,這樣你的孩子就會知道這是個好的行為,並且去模仿。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回家抱怨說,學校裡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新玩具,但你就是不肯給她買,你要讓她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沒有她現在獲得的一切,要讓她懂得知足和感恩。[9]

    讓孩子瞭解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讓他懂得,即使聖誕節不能得到任天堂的遊戲機,現如今他的生活已經是非常的幸福了。

    小提示學會購買兒童用品。尤其是衣物,要購買合適的號碼、布料和款式的衣服,這樣孩子穿起來就會很舒服,不妨礙運動;鞋子也要選對,這樣孩子的腳丫就被全方位地保護起來了。去認識一下孩子朋友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收穫很多親近的朋友,或者至少你可以確定孩子去他們家做客的時候是不是安全。

    在同一段時期只有一個孩子會讓你輕鬆不少。這不是意味著第一個孩子兩歲了就可以要第二個孩子了,兩個孩子之間最好相隔6年。因為這段時間孩子非常依賴父母,這對父母的時間、耐心和放在孩子身上的關注都是極大的考驗。同時照顧2個以上的孩子,不僅增加父母的壓力,孩子也不好受。

    要仔細閱讀育兒指導手冊,不要迷信流行風潮。今日流行的育兒方式也許明天就是被頭號批判的物件。

  • 12 # 豆包叨叨叨

    我一直認為培養孩子是一門技術活,每個人的培養方式不一樣,孩子的成長也不一樣。我家鵝子還不到兩歲,還是有一些習慣我是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1.和孩子說話,說更多的話,說更多高質量的話。據美國科學家們對早期語言環境的重要研究顯示,父母對孩子說了多少話以及父母如何對孩子說話是影響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因素。除了語言發展,早期的語言環境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詞彙量、語言處理速度以及未來的學習能力、成功能力和潛力的發展。

    那麼,我們怎麼透過說話這個每個人都會的習慣來激發孩子的潛能呢?達娜·薩斯金德博士在她的《父母的語言》中總結為3T原則。3T原則法包括共情關注(Tune in)、充分溝通(Talk more)、輪流談話(Take turns)。簡單來說就是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做什麼,他當前的興趣點是在哪裡?然後就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和孩子進行充分的、拓展開的交流,同時注意與孩子的互動,一問一答式的開放性問題交流,不但能拓展孩子的詞彙,幫助孩子去思考,還能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讀書。帶孩子讀書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早。在孃胎的時候就可以讀給寶寶聽。出生了之後,也要繼續給寶寶讀。等寶寶到了兩三個月,可以買點布書給ta玩。聽得懂指令了,就可以開始和ta互動親子閱讀。

    3.尊重孩子的選擇。雖然鵝子還不到兩歲,但是自我意識已經非常強了。什麼東西都想去嘗試,這個時候我一般都會尊重他。他想拖地,那就拖吧,大不了等下自己再拖一遍;想洗衣服(玩水),那就洗吧,大不了洗完再換套衣服;想幫爸爸炒菜,那就炒吧,關了火給你炒.......

    4.不打擾,在小孩需要的時候再出現。不干擾孩子的玩耍、不打斷孩子的思路,這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現在孩子在一邊玩積木、玩沙池、想自己看書等等,我們就在旁邊坐著。直到孩子示意他需要我們了,我們才會加入到他的玩耍。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一舉一動都對塑造孩子的性格、行為有影響。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也要不斷去反思,我們哪些習慣是能促進孩子發展的,哪些習慣怎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不好的影響。只有不斷去反思,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提升孩子。

  • 13 # 曼陀羅波點彩繪

    古人云:三歲看到老,這句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寶寶剛出生時腦重量 350 ~ 400g ,是成人腦重的 25% , 6 個月腦重量是700~800g,佔成人腦重的 50% , 2 歲時腦重量是1050~1150克,約佔成人腦重的 75% , 3 歲時接近成人腦重量,以後發育速度減慢。這就是說: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所以三歲之前的早期教育尤為重要。我們要善於抓住嬰幼兒敏感期,在這個時期給予關注和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刺激,就會產生好的效果,但這個時期很短暫,一經消退就不會再來。

    嬰幼兒有九大敏感期:1、語言敏感期(0--6歲)2、秩序敏感期(0--4歲)

    3、感官敏感期(0--9歲)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1.5歲)

    5、動作敏感期(0--6歲)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歲--6歲)

    7、書寫敏感期(3.5歲--4.5歲)

    8、數學敏感期(3.5--7歲)

    9、文化敏感期(6--9歲)

    前蘇聯心理學家巴浦洛夫說:“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所以我們要切記:抓住寶寶發育過程中的敏感期,為寶寶的智力的發育,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 14 # 父母心理育兒

    我的父母課程《0-3寶寶心理教育父母課程》中專門講了0-3歲是寶寶種子期教育, 你想讓孩子將來成為怎樣的人, 這個時期就要給孩子種下怎樣的種子.

    為什麼這些說呢? 來看看生物學證據, 寶寶從出生到3歲, 大腦迅速發展, 2歲的時候大腦神經網路的連線突觸是成人的1.5—2倍, 也就是說此刻你的孩子有無限的可能性, 就看我們的父母怎樣挖掘和培養.

    養育過孩子的父母都會發現, 孩子在2、3歲的時候非常聰明, 金句倍出,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傻, 這就是其中的原因. 孩子許多天賦就被不明真相的父母白白給耽誤了, 非常可惜. 如果你的孩子在3歲以下, 請一定要花點時間來學習怎樣從心理的角度來教育培養自己的寶寶. 因為這個時期對孩子來說終身不可逆, 機會只有這一次.

  • 15 # Baciuzzi帕琦官方

    為何說3歲前是寶寶成長髮育關鍵時期呢?在嬰兒時期,寶寶能夠透過和身邊人的親暱和接觸,以及得到貼心的關愛,建立起對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的信賴感。

    特別是1-2歲的寶寶,這階段正處於好奇心旺盛,想要和外界接觸的時期。然而這之前必然會因離開熟悉的人而感到強烈不安。這時候,如果養育者能時常給予細心的關愛,告訴寶寶“沒關係”的話,寶寶就可以漸漸克服心中的不安,融入外界的集體生活中。

    與此相反,如果養育者不能正確地應對寶寶3歲前的要求和不安,不能及時對寶寶發出的哭,撒嬌,笑等訊號作出反應,便會讓寶寶對自己,對外界的人和環境產生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和懷疑,對今後成長中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生活都會產生深刻影響。

    三歲之前的寶寶各方面都處於待開發狀態,所以,這時候家長注意培養孩子就能夠讓孩子變得不一樣,那麼,三歲前怎麼培養寶寶呢?在這個年齡階段培養寶寶需要從五個方面著手,來看這五個方面分別是什麼。

    1、五感。所謂的五感指的就是孩子的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觀察能力,在給孩子培養五感的時候要儘量早一些,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對自己身邊的東西有該有的認識。

    2、安全感。因為孩子到了三歲就需要去幼兒園,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無疑會讓孩子非常焦慮,這種情況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要讓孩子接觸一些陌生的環境。

    3、獨立性。當孩子有動手能力以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完成相關的事情,比方說搭積木或者是玩膠泥等等,哪怕他們做出來的效果不好或者是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家長都不要輕易出手幫忙,否則孩子會依賴家長。

    4、情緒表達。三歲之前的孩子並不能夠清楚的表達到底要什麼,這種情況下他們會透過哭來宣洩,但是,家長也可以培養孩子其他的情緒宣洩方法,比方說讓孩子學習畫畫或者是跳舞,以此來達到宣洩情緒的目的。

    5、行為習慣。在這個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同時要讓孩子講規矩。

  • 16 # 燕掌門AngelWu

    一、三歲前是穩定良好依戀關係形成的關鍵期。“依戀”理論是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提出的,他認為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是其他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礎,而2歲是形成這種依戀關係的關鍵期。現代許多說法比如矛盾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均出自鮑爾比的說法。兒童與依戀物件形成怎樣的相處模式,即如何被對待,如何應激等等都會根深蒂固地形成反應模式的雛形,進而影響性格。依戀物件不一定是父母,但是穩定的撫養者(比如爺爺奶奶)也會對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形成有益。

    二、如何培養

    有意識地提供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環境,包括物質、人際和心理。環境的創設,家庭人際關係如何,他們之間如何相處,如何對待孩子,孩子與什麼小朋友交往、看什麼繪本、聽什麼音樂等等,都形成孩子成長的微觀環境(布朗分佈倫納生態理論),直接影響兒童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單身女人(我家土話就是說呱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