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有云
-
2 # 筆尖寫字課堂
感謝邀請,“為什麼說把“永”字寫好,楷書就可達到相當水平?”我的看法是:一個“永”字就能包含8種筆法,這樣的字實在很少,可見其筆畫的豐富性,而一個“永”也包含了諸多的字法(結構)法則,所以說,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單純地說寫好了“永”字就能寫好楷書了,言外之意是應該回歸書法本來的特點:從筆法,結構來探究“永”字,方能獲得進步!一,一個“永”字延伸出8種筆法
按照現在規範字的寫法,“永”字5筆就能寫好即:點,橫斜鉤,橫撇,撇,捺
那為什麼“永”字會有八法呢?原來古人在寫“永”字時並不是按照現在的筆順規則來寫的,古人一般寫為:點,橫,豎,鉤,提,撇,撇,捺這樣八個筆畫,例如橫斜鉤這樣的筆畫拆分成橫,豎,鉤古人多這樣寫,也不獨一家,而且古人還給這八種筆畫起了生動且形象的名字:側,勒,努,趯,策,掠,啄,磔,下面分別來做說明:
(1)側
“側”在“永字八法”中指的就是右點,在楷書中,所有的點筆都不取正勢,右點也因此而得名。〔“永字八法”之“側”筆法演示〕
需要注意的是,“側”這個筆畫體勢飽滿,然而需要一筆完成,不可來回鉤描,誠若如此,必會顯得臃腫沒有精神。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論述點筆說到:
點如高山墜石,瞌瞌然實如崩也!(2)勒
這個"勒"字,我覺得既可以讀(le)有懸崖勒馬的意思,也可以讀(lei)有(勒得住的意思)因為從“永字八法”這些描述詞中可以看出,都是一些動詞,而“勒”這個筆法是短橫,意思是要求在寫這一筆的時候要控制得住筆,不可放縱失勢,因為行筆距離短,因此需要“勒得住”筆,以顯筆畫之精神!〔“永字八法”之“勒”筆法演示〕
況且在“永字八法”中,“勒”這個筆畫有一定的抗肩角度,也頗有“懸崖勒馬”的險峻之勢!
(3)努
“永字八法”裡的“努”法應該通弓弩的“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垂露豎。〔“永字八法”之“努”筆法演示〕
取“駑”之意,在古人看來,可能有弓弩之線繃直之意,因此也可以明白古人在這一筆上注入的法度是:勁挺不彎,剛直有力!
(4)趯
“趯”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豎鉤“鉤”起來的部分,可謂是短小精悍,俏皮活潑,這一筆在歐楷裡得到了可謂完美的體現。〔“永字八法”之“趯”筆法演示〕
“趯”這個筆法解釋起來頗有意味,古人形容它像腳底微微翹起,但卻是後腳跟而並非前腳掌,這也充分符合“趯”這個筆畫的形象特徵。
(5)策
“策”這個筆畫有“策馬揚鞭”之意,因為“策”就是我們所書寫的提畫,有迅捷,輕快之意。〔“永字八法”之“策”筆法演示〕
古人十分形象地在“永字八法”中形容它,把它和趕馬聯絡起來,含有輕掃,快捷之意,因此十分便於理解和精確。
(6)掠
“掠”就是我們平常所寫的“撇”,在“永字八法”中特指斜撇,長撇,意為飛燕掠簷而下,輕盈暢快,形神峻爽。〔“永字八法”之“掠”筆法演示〕
需要注意的是寫這一筆的最高境界是:瀟灑中和,無往不收,要求要做到飄揚縱展,不激不厲,收放有度,運止有節。
(7)啄
“啄”這個筆畫在“永字八法”中結合筆畫的形態是很容易理解的,“啄”這個詞也很明白,意為啄木鳥啄食時的一種動作,輕捷而迅速,堅定而有力!〔“永字八法”之“啄”筆法演示〕
“啄”這個筆法應該理解為“如鳥啄物,銳而且速”,王羲之對這一筆法的看法是:
啄不可緩,緩則失勢!(8)磔
“磔”這個筆法是“永字八法”當中的最後一法,它的難度僅次於右點和直鉤。〔“永字八法”之“磔”筆法演示〕
“磔”在古代有在祭祀時將牲畜分裂之意,也有作為一種刑法的說法。
而《晉書桓溫傳》則表明為:
溫眼如紫石稜,須作蝟毛磔。這裡應該是“張開”之意,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總結這八種筆法來看,幾乎包含了書法的基本筆畫,像“永”字這樣筆畫少而筆法卻很豐富的字實在不多見,因此學會了“永”字,就相當於掌握了書法的筆法。
而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想以一個字作為萬能之法以此去概括所有的筆法是不可能的,掌握了筆法僅僅是書法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從字法(結構)上分析。
而“永”字不僅在筆法上蘊含豐富的內容,在結構上也有諸多可供借鑑之處。
我們仍然以不同書家書寫的“永”字來探究“永”字在結構上有哪些值得借鑑之處。
一,點豎對正點豎對正是漢字書寫和書法中常常需要注意到的一個法則,意思是一個字,當然指上下結構的字,上有點下有豎的時候,點豎應該在一條直線上,按照這樣的結構寫出來的字才有一個“主心骨”,就像一個大樹一樣,不管多麼枝繁葉茂,而樹幹卻始終起著主導作用。〔以柳公權楷書“永”字為例,說明點豎對正〕
點豎對正也叫中直對正,這說明這一類字既要“正”又要“直”,類似於這樣的字有:寶,卞等。
二,中宮收緊在以前的文章我也說過,中宮收緊是結構中的大法,我認為它適合於每個字,很多人總是說字寫得太大或者太散,其實就是沒有注意到中宮收緊的法則。〔以顏真卿楷書“永”字說明中宮收緊〕
中宮收緊對於一個字的形態塑造和神態塑造都有重要的意義,如果字的“中宮”不收緊,那麼字往往顯得臃腫,遲滯,鬆散而無神!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字的“中宮”在不同的字裡有不同的表現,例如“永”字的“中宮”部位在橫撇,撇捺三個筆畫的“報團”之處,而“故”字的“中宮”則是在“古”字和“反文旁”的“交接地帶”。〔“故”字的中宮在兩部分的交接地帶〕
三,撇捺伸展正所謂漢字的一撇一捺都有古人智慧的結晶,確實如此,而撇捺這兩個筆畫是最能表現字的神采的兩個重要筆畫,因此在撇捺上古人的注入的法度頗多,難度也比較大。〔以歐陽詢楷書“永”字說明撇捺伸展〕
一個字中至少有一兩個主筆,除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主筆,其餘則可以稱之為“副主筆”,就好比一個單位一般只有一個正主任,卻有若干個副主任一樣。
而“副主筆”對於一個字的塑造決不能小覷,以歐陽詢楷書“永”字為例,中間的豎鉤無疑是主筆,但是伸展的撇捺卻絲毫不遜色於主筆,而是別有一番味道。
以上列舉了三個由“永”字延伸出來的結構法則,這些法則黃自元在《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中都有論述,而由“永”字延伸出來的結構法則遠不止以上所舉三例。
總結起來,就可以說明“為什麼說把“永”字寫好了,楷書就可以達到相當水平了”,因為根據以上的分析,“永”字確是一個特殊的字例,能由它延伸出諸多筆法,結構的法則,掌握了筆法和結構,楷書不就能達到一個相當好的水平了嗎?
-
3 # 法永禪師
有點關係,但是結構是很複雜的東西,不可以用一個字概括,以偏概全。筆法上也不可以死板的說那麼豐富的筆法用永字八法就可以替代。甚至傅山曾說過他寫這麼多年字,還沒看到永字八法有啥用。畢竟筆法是多變的,不可以固化,單一畫,作為蒙童初學,瞭解下還可以
-
4 # 神韻軒書法
相傳,書聖王羲之用了好幾年的時間,專門反覆勤練"永"字。因為這字有楷書的八法,寫好這個字,其它的都容易寫好。
(永字八法名稱)
後來智永法師又將"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相傳至今。
(王羲之書永字)
(智永書永字)
永字八法代表楷書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一、"側″就是點,書法中許多筆畫起筆都從點開始。
二、"勒″就是橫,因起筆和收筆要勒住筆鋒,所以取名為勒。
三,"弩″就是豎。在書寫豎畫時如拉弓有彈力,所以取名為弩。
(歐陽詢書永字)
四,"策"就是挑法。形似等腰三角形。
五,"掠″指的是長撇畫,有的似象牙,有的似蘭葉。
六、"啄″指短直撇,形態呈三角形。
(柳公權書永字)
七、"趯"指鉤法,書法中有直鉤、弧鉤、斜鉤等。
八、"磔″指捺法。像曲折的水波,寫捺畫時要有一波三折之態。
(顏真卿書永字)
沈尹默先生說:做人要像永字的點,昂首,充滿自信和朝氣。
做人要像永字的豎,挺胸,充滿力量與美。
(褚遂良書永字)
做人要像永字的撇,飄逸瀟灑,看輕一切成績和榮譽。
做人要像永字的捺,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天的功課。
(趙孟頫書永字)
-
5 # 竹外閒人
把“永”字寫好,楷書就可達到相當水平。這一觀點我不敢苟同。一幅書法不外乎筆法、字法和章法構成,能把“永”字寫好是很不錯的,但這只是解決了筆法問題,對於字法和章法還得花費大功夫去探究和探索,才有可能達到所謂的相當水平。
-
6 # 太極阿平63483
因為永字裡邊包括了八個方向的筆畫,基本包括了所有書寫筆畫的種類,所以永字的筆劃練好寫好了,其他字也就順利成章的寫好了。
-
7 # 老陳聊書法
把“永”字寫好,並不能使得楷書達到相當水平。一個字寫好就能整個提高楷書水平,有人相信嗎?!
今天我們學習楷書書法,遠較古人更加註重筆畫、偏旁的單獨練習。然而漢字是一個個筆畫和偏旁的組合體,規範筆畫、偏旁和完成不同的每個字的組合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所以說,企圖透過一本武功秘籍一舉提高整個武功水平是不現實的臆想。規範筆畫和偏旁,牢固掌握間架結構才是提高楷書水平的基本。
-
8 # 翰墨書道
嚴格意義上說,題主所謂的寫好“永”字就楷書就能達到相當水平,並不確切,有些絕對化了。如果我們只學習這一個“永”字是不可能寫好其它字的,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去臨摹學習,這個學習本身還不是一天半天,或者說學習幾個字,就那個一法通萬法通的。寫好永字八法是幫助我們學習書法的基本的一個入門辦法。因為“永”字所包括的八個漢字的基本點畫的造型形態以及漢字書法的基本用筆技法和結構技法,透過反覆臨摹精研“永字八法”可以讓我們相對快一些的掌握書法的基礎技法,比如不同方向的點畫造型特徵,以及不同方向點畫的運筆技法。臨摹練習書法需要掌握的不同的基本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技法,甚至包括初步的讀帖與臨摹技法,都可以透過臨摹練習“永”字來掌握書法臨摹學習的基礎的入門技法,“永”字中包括的書法技法,可以成為我們臨摹學習一家書法的起跑線。臨摹練習“永”字我們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八個點畫的技法。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只要學會永字八法就能能夠寫好一切字的點畫與結構了,顯然是不準確的。
單純就結構方面,永字的結構就不包括其它字形的結構特點,如兩個以上偏旁部首組合成的漢字字形,甚至一些獨體字的結構。所以說,寫好永字八法實際上是我們進入書法之門的敲門磚而已,從“永字八法”入門臨摹學習書法確實是一條簡單到複雜,由淺入深,由約到博的最科學的學習門徑,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使我想起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人拜老師學習文化,老師說,一就是畫一個橫畫,寫二就是畫兩橫畫,寫三就是畫三個橫畫。自以為聰明的人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的文化,不需要在繼續學習了,遇到一位姓萬的人,可想而知,是什麼結果。學習書法我們可不能如此自以為是。書法是一門文化藝術,並不能簡單的認為,寫好一個永字就能夠什麼都會了,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
寫好“永字八法”要善於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更多的是讓我們利用永字八法中包括的用筆技法,結構技法,讀帖的初步方法以及字形的神韻氣勢等方面的技法知識,去深入臨摹學習經典書法,並逐步進入書法之門。
-
9 # 墨騰四海
書法當中的筆畫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合乎標準?換句話說,什麼樣的筆畫是好的,是美的,什麼樣的筆畫不好、不美?我想這個問題,學書法的朋友一定都十分關心,都有此疑問,今天我就對書法筆畫的優劣標準特別楷書筆畫優劣的標準做一個明確的解答與細緻的分析。
回答問題之前,我先對筆畫的組成做一下說明,書法的筆畫是用毛筆透過正確的書寫方法寫出來的,它是靜止的平面圖形,同時它又包涵著動態的感覺。具體說就是書法的筆畫形體是在運動中書寫出來的,同時這種運動的態勢並沒有隨著筆畫的完成而消失,它被凝固在紙上,依靠形體可以顯現出來,這種顯現出來的態勢,我們稱之為筆勢——筆畫的運動慣性,通常表現在筆畫兩端的牽絲映帶上,用來連貫上下之間的筆畫,或者體勢——筆畫形態給人的動感,分量感,通常指形體的正側俯仰。
形是靜止的,可以明確的看到,像方與圓,長與短,粗與細,中鋒與側鋒,等等呈現出來的視覺圖案。勢是透過筆畫顯現出來,可以被直觀的感覺到,比如中鋒圓渾,側鋒妍麗,圓筆含蓄,方筆森嚴,橫畫上拱,成俯勢,橫畫下彎,成仰勢,結體寬博取橫勢,橫向筆畫必然要長一些,結體瘦悄取豎勢,豎向筆畫必然偏長一些,總而言之,形跟勢是合二為一的,有什麼樣的形才會有什麼樣的勢。
透過上面的解讀,大家可以明白,書法的筆畫包涵形跟勢兩個成分,它們的存在都是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的,沒有形,勢無所依附,沒有勢,形空洞無物,因此來說一個好的筆畫是有形有勢,形勢合一的。
筆畫的審美
高質量的筆畫,通常情況下會有三個共同的特點,即:
一,它們都有節奏感,有起伏變化,是生動活潑的,不是靜止死寂的。
二,它們都有立體感,多為圓厚之筆,絕不疲軟,扁薄。這裡的厚不單指厚實,厚重,也指耐人尋味,味道厚。
三,它們都有力量感。粗則筆力千鈞,氣勢雄壯,細則如鐵畫銀鉤,鋒芒耀耀。
這個是從大處述說,具體到楷書筆畫上,它又會有更為細緻、明確的要求。
楷書筆畫的標準
關於楷書筆畫的寫法以及要求,古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們總結出了許多理論文章,裡面不乏真知灼見,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大家耳熟能詳的《永字八法》。
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用數年時間,專門練習“永”字,從中總結出了《永字八法》。他認為,永字具備楷書所有筆畫的書寫方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就都能寫好。
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是無稽之談,是為了渲染文章重要性古意編造的附會之說,不過事實上,永字確時極大程度上涵蓋了楷書當中的基本筆畫,除了戈鉤,應該都包括了。
下面我參考衛夫人《筆陣圖》中對筆畫的解釋,再結合《永字八法》的命名,對這八個基本筆畫進行一下分析。
第一法:側
側我們今天稱作點。衛夫人《筆陣圖》上說:點如高峰墜石。這句話就很全面的說出了點畫的標準,既要有形,還要有勢。寫一個點要像高山之上一塊石頭往下落,這裡的石,指的就是點畫的形,要結實,厚實,高山墜落之勢,指的就是點畫的筆勢,體勢。
第二法:勒
勒我們今天稱作橫,永字八法上指短橫。衛夫人說橫要如千里陣雲。寫一橫要像千里運轉翻騰的長雲一樣,長雲指的就是橫畫的形,它不能是一條浮薄的扁線,而是要跟雲一樣立體,厚重,千里運轉翻騰,指的就是橫劃的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黑雲壓城的感覺,跟那個差不多,都有一種逼迫感。
第三法:弩
弩今天我們稱作豎。寫字時老師經常會告誡大家要橫平豎直,其實在書法中,是沒有一個字是橫平豎直的,楷書的橫畫多向右上方微微傾斜,豎畫多是中間部分略微向左或者向右彎曲,那麼這個彎曲的度數以及他的態勢如何?弩這個字給了很好的說明,寫豎要像弓弩一樣,有緊繃的感覺,不能像麵條一樣,隨便彎曲一下就行。
第四法:趯
趯我們今天稱作鉤。顏真卿在《八法頌》中說:趯,峻快以如錐,在《筆法訣》中說:趯,須存其鋒,得勢而出。都是說出鋒要爽利。存鋒是為了蓄勢,好比用腳踢人,先向後甩,然後順勢踢出,這樣寫出來的鉤才有力度。
第五法:策
策我們今天稱作提。策是馬鞭的意思,這裡取策馬之意,即用馬鞭打馬的意思,馬鞭打馬,都是高高揚起,迅速落下,鞭子尖打在馬身上即可,具體到提,指的就是書寫上要凌空取勢,快捷迅疾。
第六法:掠
掠我們今天稱作長撇。衛夫人說掠要如陸斷犀象。寫撇畫要像被刀砍斷的犀牛角、象牙一樣。這裡犀牛角,象牙指的是撇畫的形,由粗到細,變化自然,快刀砍切指的是撇畫的勢,要起筆斬截,堅實有力。
第七法:啄
啄我們今天稱作短撇。從啄字上就可以看出,短撇要寫的像鳥喙啄木一般,一下一下,速進速出。這裡的鳥喙指的就是短撇的形,速進速出指的就是短撇的勢。
第八法:磔
磔我們今天稱作捺。捺有平捺有斜捺,平捺在古代一般稱為波,取一波三折之意,永字的捺因為是斜捺,所以稱為磔,取刀砍斧剁之意。具體到寫法上,為了表現出捺筆的澀勢,由細到粗的變化如同刀往下砍一般,一下一下澀進,因此用磔字來稱呼,最為形象。
-
10 # 老鬼畫符
寫字有八法,而永字剛好符合八法,所以初學者一定要認真研究這八法起筆,走向,收筆等,只有得心應手,才能下筆有神,
-
11 # 千垛顧榮保
代代相傳的“永字八法”由書聖王羲之從書藝、人生、社會而總結出的“書宗秘籍(訣)”,其更多受其師衛夫人舞劍之啟迪。因此無論楷行草都時而靜若處子、時而動而脫兔、突然間會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時風平浪靜、天際彩虹、萬物祥瑞且臻榮。所以蘭亭序天下第一書實至名歸。
所謂永字八法就是:點、橫、豎、撇、捺、提、鉤、短撇。只是古人將每個筆劃作了形象生動的比喻:(1)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 (3)豎為弩,似開弓射狀 (4)鉤為趯,如跳躍 (5)提為策,比策馬之用鞭 (6)撇為掠,象梳子順頭髮 (7)短撇似啄,貓頭鷹(鳥)啄樹捉蟲 (8)捺為磔,東西開裂,此指筆豪全鋪開。
學好永字八法的確是練習書法技能的“秘笈”,這可說是歷代書家推崇之法,多練有益!當然學書法、繪畫及任何藝術均無捷徑可走,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見得真功,亦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總感覺書法是無言的詩,無聲的音樂。我愛書法,國之瑰寶、世界矚目(獨一無二)……
-
12 # 晉唐散人
永字寫好了,楷書就可以達到相當水平——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永字包含了八種筆法,以為學會筆法了,字是由筆法組成的,所以其他字也會寫好。永字成了萬病之藥方,試問人世間有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方。就好像我們讀書時那句如雷馬貫耳的那句話“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呵呵呵!!想練好楷書,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筆一劃,一字一句地練。
-
13 # 浪跡牛魔王
一個永字包涵了楷書的基本筆畫,把永字寫好了意味著掌握了楷書的基本筆畫,即便成不了大家,最起碼寫出來的字也不會很難看。
-
14 # 虎嘯猿啼
因為一個“永”字,包含著寫毛筆字的基本要素,點橫豎撇捺,都有。
首先說點,點要有氣場,要有態勢,要圓潤,就像畫龍點睛之筆,又像臥龍,點的好,整個字,就活了。
然後說提豎勾,提,就像鳥嘴,生動而有靈氣,如果有一隻尖銳鋒利的嘴,這隻鳥,就不會差到哪裡去;豎,一定要筆直,粗獷,壯碩,像一顆參天大樹,樹葉茂盛,清翠欲滴,生機盎然;勾,與上提相對應,漁舟唱晚,星月相輝,一唱一和,好一派春江花月夜圖。
左邊:
大提,與頭點,與小提,相呼應,一二三,層次分明,像一座三層的廟宇,前重後輕。
左撇,纖細修長,均勻流暢,像柳枝一樣,隨風飄舞,盡顯優雅氣質。
右邊:
大撇,與左撇相應,一上一下,大頭細尾,是主要的側枝。
捺,這一筆,最難寫!
如果說,看一個人的毛筆字的功力有多少,寫一個字嫌麻煩,那你就叫他捺一筆看看。
好的捺,似軍人正步走踢出去的腿,鏗鏘有力。
要想寫好毛筆字,只有練,沒有捷徑可走,寫多了,你自然就會意了。
同時,觀賞名人的習作。
為什麼要這樣寫?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美在哪裡?
其實,都一樣,字如其人,好的字,都喜歡,好的人,也喜歡。
-
15 # 溫春派
學會這“永字八法”,才是書法成功的關鍵
中國書法從文字誕生之初便是從自然中生髮出來的,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後來的篆隸以及楷行草,其創作技巧無不是與自然相貼合。
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道: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如陸斷犀象, "折"如百鈞弩發, "豎"如萬歲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書法當中的每一筆每一畫皆是出於自然。
顏真卿求教於懷素,懷素道:
“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懷素認為草書用筆當如夏雲之詭譎,飛鳥、驚蛇般迅捷,又像牆壁拆毀的紋路般自然,這便是師法造化的自然之態。
古人學字,有從“永”字練起的傳統,王羲之曾經用數年時間,專門研究“永”字,他認為“永”字八法齊備,寫好了這個字,其他的字就不在話下了。
這裡說的“永字八法”皆符合我們上邊所說到的自然之態,即:
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永”字八法
側
王羲之《黃庭經》“六”字與“翻飛之鳥
“點”最能體現一個字的精神狀態,古今將其譽為“美人之目”。這裡的“側法”要如鳥之翻飛,從平行到下落的一種俯衝之勢,就像衛夫人《筆陣圖》中所說的:點如高山之墜石。
如左圖中的一個側點,與橫畫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另外有一個下翻之勢,從物理學上來看物體的勢能取決於高度與質量,正是這種結構間距加上這種翻落之感,就形成了“側點”在將落未落時候“高山墜石”的態勢。
這種“側點”的寫法在楷書當中較為常見,構成了“以斜取正”的藝術原則。
歐陽詢與顏真卿的“交”字
左邊歐陽詢的“交”字,上面的“側點”與“橫畫”構成了歐體楷書獨有的險絕風貌,透過一點一橫,製造險絕之勢,最終透過“捺筆”來平險,而右邊的顏楷“交”字,在險絕的意蘊上便有所不及了。
勒
褚遂良的“橫畫”與騎者勒馬
騎過馬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勒韁繩的時候,發現會越收越緊,這種緊收之勢在書法當中便是這個“勒法”,是一種行筆時候的滯澀之感。
唐代大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玉堂禁經》中說到:
畫如長錐之界石。
說的就是這種滯澀感,滯澀感的形成乃是“中鋒逆入”行筆狀態,若是側鋒行筆這種滯澀感會弱很多。如左圖所示,是褚遂良所書橫畫,整個橫取斜勢,呈現一種由“逆入”到“中鋒”的狀態,急勢而入從而緩勢而收。
唐、宋、元、今諸家的“橫畫”
參看此圖,從上到下依次為唐顏真卿、宋蔡襄、元趙孟以及今人啟功先生所作橫畫,皆是以“勒勢”貫穿,先急後緩,然後收勢,可見,此“勒勢”古法,貫穿了整個書法史。
努
這個“努”字理解起來其實比較簡單,就是“努著勁兒”寫的意思,但是個種意趣卻非有一定功底所難以領會。唐人柳宗元在《八法頌》當中說道:
努過直則力敗
意思是說,豎若是寫得過於豎直,則視為敗筆。我們看古人的寫的豎筆,幾乎很少出現非常平直的現象,一般都是以向背關係出現的。
我們看上邊圖片,左邊為歐陽詢所書“月”字,書寫的時候以中鋒壓紙下行,就像右邊的健身教練用力往下拉力一般。若是筆力不足,則豎筆難以成功。右邊的“豎筆”有左張之勢,左邊的撇畫有右張之態,左右兩個部分構成了一種向背關係。
趙孟、柳公權、褚遂良所書“月”字
我們看上圖趙孟、柳公權與褚遂良所書“月”字皆是如此,“豎不能直”構成了書法中矛盾的基本規律。
褚遂良與顏真卿的“門”字
再如上圖所示兩個圖例,褚遂良的“門”字與顏真卿的“門”字,沒有一個“豎畫”是直的,古人寫“豎筆”一般都會照顧到這種“向背關係”,若無向背之勢,則豎筆必定區域性會有曲直關係,最忌平直而板滯。
趯
趯(音ti)是“跳躍”的意思,指的是“鉤法”要有跳躍之勢。我們知道人在跳躍的時候要蓄力,蓄力飽滿之後,才能跳得高,書法出鉤也是這般,需要一定的蓄力,然後趯出。
褚遂良的“永”與跳遠運動員
如上圖褚遂良的“永”字比較能說明問題,“豎筆”下行之後必然要有蓄勢,所以在出鉤之前要有一個“衄挫”動作,作為蓄勢準備,然後出鉤,方能凌厲峭拔。正如右圖的跳遠運動員下蹲蓄力,跳向遠方,一般道理。
顏真卿的“水”與趙孟的“水”
再如上面二字,出鉤皆是蓄勢鉤出,若無蓄勢之力,出鉤便沒有精神,則可視為敗筆。
策
“策勢”指的是提筆時候的狀態,猶如策馬之鞭,突出迅捷的勢態,指的是我們常用的“挑畫”,下筆之時要有空中動作,下筆之後隨即調為中鋒,行筆之時,緩慢收勢提筆,行筆不能快,快則容易形成側鋒,從而變得油滑。
歐陽詢的“策”筆與策馬之態
我們看歐楷中的“策勢”與“策馬”之態,其共通之處乃是“發力點”與“得力點”,“發力點”在“策始”,也就鞭頭的位置,“得力點”在“策尾”的地方,也就是鞭尾的位置。這是寫好這一筆的要素。
褚遂良與柳公權的“比”字
再來看褚遂良與柳公權的兩個“比”字,其“策勢”用筆皆如“策鞭”一般,起筆發力,行筆收勢,最後筆尖從畫心處提起,這樣才能使整個筆鋒調正。
掠
“掠勢”即為撇畫,古人將其形容為“用篦之掠發”。馮班在《鈍吟書要》中有云:
“掠如蓖之掠發,此乃斜懸針而末鋒飛起,宜出鋒處送筆力到而勻,不可半途擊出,則無力而瘦弱。”
說的是“掠筆”要力度均勻,一氣呵成。整個筆畫既要有輕重變化也要有節奏感,還要注意收筆時候的迴護之勢。
歐陽詢的“差”字與梳頭
我們看歐陽詢的“長撇”與梳頭的狀態,長撇變化多樣,從粗到細,再從粗到細,共有四變,收筆的時候還要有迴護之勢。只有像梳頭一般,從始至終用力均勻,最終呈現的狀態才能“順滑”而“舒暢”。
《董美人墓誌》中的“史”,以及趙孟
我們隨意挑選了幾個名家寫的長撇,依次為《董美人墓誌》中的“史”,以及趙孟與顏真卿所書“史”字。圖中不同顏色標註部分,皆為變化的關鍵點。在均勻用力的書寫狀態下,透過輕微的提按,產生不同的輕重變化。
此“掠法”筆調,最終宜如篦頭之掠勢,悠揚而舒暢。
啄
“啄”筆為短撇的書寫狀態,用筆宜明快而爽利,正如“鳥喙啄物”一般。
歐陽詢的“乎”字與“鳥喙啄物”
此筆下筆要果斷,有粗到細一氣呵成,突出迅捷之態,如“鳥喙啄物”。
歐陽詢的“千”字與柳公權的“千”字
我們隨便找兩個“短撇”,從起筆之始,便開始蓄勢,而後順鋒出勢,這個出鋒的動作並非順勢掃出,而是透過輕提而收,如“鳥喙啄物”般自如而遊刃有餘。
磔
“磔”(音zhe)字是裂開的意思,如牆裂之勢,在這裡說的是筆鋒的開張。
智永的“文”字與筆鋒的開張
如上圖所示,智永的“文”字與筆毫鋪開之勢,捺筆從起筆調鋒而後中鋒下行如紅色箭頭所示,到“磔”筆處,如紅色圓圈所示,始變為側鋒,這是要轉手腕重新調為中鋒,最後提鋒收筆。
智永、歐陽詢、柳公權所書“人”字
我們看智永、歐陽詢、柳公權所書“人”字,皆是如此。
歐陽詢在《八訣》當中說道:
一被常三過筆
意思就是說,這個筆畫要有三次調鋒的狀態。從中鋒到側鋒,再從側鋪毫調為中鋒,其核心要點便是筆鋒要開張鋪毫,否則這種變化之態很難體現出來。
相傳“永字八法”自王羲之始,而後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智永,後來又傳給了虞世南,“永字八法”的傳承與唐人張彥遠《法書要錄》中所描述筆法的傳授大致類似,區別在於一個是王羲之得授於神人,一個是蔡邕得授於神人。
“神人傳授筆法”的說法固不可信,然古人之筆法大約可以從“永字八法”當中找到蹤跡,成為我們今天跡近古人書法真諦的一個良好途徑。
-
16 # 藍天劍一
首先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永”字在書法學習和教學中的應用,其引用的是相傳智永發明的“永字八法”:點為側;橫為勒;直筆為努;鉤為趯(tì);仰橫為策;長撇為掠;短撇為啄;捺筆為磔(zhé)。
說明在永字中有漢字所包含的 8 種基本筆畫,但不是全部筆畫。而且大家也都有體會,把筆畫練好不一定字就能寫好,更何況這裡只包含 8 種筆畫。大家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學習和提高書法水平的方法,但絕對不能代表“永”字能以點帶面,更不是學習書法的訣竅。
小學課本漢字基本筆畫
寫好個別單字,絕對不可能就能把楷書水平提多高。許多書法家水平挺高,但總有自己感覺彆扭,掌握不好的字。作為一個書法初學者,就更沒有這樣的捷徑可走了。
智永真草千字文
而且“永”字從書寫的角度,是一個比較容易掌握,容易寫好的字。
一是因為組成字的筆畫不同,而且各自分佈在字的不同位置,不會出現相互的衝突。
二是因為雖然是個獨體字,但是結構挺好,像“凹”、“凸”“之”等字就相對難寫一些。
三是因為是獨體字,所以就不會出現像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等字的佈局安排了。
四是因為沒有重複的筆畫,處理起來簡單一些,而像“川”、“順”“須”“所”等字就難寫一些。
五是因為它不像有些字中出現了穿插、或需要逼讓,難處理一些,像“難”、“翅”“使”“酩”等字就難寫一些。
所以不能指望把“永”字掌握好、寫好了,就一定能把書法水平提高多少;更不能因為把“永”字寫好了,就沾沾自喜。
-
17 # 王樹山書法
為什麼說把“永”字寫好,楷書就可達到相當水平?
楷書又稱正書、正楷、真書。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鍾繇,最古老的楷書是鍾繇寫的《宣示表》《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的楷書在鍾繇楷書的基礎上有發展,顯得更為美觀。楷書可分為晉楷、魏楷和唐楷三種。人們印象最深、使用最多的是唐楷。但現在進入鋼筆和電腦時代,毛筆的實用性書寫已被普遍放棄,書法的傳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環境變異。書法或書寫已經在近百年的變化中格局大亂,傳統書法被邊緣化。
楷書的代表人物是歐、顏、柳、趙。歐陽詢楷書特點是用筆凝練含蓄,剛勁清俊;結構內緊外鬆,左斂右放,方整端莊,平正中有險絕,古樸中寓潤雅,是兼取南北書法精華的傑出典範代表。書法作品是《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顏真卿楷書作品的風格特點是用筆清俊遒美;結體方正勻穩,端莊謹密。代表作品是《多寶塔碑》。柳公權楷書的特點是用筆堅挺瘦削,強調起、收筆與轉折處的頓按,呈明顯的隆起結節華飾現象;結體中宮收緊,四方開張。代表作品:《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元朝趙孟頫的楷書不激不厲,平和蘊藉,筆法精熟,結字平正秀麗,氣息高古。趙孟頫書法師法“鐘王”,出入晉唐。影響元、明、清三朝。被後人列為歐、顏、柳、趙四大楷書之一。代表作品《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永字八法”是指構成“永”字的八種基本筆畫的寫法。一是點為“側”,二是橫為“勒”,三是豎為“努”,四是鉤為“趯”,五是左上畫為“策,六是左下撇為“掠”,七是右上撇為“啄”,八是右下捺為“磔”。“永字八法”的八種基本筆畫寫法大部分是楷書書寫的基本筆畫,所以說把“永”字寫好,楷書就可達到相當水平。
-
18 # 黎明曙光V
中國文字是由諸多筆畫構成的,筆畫練好練到位了,書寫的水平也會跟著提高。“永”字包含了書法中的大部分筆畫,點、橫、豎、鉤、長撇、短撇和捺(從書法角度劃分),而且永字相對難寫,筆法布控比較難把握,需要考慮佈局、上下居中、左右排列、字心位置等因素,每個筆畫的精確書寫,筆畫的起始把控都非常講究,因此,常有人會說練好了“永”字書寫水平就上去了。其實,練好永字“八法”固然重要,但也只是練字的一個環節,要想有所成就,還是要多臨古碑貼,多從古人學書的故事中汲取精華,反覆練習,相信功到自然成。
-
19 # 聽潮亭下
「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以諸宗元所著《中國書學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為明瞭。
(1)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
(3)豎為弩(用力也);
(4)鉤為趯 (跳貌,與躍同);
(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6)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
(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8)捺為磔(磔音哲,裂牲為磔,筆鋒開張也)。這也叫做永字八法。所以說“永”字寫好了,就能寫好楷書。
相傳王曦之曾在練書法時,曾遇一位老人點透,是以永字八法,他的書法才一日千里,寫出後世流傳的《蘭亭集序》。
《法書苑》:“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
這便是永字八法的妙處。
-
20 # 夏日藍藍天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永字八法”基本包含了楷書的所有筆法,練好了這個字,不說楷書達到相當的水平,但對基本筆法就有了一定的掌握。
回覆列表
”永“字寫好就可以使楷書達到一定的水平,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所談的”永“字,主要是由書聖王羲之老師衛夫人的《筆陣圖》所出,如今”永“字主要代表著組成漢字的八種筆畫:點、橫、豎、撇、捺、折、提、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永字八法“,也是書學者初學書法必學的。
一、筆陣圖(區域性)一[橫]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撇] 陸斷犀象。 乙[折] 百鈞弩發。 ∣[豎] 萬歲枯籐。 、[捺] 崩浪雷奔。 習[即「橫折鉤」] 勁弩筋節。筆陣圖中將漢字筆畫的書寫進行了意象表達,進一步使書學者領悟書法的奧秘。
圖片:衛夫人簪花小楷
二、”永字八法“如下圖:
我在上面有說過,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寫好筆畫是寫好漢字的基礎,將筆畫的書寫基礎打好進而學習偏旁部首再學習間架結構,如此,漢字的規範性書寫即可學成。
當規範性的漢字書寫基礎打好後,我們就可以跟學習毛筆書法一樣,進行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和審美來選擇字帖進一步採用臨摹學習法進行高階地學習。
因此以”永字八法“為基礎,夯實好後再進一步的學習會使我們將來的拓展性來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