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藝術人生多姿多彩

    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關鍵作用,就因為她是“天子心愛的人”。

    詳細過程:

    宋江一心想著招安,但卻事與願違。在兩戰童貫之後,童貫答應回到京城想皇帝諫言,將梁山想被招安的意向上報,結果他與高俅闡述之後,高俅非但沒有將這個事情上報,還帶兵三次圍剿梁山。

    三百高俅之後,宋江派出梁山好漢與高俅一同回京,等候招安的訊息,誰知高俅回到自己的地盤後,將梁山跟隨前來的好漢軟禁在府中,不准他們隨便出入。

    宋江為了尋他們二人,也為了招安之事,親自前往京城尋求門路。他將目標鎖定在名妓李師師身上,因她很受宋徽宗的喜愛,如果直接找皇帝闡述想被朝廷招安的想法不現實。

    便前來找李師師,想透過她的關係將這個想法告知皇帝。在元宵時節,宋江帶上燕青、李逵等人一同前往東京,結果李逵在東京城中鬧事,使這次想招安的事流產。

    之後,宋江又一次派燕青前去尋找李師師,燕青長相帥氣,是梁山的第一美男子,他與李師師看上去就是金童玉女,兩人十分般配。

    燕青來到妓院拜訪李師師,結果遭到李師師的多番挑逗,瞧見燕青不為所動,李師師越發覺得他是個正直的男人,十分瞧得上燕青。透過李師師的引進,燕青見到了宋徽宗,先是在他面前獻技,博得宋徽宗的青睞,燕青在將梁山想招安的想法告訴皇帝。

    皇帝當然很高興,他多次安排人前去圍剿梁山都沒有成功,此次梁山的人親自來找他,正好解決了他的心頭之患。

  • 2 # 細思恐集

    讀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里面有一個第一美女,就是轟動京城的李師師了。

    她應該也是四大名著裡最為知名交際花了。

    在水滸這部書中,李師師是汴京名伎,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物件,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李師師就是宋徽宗時期,京城的夜店一姐。

    應該說她在整個書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幫助梁山好漢招安的協調作用。

    要知道,宋徽宗也是一個風流皇帝,雖然自己有後宮佳麗三千,但是卻喜歡整天溜到宮外去逛夜店。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本身皇帝后宮就有這麼多的佳麗,怕是天天見面應酬都有得花大把時間,等把後宮佳麗們應酬完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了,那麼宋徽宗還要溜出去逛夜店?

    畢竟在古代想要成為皇帝后宮佳麗也是需要不少門路的,所以可能不少佳麗都是來自於官僚階級的親戚紐帶關係,比如:某大人的侄女啊,外甥女啊,小姨子啊。

    畢竟某個佳麗要是被皇帝寵幸成為王妃,那麼這些官僚們就成為了皇帝的親戚了。

    所以推測,宋徽宗那後宮佳麗三千可能有二千九長得都像童貫、蔡京、高俅這樣的臉,換成大家也受不了,所以宋徽宗實在憋不住了,只能跑到夜店去了。

    這個夜店一姐李師師也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宋江為了找宋徽宗談招安合作,還特意跑到夜店去公關李師師,這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李師師的幫助下,宋江終於和宋徽宗達成了統一合作,從此宋江就走向了一條自取滅亡的道路。

    實際上歷史上的李師師和宋徽宗的確有份私情,但《水滸傳》中李師師的故事還是虛構為多。自古紅顏多薄命,特別是國家動亂的時候。真是歷史上的李師師,在北宋滅亡了,就下落不明瞭。

    當時《水滸傳》的電視劇中還安排了李師師和燕青的感情戲,最後給李師師安排了一個結局,跟著燕青私奔了,這是電視編劇為李師師這個人物設計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水滸中,燕青與李師師一共見面四次。前兩次是在水滸原著(120回本,下同)第72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中,時間是宣和三年的元宵節前後。這兩次見面時間較短,均有宋江在場,且每次宋徽宗都偷偷跑來。

    可以說,兩人只是泛泛之交。後兩次是在水滸原著第81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計出樂和》中,時間為宣和四年的正月。此時梁山大敗童貫、高俅,宋江力主招安,燕青受命再會李師師。

    第三次見面,兩人共處一室時間較長、交流最多,這也讓多情的李師師對燕青的曖昧態度直接升級。

    第三次見面,因為有求於李師師,有豐富技能包的燕青陪她喝過幾杯酒、吹過一支簫、唱過一隻曲。李師師甚至還用手撫摸了燕青赤裸上身的絕美花繡。

    可以說,李師師為撩撥燕青也是下足了功夫。

    然而聰慧伶俐的燕青始終坐懷不亂,還用結拜姐弟的緩兵之計拴住李師師的邪心,並最終不辱使命,順利面見宋徽宗,述說梁山忠義。

    事後,燕青曾發誓道:“大丈夫處世,若為酒色而忘其本,此與禽獸何異!燕青但有此心,死於萬劍之下。”

    重誓之下,足見燕青絕非貪戀酒色之徒,胸懷雖然寬廣但塞不下兒女情長,只能容下堅定的招安信念。

    就連水滸作者也就此事在書中讚道:“因此上單顯燕青心如鐵石,端的是好男子!”古往今來,此種男兒又有幾人?

    此後的歲月裡,燕青和李師師就再也沒有見面。

    燕青隨梁山招安後東征西討,數次過東京而不入,並最終於徵方臘後隱姓埋名、遠走他鄉。而李師師,依舊是帝國聞名的那個煙花女子,靜等流年。

    在水滸原著第120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的大結局中,李師師仍有出場。

    當時宋徽宗又從地道來到她家,“李師師慌忙迎接聖駕,到於臥房內坐定”。此時宋江、盧俊義已死,燕青失聯已近兩年,李師師於此時的出場,證明了坊間流傳兩人私奔純屬子虛烏有,那隻不過是後世讀者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臆想。

    也許,燕青和李師師從來就未曾愛過,她只是一直住在他心中最柔軟的那個角落。

    南宋的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說過:“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伎,名噪一時”。又說:李師師流落浙江,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但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

    這一記載被後人們所認同,這種說話的意思就是後來李師師逃到浙江當歌手了。

    在小說《李師師外傳》中說到李師師最終出家當了女道士,把宋徽宗賞賜給她的金銀全部捐給軍隊抗金,後來李師師被金兵俘虜,吐金釵殉國了。

    或許也應了那句話:姐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仍然有姐的傳說。

    ps 配圖為影視劇中的李師師扮相,不知哪位最接近您心目中的李師師?

  • 3 # 大道天成

    這是一個契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承上啟下,上呈天聽的載體,當是時,言路堵塞,下層社會矛盾無法透過及時有效的通道到達天聽,而李師師正是一個良好的契機,不管歷史上有無李師師宋徽宗的故事,但作為作者,作為小說,透過李師師上傳天聽,既能表達的相對和諧,不會顯得突兀,具有連貫性和傳奇行,符合小說的意境。二是透過某種思維表達上層社會沉迷紙醉金迷,忽視人間疾苦,也呼應了各地農民起義的深層含義和社會背景,有異曲同工之妙,前後呼應之意。

  • 4 # 鄧眼看世界

    《水滸傳》中的李師師,到底有啥本領,為何能2次左右梁山好漢們的命運?

    也許有人都立刻答道:李師師把宋徽宗迷住了,自然她說啥宋徽宗就聽啥唄。可問題是,既然宋徽宗這麼迷李師師,為啥不堂堂正正地把李師師弄進宮裡去,還鑽什麼地道?

    比如在宋江見李師師時,突然聞聽“官家(宋徽宗)從地道中來至後門”。再看李師師立刻讓宋江趕緊走,然後去迎駕,而別的人則“連忙收拾過了杯盤什物,扛過臺桌,灑掃亭軒”。

    須知宋江這次來見李師師,連面都沒見呢,就先給了“一百兩金子”,後面還給了許多金銀寶物,而李師師的名頭則是“花魁娘子”——這個名號,堪稱滿滿的青樓味道。所以李師師只不過是宋徽宗的“野味”罷了!明白了李師師在《水滸傳》中的定位,自然“迷住宋徽宗”的理由,也就不成立了!

    畢竟宋徽宗不傻!比如,為啥剛當皇上沒多久,就破例提拔高俅掌管“殿帥府”?而高唐州的高廉和殷天錫,為啥敢無視柴進的“免死鐵劵”,向死裡整治柴進?道理很明顯,宋徽宗需要高俅這樣一位,可控制,又聽話,能辦事(作惡)的人,就如宋江需要李逵,是一個道理!

    明白了宋徽宗和李師師之間的關係,也就好理解後面的內容了,這就是李師師2次“左右”梁山好漢的命運,先來說第一次!

    在宋江求見李師師時,由於撞倒了宋徽宗,李師師慌忙去迎駕。宋江、柴進和燕青這三人只能“閃在黑暗處,張見李師師拜在面前,奏道:“起居聖上龍體勞困。”當時宋江就高興壞了,想立刻蹦出去,求宋徽宗“一道招安赦書”,幸虧柴進冷靜,攔住了宋江,說:“如何使得?便是應允了,後來也有翻變。”

    柴進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明白如今宋江要是敢蹦出去,絕對是宋江要啥就給啥,但只要宋徽宗屁股坐在龍椅上,立刻就敢不惜代價地滅了梁山!因為宋江這等於是發現“皇上的醜事”了,他焉能不死?

    隨後由於李逵大鬧東京,宋江等趁機逃走。跟著宋江連敗童貫和高俅後,讓燕青攻關李師師,兩人結為姐弟關係。果然再次撞倒宋徽宗前來。這時的燕青,由於是李師師的弟弟了,自然就能見宋徽宗了,燕青便利用這個身份,說出了自己是梁山好漢,並索要了一張“免死聖旨”,這時宋徽宗問:“汝在梁山泊,必知那裡備細!”

    燕青立刻把所有經過說給宋徽宗,並告訴宋江是盼著招安呢。宋徽宗這才開始罵童貫和高俅騙自己。而李師師則立刻勸道:“陛下雖然聖明,身居九重,卻被奸臣閉塞賢路,如之奈何?”果然很快宋徽宗就命宿太尉,招安了梁山好漢們!如今,透過上面的介紹,可以清楚的看到兩點。

    第一、燕青之所以能跟宋徽宗說上話,是藉助了李師師弟弟的身份!

    第二、宋徽宗是主動詢問梁山情況的,顯然宋徽宗根本就不信燕青是李師師的弟弟。因為燕青告訴宋徽宗,自己是被“劫擄上山,一住三年。今年方得脫身逃命”。而宋徽宗又正憋著勁要剿滅梁山。宋徽宗若真信了燕青是李師師的弟弟,那必會安撫燕青:不就是梁山草寇嗎,看我滅了他們,給你報仇!

    所以,李師師在梁山招安這事中,其實僅僅是起到了一個“皇上把柄”的作用。因為前有李逵(梁山好漢)在李師師家這裡大鬧東京——李師師家火起,驚得趙官家一道煙走了。如今就又冒出一個梁山來的李師師的弟弟——以為宋徽宗是傻子嗎?

    這其實就等於梁山上的人,知道了宋徽宗和李師師之間的事了。如果宋江真拿這事做文章,反了北宋朝廷,那宋徽宗的臉向哪裡放——堂堂北宋帝王,卻是鑽地道私會青樓花魁……

    所以不是李師師本領大,而是宋徽宗的把柄落在梁山手中,為了保全臉面才裝傻充愣說,童貫和高俅騙自己。若這兩人真敢騙宋徽宗,那就是欺君之罪,這等大罪卻只被宋徽宗訓斥一頓就沒事了。這不奇怪嗎?

    明白了宋徽宗為啥在李師師這裡,定下了招安梁山,也就明白了為啥宋徽宗後面跟個傻子一樣,任憑高俅、蔡京等人那麼坑害梁山好漢們,而他卻永遠是最後知道,比如李師師第二次左右梁山好漢們的命運,也是這種情況。

    宋江被毒死後,宋徽宗便在李師師這裡做了一個夢,被戴宗請到梁山,宋江告訴宋徽宗:“天帝哀憐臣等忠義,蒙玉帝符牒敕命,封為梁山泊都土地……”然後被李逵嚇醒,告訴李師師自己夢到宋江等人了。

    這時李師師說:“凡人正直者,必然為神。莫非宋江端的已死,是他故顯神靈,託夢與陛下?”結果宋徽宗真就為宋江等“大建祠堂”,還親書四個大字“靖忠之廟”!即,李師師一句話,又讓宋江等人死後成神了!

    這樣荒誕的結果,只能怪宋江!因為他非要用這種“見不得光辦法”。即,用見不得光的青樓花魁當招安引薦人,自然招安這事,也就註定是見不得光了。從這點上來言,李師師能2次影響梁山好漢的命運,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堪稱是梁山好漢們的一個莫大諷刺。故而做人做事,千萬別學“宋江招安”這樣,還是堂堂正正為好,不然只能留下笑柄!

  • 5 # 華盛盾

    《水滸傳》裡的李師師在招安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關鍵媒介作用。她是天子“心愛的女人”若沒有她在宋徽宗身邊吹枕頭風進言,什麼鳥安也招不成。

    那麼李師師一個歌姬何來如此大的本領。連皇帝老兒也聽她的。首先李師師長的特別美。晏幾道曾作《生查子》詞贊她的色容:“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而且李師師特別有氣質。宋徽宗曾經與皇后嬪妃閒聊時說起李師師時,對談及寵愛她的原因打了一個比喻:假如從你們嬪妃當中挑出一百人,把釵環首飾卸下來,換上素裝,讓她同樣打扮混在一起,人們一眼就能認出她與你們的不同,她的那種氣韻風采,不是僅僅從面貌和身段上的美去體會的。”

    其次李師師多才多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特別是歌喉琴藝在東京少有匹敵。最擅長“小唱”,所唱多為“長短句”,即今之宋詞。宋徽宗每次聽到她柔綿婉轉的彈唱,都會如痴如醉宛若夢中,並不自覺的拍板附和。在詩詞方面造詣也頗深,和秦觀,周邦彥,晏幾道都有詩詞酬唱之作。再次,李師師還豪爽仗義慷慨有快名,號稱“飛將軍”。周邦彥落難被貶,她慕其才華,竭力營救,使他又重新回到朝廷。為燕青在皇帝面前求得一紙“赦書”。對拯救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出力不少。宋、金河北打仗。她把所有的積蓄全部捐獻給前線。後被金軍所掠,為不受辱吞金而死。

    《水滸傳》宋江一心向為國出力,想盡辦法和路子,想面見宋徽宗以表忠心。無奈徽宗身邊小人環繞,哪裡有機會?不是李師師出門周旋,宋江怎麼會和宋徽宗礬樓想見?招安大計也永遠實現不了。李師師雖身已汙,但其品德出汙泥而不染。真乃女中豪傑也。

  • 6 # 楓葉文史陣地

    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宋徽宗時期,講述了108位好漢齊聚梁山,替天行道、為民除害的故事。然而,梁山好漢最終卻被小人所害。全篇小說反映了民間起義:從衰到盛、從盛到亡的全過程。

    如何能看出宋徽宗的無能,故事一開始就出現了一個叫高俅的人,他本是浮浪破落子弟,卻因為踢得一腳好球,而被昏君看中,後升為太尉。圍繞以高俅為代表的,是一個權大無邊、無法撼動的利益集團,以及一些地方的貪官汙吏和強權惡霸的為非作歹,使忠良處處受難,使百姓不得安生,最後造成了官逼民反,這也反應了當時社會最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從而聚集起了一大批梁山好漢、這些忠良都是身居要職,或有遠大抱負的人,最開始,誰都不願意做反賊,然而是一些地方貪官和以高俅為首的奸賊小人非要將他們趕盡殺絕,逼上梁山。

    即便被逼上了梁山,眾位梁山好漢還是願意歸順朝廷,為國效力。宋江對朝廷一片忠心耿耿,卻找不到合適的舉薦人,這時候,李師師的出現就最合適不過了。宋江打探到了李師師是京中有名的歌妓,又是皇上身邊的紅人,為了能使宋徽宗知道他梁山好漢的真正想法是歸順,而不是和朝廷對著幹,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讓皇上知道他的想法。宋江等這一刻,大概已等了好久,所以,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宋江能做到梁山的“領頭羊”,自然比誰都聰明,他既要抓住難得的機會,還要保證萬無一失。李師師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她是一名歌妓,又是皇上身邊得寵的人,沒有社會上覆雜的人際關係,自然就不會走漏任何風聲。燕青是梁山好漢裡面數一數二的美男子,而宋江一副如碳黑的臉,想必還沒等把話說完,李師師就已經很厭煩他了。

    燕青是美男子,又是單身漢,還通曉音律,這基本符合李師師高貴的身份。這麼多的巧合,一定是宋江有意安排,而燕青也是心知肚明,正好有送上懷的美人,不要白不要,不如將計就計。

    這樣的“圈套,”李師師不可能不明白,然而,自古才子配佳人,這樣的一對璧人,一見面便“你濃我濃”了。宋江年過半百的人,早已看慣了那些打打殺殺的場面,在宋江想歸順朝廷的時候,他就會想到全軍覆沒的結局

    早日成全了美男子燕青和李師師,又何嘗不是一種補償呢。畢竟燕青是少有的美男子,要不是為追隨宋江干一番事業,以他出眾的容貌和才華,或許早已飛黃騰達了。

  • 7 # 果果如果說

    李師師的存在是水滸傳裡留給女性角色最後的遮羞布。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一起看看在水滸傳裡的女性角色,我們都知道在水滸一百零八將中,只有三位女性角色,顧大嫂,孫二孃,扈三娘。

    這三位女性落草為寇,前兩位就不是良善人家,殺人越貨原本平常。

    扈三娘最為可悲,原本大戶人家小姐,只是喜好弓馬,在父兄受制於人時,被當做添頭,入了梁山水寨,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嫁給矮腳虎王英,就性格而言,這三位都是附屬品,與大局無礙。戲份不多,展現不出特殊。

    第二類角色,也就屬於承託人物悲劇情懷所用,如潘金蓮,楊雄妻,閻婆惜,盧俊義之妻等等。

    此類人物角色,都是為了給上梁山加藉口,有些英雄不苦找女人添堵的意思,反正好日子就不讓你好好過就完了。

    實在是能感覺出來,作者對於女性感官失常,極有可能被渣過,傷害很深,留有陰影。時過境遷,也不能改變,只要提筆,就開始各種作踐。

    第三種,就是李師師。

    一個妓女,起到了關鍵作用,幹了朝堂官員辦不到的事情,上達天聽。

    能讓宋江的心意傳到宋徽宗的耳朵裡。

    這是歷朝歷代不曾有過的事情,開了先河,把政事堂開在了煙花巷,頗具浪漫主義。

    與浪子燕青的遁跡江湖,效仿了范蠡西施的故事,姐兒愛俏,可惜燕青毀容,一點善意也無。

    但至少,給了一個開放的結局,唯一不愛錢不看臉的愛情故事,可見李師師名氣很大人緣廣闊,作者也不敢輕辱,少不得,秦淮河畔找他麻煩,是以筆下留情。

  • 8 # 十三哥喂

    《水滸傳》中的李師師,最終促成了宋江的招安大計,讓一夥兒強盜,搖身一變,都成了國家幹部,軍官。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特別是對那些梁山好漢來說。

    梁山好漢鮮有對女人真心好的,可他們最終的命運,卻掌握在了一個女人的手裡。

    而對於宋江來說,他從心裡也肯定是看不起李師師的,對他來說,李師師不過就是個放大版的閻婆惜;若是李師師喊一聲:這天大的罪過,我如何幫你掩得過!明日到了官府裡,……如何如何……那也保不齊宋江為了逃命,又拔了押衣刀子來,抹了李師師的脖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腥草對身體很好,怎麼做菜吃能夠讓更多的人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