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揚東微步

    朋友的女兒特別挑食,十種蔬菜裡有九種都不吃,只要吃到綠色蔬菜就會一直乾嘔,甚至會吐出來。

    朋友帶女兒看了很多次醫生都沒有效果,最後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孩子挑食與她平時逼孩子吃飯有很大關係。

    原來,朋友見孩子不愛吃蔬菜,每餐都會規定孩子吃下指定數量的蔬菜。孩子吃不下去,經常不咀嚼就直接把菜吞嚥下去。時間久了,孩子對蔬菜越來越反感,甚至到了一聞蔬菜就反胃的地步。

    孩子挑食,挑的是父母的態度,教育不是把外在的東西強迫孩子吸收,而是父母需要讓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在吃飯這件事上,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我要吃」,而不是「要我吃」。

    孩子不愛吃飯的根源,往往來自於父母的強迫。孩子挑食,我相信挑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挑食,是對父母的一種反抗。

    尊重孩子,並保有底線 :如果孩子吃飯不積極,不用刻意等待,等到飯點一過,餐盤收走,餓到下一頓,孩子就不會再不認真吃飯。

    我們在尊重孩子自已選擇食物,尊重孩子吃飯速度的同時,也應保有一定的底線。這樣孩子才會明白,在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而不是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孩子喜歡嘴裡含飯,就是不嚥下去,吃飯時間特別長,一吃就是個把小時,讓很多麻麻非常抓狂?

    寶寶含飯,可能是飯菜的口味或性狀不對,可能是吃飯不夠專心(比如旁邊還放著電視和手機),也可能是壓根就不餓。

    除了這些原因,

    引用兒科醫生的話說:“6-8月齡是咀嚼功能訓練的關鍵期,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寶寶會表現為不成熟的咀嚼和吞嚥行為,在吃飯時會吐、或口含飯不吞。”

    進餐時,全家人需要給寶寶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可以進行一些分工,比如奶奶負責準備食物,媽媽負責喂。儘量由同一個人來負責孩子的吃飯過程,避免讓孩子變成牆頭草,媽媽一兇就找奶奶,餐廳變成了矛盾誕生地。這樣可不好哈~

    可以給孩子示範咀嚼、讚美他今天咬得好、接納他把東西打翻弄得到處都是。

    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恐嚇、威脅、打罵哈。

    全家一起努力,慢慢地,寶寶自然能順利學會了。

  • 2 # yoyowang

    任何問題的出現很難由單一的原因造成,所以呢家長必須要有耐心觀察思考,尤其是行為方面的問題可能解決起來要多花點時間。含飯歸根到底是吃飯的慾望下降,據我親身育兒經驗,總結以下幾點原因:1.正餐外食物吃多了導致不餓;2.消化能力不足導致胃口差;3.以上原因加上不好的餐飲習慣,如邊玩邊吃。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有幾個解決方案:1.規定飲食時間,不到時間不吃,並且建議控制食量,不要喂得太飽,初期一兩天可以除了三餐外什麼都不喂(白水除外);2.食材選擇新鮮易消化的,多吃豆腐魚肉蔬菜水果,每餐蔬菜的量要比肉類多,油炸少吃或不吃;3.和家人一起用餐,大人認真吃飯,孩子正是模仿力強的時候,堅持下去會有效果,杜絕邊吃邊逗弄孩子;4.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尤其缺鋅會導致胃口不好。從幾方面共同入手去解決試試看。[微笑]

  • 3 # 映水蘭香

    要麼讓孩子玩,要麼讓孩子吃飯。如果孩子要玩,證明孩子不餓,就不要強迫孩子去吃飯,等孩子餓了再讓他吃。要教會孩子專時專用,一個時間段只能幹一件事。

  • 4 # 寧老師說

    這個現象是很多家庭都遇到過的問題。其實就是,吃飯時玩兒不好好吃飯。

    首先,拿走或避開他喜歡玩兒的一切東西

    他吃飯的時候,有的家庭是開著電視,有的家庭是讓他聽錄音故事。家長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好好吃飯了。

    其實不是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全放在電視上或者故事上,沒有用心吃飯。孩子的注意力分配是有限的,他不可以既幹著這件事兒,又同時幹好另外一件事兒。

    還有的家庭是一個人喂孩子,一個人拿著他平常喜歡的玩具逗他。

    這幾種情況都是不合適的。都是你想讓他吃飯,反而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讓他更吃不好飯。

    所以我建議家長關上電視,拿走玩具,拿走錄音機,讓他專心吃飯。

    其次。兩餐之間只給少量的水果加餐,不給可以裹腹的食品。

    這樣就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飢餓感。如果兩餐間你給了他很多吃的,到吃飯的時候他根本不餓了。他還吃什麼飯?

    再其次。如果還不行就算了

    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頓飯也沒什麼關係。他可能是消化不好,胃裡有了很多東西還沒有消化完呢。等消化完了,自然就好好吃東西了。

    當然,這裡除去孩子患有其他疾病不吃飯的原因。

  • 5 # M睿羽

    每個家庭都不同,有爺爺奶奶的老人會更溺愛一些,我是自己一個人帶小孩,從懷孕到生在到長到2 3歲,之前我的寶貝也是那樣,吃飯的時候玩,等飯涼了在慢慢悠悠的吃,之前我還餵飯,但是想想也不是長久之計,人們都說給個好心,不要給好臉,我就狠下心來,吃飯的時候不吃,過了飯點我就把飯當著她們的面直接倒垃圾桶,她們會問媽媽你為什麼把飯倒了,我就說你們不餓桶桶餓了你就把你們的飯給桶桶吃了,等她們玩完了要吃飯,我就回答沒飯了,只能等下頓飯了,你們只能餓著(這裡也不要給吃零食),這樣堅持兩天效果會很明顯

  • 6 # 養了一個不長肉的孩子

    我最近也在解決我家孩子的這個問題,之前他吃飯要1小時,吃飯愛唱歌,說話。我想起來他很喜歡的一本書《肚子裡有個火車站》講的是肚子裡有小精靈在火車站幫忙處理食物。吃飯的時候我和他說,你不好好吃飯,小精靈要睡著了,他就開始吃飯。我和他說,大口吃飯小精靈就會準備大車廂裝食物。。。發揮了各種的想象力,還要時不時提醒他一下。自己大口吃飯,吃菜,喝湯,吃飯速度也快了

  • 7 # 愛溜溜的娜娜

    我家孩子現在兩歲了,有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經過我的糾正已經好了很多,接下來我給你提幾點意見。

    第一你家孩子是否在兒童餐椅上跟大人一起吃飯。2-4歲的孩子可以吃大人菜了,我家孩子就跟我們一起吃。一起吃會增加食慾,而且他還會模仿,大人怎麼吃他就怎麼吃。注意千萬不要開著電視,旁邊也不要放在玩具,要明確告訴他吃完飯再去玩,家長態度要堅決,否則就養不成好習慣。

    第二斷掉零食。孩子含著不吃說明他不怎麼餓,那一定是飯前給了零食,有的爸爸媽媽飯沒做好怕孩子餓就先給零食墊墊肚子,但其實這樣不僅沒有營養,還會讓孩子不愛吃飯,可以給點水果,但是一定要少給,安撫一下情緒就夠了,餓一小會沒有事的,雖然這樣但是家長還是要每天及時做飯,這樣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以上就是問題的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8 # 小米粒育兒

    哈哈!萌寶是不是把食物當成了“玩具”,不捨得破壞。不要不相信,孩子的世界稀奇古怪,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但是歸根結底,孩子嘴裡含食物,很容易發生危險,應儘快糾正。

    我在幼兒園工作時,有很多孩子習慣把食物含在嘴裡,究其原因確實很有意思。有的寶貝認為某些食物吃到肚子裡會生根發芽,甚至會鑽出鼻子;也有的孩子是因為吃飯速度慢,為了能與小朋友一起出去玩,最後狂吃一大口,結果難以嚥下,只好含在嘴裡然後偷偷吐掉;還有的孩子是從新增輔食時養成的習慣;當然也有的孩子吞嚥能力欠佳,需要看醫生才能解決的。總之,一般經過耐心引導寶貝們都會學會乖乖吃飯的,家長不要過分擔憂。

    引導方法查詢原因,對症下藥。如果孩子感覺飯菜不可口,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製作食物,一起享用,這樣更利於孩子順利進食。制定餐桌規矩,全家人一起遵守。例如吃飯不語,不玩手機,不浪費糧食,細嚼慢嚥,不能邊吃邊玩,不含食物在嘴裡等。如有大人違背規定,一定嚴懲。尋找相關圖書或繪本,給孩子直觀的感受,讓孩子意識到口含食物可能的危險。可以和孩子利用“比賽吃飯”的方法,看誰吃的最乾淨?增加孩子對吃飯本身的興趣,讓孩子愛上吃飯。

    孩子含飯,不容小覷!一定要趁早糾正,希望疫情下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平安。

  • 9 # 二胎寶爸el

    一、零食我覺得零食是孩子不愛吃飯的最直接因素,家裡不要總是放一堆零食,這樣會讓孩子認為就算不吃飯也不會餓肚子,而且零食更好吃,所以寧願不吃飯而選擇零食。

    二、飯菜儘量換著花樣給做,按照孩子口味調整。可以做餅,粥,煲湯,這樣他就不會厭食,而且也能吸收各種營養。告訴她多吃蔬菜會長得高,變得更漂亮,更聰明,相信也能吸引寶寶。

    三、餐具顏色和形狀儘量選擇一些她比較喜歡的款式,也能提取她吃飯的興趣。

    四、有時也可以和孩子交換條件,告訴她如果乖乖吃飯了,可以讓她看會動畫片,或者去哪裡玩,但是如果他沒有好好吃飯,就堅決不給他愛看,哪怕他哭鬧,都要狠下心,這樣為了出去玩也就願意吃飯了。

    五、和孩子一起做飯,讓孩子給幫忙,同時孩子也看到做飯過程,讓孩子增加樂趣,改變吃飯態度。

    六、不管怎樣孩子都不愛吃飯的話,也可以帶去醫院檢查一下孩子腸胃功能,買一些促進腸胃蠕動的藥或者食物,比如酸奶蘋果香蕉等,促進消化,大家可以試一下。

     

  • 10 # 久明教你管孩子

    首先,確定一下孩子是不是餓。

    比如吃飯之前孩子吃沒吃零食、水果或是喝了牛奶等。如果沒有這些情況,孩子比較餓,那就是孩子吃飯習慣的問題。

    吃飯之前跟孩子約定,今天吃什麼,準備吃多少,計劃幾分鐘吃完,吃飯的時候不玩玩具,等等。

    要吃飯了,告訴孩子準備好,我們今天要吃飯了,看,媽媽給你做了你最愛吃的雞翅。

    吃完飯:寶貝今天吃飯吃的非常好,答應媽媽的事情寶貝都做到了,媽媽非常開心,明天想吃什麼呀,媽媽給你做。

    切記:即使孩子吃的非常不好,也不要總是盯著孩子,告訴他好好吃。你只管吃你的,讓孩子自己吃。

    這是久明老師在課程中經常提到的:事前約定、事中提醒、事後總結。

    做到以上三點,並堅持一段孩子,孩子一定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細胞偏低可怕嗎?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