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老師xixi
-
2 # 記憶中的歷史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總共活了89年,共計32485天。屈指一算,就算乾隆皇帝從一生下來就開始寫詩,到老死的那一天還筆耕不止,平均每天也需要完成1.3首詩歌。這一點,連以高產著稱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南宋詩人陸游,都自愧不如啊。畢竟,白居易一生只寫了3000多首,陸游也只寫了9000多首。
對於自己的詩歌成就,乾隆皇帝是很滿意的。1799年,89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回顧自己的詩歌創作生涯時,不無驕傲地說:“餘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
乾隆皇帝認為這是一則“藝林佳話”。
然而,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乾隆皇帝的“藝林佳話”,早已變成了“藝林笑話”。各種版本的古代文學史,幾乎從不論述乾隆皇帝的詩歌作品。乾隆皇帝在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幾近於無。實在繞不過時,那也一定是持否定態度。以至於“乾隆之詩濫而且爛”已經成了文學批評界的常識。
那麼,乾隆皇帝詩歌到底“爛”在哪裡?
對此,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在《談藝錄》中做過如此評價,“清高宗(乾隆皇帝)亦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兼酸與腐,極以文為詩之醜態者,為清高宗之六集。”“令人作嘔”“兼酸與腐”,這樣激烈的抨擊語言,在錢鍾書的文學批評生涯裡都是比較罕見的。
一是過於直白,跟白開水一樣沒有味道。如今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留有乾隆皇帝的一塊植樹碑,上面的字跡已經模糊,第一句倒是很清晰,是“清明時節宜種樹”。這種類似於打油詩的“詩歌”,讓參觀者無不掩口失笑。
二是濫用生僻字。或許是為了掩飾文風的直白,乾隆皇帝特別愛用生僻字。在《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裡,就用了“恫瘝”“茆簷”之類的生僻字,簡直就是要人抱著《康熙字典》來讀他老人家的鉅著。
中國古代詩歌的精髓是什麼?四個字:營造意境。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人在千年以後還能感受到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而乾隆皇帝的這些詩歌,毫無意境可言,一味堆砌辭藻、無病呻吟,最後強行給大家講大道理。這樣的詩歌不爛,誰爛?
其實,乾隆皇帝的詩歌,在乾隆時期就已受到南方知識分子的厭惡。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即位。嘉慶皇帝過生日時,有人從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詩歌中集句,湊成了一首長詩,讓嘉慶皇帝很高興。他說:“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讀先皇詩,今此人熟讀如此,具見其愛君之誠。”
後來,嘉慶皇帝想法讓此人考中了狀元,算是對他願意捧讀乾隆皇帝詩歌的獎賞。
-
3 # 條頭津津有味
明朝的皇帝喜歡修仙,喜歡做小買賣,喜歡當木匠。清朝的皇帝乾隆寫了不少詩,對比感覺有些學問的樣子,其實沒什麼區別 ,就是生在了好年頭,都可以興高采烈地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已。
錢鍾書評價“令人作嘔”。我看錢鍾書過於認真了。
一個皇帝一輩子寫了43854首詩,這皇帝當得太舒心了。
欣賞
詠花
一朵兩朵三四朵,
五朵六朵七八朵。
九朵十朵十一朵,
飛入草叢都不見。
各位想想當時的情景,來個情景再現。
-
4 # MrWeng48106456
最近看了一本關於乾隆皇帝的書,書中闡述了乾隆皇帝一生吟詩甚多,但多為當時對於心境的有感而發,真正稱的上經典好詩的不多。
-
5 # 瞭解真正的歷史
乾隆,愛新覺羅·弘曆,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位清朝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退休後還做了三年太上皇,對這哥們的評價除了運氣太好之外,實在想不出別的詞。
太爺爺順治出家當了和尚,爺爺康熙到處打仗,父親雍正繼位時國庫空虛,最後累死在辦公室。
太爺爺平穩過度了政權,爺爺平定了天下,父親把國家搞的富裕起來,輪到乾隆上任,沒啥事了!
關鍵繼位時正值青春年少,還不小心活了89歲,真是洪福齊天。(年輕時登基精力充沛,後宮…你們懂得。)
人說五福,平常人粘上一福就不錯了,這位乾隆爺全粘上了。你說牛不牛?
乾隆是個超級文藝青年!他非常喜歡文藝,以至到了痴迷的地步。
乾隆一生共寫下了五萬首古體詩,按照一天一首的速度,大約需要136年才能寫完!可見,乾隆帝必須每天在治國之餘,至少貢獻兩首詩才能有如此高的產量。
但是,高產量一定是低質量!
我就記得“一片兩片三四片~落入草中都不見”。而且還是看電視(宰相劉羅鍋)知道的。好笑不?
大家記得這首詩嗎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多麼經典的詩句,人家李煜為了寫這首詩用了好多年的時間,才寫出了這麼經典的千古絕句,而乾隆呢?一天兩首!
哈哈,請容許我笑一會……
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乾隆還特喜歡名人字畫,比如魏晉的字帖啊、唐宋的山水畫啊什麼的,作為一國之君,收集到這些古畫還是挺容易的。而且乾隆還是一個勤勉好學的書生,他欣賞完字畫後,會做做筆記,必須往字畫的空白處新增點什麼才甘心。
乾隆刻章
為此,他特遣人雕刻了一千多枚印章,包括自吹自愈的“十全老人”,為自己歌功頌德的“太上皇帝”等的一些刻文,目的就是為了給字畫加蓋自己的印記,一些特別著名的畫作尤其難逃一劫,幾乎畫面上空著的區域全部都是乾隆的印章。其中唐朝畫家韓幹 畫的一幅《照夜白圖 》,活活被乾隆蓋上了50多枚章子。照夜白是一匹馬的名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乾隆此舉,可能就是“英雄相惜”吧。大書法家王獻之的《中秋帖》也蓋滿了乾隆帝的藝術心。
其實乾隆作為一代帝王,蓋幾個章子倒還說得過去(只要不是太多),但是他還喜歡做筆記!並且不是想好了寫,而是想起什麼寫什麼,一幅畫上往往有十幾條甚至幾十條他的批語,看起來滿滿的螢幕彈幕感。
亂不亂?煩不煩?
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只有28個字,原帖為:“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然而乾隆欣賞後,硬是給它提了上萬字的讀後感!儼然一副喧賓奪主之勢。
大家看那個“神”字,寫在最中間,你覺得隔應不?
你說氣人不?
那些名家如果知道自己作品被乾隆的鹹豬手光顧過,非得從墳墓裡爬出來指著鼻子罵才解氣。
你喜歡就喜歡罷,蓋一個就得了,蓋那麼多甚至蓋滿了,是為了佔滿地方而不讓後人加蓋的意思嗎?
順便說一句,乾隆後半年開始正是中國與西方國家漸漸拉開距離的轉折性階段,因為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了!
-
6 # 木子愛影史
乾隆皇帝一生所作的詩,大概四萬多首,在古代社會,可謂是一位多產的皇帝。
但是量多並不代表質精,相反,量少卻首首都是精品的詩人,在詩歌唐朝,也是大有人在的:《春江花月夜》僅此一首,素有“孤篇蓋全唐”之美譽。
乾隆皇帝的詩基本上都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如若真正論起來的話,這些詩都只能稱得上“打油詩”,或者是比較押韻的順口溜而已。基本上沒有真正的內涵。當然了這主要是跟他所處的時代和所擁有的權利以及地位有關。
-
7 # 火舞兵仙
乾隆的是多而爛,雖說留下了所謂的四萬多首詩,但質量實屬低下!若不是因為他是皇帝且距離現在的時間不算太長,早就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
8 # 歷史神秘人
古代文人中陸游寫的詩最多,足足有九千多首,不僅數量多也寫的好,大家都稱讚,可古人寫詩最多的居然是乾隆皇帝,寫了有4萬多首,不過乾隆寫詩的水平比陸游差遠了,可以說乾隆的詩幾乎都是爛詩,沒有多大水平,就打油詩那樣的水平,很多都是一般般不堪入眼。
乾隆真是寫詩狂人啊,他活了89歲,寫了4萬多首詩,就是說平均一天就寫一兩首詩,寫詩就好像每天吃飯拉屎那樣平常,問題是乾隆的水平真的一般,數量是多了,可很多都是上不了檯面的詩,爛的可以,有一些文化的人都看不上眼。乾隆最好的一首詩就是“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這首詩也就最後一句是點睛之筆,是好句,上面的小孩子都會寫了。關鍵的是最後一句都不是乾隆自己寫的,可見乾隆的水平有多渣了。傳說有一天乾隆和紀曉嵐在花園裡閒逛,大家聊的很開心,花園的花開的很燦爛,乾隆一時性起,說有靈感了想寫關於花的詩,他摘下一朵花,一邊掰花瓣,一邊吟詩,“一片一片又一片”,說一片就掰下來一片花瓣,結果吟到“八九片”時,花瓣都掰光了,最後一句遲遲沒有吟出來,就像便秘一樣,老是堵著就是不出來,乾隆自己難受,紀曉嵐更是難受,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這首詩還用想這麼久嗎,簡單的很啊,你乾隆就不用想了,想到天黑都想不出來,多尷尬的事啊,浪費大家的時間多不好啊,於是紀曉嵐衝口而出“飛入蘆花都不見”,把最後一句給補全了,維護了乾隆沒有水平硬要裝逼的面子,乾隆就笑呵呵了,自然這首詩也就歸乾隆所有了,其實就不是乾隆自己寫的,還好意思說是自己的,你前三句狗屁都不如,小孩都會飲,就最後紀曉嵐這一句還說的上有水平,可見乾隆寫詩的水平有多爛了。
乾隆這是沽名釣譽,說白了就是裝逼要面子,他自吹自己是“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本來清朝人少數滿族人統治天下,漢族讀書人是看不出滿族的,認為他們是蠻夷,沒有多少文化水平。文化自卑的乾隆當然不能說自己文化不行啊,也就裝作自己很高超的水平了,於是就有每天寫詩來表現自己了。他寫詩很頻繁,每天都寫,總共寫了4萬多首,可絕大部分大家都記不住,因為水平一般,乾隆不是每天文思泉湧寫詩,而是一時性起寫出來的,這寫出來的詩能有多大水平就可想而知了,純粹是自娛自樂,給外人看就不行了。其實很多詩,都是槍手幫乾隆作的,最後都說乾隆寫的,紀曉嵐就是槍手之一,幫了乾隆續了不少的詩。乾隆喜歡養許多有文化的文人供自己娛樂,這些閒人天天陪在乾隆身邊吟詩作對,為的就是幫乾隆打槍手,乾隆很多時候作詩作到一半就搞不出來了,這些文人就幫他續下去,最後的版權自然歸乾隆所有啦,因為他是皇帝嘛,誰敢跟他作對呢!
乾隆覺得自己寫的這麼多詩,感覺很牛很自信,就把自己寫的詩印成詩集顯擺,詩集都送給大臣們,不過大臣們基本不看,因為他們很清楚乾隆的水平不怎樣,懶得去看呢,就放在書架積灰塵,但面對乾隆時就說自己每天都看,皇上的詩正是驚豔無比啊,沒有一個人比的了,詩仙李白都比不了,大臣的馬屁拍的很響,而乾隆還不自知,還沾沾自喜,其實乾隆自己開心就好,管它水平有多爛呢!
-
9 # 付凱91458867
乾隆皇帝大概是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他能有現在的知名度和人氣,影視劇和小說功不可沒!
乾隆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長壽的帝王,在他的一生中,共寫下44028首詩,我們再縱向對比一下對4萬首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清代康熙年間,曾輯錄有《全唐詩》一部,共收錄唐代2200多位詩人共48900餘首詩。
乾隆一人寫詩的數量幾乎與整個唐代2000多位詩人的傳世作品比肩,可見其詩作數量之多,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無人能出其右!
乾隆皇帝對此也引以為豪,晚年得意洋洋地宣稱:予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
乾隆詩作數量雖然無人能及,但質量卻實在不敢恭維!現在的人我想應該沒有幾個真正可以背誦的出乾隆的詩。出現這樣情況只能說明乾隆皇帝的詩一般般,水平比較低,要不怎麼會沒人可以背誦的出來了。乾隆皇帝寫詩也會學習一些古代大家,只是真的沒有做詩的天賦啊。
說實話真的不喜歡乾隆皇帝的詩。
乾隆皇帝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從來沒有以詩人自居。
-
10 # 易乎
乾隆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活了八十九歲,壽終正寢),而且他也是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帝,因為他爺爺康熙和他爹雍正給他該擺平的事情都擺平了,並且還給他留下了一個殷實的家底。這也導致養出了乾隆這麼個敗家子,在位時期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戰爭,而他本人沒事的時候除了吟詩作對還經常下江南玩。
據記載,乾隆一生一共寫過43000首詩,這麼說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我給大家打個比方。《全唐詩》裡面收集的是整個唐朝所有的古詩加起來總共才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而乾隆他一個人短短几十年就寫了四萬三千首。
我們給他稍微簡單的算一下一天大概寫幾首,乾隆活了八十九歲,咱們給他去個零頭算八十年。80*365=29200 43000/29200=1.47首,也就是說乾隆一天大概要寫1.5首詩,這個頻率真的是高啊,以一己之力直追全唐所有的詩人,可以說是歷史上的第一人。
雖然他寫了這麼多詩,但是我問你,你會背誦幾首?咱們也不說會背誦幾首了,只要能說出一個詩名我就很佩服了。但是我們也該慶幸幸虧乾隆的文化水平不高,如果他的寫作水平和李白,杜甫等人一樣,那我們就完了,小時候就不知道又要背誦多少古詩了。
最後給大家送上一首出自於乾隆爺之手的古詩:
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看不見。
這是乾隆唯一一首被選入教科書的詩,沒有什麼文化含量的前三句是乾隆寫的,最後一句是紀曉嵐寫的,也正是因為這最後一句讓整首詩得到了昇華,咱們也可以說乾隆是沾了紀曉嵐的光,要不然真的是一首都沒有技術含量。
-
11 # 文獻歷史
乾隆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作詩41863首(也有說是三萬九千多首或者是十萬首的,但多不可信),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餘首。也就是說乾隆自己一個人寫了一部《全唐詩》。
但是4萬多詩,我們小學課本只收錄了一首,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哈哈哈,好吧這是書畫家鄭板橋所作的《詠雪》。非常容易記錯。
乾隆是這個,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灑落花叢都不見。
但是這首乾隆的詩,不知道出自哪部文獻。說這首詩乾隆做的《飛雪》但是查到的飛雪是這個。
《樂善堂全集》 乾隆帝在藩邸時期詩文作品的集結。
《御製詩初集》 收錄御製詩4150餘首,系乾隆帝於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所作,按年編次。
《御製詩集》 收錄的是乾隆帝所有的詩作,共計42,000餘首。
最後以今天北京永定門外燕墩,乾隆晚年碑文結尾。
要之幅員長且廣葉,山河襟帶具大綱。
列國據此士馬強,可以雄視諸南邦。
朱樓甲第多侯王,槐市陸海無不藏。
富乎盛矣日中央,是予所懼心彷徨。
大航海時代,西方自然科學真的一無所覺嗎?未必!這首乾隆晚年的詩最能說明。
-
12 # 杏果野史
乾隆爺的奇葩在於他的自信,他認為自己乃千古一帝,文治武功,均可彪炳千古,尤其是自己的詩高明得李白杜甫都得退避三舍。
據考證,乾隆一生作詩43630首,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平均一天一首。單以數量論,整個唐代的所有詩人在乾隆爺面前都得黯然失色。有唐一代,歷時289年,湧現過兩千多位詩人,後人集錄唐代的詩《全唐詩》也就48000餘首。
以詩人的產量看,乾隆爺的確是前無古人,甚至還可能後無來者。但是,如果以詩歌的質量看,乾隆爺的詩到底如何?有哪一首流傳下來了?我們有誰讀過乾隆爺的大作?
乾隆爺認為自己的詩較之李白杜甫也不遑多讓,乾隆爺的自信哪兒來的?
乾隆爺的詩大多是走到哪兒,靈感來了,便隨口吟詠幾句,從駕隨扈左右的百官,自然應口稱讚,大聲叫好。不僅大聲叫好,還會從韻轍、意境、用字、格調等方方面面,論證其好在哪裡。這對那些透過科舉進身的百官了無難事。如此數十年如一日,乾隆爺便在這一片叫好聲中,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不辨唐宋了,從此乾隆爺也就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己真有出口成章的天縱才情,自己才是不世出的奇才了。
乾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說咱中國自古就不缺阿諛奉承之徒,朝中士大夫直接就把順口溜、打油詩吹捧成了“御製體”。當乾隆爺隨口吟唱時,立即便有從駕隨扈的大臣記錄下來,不僅如此,還要與皇上唱和。這隊伍很長,有紀曉嵐、劉墉、和珅、翁方綱、沈德潛等等等等。
這裡單說沈德潛沈老先生。沈德潛67歲才考中進士,一個在現時代早該退休的年齡,卻得到乾隆的眷顧,一路飈升,到77歲進銜禮部尚書,只用了十年的時間,沈老先生就躍升部長級高官。不僅如此,他還被乾隆皇帝特許可以建造生祠,曾祖、祖父、父親全都被追贈禮部尚書銜,而曾祖母、祖母、母親及夫人則全都被誥封一品夫人。得此恩寵,羨煞朝中文武百官。當然,這些文武百官不會是隻有單純的羨慕,還會有各種嫉妒和恨。這老頭憑什麼啊?不就奉和了幾首御製體嘛?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啊?面對私下裡的議論紛紛,乾隆爺“此地無銀三百兩”,親自出馬平息物議,說:沈德潛的升官跟詩無關。
呵呵。
然而,是真的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嗎?
據說,有一次乾隆爺與眾大臣遊西湖,時值寒冬,天空中雪花片片,乾隆爺詩興勃發,於是乎,吟唱道:“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結果不知怎滴,乾隆爺突然間腦子短路了!靈感枯渴,打油打不下去了,眾大臣都替皇上著急,卻惶然無措,你瞧就這詩,就這一片兩片地數數,還怎麼往下續啊?總不能來句“十二十三十四片”,這得數到什麼時候啊?但你不行不等於沒人行,人家沈德潛老先生就行,且說這時候正是沈德潛適時出來為皇上解了圍:“皇上這詩寫得真是不落俗套啊,讓臣狗尾續貂一句如何?‘飛入梅花都不見’。”
沈德潛
這故事後來被移花接木到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劉墉頭上了,就連沈老先生後來的遭遇也被張冠李戴嫁接到劉羅鍋身上。沈德潛寵極而衰,被褫奪了一切封贈,最最最重要的是,沈德潛的一切文字當然包括詩集全都被禁燬了。
乾隆爺寫詩,大多情況下並不是伏案濡筆推敲斟酌,他才不是苦吟派,他是一張嘴就是錦繡文章的天縱奇才。凡有吟詠,不用自己回去記錄下來的,自有人記錄下來,沈德潛就經常承當這樣的角色,當然了,記錄是記錄,卻不能高葆真地記錄,凡不合轍、拗口、不通之處也會修改潤色,然後敬呈御覽。
-
13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縱觀整個清代,活得最滋潤的非乾隆莫屬。既不用為爭奪皇位戰戰競競勾心鬥角,也不愁國庫空虛兜裡沒錢。詩和遠方,是張嘴就來說走就走。
於是乎,中國歷史上559個帝王之中,乾隆爺寫下的詩最多,共計43630首,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單挑整個唐朝的詩人。自稱 “山水與我有宿緣,每遇佳景輒歡暢”,一生遊歷過的地方數不勝數,他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其詩作有的是即興而為,有的是有感而發或贈與臣下,可因流傳度不高,以至於一度被認為是“爛詩專業戶”。詬病最多的,是那首“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如打油詩一般的《飛雪》。
不過,這詩最早見於鄭板橋,也有說出自紀曉嵐,可為何又被移植到了乾隆身上,卻沒人考究過。至少,在小學課本中,作者一欄確是明白無誤寫著乾隆的大名。
另一首 “遠看城牆齒鋸鋸,近看城牆鋸鋸齒。 若把城牆倒過來,上邊不鋸下面鋸。”也有同樣的遭遇,這首《城牆》亦未必是乾隆的手筆。畢竟,在他的詩集裡,全不見這兩首詩的蹤影。
乾隆爺的詩,多被認為是言而無文,也行之不遠。一眾的譏笑者中,不乏如金大俠般的名家。若憑空裡說一個人的詩作水準,似乎無法準確地說得清楚。
如果作個縱向的比較,將乾隆的詩作放到唐朝,從平仄、對仗、壓韻、境界看,至少也是中等水平。若放到近現代,當屬頂尖的高手。除了寫到氾濫成災一項,詩的本身並非那麼的不堪。
如他的《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春雲欲泮旋濛濛,百頃南沏一棹通。 回望還迷堤柳綠,到來才辨榭梅紅。 不殊圖畫倪黃境,真是樓臺煙雨中。 欲倩李牟攜鐵笛,月明度曲水晶宮。”
又如《煙雨樓即景》,“不蓬萊島即方壼,弱柳新荑清且都。 煙態依稀如雨態,滮湖訊息遞西湖。 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漁樵耕牧圖。 應放晴光補疇昔,奇遐畢獻興真殊。” 後世的評價認為 “境界恢宏,氣宇闊大”。
古代的皇帝歷來都喜寫詩,要說寫得爛的,乾隆爺絕對排不上號。就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寫下的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二聲撅二撅” ,“我愛東風從東來,花心與我一般開。”顯然更具個性。
不知乾隆爺是否天然招黑,不是被群嘲其詩作之爛,就是譏其處處落下墨寶,走哪都見“乾隆到此一遊”。網上更是鋪天蓋地說書法家們說乾隆的字是“形似胖昏鴨”,可至於是誰說的,卻遍尋不獲。
太平盛世,一個皇帝附庸風雅般寫點兒詩確實沒啥大不了的事。除了自詡“十全老人”有貼金的成份,乾隆爺對於作詩,是反對詩詞麗句及輕靡浮豔,認為尋常題詠亦必因文見道。
群嘲乾隆詩作的吃瓜群眾,多是人云亦云,真正讀過《御製詩》或《樂善堂集》的恐怕沒幾個。民間早有傳言,說乾隆的詩作有的是大臣代筆。在《清朝野史大觀》裡,就有沈德潛去世後,“上命搜其遺詩讀之,則己平時所乞捉刀者鹹錄焉 ” 的記載。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由武英殿雕梓發行《樂善堂全集》。乾隆爺親自作序,並坦然說出: “自今以後,雖有所著作,或出詞臣之手,真贗各半。”
不過,乾隆爺恐怕萬萬沒想到,他處心積慮創下的寫詩世界紀錄,將會在二十一世紀被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天才少女”所打破。畢竟,小姑娘可以一日寫出2000首。
-
14 # 掌上明茱
作為曾經的學生,我喜歡乾隆的詩,因為它們沒有一個被收錄到語文課本中成為需要背誦的一員。前面是句玩笑話,說到乾隆的詩怎麼評價呢,從我個人的感覺濫而不優吧,我一度覺得乾隆對瓷器的審美和對詩詞的創作,是他潛藏在心底的叛逆的產物,是他對於父親的一種無聲反抗,是他針對“大雅”創造出的“大俗”。
不管他出於什麼目的進行的詩詞創作,我想他都是投入的,並樂在其中的,因為據記載,乾隆皇帝保留至今的詩詞作品居然有43584首,不喜歡的話沒人能逼他做到如此地步。43584首什麼概念?乾隆皇帝共在生89年,假設他3歲能拿筆作詩,他需日日筆耕不輟,日均創作1.4首才能有這個總量,是不是很讓人驚歎。43584首,收錄了2873名詩人作品的《全唐詩》總計也才49403首,怪不得晚年的乾隆皇帝回顧自己的詩詞創作生涯時說:“餘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不管質量如何,乾隆靠數量完勝一眾詩人,陸游是留存作品最多的詩人?乾隆是他的將近5倍,就問你服不服?給乾隆皇帝補個個人簽名的話,那應該是“我不是詩人,我只是在數量上超越了他們。”
相比數量的優秀,乾隆皇帝詩的質量一直被人吐槽,許多評價都是用詞過於直白、堆砌辭藻、無病呻吟、沒有意境。先說說用詞直白,代表作《飛雪》: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那個和它類似的《詠花》應該是編撰的,詞條裡是查不到的)這首模仿鄭板橋先生的大作,據說最後一句還是紀昀給補的,所以乾隆皇帝自己作了什麼一目瞭然了,這個水平我覺得我小班時候應該能達到,那會兒數數應該過百了吧。如果說這首詩是借鑑沒發揮好,我們再看看其他直白的,《觀採茶作歌》中“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直白吧,這個做課文我想就不用加註釋了。還有《高其佩指頭畫虎》“鐵嶺老人閻李流,畫不用筆用指頭。”還能再白話一些嗎?別的詩人寫日出“日出江花紅似火”“日出而林霏開”,乾隆皇帝寫日出“紅球日出映朝暉”,我想太陽也想懟他一句“你才是紅球!~”
我一度覺得乾隆的很多詩不是在作詩,他就是用精煉的語言描寫看到的事,僅僅是描繪而沒有要表達的情感在裡面。要不然同樣是皇帝,不要求有李煜的文學素養,是不是也應該有劉邦、曹操、李世民的王者之氣:“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看看這三位皇帝的作品,英雄氣概越出紙面。守成皇帝乾隆沒事就吃黃瓜寫一首,遊湖寫一首,欣賞書法寫一首,都快成起居注了。
雖然乾隆的很多作品很有槽點,不過四萬多首也不是沒有值得一提的,有幾篇我個人覺得還不錯的。首先來首寫雪的,不知道和飛雪哪個寫在前,“夜報塞天同起雲,凌晨玉葉遂翩紛。無林不作銀花影,有嶂皆成冰綺紋。酒店旗飄近方見,僧房鐘響遠猶聞。入關廿裡原秋雨,南北寒暄一嶺分。”對比飛雪用詞和意境明顯優秀了不是一兩分。我還挺喜歡這首《煙溪釣艇》中的“傲志羞登隱逸傳,釣魚多有釣名人。 ”還有這首“溪窄綠塍闊,水肥烏榜輕。開篷畫芃蒨,掛席剪澄明。”用詞也有幾分優美的感覺。
作為一個非文學專業的普通人,我的評價是片面的,畢竟他的四萬多首作品我沒有全拜讀過。而且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這個皇帝在歷史中留下了四萬多首詩作幫助我們瞭解那段歷史,瞭解他,所以還是感謝勤奮的他吧,並再次感謝不用背誦。
回覆列表
乾隆的詩一般認為水平都很差,最出名的就是這首: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中國自古至今,文人詩人無數,膾炙人口的詩歌也比比皆是,我想除了乾隆研究者,一般人應該不會喜歡乾隆的詩。
乾隆的詩十分的多,按照《御製詩集》收錄,乾隆寫了4萬2千多首詩,比整個唐朝所有的詩還要多,這還是有記載收錄下來的,也許還有乾隆隨口順口說的,沒記錄下來的,那數量更多,乾隆壽長89歲,執政60年,就從他成年16歲開始算起,他到死,按照73年間,寫了4萬2千首,平均一年寫575首,一天就有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