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梓橦
-
2 # 神獸媽媽的浙江生活
孩子在上學的年齡還是應該叫他去上學,這個階段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作為過來人的我們知道這太重要了,多找方法,多跟他溝通,讓他知道上學的重要性。一般適齡的孩子不上學基本都是貪玩、遊戲、任性等比較簡單的理由。主要還是思想不成熟,所以需要引導。我覺得可以像有些人的操作辦法,帶他去工作,讓他感受到工作的不容易,這個方法相對效果要好一點。
-
3 # 江西小小李
我認為,可以初步考慮為較強逆反心理所致。這可能是由於你們家長平時在與兒子相處時,缺乏與他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交流,使你們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容易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解甚至埋怨,再加上兒子現在正處於青春發育期階段,讓你兒子容易啟用他的逆反心理,並由此容易產生你所敘述的已一個半月不去讀書的情況。這種情況,已經不再適合用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去解決了。因此,我建議你,當前你需要考慮的是先幫助你們家長尋求親子關係與親子教育方面的專業心理諮詢,來幫助你們家長重構這方面新的信念,學會與兒子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交流的方式,增進與兒子的親子感情,然後,再透過你們家長去幫助、引導和陪伴孩子能健康地度過他的青春發育期生理階段,從而讓你們家長能儘快地擺脫當前的困擾。
控制情緒不打罵好好溝通。孩子不想去學校了,作為家長肯定會生氣,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要知道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瞭解一下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看看孩子有沒有提出什麼條件和要求等。
理解孩子的壓力。應該多替孩子想想,孩子不去學校自然心理也有很大的壓力,不是遇到了特別大的事情,或者實在是受不了了,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還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這樣問題才容易解決。
-
4 # 大同天涯客
還能怎麼辦?
講道理?明白事就不會有這一出了!
多交流?能勾通能理解就沒這事了!
欠揍!
必須找準時機、堅決鎮壓,毫不猶豫、毫不留情,一次投入、再不反覆,大棒與胡蘿蔔同行並用,親生與小毛驢同等對待!
讓他知道:天下孩子一條路,上學!
-
5 # 雷州仔啊東
孩子就是哭鬧怎麼辦,一招讓孩子變懂事,很管用!
家長要在孩子小時候讓他們學會的事:剋制任性、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李玫瑾教授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領域:
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有組織犯罪問題等。
附:
李玫瑾在2016家庭教育國際論壇發言
李玫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教授 博導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無助、甚至絕望的父母,他們面臨自己養大的孩子卻突然地發現孩子的陌生與可怕,曾經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兇狠,父母發現感覺對愛子的失控,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 當他(她)們無奈地說起孩子的問題時,有時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話“為時已晚”,為什麼?因為他們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6歲前要對孩子說不,12歲前重視心理撫養,育兒這些關鍵時點你知道嗎?
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方式
我經常從新聞渠道聽到或看到種種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報道:僅因母親對兒子上網的責罵,年僅12歲的兒子喝農藥自殺;僅因為老師批評幾句,學習成績優秀的女孩居然跳樓自殺,因迷上網路遊戲寫了大量網路日記的孩子怕父親責罵而跳樓自殺,這些痛不欲生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行為與他們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
如同醫生看著痛苦的病人,許多病人只能感嘆自己的不幸,遇上這種病……事實上,多數疾病都與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與無知相關。儘管有遺傳問題,儘管有環境問題,但知性的生活方式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同樣。
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動輒自殺、還有打架傷害、參與搶劫等“發病期”多在12歲前後至18歲前後。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而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過下列問題:
1、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如果你亟需掙錢,如果你事業太重要,如果你沒有時間親自哺育,那你一定不要生孩子,否則,極有可能錢掙來時孩子已成敗家子;事業做大時孩子已經成陌路人……;
2、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如果你是一個只需要別人關心你、而不願意關心一個吃喝拉撒都要你幫忙的主兒;如果你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也極不情願做這類事時,你最好不要當父親或母親!
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的階段,每階段你需要做什麼來完成對他的“心理撫養”?心理撫養的內容哪些在先,哪些隨後?哪些是基礎性的心理撫養,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撫養?如果你以為你的孩子生出來後會自然長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
因為,現代社會你不教育,電視、網路會教育他(她),當你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種種“毛病”時,你再行動已晚——心理發展有關鍵期。尤其獨生子女時代,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育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以下的知識越早知道越重要:
孩子獨立行走之前:心理撫養的要點是什麼?
孩子可以張嘴說話時:心理撫養的要點是什麼?
孩子主觀意向出現後:心理撫養的要點是什麼?
孩子面臨小朋友時:心理撫養的要點是什麼?
孩子開始上桌吃飯時,心理撫養的要點是什麼?
孩子走向學校時,心理撫養的要點是什麼?
總之:在人能出現的諸種心理現象中有感知、情緒、情感、注意、觀察、表達、觀念,還有興趣、性格、意志,當然家長最關心的是智力,相關的還有記憶、概括、判斷、推理、想象等能力培養。
很多年青的夫妻可為一套房,一套電器,一套傢俱,反覆斟酌,查詢相關知識並不斷地考察;但有多少夫婦為生個孩子反覆斟酌、不斷考察、不斷尋求相關知識?還有人認為有愛就有家,有家就有孩子,有孩子就自然長大,恕不知有愛並不等於就有好的養育。
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許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發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一脖子的仇視,為此他們感到恐懼,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沒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長大。
很多父母告訴我說,孩子出生後,奶奶願意幫助我們帶,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們把他接回來,可是,他跟我們就是不親,而且,根本不聽話……原因何在,答案很簡單,青春期出現的隔閡原因在依戀形成期。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個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個大房間,房間內有兩個鐵架子,一個是光禿禿、沒有任何裝飾物;另一個鐵架上纏滿了絨布,形似一隻母猩猩,地上還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後,觀察小猩猩是吃?是玩?還是要母猩猩?結果發現,小猩猩面對陌生的房間恐懼地叫幾聲,然後就爬上模擬的母猩猩架上,緊緊地抱住。只有在餓的時候,它才下來,吃點東西后又會迅速爬上去、爬到緊緊抱住那隻毛絨絨的母猩猩。
這一實驗證明:幼小的動物雖然需要食物,但隨後的需要就是對撫養者的依戀。後一種需要超過玩具的吸引。孩子在一歲內,每當熟悉的面孔出現,再受到熟悉的撫養人的擁抱、愛撫,煩躁的嬰兒可以立即安靜下來;這種依戀和安全感經常得到滿足,嬰兒就會出現愉快、輕鬆的感受,相反,嬰兒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現象。
心理學研究發現,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所以,專家建議,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
鑑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當然,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象一直存在,依戀現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掙錢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識,更不在父母的事業有多成功,只在你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為他依戀時期(指12歲以內)的相伴時間有多少。
孩子言語發育需要愛的嘮叨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這種人在需要與人交流或溝通時往往具有障礙。
這種障礙出現在幼年,當人進入青春後期至婚戀期(一般20至29歲)時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尤其是男性,若有這種困難,他會在與異性交流時因無話而僵持、因不知說什麼而顯得為人無味,因不知怎樣讓人開心而自身緊張,尤其當他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時,他會更加焦慮……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無助的前三年,人需要別人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還需要經常看到“人臉”,聽到“人聲”,尤其耳邊要有不斷地愛的嘮叨。
事實上,有“愛”的撫養一定是“嘮叨”的。只有真心愛孩子的人才會邊陪伴孩子邊嘮叨,即使寶貝拉了很臭的屎,撫養人也是愛意濃濃、嘮叨之中換尿布和清洗。這種嘮叨,儘管寶寶聽了當時沒有什麼反應……,但不可小看這種嘮叨,可讓孩子早早地冒出話語,因為所有的“說”都是在“聽”之後,聽得多才能說得多…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說話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為他或她在一歲半至三歲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內(與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相比),並且身邊總有愛他(她)的親人嘮叨。相反,當我們發現孩子到了4、5歲見陌生人時,不愛張嘴,不愛叫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3歲前缺乏這種“嘮叨背景”。
如果我們遇見一個青年人或成年人,他能在短時間內很自然地與人說話、愛說、善說的人,這種人往往沒有社會交往(即與人交流)的困難或障礙。我們可以由此判斷他有早年即三歲前,應該是在愛意濃濃的背景下被撫養;相反,當我們遇見一個青年人或成年人,他不太愛說話,也不太擅長表達或表現自己,那麼,此孩子早年一定有父母上班時將他交給家庭之外人照看、或自己忙於勞碌而將孩子置於獨處的背景。
總結:孩子幼小的時候(尤其1歲半之內)只有物質撫養是不夠的,不管他是否反應,也不管他能否聽懂,撫養人在用照顧表達愛的時候還一定要多嘮叨些……讓他(她)耳邊留下媽媽的細語,父親低沉的音質,因為這時所有的嘮叨聲音都和你們照顧他(她)並讓他(她)產生滿足而形成的快樂記憶相聯絡。那是他(她)今後不需要理由而愛你們、戀你們的基礎之一:熟悉的聲音……
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
心理撫養的第一步是情感撫養,可是令許多家長困惑的是:當他們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養起來的孩子卻有一天突然讓父母覺得那麼陌生,那麼敵對,那麼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來一直挺老實的,怎麼有一天就讓警察找到家裡說“他參與搶劫了”?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對孩子那麼好,可是有一天他怎麼就因為說他幾句居然自殺了?有的稍不滿足他就離家出走?記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親就發出這樣的疑問:“前兩天我和他出門過馬路時他還拉著我的手,怎麼到學校後(是寄宿學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為什麼那麼愛他們,他們還會這樣呢?
原因在於: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可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剋制、忍耐。這種養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
父母若在6歲之前(最晚別超過10歲)對孩子說“不”,他儘管會因為你的拒絕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可是你若等他12-14歲之後的青春期,你再開始對他(她)“說不”時他不會再哭鬧、再氣噎,也不再打滾,他(她)會離家出走,他會服毒自殺、他會跳樓方式威脅父母,因為那時候他(她)已經有對付你的各種能力和選擇。曾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小年紀的孩子會自殺”?我回答:那是因為孩子只知道你愛他,他在利用你的愛威脅你,他並不知道死的真正含義。
所以,父母的養育之愛要有知性,不要給孩子一種誤讀的可能。
那麼,如何對年幼的孩子“說不”呢?方法是:
第一,選擇孩子早期表現出任性的時間,一般應該在3-5歲。
在3歲之前,孩子的哭聲一般是他身體痛苦的感受表達,所以哭聲是一種訊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愛他……但是,孩子到3歲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哭聲有時不再是身體痛苦,而是一種意向表達,譬如:你帶他去朋友家,看到別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帶回家;你帶他去商場,看見好玩的東西非要得到,父母不買就大鬧……,當父母發現他的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一出現,就要有意地對他進行“說不”的教育。
第二,“說不”的環境要講究,要讓孩子單獨面對你,而不要讓他在眾人面前、或在其他親屬而前面對你。
所以,無論他在哪裡與你對峙,與你大鬧,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帶回家,最好選擇在臥室內,因為房間裡沒有危險物品。你將他置於臥室中,將門關上,讓他單獨面對你,他會感受一種情境壓力,然後,告訴他(她)“你今天這樣是不對的!下次不許如此!”
第三,初次這樣做,孩子可能會繼續哭……,這時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罵他,三不要在這時給他講道理,因為他還小,很多言語還不太明白;
四不要走開,因為要讓他一直感受你不讓步的態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著他哭。他開始時會很傷心,還很氣憤,這沒有關係。因為他現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鬧時將頭撞在床腳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這一時間的“堅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態度,不要曖昧要堅決!這對你、對他都有好處。
——這種“說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處理行為告訴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對,你再鬧我也不會讓步!要平靜堅定的守住該有的界限。
所有的孩子都會從中感知你的反應。只要你堅決,他就明白了。從此之後,他不會再如此辛苦地與你鬧!然後你再進行疏導性教育,恩威並施,讓他知道,父母愛他,但父母不遷就他——這種“較量”最早越好。
幼小時的耳聞目睹決定人的觀念
我們經常會發現,做為成年人在同一事情面前的做法大相徑庭,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與人的差距經常被人們視為“人的素質”,但這不是人的素質問題,而是人的觀念差異問題。素質一般是指個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和潛質。這種能力或潛質多源於天生的屬性。而決定一個人做某事還是不做某事,其判斷與選擇的關鍵卻在於人的觀念。
許多成年人做完某種不良之事後會出現“於心不安”的感覺,這種不安感就源於人內心的觀念存在。有人在某事面前會說:“這種事打死我也不能做”!這一定是與他的觀念相沖突的事。人的觀念一旦形成,就會讓人出現“不意識就反應”的行為,譬如,有人見孩子落水,立即跳下水去救孩子。事後,有些人想寫篇表揚稿,經常會問救人者:“你當時怎樣想的?”許多類似的情境下救人者都會說:“我什麼都沒有想就跳下去了。”他說的是實話。因為那種情境下沒有想的功夫,多耽誤一秒都會危及孩子的性命。這種沒有“想”就“行動”的內心動力就是觀念。
觀念,是人的一種看法。只是這種看法往往發生在“觀”的同時或“看”的同時。人們通常認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對其教育,對其講道理之後才會形成。但多數人不知:孩子在聽得懂“道理”之前,他已經在形成某種看法。比如在孩子任性地放聲大哭時,大人不吼,也不急,不打也不罵,而是安靜地坐在他面前,用等待的眼神看著他的哭一樣,他看到這一幕後就會明白:自己這種故意哭鬧對父母沒有作用,以後他就不會再這樣故意在父母面前發脾氣。
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時候生病,他的父親或母親輕輕地走近他身邊,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孩子的額頭,輕輕地坐在他身邊,給他掖緊被子,陪伴著他……這種情境長大的人當其身邊有人生病時,他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照顧別人;如果某天孩子與母親一同上街,一名乞丐把手伸向母親要錢,母親沒有說話,無聲地從身上找些零錢交給乞丐,這孩子長大後面對乞丐也會同樣做法的。相反,父親經常在家中拳腳於家人,這種家庭長大的男孩在處理自己家庭衝突時一定有相關行為;母親經常對鄰居潑口大罵或對人驕橫跋扈的,其子女長大後也會出現人際關係的相關麻煩。
我們還必須知道,在父母的親自撫養中,你的孩子就在複製撫養的觀念與性格,複製他最親近的人的各種行為方式與態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母親,然後就是父親。一般而言,人的長相大多取自遺傳,但人的性格和人的觀念則完全取決於父母的言談舉止。
所以,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所有的父母要好好修養自己的言談舉止,在家庭中盡顯父母的善良與榜樣,在談吐中表現文雅與謹慎,在處理各種意外事務時有理有節。
-
6 # 胖子哼哼
有孩子不肯上學,是肯定的,就跟好多大人不肯上班一樣。作為父母,面對孩子不肯上學,不能一味的強制、責怪,我們得知道孩子不肯上學的具體原因,得從根源處解決孩子的顧慮,為人父母,得做到耐心、細心、決心,多一些交流、少一些爭吵,我相信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蓋世英雄,而眾多英雄中,總有自己父母的一席,我們父母得成為孩子最堅實的依靠,幫助他們抵擋社會中各種壓力,我相信沒有什麼問題是一次交流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行,我們就再多一次!
-
7 # 花好love月圓
應該和他深入交流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和同學鬧彆扭了,還是和老師發生衝突了,還是學習有壓力等等,根據具體的原因幫助孩子找到好的應對策略。不能一味的責罵孩子或者把他強行送到學校。
-
8 # 成者有民
孩子不想上學為什麼?找出原因,如貪玩.學習壓力大,或別的因素,不想上學就工作勞動,不能幹大的工作,就在家裡幹能所力己的事情,但不能貪玩.
-
9 # 厚德ML
今年我們國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制空的措施非常及時,並對各行各業制定相關的規定,尤其是學校及幼兒園停學不停課一直延續到現在,孩子不去學校上學了,學校進行網路授課,愛學習的孩子還能正常上課和完成作業,而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父母陸續上班了,負責他們學習的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樣的隔輩親驕生貫養,根本不聽老人們的話,這樣一來老人管理不了孩子,又生怕孩子養成不想上學的壞習慣,就要求助老師對他說服教育,老師的方法就是有一套!漸漸地孩子能夠正常聽課和完成作業!希望疫情在祖國大地上徹底消滅,各行各業恢復正常運營!孩子們早日復學復課!祝福我吧祖國繁榮昌盛!
-
10 # 人力資源從事者ivy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引導很重要。我兒子剛開始上幼兒園,我下班回來回來,兒子每次都委屈的說我不想上學了,我明天不去了。這時我和老公都會耐心地和他溝通,問他為什麼不想去,瞭解原因,知道原來學校沒有家人在,所以不想去。所以有幾點我分享下:
第一、我經常鼓勵他,說今天老師又表揚你了,說你很棒,還說你可以當小老師了,每天要回來把幼兒園學到的知識教給爸爸媽媽,在家我有時也會假裝不懂,需要他把幼兒園學到的知識教我們,他也會很開心說自己是老師了;
第二、買上學有關的繪本和他一起閱讀,讓他知道每個小朋友都是要上學的,上學可以學到很多本領,能交很多好朋友;
第三、父母要堅定立場,讓他知道不管自己多鬧多哭,也還是要上學的。
我兒子大概哭鬧過一週,後來就真的愛上去幼兒園了,現在每天回來也都會和我們分享幼兒園好玩的事,經常讓我們叫他老師,教我們幼兒園老師教的一些內容,還是多以鼓勵為主。
-
11 # 洛浦一粟
孩子不想上學,那你就問問這個孩子他想幹什麼?這孩子大概是多大了?如果是比較小的話,我們家孩子當時上一年級的時候,給別人打了一架就說不想去上學了,怎麼說都不去,連著兩三天都不去,他不去的話老師自然也就不會出來把他給弄進去,每次去都哭著,最後老師說你把他領走吧,啥時候哄好了啥時候再來?我當時愁壞了呀,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問他。你為什麼不想去上學?他說他就是不想去上學,你說一個一年級的小孩兒,他真不想去上學了,我還真沒招兒。
我就說你這麼小,你要是不去上學的話,那你就去上幼兒園嘛,然後我就把他送到幼兒園去了。結果她在幼兒園上了一天,回來說她要她又想去上學了,因為幼兒園裡面學的東西他全部都學過,她不想再學一遍,第二天自己才去上學的。
如果這個孩子比較大了,比如說已經上到初中高中了,那你就問問這個孩子,你說你不想去上學了。那你想幹什麼?你幹什麼最快了?比如說這個孩子他比較喜歡做飯之類的,那你可以去送他學個廚師嘛,將來做個廚師。現在大廚的工資不也挺高的嘛,一個月也一兩萬比那些白領。高多了。
你就問問孩子他的興趣愛好在哪裡,然後讓他去順著他這個興趣愛好。給他請個專業的老師,讓他學一學,將來從事這方面的也不錯的,比如說這個孩子喜歡拼裝,喜歡樂高,你可以讓他整天浙江來做這個拼裝,這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如果孩子比如說喜歡一些動手的,你可以讓他去學一些這些汽修呀,或者一些組裝之類的東西。這樣的話將來從業的範圍也比較廣,不一定非得讓他學習在家能幹的事兒多多了去了,如果孩子喜歡英語的話,你可以讓他學學這個英語啊,送他出去學一學將來搞翻譯都可以的。
別千萬別逼他問清楚他到底想幹嘛,看看這個孩子他做什麼最快的,然後幫助他找到一個。嗯,正確的方向這才是最重要的。
-
12 # 夢之旅途90
孩子不上學,要分析孩子不上學的原因,在學校是否遭受到同學的嘲笑或者欺負,與老師發生衝突、遭體罰或者與老師不合拍;亦或是父母驕縱放任,對孩子過度關注和干預,家庭虐待、夫妻不和、離異等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易感素質、過分拘謹的性格,喜好他人表揚、任性、不善交往,固執等。應該針對原因,幫助孩子消除心理及社會因素的影響,可以使用行為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主要靠家長的引導和調整。其家庭基本對策有以下幾個方面:1、不宜過分催促孩子上學,或者每天都問今天上學去嗎等問題,更不宜謾罵、指責和體罰孩子;2、要詳細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3、經常與老師保持聯絡,告訴孩子在家裡的情況,並聆聽老師的建議;4、平時多聽孩子的敘述;5、讓孩子幹家務活,仍然爭取每天按時起床、吃飯和入睡;6、佈置簡單的家務作業,如果孩子不做也不要強求和責備;7、經常打電話回來問候孩子,側面瞭解孩子在家裡的行為,但不過分干涉。8、帶孩子上街或者徵求孩子意見的前提下,到學校附近轉一轉,並聽孩子在學校的事情;9、父母避免說有關學校、老師和同學的具有消極意義的話,並且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要保持快樂祥和,否則家長的不良情緒或者表現易引起孩子的焦慮和不安;10、經常約孩子要好的同學來家裡玩耍,並講學校的事情。總之,拒絕上學的症狀可能是相對漫長的過程。父母或者老師都要有耐心和思想準備,長期作戰。
-
13 # 名師出高徒
1.控制好情緒,不打罵,與孩子好好溝通。
2.理解孩子的壓力,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3.不要著急於解決孩子不去學校這件事,待孩子情緒穩定後,再瞭解原因去解決。4.好好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消除孩子的心理顧慮和擔心。
5.讓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體諒一下家長。
-
14 # Love軒轅劍飛
孩子不想上學,個人感覺這是正常現象,這個要區分孩子的年齡段,如果是幼兒園,可能是很小朋友鬧矛盾了,可能是些很小的原因,如果是小學可能是遇到什麼困難?如果是中學會不會是談戀愛了,無心學業?如果是高中,會不會是逆反期,家長有沒有發覺,如果是大學,那肯定是受周圍的影響,或者有什麼特別原因,這時候的大孩子不會像以前一樣了!9年義務教育必須上完,如果是之後的事情,建議和孩子溝通,商量決定!俗話說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
-
15 # 聆厛彼岸花開191
這個時候千萬別和他爭吵,他應該在叛逆期,只能聽進去軟話,你要問他,你不上學還有什麼想法為今後謀生做保障,或者是為什麼不上學,是不是學校有人怎麼怎麼你了,更就是除了讀書,你還會什麼,這個年代怎麼都不能不讓他上學,
-
16 # 奶茶計程車
孩子不想上學是缺乏正確的指引,不要過於溺愛孩子吧!不讓等孩子青春期家長能後悔死,好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家長自身有沒有找找原因呢?想想自己平時是看手機看電視多還是讀書多呢?家庭氛圍特別重要!自己做不到以身作則何談去要求孩子呢?如果孩子已經上初中高中不想上學可以讓他去體驗生活,做最苦最累的工作,多嘗一下人間疾苦,畢竟在溫室裡面不知道外面多麼殘酷!
-
17 # 生活在農村
孩子不想上學主要是分離焦慮、家長強調高分數、家庭約束刻板嚴苛、學校生活不合拍導致的。
1、家長要給孩子合理作息
家長應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要求。比如週末幾點鐘起床、幾點鐘休息、如何規劃娛樂和學習的時間,這些安排應與上學日保持相對一致的要求,這樣才會讓孩子進入學習階段的時候不會過於突兀。
2、家長要學會聆聽
家長應多瞭解孩子在學校裡面的情況,細心聆聽或者主動詢問。認可孩子的情緒,多出主意想辦法,而且要直接具體的方法,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比如孩子回來傾訴,不喜歡這個學期老師安排的新同桌。
例如“要不要給同桌兩個星期的試用期,考察考察?”“要不試著偷偷找老師,把想法告訴老師,訴說想換同桌的原因?”給一些建議的同時也是在安撫孩子們的情緒,從另外一個角度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
3、家長要多鼓勵孩子
家長要發現孩子的優點,主動地肯定孩子,鼓勵孩子。很多家長會特別關注對孩子做得不好或者表現不好的事情,但是在孩子做得好或者表現良好的時候就覺得理所當然。但這種方式是最打擊孩子自信的,家長應試著發掘其優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提前培養孩子解決事情的能力
要培養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比如一起參加社會義工、戶外活動等,從中與孩子相互交流,增強親子關係,培養孩子提高解決衝突等能力。
注意事項:
1、孩子不願上學,解鈴還須繫鈴人,家長得先改變一些做法。首先別過分催促孩子上學,尤其不要用打罵、斥責、嘲諷、體罰的方式強逼其上學。向老師、同學瞭解在校情況,先排除有無經歷學校應激事件。
2、即使不上學,要保證在家仍有正常作息,按時起床、吃飯、睡覺,避免晝夜顛倒,熬夜、賴床等情況。多留心孩子情緒,是否有易怒和極端語言出現。拒絕上學是行為現象,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冰山下湧動暗藏的心理問題才是關鍵,要及早發現找專業的心理醫生治療。
-
18 # 才藝舞者小怡
首先我們來分析,如果孩子不想上學了是嗎?要開導孩子去讀書上學,需要詳細瞭解孩子這樣選擇的背後原因,需要弄清孩子在學校的真實感受。一般來說,孩子不願意讀書,說明在學校上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感受不到自己上學的快樂和意義,這需要詳細的溝通探討的。如果家長難以有效和孩子溝通,可以考慮聯絡方便的心理諮詢師,請心理諮詢師和孩子當面或者電話詳細溝通交流、幫助孩子瞭解自己和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
19 # 刀刀唐小年
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念頭吧!好好跟孩子溝通,瞭解這種想法的源頭是什麼,積極跟孩子一起不上學的利弊!引導孩子走出這樣的困擾,所有人都要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是這樣美好的年紀,不上學能做什麼呢?
每個家長都應理性的面對孩子這個時期的疑惑,可能只是單純的不想而已,未必對未來有所打算,我們要理解這個年紀的想法,儘快幫助孩子走出誤區,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20 # 溫暖陽光是髮型造型師
首先用最真誠的態度和心,用溫情的語氣,在孩子心情不錯,且不在任何公眾場合的情況下,好好和孩子透徹瞭解一下,孩子不想上學的真正的原因,該引導引導,然後再對症下藥,切記強迫孩子做什何Ta極力不想做的事,否則適得其返。
回覆列表
好好跟他交流,他既然不知道長大了想幹什麼,就叫他先讀書,讀的好不好沒關係,在學習總有一些收穫。多發現他其他方面的閃光點,表揚,你要相信孩子,成績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也可以在學校學到一些人際關係能力,面對壓力的能力,很多偉人的成績並不好,但只要堅持學習,堅持不斷的提高,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出來,以後一定比成績好的同學發展更好,你們多點溝通,像朋友一樣!多點跟老師溝通,問問他最近怎麼樣!我不是講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