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剛哥de運營百貨

    初始管理範疇約7人,一線直管,需要情感維繫為主;第二層管理範疇49人,至少要分兩層,管理需要情感+規則制度;第三層管理範疇約150人,需要團隊制度+文化;第四層管理範疇約1000人,需要文化+價值觀。我個人的感悟。

  • 2 # 陳樹Chase

    管理學有一個叫概念叫做管理跨度,說的是管理者能夠有效率且有成效地管理多少個員工,一般來說,管理跨度不應該超過5個或者6個的直接下屬。

    團隊人數不同,需要進行管理跨度的設計,是按照業務劃分團隊還是按照職能劃分團隊,取決於當前公司的業務規模成長情況以及管理者的喜好。一般來說,基層管理者直接管理整個公司80%的員工。

    人數的不同,就決定你作為管理者如何設定管理層級的,層級設計的好,效率就高,反之,層級設定不正確就會浪費管理資源。這裡分享一下,常用的部門化的五種方式:

    職能部門化

    把相似專業或相同技能、知識的人合併在一起,根據職能來組合工作崗位。例如劃分為工程部、會計部門、人力資源補。

    地區部門化

    按照地區來組合工作崗位。例如廣東分公部、北京分部。好處是可以更好地服務地區,劣勢是地區部門直接存在重複的崗位。

    流程部門化

    根據產品或客戶的流動組合工作崗位。例如汽車生產中,可以劃分為車輪部、車體部、外觀部.

    顧客部門化

    根據特定的、獨特的顧客組合工作崗位。例如,零售部、批發部、政府部門。

    以上就是五種常用的部門化方式,可以根據業務和人數進行切換,將管理跨度儘量保持在6。

  • 3 # 權工匠說商業

    團隊人數不同,建議推行個性化管理,作為一個管理者,無論什麼樣的團隊,做到以下三點,團隊戰鬥力都不會太差。

    1. 管事不管人

    管理的一個重點是管事,同時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麼你一定不懂管理。管理中要對人給予理解和尊重,從而來完成管理上的事。時代早已經改變,我們作為管理者也應該與時俱進。人也是無法管理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每一個人都本能地認為自己有自我約束的能力,尤其是具有自我實現能力的人,更加覺得提供平臺給他發揮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2. 管理重在過程

    在做事上,管理者應以身作則,前期輸出專業的知識,等上手後再輸出一些提高效率的思維、方法,到後期就慢慢放權給下屬,培養下屬獨立思維、獨立完成專案的能力,並配以明顯的獎勵與懲罰制度。很多企業管理的問題就出在管理者只關心人的態度和表現,並沒有清晰地界定必須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標準。其實管理就是每一層管理者確定下一層級管理者所要明確做的事情。

    3. 讓下屬比自己專業

    術業有專攻,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作為管理者更是如此,要讓每個員工都各司其職,各出其力才能讓團隊不斷髮展。所以管理者一定要讓下屬比自己更加專業,必須培養儘可能多的人才,如果只培養一個人,那他會因為沒有對手,覺得沒有競爭力,而培養一群人,他們就會存在危機意識,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最優秀的那個,互相競爭,相互督促。一個人在今天的價值可能很高,但如果缺乏危機意識,固步自封,那麼明顯就會貶值。

    對於管理者來說,要想讓自己的團隊更加出色,取得更好的業績,就必須想辦法設計一個方法讓團隊成員都“活”起來。只有把所有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團隊才能爆發出最強的力量,才能最出色的完成工作。

  • 4 # 中年有為

    管理可以分為:

    1.橫向管理(又叫扁平化管理)

    2.豎向管理(又叫分級管理)

    不同的團隊規模,管理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般情況下,團隊規模10人一下適合扁平化管理,超過10—100人推薦豎向管理。

    一.最小作戰單元

    一般一個最小作戰單元1+2的團隊編制,1位戰隊長,2位隊員,戰隊長的專業性,業務能力,自律能力強,為公司業績標杆,形成了自我的工作方法。最小作戰單元還談不上管理,更多的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以標杆帶動隊員成長。最小作戰單元的戰鬥力決定了一家公司的戰鬥力。

    二.部門制

    部門編制一般是1+6,一位經理,2個戰隊,部門管理就要行程部門文化,制度,價值觀,目標,工作流程等,統一目標,明確考核,清楚流程,透過培訓,團建,競爭,不斷加強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

    再往上就是戰區,戰區1+3+6(一位總監,3位經理,6個戰隊,團隊規模20人為佳)

    所以管理模式取決於企業組織架構,不同的組織架構選擇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樣的,時間關係,就不詳細分享了,如果題主還想更全面的理解,可以@老王職場隨筆 ,針對你具體的問題再和你分享。

  • 5 # 尋找烏托邦2020

    在管理上是相同的

    要想做好管理首先要抓執行力,然後才是制度流程,最後抓考核和結果產出,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適合中小型企業

    如果是大型企業,要做好頂層設計,組織架構設計,人員佈置,系統建立,給方法,做評價,給激勵,產效益,8個緯度閉環管理

  • 6 # 慧視角

    公司的發展一般分成三個階段,所以管理也是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公司團隊的人數不同,管理方式會不同。

    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正好是公司處於初創階段,公司內部不會有嚴格的考勤制度、人事制度等等,這時候公司人員規模一般是在10人以內。

    這個時候公司需要實行的是人性化管理。就是大家不用制定太多的制度,有活大家一起幹,如果有加班的情況,那就工作結束後一起吃個夜宵,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會是最高的時候,同事與同事之間的溝通是最高效的。

    中級階段

    隨之公司業務量的增大,同事的規模也在上,這個中級階段的團隊人數大概是在50人左右,靠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需要有考勤、有人事制度、有財務制度……

    這個階段下公司更多的是半人性化管理,半制度化管理,所以作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在這個階段下是非常重要的,團隊可以有一定的凝聚力,一定是靠公司整體的氛圍來帶動的,而公司整體氛圍的形成很重的取決於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成熟階段

    公司的人數一般在100人以上了,這個時候同事多,部門多,很多工作絕對存在交叉,靠單純的人性化,靠人格魅力很難駕馭了,這個團隊規模下,更多的是靠制度化管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司的一個公用衛生間,可能就需要有幾頁A4紙的詳細制度管理描述。

    總結:

    公司的每一個階段有不同的魅力,公司都是從小公司做起來的,公司的每一個管理階段的進步,對於公司整體是一次成長,而每需要上升一個階段的時候,對於公司都會是一次考驗,那個坎邁不好,公司將會迎來一場災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下成本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