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戴森球是什麼。
這是在1960年有人提出來的一種假想的能源採集方式,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是否適用,目前還難以預料。
我們根據觀測和計算,可以知道地球朝向太陽的半球,所接受到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只有太陽整個釋放能量的約22億分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能建造更大的面積,就能接受到更多的太陽能量,轉化後就可以為我們所用。
所以,戴森球的概念就是在恆星附近建造其巨大的能量接受裝置,最大化的利用恆星能源。而終極的戴森球就是將一顆恆星完全包裹起來,獲得其全部的能量。而這種技術,也對應著相對較高的文明水平和發展需要,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遠遠做不到。
不過,戴森球也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比如在恆星周圍建造帶狀接收裝置,也可以獲取一定比例的恆星能量。或者區域性面積也是可以的,這些都是戴森球的不同方式。
比如我們在太空建造一定面積的太陽能接收板,使其一直朝向太陽,然後將電能傳送回地球,這其實就是戴森球的基本原理。只不過,我們目前還無法建造面積過大的接收裝置而已。
至於說材料,其實前面已經提到了,我們的太陽能板其實就是一種戴森球的材料。當然,如果找到轉化效率更高的材料那就更好了。
不過,總的來說,建造戴森球的材料除了必須的結構材料以外,最主要的材料就是太陽輻射能的採集材料。而這類材料之一就是現在的太陽能板了。
先說戴森球是什麼。
這是在1960年有人提出來的一種假想的能源採集方式,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是否適用,目前還難以預料。
我們根據觀測和計算,可以知道地球朝向太陽的半球,所接受到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只有太陽整個釋放能量的約22億分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能建造更大的面積,就能接受到更多的太陽能量,轉化後就可以為我們所用。
所以,戴森球的概念就是在恆星附近建造其巨大的能量接受裝置,最大化的利用恆星能源。而終極的戴森球就是將一顆恆星完全包裹起來,獲得其全部的能量。而這種技術,也對應著相對較高的文明水平和發展需要,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遠遠做不到。
不過,戴森球也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比如在恆星周圍建造帶狀接收裝置,也可以獲取一定比例的恆星能量。或者區域性面積也是可以的,這些都是戴森球的不同方式。
比如我們在太空建造一定面積的太陽能接收板,使其一直朝向太陽,然後將電能傳送回地球,這其實就是戴森球的基本原理。只不過,我們目前還無法建造面積過大的接收裝置而已。
至於說材料,其實前面已經提到了,我們的太陽能板其實就是一種戴森球的材料。當然,如果找到轉化效率更高的材料那就更好了。
不過,總的來說,建造戴森球的材料除了必須的結構材料以外,最主要的材料就是太陽輻射能的採集材料。而這類材料之一就是現在的太陽能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