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者青青

    在古代,“師徒”指的是踏上社會參加工作的人。現在的“師徒”,也是指踏上社會參加工作的人。例如,在工廠企業有學徒工,師傅教徒弟鉗工,電工和車工等;在曲藝界也有師徒關係,至今還很流行;武術界更是流行,在師傅面前雙手抱拳喊著“師傅在上受徒弟一拜”。在校就讀學習或在科學領域實習的就不是師徒關係了,而稱之為師生關係。

    “師徒”,是師傅與徒弟合二為一的簡稱。自古對師徒關係定位就是父子關係,師傅就是徒弟的父親。

    在古代,甚至近現代,師傅是不能隨隨便便收徒弟的。收徒弟是要舉行儀式的。收了徒弟之後,徒弟是要對師傅負責的,甚至還要養老送終的。在這問題上社會輿論導向是絕不含糊的,是必須的。這個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師徒關係的定位,就是父子關係,與自己的親生父親沒什麼兩樣。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化,尤其是在當代,師徒關係有些變化。據說在企業,師傅與徒弟這種稱謂不見了,哪裡還有師徒關係呢?但是,在中國曲藝界和戲曲界,師徒關係還是很紅火,繼續傳承著古代的傳統文化,收徒弟時仍然舉行拜師儀式。那麼,現在他們又是怎麼定位的呢?

    現在的師徒關係,確切地說,是徒弟尊重師傅,師傅愛護徒弟的關係,沒有定位父子關係這一說了。古代和近現代那種父子關係,實際上根本不存在了,只是保留著師徒關係的最基本的含義,尊重與愛護。

    這種尊重與愛護關係就是現在師徒關係的定位。雖然口頭上也說什麼師傅就是徒弟的父親,但實際行動上卻不是了。一般情況下,徒弟逢年過節去師傅家拜訪拜訪,或者師傅身體欠佳住院了去看望看望。

    總之,現在對師徒關係定位是:相互尊重與愛護的關係。徒弟尊重師傅,師傅愛護徒弟。
  • 2 # 言五平平淡淡

    各位師友大家好!下面我對師徒關係談談自己的看法。

    農耕社會,人們的生活大都靠手工,要想生活的更好,就必須學本事。無論是謀仕途求學業、浪江湖練武功,還是長本領學手藝,都得找有造詣有功夫手藝好的人拜師學習,這就是所謂的學徒。傳統意義上的學徒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一般最少要經過三年才能出徒。當徒弟的不僅要交學費,還得在第一年伺候師傅的吃喝拉撒,要在師傅家打雜,只有經過這道考驗達到師傅滿意才能進入到真的學藝過程,而師傅也要給徒弟提供衣食住行。故而有“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這也就是古人有兩父的由來。

    現如今,社會已步入資訊化時代,義務教育的普及,網際網路技術的傳播使得人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渠道變得比以前廣泛多了。知識和技術的更新換代週期變得越來越短,過去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社會需求。單一的知識和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社會更需要具有綜合實力的複合型人才。人們更多的是在接受完學校教育步入社會後的自我完善,在工作中自學新知識,用新知識武裝自己的新技能。所以,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係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了。

    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還需要繼承和發展。比如各色戲曲、各門武功、各行手藝等都需要傳承,這就需要有人去學習並掌握這些傳統技藝。在這些領域,傳統意義的“師徒”關係還將長期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一個人的顏值巔峰,最好的歲數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