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冼容均

    這個是無聊話題,為什麼因為做田地的時間是不夠用的,不是想打藥就打藥的,秧苗不要說出齊未出齊要打藥,這個昰不用的,一搬情況下是插前兩日打殺蟲藥是最好的,

  • 2 # 農民老陶

    如果稻苗長了蟲子是可以打的。但是劑量要稍微的放輕一點。不然會對末長苗的秧苗造成影響。打藥一定要選擇在天晴的時候打。下雨天不能打藥。打了基本上沒有效果的。

  • 3 # 裡郎苗寨艾岡

    為保證稻苗早發芽、早出苗,出齊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後的保溫工作。措施是蓋好農膜,農膜有損壞處及時補好。經常打掉農膜上的灰塵,增加農膜透光率,提高溫度。有寒潮時,應用薄膜上覆蓋草苫等保溫。

     床土水分不足、不均,會影響出苗和齊苗,因此應經常檢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狀況,發現表土乾燥發白,就應及時補水。

     當秧苗立針、青頭後,及時揭去覆蓋在苗床上的地膜,揭膜高溫灼傷苗尖。

    為了稻秧出齊苗要注意如下幾點:

    1、改進耕種技術,提高育秧水平。秧田的整理做到清除田間雜草,翻挖整平,泥化,平鋪式蓋膜1.7m,溝寬0.3m,墒長10-12m為宜,有利於通風降溫,墒面平整無積水,播下的種子不陷入泥為好,有利出苗。

    2、保證種子質量,實施精量播種。選擇純淨無黴壞的種子,發芽率在98%以上,水浸泡谷種48-72小時後在30℃的環境中催芽,種子芽尖破腹率達到95%以上即可播種。

    3、精細農家肥蓋種,厚度適中均勻。每畝施腐熟的精細農家肥2000-2400kg作蓋種肥,肥料將種粒蓋嚴不外露(約1cm厚)有利保溫、保溼促使種子養分吸收。

    4、通風煉苗,避免傷根燒苗。育秧薄膜厚度用0.04mm,打孔5-8mm,孔距50cm×40cm。秧苗2葉1心時通風降溫,通風量逐次由小變大,有利煉苗。

    陰天和夜間薄膜保持密閉保溫,以防凍害。晴暖天氣嚴格控制膜內溫度,不宜超過30℃。膜內溫度過高,須加大通風量,於上午9時左右膜內與周圍環境溫差接近時通風,不可在中午氣溫高時驟然通風,由於突然改變膜內高溫高溼環境,使秧苗水分失去平衡導致死苗。在下午5時左右重新密閉保溫。3葉期灌深水揭膜,以早晨內溫差小時揭膜。

    5、以水護苗,施肥促苗。水肥管理是培育壯秧的主要環節,以水調溫,以水護苗,播種後2天,墒溝不進水,排水困難的秧田應及時排水,播種第3天,放水入墒溝保持秧田溼潤,但水不能滲墒,避免秧墒土壤含水量重,加之膜內高溫造成傷芽,保證谷種有足夠的水分紮根生長。揭膜7天后保持水層5cm,施肥促苗,畝施尿素8kg,小秧35天再追施一次送嫁肥。

    培育壯秧的方法: 

    1、溫室兩段育秧法:用竹片編制70釐米見方的秧盤,上鋪塑膠薄膜,將催好芽的種子攤在秧盤上,厚度為0.5釐米,放入溫室內。室內溫度保持在28℃左右,如溫度過低,可在室內用煤灶燒水加溫。在溫室內7天左右,待小苗一葉一心時,煉苗1天便可栽植。  

    2、地池兩段育秧法:在房前和菜園向陽處用肥土與河沙按1∶1的比例拌勻,做成寬130釐米的地池,長度依種子量而定,東西走向,便於採光。將催好芽的種子均勻撒入,一般70釐米長撒0.5公斤種子,上覆細土,用噴壺噴足水。然後用竹片搭成拱棚架,上覆薄膜即可。晴天將地池兩端揭開小口通風,遇陰雨天氣氣溫低時可加溫,用一煤灶上燒一水壺,壺嘴上套一塑膠管通入地池。該方法加溫簡單有效,7~8天,小苗一葉一心時即栽。  

    3、寄栽法:精細平整秧田,按每畝50公斤複合肥一次施入,用腐熟的有機肥、人糞尿更好。反覆耙平整地後做成130釐米寬的合式秧田,將溫室或地池育出的小苗單株整齊排入秧田。春稻行株距為3釐米×3釐米,麥茬稻行株距為5釐米×5釐米。寄栽後保持畦面溼潤無明水,返青後澆薄水,三葉期前每畝施10公斤尿素做斷乳肥,移栽前7~8天每畝施10~15公斤尿素做送嫁肥。秧齡35天后便可移栽至本田。

    怎樣縮短稻秧移栽後的返青期

    水稻移栽後,一般都會由綠轉黃,然後再由黃轉綠,這段時間稱為返青期。返青期一般為7-10天。如採取措施將返青期縮短到2-3天,就可以達到“一短”促“三早”了。即縮短返青期,促進早生長、早分櫱、早齊穗。這樣就能爭取多成穗,避開8月低溫冷害,奪取高產豐收。縮短稻秧返青期,有5條措施。

    1、培育壯秧

    農諺說:“秧好一半谷”。在培育壯秧的基礎上,移栽前4-6天追施一次“送嫁肥”促進秧苗萌發新根,這樣秧苗素質好,移栽後就能日栽夜長,縮短返青期。追施“送嫁肥”要適時,如果過早,新根萌發生長過長,秧苗過於柔嫩,拔秧時植株損傷重,導致移栽後返青期推遲,施用過遲,移苗尚未吸收,起不到“送嫁”的作用。施肥的數量,一般每畝秧田施尿素2-5千克,秧苗素質好,土壤肥力高的可以少施。

    2、施足基肥

    要使稻秧移栽後返青快,必須施足基肥。基肥應以農家肥為主,適當配施化肥。當前生產上普通存在的問題:一是施肥數量不足;二是農家肥施用量少,積制、管理和貯存技術粗放,肥料的質量不高。為了更好地發揮基肥的作用基肥應採取“粗肥打底,精肥面施”的施肥方法,即將農家肥在整田時均勻撒施,犁田時翻埋於耕層,移栽前再用速效性肥料施於土壤表層,滿足返青和分櫱初期的需要。

    3、重視水皮肥

    水皮肥又叫耖耙肥。水稻移栽時,氣溫、土溫低,肥料分解緩慢。為了便於稻苗移栽後早返青,要注意施用水皮肥。在最後一次整田耖耙前,將速效性氮素化肥均勻撒施於田面,及時耖耙,將肥料耖埋於3-6釐米深的表土層內。施肥量一般每畝用尿素3-5千克,或碳酸氫銨10千克。這樣能確保秧苗移栽後及時供肥催青,促進早生快發,壯稈增穗。

    4、適齡移栽

    要掌握好秧齡,適時移栽。秧苗在秧田裡生長的時間過長,會提早進入生殖生長,移栽時已開始幼穗分化,這樣超齡秧苗,群眾叫“帶胎上轎”,移栽後返青很慢,不發苗,因此,要把好稻秧適齡移栽關,確保稻秧能正常生育,為奪取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5、及時管理

    稻秧移栽初期,秧苗嫩弱,既怕淹深水,又怕斷水受旱。這時要實行淺水勤灌,有利於提高土溫,促進早返青。移栽後7-10天,追施第一次肥,促進早分櫱。

  • 4 # 美印龍兵過師傅

    苗兒未出齊的原因是什麼?首先應該找出稻苗沒出齊的原因。然後加強管理。使晚出的苗兒儘快漲起來。

    苗兒沒出齊的原因。可能是低水不足,導致乾旱所致。或者苗床突凹不平,苗盤兒有騰空的現象。秧苗接觸不到地面的溼度,容易乾旱,導致水分缺失,發生幹籽現象。

    加強管理。沒出齊的苗要特別護理。發現土壤乾裂就應及時澆水。不然稻芽幹了,就除不了苗。

    稻苗出的不齊,應當及時補充營養。可以噴溼葉面肥。加強水分管理。光照管理。溫溼度管理。要防止病害的發生。

  • 5 # 鄉里鄉親農業

    稻苗未出齊,可以打藥嗎?該注意些什麼?

    水稻什麼時候打藥?應根據水稻生育期打藥,水稻一生共分為四個時期:秧苗期、返青分孽期、拔節孕穗期、抽穗結實期。下面分享一份水稻各生育期的病蟲害防治要點:

    一、苗床期病蟲害管理

    苗床期是水稻培育的一個重要時期,是未來增產的關鍵,苗床期的管理用八個字可以概括:不幹、不溼、不冷、不熱。如果水稻在苗床期遇到不適宜的溼度與溫度,就會容易遇到病蟲害,嚴重影響後續的插秧與培育種苗。

    具體而言,不幹是指土壤需要保持潮溼度;不溼指的是既要勤澆水又要少澆水;不冷指低溫時候擋住通風口;不熱則是指高溫時要及時開啟通風口。判斷土壤溼度的小方法就是將土壤抓在手中能自然成團,放在地上會散開,這樣的溼度最適宜各種作物的生長。

    苗床期最常見的三種病害是:綿腐病、立枯病和青枯病。低溫時,水稻容易發生綿腐病。得了綿腐病的水稻,胚乳中的營養會被大量消耗,不可能生長為壯苗。防止綿腐病的訣竅是一定要在播種後澆水前,使用氫氧化銅,三乙磷酸鋁防治綿腐病。

    溼度過高時,立枯病的病菌就會爆發,患病的水稻容易缺苗,即使成功出苗,稻苗也可能不夠強壯。防止立枯病則要在水稻長到一葉一芯(出苗後有一顆葉、一顆芯)與兩葉一芯(立針期)的關鍵時期,需要復配氰霜唑,惡黴靈防治立枯病,殺菌劑並加大藥量,促進秧苗的生長。

    遇上高溫後,水稻容易染上青枯病。青枯病的病因病菌,而是因為水稻不夠強壯,水稻的葉片就會呈乾枯青澀狀。

    二、返青分櫱期病蟲害管理

    返青期是指在水稻插秧後的 7-10 天,稻苗從黃變綠的這段時期。稻苗變綠後則馬上進入了分櫱期,稻苗會變得比較強壯,葉片也會隨之增多,分櫱期是水稻生長的關鍵,分櫱的好與壞能夠直接決定後期的產量。

    返青分櫱期時,水稻會吸收大量氮元素,也是最需要氮肥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植株的各個器官都比較嬌嫩,容易受到各類病蟲害的侵害,其中最主要的害蟲是稻飛蝨,最主要的疾病是紋枯病。

    稻飛蝨主要發生在南方,這種害蟲會破壞水稻的細胞組織,吸收營養,導致稻穗難以長成。稻飛蝨一旦爆發, 持續時間長,很容易導致大規模減產。稻飛蝨的防治已經比較成熟,使用吡蚜酮、呋蟲胺等新菸鹼類化合物對稻飛蝨的殺蟲效果比較優良。

    紋枯病在南方也十分常見,這是一種真菌病害,主要使用醚甲環唑與丙環唑等三唑類藥物進行防治,加入滲透劑效果會更好。

    在東北地區,常發的蟲害是東北潛葉蠅與稻搖蚊幼蟲。其中稻搖蚊幼蟲是最近幾年新爆發的蟲害,它會啃食水稻根系,鑽食稻種。紅白線蟲的防治比較複雜,需要使用毒死蜱、功夫菊酯,高含量啶蟲脒或氟蟲氰進行藥物復配,均勻灑到水體中。

    三、拔節期病蟲害

    拔節期時,南方地區最常見的蟲害是二三化螟與稻苞蟲。這兩種害蟲會造成稻穀空癟,稻穗發白,嚴重影響產量。

    低領的二三化螟蟲因為耐藥性差,比較好防治,高齡蟲則需要加大藥劑量,使用藥劑復配,比較推薦使用甲維鹽化合物或氯蟲苯甲氫銨與三環唑類藥物,這類農藥滲透性強,害蟲的抗藥性低。

    這個時期的病害則是稻瘟病,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時期是稻穗破口期前的5-7 天,使用傳統藥劑稻瘟靈以及吡唑嘧菌酯,效果都會不錯。

    四、穗期病蟲害防治

    孕穗期、抽穗期、結實期統稱為穗期。這個時期的防治重點是養根、保葉、供粒與增重。用藥的核心目的是保葉與保穗。

    與稻瘟病一樣,穗頸瘟也推薦使用三環唑、稻瘟靈、吡唑嘧菌酯 、氟環唑四種藥物,復配後效果會更好。 同時,由於穗期水稻稻苗仍然比較細,需要加入助劑讓藥劑更容易附著到病害部位。

    五、三個關鍵用藥時間點

    第一次用藥時間:禾苗移栽後15-20天,直播後20-25天;在水稻分櫱初期。禾苗可能症狀:發黃、矮化、螟蟲枯鞘。

    防治物件:鑽心蟲、卷葉蟲、稻飛蝨、紋枯病;促進禾苗返青、發蔸。

    第二次用藥:禾苗進入有效分櫱後期,拔節期初期;禾苗症狀:紋枯病坐蔸、鑽心蟲枯心團、葉片卷白防治物件:紋枯病、卷葉螟、鑽心蟲、稻飛蝨

    第三次用藥:水稻破口在8-10%之間用藥。晚稻安全破口期9月20日之前,低溫影響破口。預防物件:鑽心蟲、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稻飛蝨、卷葉螟

    另外打藥時間有兩個注意點:

    1、正值盛夏,要避免中午高溫作業,易中暑或中毒。一般情況下,睛天上午露水乾後即可噴藥,十點左右結束;下午三點以後噴藥,露水上來後停止。陰天沒有露水即可施藥,打藥時最好帶點增效劑,確保3小時內無雨,否者需重打。

    2、水稻揚花期在9時前、下午4點後施藥,避開揚花期。補充知識點——水稻揚花時間:每天開花的時間,因品種和氣候而有所不同。早稻和中稻比較早,晚稻比較遲。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在上午9時開始開花。中午最盛,下午4時以後開花較少。一朵花開放時,從稃片張開到閉合,約為1.5~2小時。

  • 6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稻苗不出齊,打藥有什麼用?噴的藥劑也沒有葉片進行吸收。此時,最該做的是檢視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出苗不齊,該採取什麼措施讓秧苗儘快的出齊。

    水稻的育秧季,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出苗不齊也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有的是苗床土水分的問題造成的,有的是種子問題造成的,還有的是蓋土或者底土的問題造成的。不管是哪一種,都需要措施來緩解,而不是噴藥。噴藥是齊苗、葉片完全展開之後的事情,沒出齊苗你噴哪門子藥。

    1、苗床水分造成的出苗不齊。最常見的就是苗床底水沒澆透,種子萌發所需的水分不足,造成的乾旱區域水稻芽種的嫩芽難以正常的鑽出土層立針。對於這種情況較容易解決,只需要開啟底膜澆透水在覆蓋無紡布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是底水過量,播種時一些低窪區域存水就播種造成的低窪區域出苗慢、芽種出苗率低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沒有太好的緩解方式。畢竟除了低窪的地方其餘的區域都需要正常的澆水,也不能透過通風散墒的方式解決。

    2、種子的問題。種子的問題包括芽種的出苗率和芽勢。一般來說,水稻種子的芽率在80%以上就是合格的種子。但是正常情況下,水稻種子的發芽率達到85%以上才能滿足水稻生長的需求。因為播種之後的苗床條件對水稻的出苗率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種子的芽率太低,也會影響到出苗之後的密度,造成出苗不齊、秧苗的密度不足的問題。對於這種情況,是難以透過人為的方式解決。而且,這也是水稻苗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很容易出現經濟糾紛。

    還有一種是水稻種子的芽勢不好造成的出苗不齊。水稻的芽勢也是衡量水稻種子優劣的一個指標。芽勢好,水稻芽種萌發的速度較為一致、出苗也齊;如果芽勢不好,催芽時就會表現出來,不能同期出芽,催芽時間較長、芽長短不一。在播種之後,出苗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差距,也會造成出苗不齊的情況。

    3、底土和蓋土的問題。土的問題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就是底土中存在除草劑殘留、壯秧劑用量過大以及蓋土中混拌壯秧劑和封閉藥的藥害造成的,總得表現就是芽種不能正常的拱土立針,嫩芽在蓋土下層捲曲、萎縮,苗床呈現較為嚴重的“瘡”,整棟棚的秧苗都不能有效的利用。對於這類情況,沒有緩解的可能性,只能是購買他人的秧苗來滿足移栽的用苗需求。

    所以,出苗不齊並不是噴藥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找原因,並拿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谷溝地適合種花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