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康宋姐

    你好,這個問題其實有普遍性,我身邊也不少。特別是很多父母老了,自己幹不動了,要靠兒女供養照顧,他們自己心裡就感覺沒有底氣,總怕給兒女添麻煩。我們分別從老人和兒女的角度來聊聊。

    作為老人,我首先建議自己一定要有點存錢。過去就別說了,很多農村父母沒有一點收入,沒有存款很正常。現在日子好了,大部分老人手裡都能有點,千萬別覺得老了兒女管我,把權、錢老早交給兒女,能自己拿著就要自己拿著。再就是即使咱靠兒女養著也不用心裡虛,不用看他們臉色,兒女奉養父母是義務,就像咱們把她們養大一樣,要理直氣壯地接受兒女給予的任何金錢物質上的回報!

    回到兒女這裡,我想多說幾句!其實父母小心翼翼看兒女臉色,責任是在我們兒女身上的!在我們眼中,很多時候感覺父母老了,什麼都不懂還啥都操心,問東問西的,做事吃飯都遲鈍了。總之就是看老人怎麼也是不對,說話語氣不好,動不動就是耐不住性子抱怨父母,或者感覺自己供著父母吃穿多大功勞似的,父母應該知足!難道你就沒想過我們是怎麼長大的嗎?沒想想在我們小時候,父母是怎樣疼我們,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嗎?現在他們老了需要我們了,我們難道不該好好回報他們,讓他們舒心輕鬆地安享晚年嗎?

    還有一種情況是兒女都很孝順,想法孝敬老人,可老人知道兒女賺錢不易,心疼孩子花錢!這時候我們做兒女的就可以想些小策略,減輕父母的心理負擔!首先是不要和父母訴苦,說自己賺錢多麼難,對父母要報喜不報憂!再就是買的東西儘量往便宜說,或說單位發的,朋友送的。給父母錢呢也找個好理由,讓老人拿的心安理得別替你擔心。總之就是讓父母開開心心地接受兒女的孝敬和照顧!

    老話常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父母在時,我們一定要好好關愛他們,不只是物質上,精神上更要關注他們,理解他們很多沒說出來的擔心和顧慮,一定要主動幫他們打消這些,讓他們輕鬆快樂地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被兒女溫柔以待!

  • 2 # 美好的未來meihao

    數不盡滿腹苦水一腔怨仇啊。。。。吃喝拉撒都做了孩子帶了還是不得好他們又不敢說出來,怕得罪媳婦或女婿現在的老年人苦啊累啊。。。。。。

  • 3 # 羊咩咩讀寫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要看孩子臉色了。

    回想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是孩子心中的英雄,是孩子最敬仰的人。孩子需要陪伴唱歌,我們就是音樂家;孩子想聽童話故事,我們就是童話家;孩子想吃雞蛋羹,我們馬上變身美食家……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無所不能,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知識量越來越豐富,和我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孩子找我們談科學,我們扯豆芽跟什麼菜涼拌好;孩子問我們英語單詞,我們說要等先把地面拖乾淨;孩子說到某個歌星,我們反問是不是樓下阿姨的兒子?……久而久之,孩子與我們的交流越來越少了。

    後來,孩子工作、生活無助時,我們不能給予任何幫助,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甚至,我們自己的老年生活只能依靠孩子!這時,我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父母可以這麼做:

    1.終身學習,做孩子心中永遠的英雄。

    2.多和孩子交流思想,融入孩子的世界。

    3.有足夠的養老儲備,讓老年生活有底氣。

  • 4 # 飄搖snowman

    所謂老小老小,越老越小。父母年紀越大在孩子們面前就越是謹小慎微,主要是因為他們已經漸漸從一家之主的位置上下來,而孩子們已經開始成為這個大家庭的頂樑柱,他們過於擔心我們年輕人是否壓力太大,是否做得不妥給我們添麻煩,漸漸的,他們越來越膽小,你不讓做的事不敢再再,你不讓吃的東西不敢再吃,一旦做了出事了就跟幼兒園的孩子犯錯一樣膽怯,只是因為覺得心裡有愧,給你惹了麻煩。

  • 5 # 島城阿雲

    因為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了,父母也就變得小心翼翼了。小時候,父母對於我們來說總是強勢的一方,無論他們說什麼,我們只有照做的份,不管是摔門、摔碗、還是摔自己,好像都沒有什麼用。直到慢慢長大,父母漸漸老去,我們開始有“資本”去和父母談判,但是彼此卻像互相交換了角色,你會發現,父母已經開始看我們的臉色了.....是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父母開始大事小事都和我們商量,不再強行的做決定,即使做錯了也不再訓斥,只會稍作提醒.....言行裡,行為中,處處都小心翼翼。

  • 6 # 朵朵媽咪在港生活

    這個問題真的是太好了!我家婆就是!生活中什麼事都這樣!明明是對兒女有意見!她也不敢開口一句!什麼都怕!先在這裡說明!她對我不是這樣!可能我是內地嫁香港的!她不但不怕我!偶爾還會故意找些小麻煩!可能心裡不平衡吧我把對他們的氣撒在我身上!以前小姑在家裡住時!婆婆要給她帶小孩!很多的問題我都看在眼裡!但畢竟是別人的家事!所以也不會開口!但是搞不懂她為什麼這樣!後來才明白是為了錢!因為當時小姑每月給她四千塊!當然很多原因在我婆婆自己,她給很多人的印象都不太好!開始大哥和小姑還會糾正!但她還是老樣子!所以都懶得說了!比如說小姑不吃鴿子!也不願意自己女兒吃!但我婆婆就是會趁我小姑不在時搞鴿子肉給她女兒!小姑近視!不想女兒看電腦手機!但婆婆還是給她看!有時一看小姑去洗澡!就趕緊給她女兒!一聽門響立刻奪過來!所以她們生活中發生很多不愉快!最後小姑搬走了!然後我婆婆就到處詆譭小姑不孝沒人性!所以她們兩年沒怎麼來往!後來大哥因個人問題要搬回來一段時間!婆婆又來!大哥不喜歡別人碰他東西!但是她經常去搞!雖然說她的意思是想給她洗!但他已經成年了!忌諱!說了幾次她還是這樣!生了病又不認!尤其是現在疫情那麼嚴重!讓她帶口罩!就是不帶!還故意去親近小朋友!別人吃飯時她就把腳伸臺上!但是她就特別害怕大哥!如果大哥在家!她鼻來!就會帶口罩!大哥上班她就摘了!即使家裡有兩個小孩!不過她的性格是很多人都學不會的!好會忍氣吞聲!比如大哥每週去釣魚!每次去之前都說不帶她!讓她自己去!但是等到大哥快走時!她就趕緊換衣服跟過去!無論別人說什麼難聽話!她笑笑!裝沒聽到!後來才明白!也是錢!因為大哥會一個月給她三千!雖然很多時候不理解!為什麼這樣!但是小姑說!她懶惰慣了!不喜歡去做事賺錢!她幾乎不做飯的!晚餐就是給大哥買一份!家裡的地也從來不拖!開始我賭氣不做!但有小朋友呀,他們要在地上玩!所以家裡的事我都自己搞定!

  • 7 # 裹裹en

    因為,父母覺得應該為了兒女一輩子辛辛苦苦。兒女於是也覺得父母為他們辛辛苦苦是應該的。父母經常說的,我所有的東西以後都是你的。兒女從小也就覺得父母所以的東西都應該是他們的,造就了多少自私、不懂感恩的孩子。當父母老了花點自己的錢,都覺得對不起兒女應該給兒女攢著。巧了兒女也這麼覺得,所以,臉色就來了[淚奔]

  • 8 # 萍味人生711

    隨著父母年紀的變大,他們就越脆弱,需要保護,只是他們是長輩,不能像小孩子一樣,撒嬌,耍脾氣,這個需要做子女用心的觀察,很多父母明明有苦衷,卻很少對晚輩說,是怕晚輩擔心,怕打擾他們的生活,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老人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所以他們選擇了沉默,不麻煩子女,越是這樣,我們越要有耐心,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他們老,盡己所能讓父母安祥晚年,就像小時候他們耐心教我們長大的一樣。

  • 9 # 快遞小阿姨的見聞感觸

    這種現象很常見,父母小心翼翼地和兒女相處,道出了一個真相就是父母從兒女身上獲得的幸福感不多,很多時候都是在委曲求全。我認為主要是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父母的經濟情況不太好,很多時候仰仗兒女的照顧和資助。

    現實社會中,有錢有權的人大都理直氣壯,家庭成員之間也一樣,父母輩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經濟情況不太好時,無法給兒女提供想要的生活,等到兒女長大成人了,能自食其力了,父母也老了,精力和體力大不如從前,就會收入受限,由於沒有存款也沒有退休金,遇到身體生病甚至日常生活大一些的開銷,都需要兒女照顧和資助,所以,平時面對兒女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生怕說錯話或做錯事惹兒女生氣,對自己不管不顧。

    第二,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女勝過愛惜自己,關注兒女的情緒好壞大過關注自己。

    很多父母愛兒女到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最怕自己惹兒女不高興或者心情不好,所以,對兒女是百依百順,在兒女跟前,放低了自己作為父母的地位,即使知道兒女有問題需要指出來時,也是試探性地小心翼翼地提出來,好像是父母自己做錯了事情,久而久之,養成了女兒遇人遇事總是趾高氣揚,連父母也不例外,導致父母更加懼怕自己的兒女,那種對兒女又疼愛又懼怕的心思深深地刻到了骨子裡,已經完全忘記了父母自己作為長輩應該如何正確地和兒女相處的基本道德原則。

    第三,父母性情懦弱或者謙遜忍耐,寧願委曲求全也不願據理力爭。

    有些父母自己本身性情懦弱謙遜,不管是在外面對待朋友同事,還是在家裡對待兒女晚輩,不習慣強勢待人,也不習慣爭取真理,喜歡祥和的家庭氛圍,不喜歡吵吵鬧鬧,知道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了,也知道兒女長大了有屬於兒女自己的心思了,所以不喜歡和兒女平時遇事就據理力爭,也不喜歡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鬧得家裡雞犬不寧,即使自己心裡跟明鏡似的明辨是非,也是委曲求全自己,忍耐不滿也不向兒女提出來,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家庭的和諧。

    所以,如果父母在兒女面前小心翼翼地活著,父母的幸福感一定不高,一定有委曲求全的東西在心裡,作為兒女的我們,一定要關注父母的態度和情緒,和父母多溝通,有時間多陪陪他們,照顧他們,讓父母的晚年生活幸福多一些,開心多一些。

  • 10 # 使用者6038128790東北軍

    老人的小心翼翼都是出於愛孩子的目的,他們生怕因為自己的不是,影響到孩子的生活。不管大家是否承認,現在的社會現象不像以前,一家人的融合,孩子們對老人的尊重都不如以前。金錢時代,真情越來越淡。其主要責任還是在已經當家主事的孩子身上,在這些社會主流的年輕人身上。希望年輕人認識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意識到尊老愛幼對社會的重要性。負起責任,讓家庭更和睦,讓社會更美好。

  • 11 # 使用者4132467546068

    我就是的,還有二個月就高考了,在家上網課睡到現在還沒起來,一叫就吵架:又要順著她沒辦法,就怕她不讀了,為了她能上學等考完了就不慣她這毛病了。

  • 12 # 荷鋤種香人

    有些父母小心翼翼看兒女臉色生活,這種情況,一般老年人居多,可能如下原因:

    一、子女是他們的天

    有些父母,從孩子出生哪天起,孩子就嬌生慣養,百依百順,孩子已然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成為他們的天空。其實這個過程中,等於捧殺了孩子應有懂孝德,知長幼,敢擔當的德情。俗話說的好:"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這種只捧不教的孩子,易自私,唯我獨尊。小時候稍有不如意,輕則使性子,撒潑打滾,重則摔盆砸碗。長大後,在外受了氣,更是回家後給父母臉色看,彷彿父母這輩子永遠欠他的。父母被他的爆皮氣嚇怕了,只能委屈求全,仰其鼻息,看其臉色。熟不知,這樣的父母可憐又可氣!

    二、父母老年後,無金錢支撐

    有些老年父母,這輩子吃苦受累,將兒女撫養長大,成家立業。自己歲數大了,身體狀況不好,無掙錢能力,手裡再沒有存錢。看醫生,吃藥,包括平時的柴米油鹽,都要兒女供養。兒女平時工作壓力大,有些負面情緒,在下班路上消化不了,難免帶回家。有些天性善良父母,現在伸手和孩子要錢,更沒有了生活的底氣,自己每天的生活質量由孩子來決定,難免會產生這種小心翼翼,看孩子臉色。

    可憐天下拳拳父母心。一勸父母:養兒女,要先教化其做人,否則苦果滋味自嘗。二勸父母:在為兒女撐下一片天時,一定要給自己準備下部分養老金,好讓自己在老年,有尊嚴的活著。

  • 13 # 無關風月10334

    老人看孩子臉色生活,不是有些,也不是好多,但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原因很多,一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孩子脾氣不好。二是孩子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在外面遇到不快和壓力,回到家裡臉色不好看。三是孩子不知道感恩,動兀抱怨老人沒有給他們提供升官發財的助力。四是老人身體和心態發生了變化,能做的事情不去做,對孩子過於依賴,經常給孩子添麻煩,心中有愧。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不和睦也是如此,家庭幸福感需要培育,你在追求父慈子孝的同時,也要想想自己是否需要改進點什麼?我朋友發帖子說,老年人最大的成熟在於不刻意指責別人的過失,對內對外都一樣。

  • 14 # 誒嘛下雨了

    小的時候都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初為父母都是細心疼愛小心翼翼的扶養,可歲月不饒人,老了的時候生怕再給孩子添麻煩,生怕孩子在遭罪,這就是做父母的吧。

  • 15 # 使用者7055713895305

    因不在自己家,不踏實,女兒不高興了,女婿更不行,老話說的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現在的社會兒子當家的少。給他她們看孩子幫忙可以,不然的話還是自己單住好。老人可憐呀。

  • 16 # 磐石中咂蜜

    父母看兒女臉色,有兩種原因:1.農村父母因身體不好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們沒有退休工資,靠兒女的施捨。2.城市父母因只有一個子女,年老總希望兒孫繞膝,生災害病在醫院有人照顧。3.純粹是因著愛兒女,總認為兒女離不開他們,即使小心翼翼看兒女的臉色也甘心樂意。

  • 17 # 嚼芳吐華

    內心脆弱,怕失去,所以才會小心翼翼。其實,這樣大家都很累,一個正常的家庭應該是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

  • 18 # Yue姐姐影視剪輯

    我是個80後,父親去世多年了,母親快八十歲了,要養兩個兒子還有公婆,壓力特別大,有時候心情不太好,父母可能就會覺得是自己不好拖累了我。處處都小心翼翼,好像怕我哪天不管他們了似的,這反而讓我壓力更大,工作再累回到家都要笑著面對,只能讓壓抑的心情再夜深人靜的時候得到釋放。

  • 19 # 水色煙光

    父母看兒女臉色生活,這樣現象不是很多吧!

    1、現在年輕人居住城市比較多,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強,很多父母還不願意幫忙年輕人帶孩子,基本就是老年人輕鬆自在,年輕人累死累活

    2、很多老年人打著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老了你必須養我,否則就是不孝去告你的態度生活,老年人普遍比較悠閒,更有一些拿架子鬧騰的兒子和媳婦不安寧。

    3、中國傳統自古孝道第一,很多所謂鳳凰男、媽寶男、伏地魔這樣年輕人出現,真心沒看出來老年人看兒女臉色,最多就是年輕人被老年人折騰的苦不堪言。

    凡事看兩面,年輕人折騰完工作折騰孩子,老人廣場舞、散步遛彎。哪裡有那麼多老年人看女兒臉色的呢?

  • 20 # 星期五88

    父愛如山母愛偉大毋庸置疑!但是不分你我的共同體是平衡所有情感的大忌。無論多疼愛無論多親近,人際關係邊緣不夠清晰都是各種矛盾和不和諧的根源!追根溯源今天父母的奴性或者兒女的忽視都是在孩子12歲左右需要減少或遠離對一直視為共同體的父母的依賴時,父母遲遲不撒手,或不情願邊緣清晰化!也就是準確的說是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強烈的情感依賴而不願讓兩代人獨立的個體由眷戀變尊重。。。。。父母沒有獨立的人格和魅力,兒女沒有獨立的思想和空間,就願意以天倫和愛暴力捆綁著孩子和自己,並被自己對孩子無私的愛偉大著感動著。。。。沒有無緣無故的無辜,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悄無聲息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蔣凡遭除名阿里合夥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