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山晉水16

    威士忌的儲存,是在橡木桶中的儲存,3年-20年,超過20年,質量會下降,是在60度-70度。白酒的40度,密封性好的,放個十幾年一點問題也沒有。

    威士忌是一種大麥等穀物釀製,在橡木桶中陳釀多年後,調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餾酒。

    生產比較簡單,主要特點在於用橡木桶陳釀,吸收植物的天然香氣併產生琥珀色。

    按要求必須陳釀3年以上,才能出售,15-20年最優質,超過20年質量會下降。

    釀製工藝流程有6個步驟:發芽、糖化、發酵、蒸餾、陳年、混配。

    發酵是用麥芽汁,即液態發酵,國內食用酒精的生產方法。

    蒸餾出來的新酒60-70度。

    市場上銷售的40度,是經過混配之後的,所謂的長期儲存,指的是混配之前,以60-70度,在橡木桶中的時間。

    白酒認為低度酒不宜長期儲存,是相對於高度酒。

    傳統的白酒,與國外的威士忌,雖同屬蒸餾酒。確有明顯區別,國外烈酒,液態發酵,類似於國內食用酒精,白酒則是純糧固態發酵。

    不知何故,華人對於食用酒精很排斥,鄙視食用酒精。對於洋酒,和食用酒精差不多作法,只多了橡木桶陳釀,確成了時尚。

    白酒的長期儲存,最理想的狀態是原酒,在陶器中,存放在避光、乾燥、通風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老熟、陳化,進行時間的沉澱。

    40來度的低度白酒,密封性好的,放個十幾年,一點問題也沒有。不宜長期存放,只是基於習慣認知,只要密封性好,在十幾年之記憶體放,無憂!

    同樣的成品酒,40度的威士忌和40度的白酒相比,在儲存時間長短上,大機率是處於下風的。

  • 2 # 使用者208741158445

    白酒四十度為中度酒,相對於五十多度的高度酒,因加水降度口感略有水味,灌裝瓶中儲存時間越長水感越重,所以四十度左右白酒不宜長久存放。而同樣四十度威士忌因原料工藝不同,經過橡木桶陳釀後,口感醇厚無水味,裝瓶後放十幾年不會影響口感,甚至有利於酒的老熟。半島產區煙臺吉斯聖堡壺式蒸餾威士忌,採用三次蒸餾獨特工藝,口感柔和醇香,適宜長期存放。

  • 3 # 王糕工

    儲存很久是指商品的耐儲存的程度。

    低度白酒不宜長期存放是指低度酒放了再長,口感提升空間不大,或無提升空間。

    是兩個概念,無法比較。

  • 4 # 酒評君

    首先,這是由於威士忌和白酒的釀造工藝不同導致的。

    威士忌是用大麥等穀物加酵母發酵而成,相比白酒,香氣成分較為簡單,分子結構也相對穩定,但香氣提升相對白酒來說有限,更多是靠儲存容器加持,比如經過橡木桶陳釀後,口感醇厚,增加橡木桶的香氣,裝瓶後放十幾年不會有太多變化。

    白酒是用高粱、小麥等作物加酒麴發酵而成,香氣豐富,物質複雜,裝瓶或在陶壇中陳放還會繼續發生物理、化學反應,比如醇類物質和醛類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更香的酯類物質,再比如醇類分子和水分子聚合形成較大分子團使酒的口感更醇厚等。

    但如果是低度酒或者儲存環境不當,可能會導致酒精度下降,酯類物質水解等,這樣一來酒的口感會下降,香氣也不在豐富。

    其次,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40度的低度白酒,和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相比,香氣自然差一些,但和威士忌相比,其香氣也複雜的多。

    所以,所謂低度白酒不宜儲存這種說法不是絕對的,很多優質低度白酒儲存20年香氣依然不減。

  • 5 # 小胡好喰

    1、威士忌屬於蒸餾酒,一般來說並沒有明確的保質期限,開啟之後可以直接儲存,只要儲存得好,可以一直放的。但並不是放得越久它的質量就越高的,因為在橡木桶內陳釀結束之後,就不會繼續發展下去了,其酒香和酒精都有可能慢慢揮發掉 ,影響口感,裝瓶後自身的質量也不會有所提升,所以威士忌年份放的久並沒有什麼增值的空間。未開封的威士忌至少可以儲存10年以上,在避光避熱情況下,可以儲存30到50年都沒有問題。威士忌只要上市了,就已經是最佳飲用期,可以飲用了,最好儘快飲完。

    2、白酒酒精度數相對較高,而在這個酒度以上,菌類基本難以生存,不會出現變質的問題,但是如果酒精度數很低,酒中的微生物容易生長繁殖,使酒變質產生酸味,因此低度酒不宜久存。

  • 6 # 良心哥的糧芯酒

    並不是威士忌可以長期儲存,白酒不行。40度以下的白酒不是不可以儲存,只是存放時間久了,它的口感會更加的暗淡,因為白酒是非常容易揮發的。

    華人更加追求口感。一般人存酒都會存5~10年左右。而純糧酒本身它的口感就比較柔和,如果低於40度再加上存放5~10年度數再降5度,那麼只有35度左右,這個時候喝起來它的口感不如50度以上的酒好喝。

    本人是做純糧小燒的,做的是固態發酵高粱原漿酒。我建議大家存酒要存50度以上的,喝酒也要喝50度以上的因為,在我們釀製白酒的過程當中,有一個環節叫做掐頭去尾,酒頭和酒尾當中含有更多的雜醇和雜荃是對身體有害的,所以要去掉低於50度的白酒,就會含有更多的雜醇砸荃。

    威士忌和白酒的原料不同,中國的純糧食白酒主要原料是高粱,大米,小麥等!

    瓶裝酒當中還有很多液態法的白酒。液態法的白酒被稱為酒精勾兌酒,它的原料是玉米,土豆,地瓜這些澱粉含量比較高的農作物,但是這些農作物有一個缺點就是裡邊含有果膠,果膠後期會轉化成甲醇。所以很多屏東勾兌酒,大家喝了之後都有上頭的症狀。

    而且酒精勾兌酒的口感比較單一,所以他後期不得不進行新增香精甜蜜素等。

    而某國規定白酒只要超過10度就可以不用標註保質期證明,咱們的白酒也是可以長期存放的,只不過為了追求口感,所以很少有人存低度酒。

  • 7 # 酒滿十分

    造成這種認知分歧,與釀造工藝關係不大,無論威士忌還是白酒、高度還是低度,酒的存放狀態主要取決於包裝工藝和存放條件。

    在包裝上,威士忌一般採用橡木塞的方式密封瓶口,然後再打上一層鋁製包裝,只要存放得當,風味都不會有太大影響。而中國白酒多用塑蓋、壓蓋、封膜等方式密封,常常會出現瓶蓋開裂、生鏽等問題,導致跑酒,並不利於酒的長期儲存。

    尤其是在過去,由於經濟落後,包裝製造工藝非常簡單,這種現象更為突出。比如在早期,就廣泛流行著使用啤酒蓋壓蓋,塑膠膜等進行密封,甚至名酒廠的酒瓶質量都無法保障,這種條件下酒的儲存就更成問題。

    跑酒漏酒現象非常普遍,而一旦跑酒後,對低度酒的風味影響就遠大於高度白酒,比如口味變淡、產生水味等,由於這種直觀感受上的影響,就促使人們在屯酒時更加傾向於高度酒。

    就更別提在過去很長時間內,都有著酒度越高,酒越好的流行觀念。低度酒相對高度酒而言,人們的重視度原本就不夠,在存放時,相對高度酒而言條件難免更差,於是便導致了惡性迴圈。

    總的來說,“低度酒不宜儲存觀念”的流行,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其實現在的工藝比從前已有大大進步,無論高度酒還是低度酒,自然存放下,存放十幾年並沒有太大問題,如果要更長時間的儲存,就需要注意避光,恆溫恆溼了,最好使用專門的儲酒櫃儲存。要是用作收藏,酒標、封膜等也需要留意,黴變和酒標變脆等問題都要注意防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v10換手機,換什麼手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