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河塗塗
-
2 # 牛知曉
預製板樓房連5級地震都抗不住,甚至4級地震都抗不住,稍有地震就會倒塌,造成居民家破人亡,這樣的樓房一般都是30多年樓齡了,不僅低矮破舊,而且其它方面也已經老化,所以,這樣的樓房不應該花錢進行改造了,沒多大意義,浪費錢!這樣的樓房就是應該拆除重建!幾層的樓房建成高層,節約了土地,現在城市土地資源是很寶貴的!此外的一個重大意義是,讓居民住上安全的樓房,意義是很重大的!
-
3 # 老劉105751014
預製板樓房與房改一點關係都沒有,從七十年代開始大興建築民宅,一直到九十年代末,幾乎都是預製板結構為屋面板。
家父在九十年代參加房改的樓房就是預製板樓房,我在一零年參加房改的房子也是預製板房子。
所以,房屋改革是國家一項政策,與預製板樓房毫無半點關係。
-
4 # 福星高照67803271
為什麼70~80年代初,多層民用建築砧混結構,大部分採用予制樓板(多孔板),主要是因為三材問題(鋼材,木材,水泥),三材都是計劃物資,市場上買不到,需要年度計劃指標,所以基建專案必須節約三材,多層建築採用多孔板,單層建築採用水泥屋架水泥桁條,就是為了節約木材,因為現澆樓板需要大量木模支撐,一般施工單位又不具備鋼模(鋼材也是計劃物資,大型公司才有鋼模),所以那個年代大板房很普遍,後來市場經濟物資豐富,三材就不存在問題,施工技術現場澆注樓板,又以鋼模及支撐施工,當年建築設計新增部頒標準,規範地區抗震烈度,建築設計必須滿足抗震要求,大板樓設計隨之消失,但原有大板樓都要經過抗震烈度檢查,進行抗震加固設計和施工,使大量大板樓儲存下來,至今己35年以上,所以此類建築應是拆遷的主要物件,但礙於區域規劃進度和資金問題,全面拆遷也不可能,免不了還遺存不少大板樓,此次房改只能填平補齊,改善居住條件和市容適度美化,有限地改造畢竟大板樓不會長久存在!
-
5 # user6852763013052
預製板房,為新中國住房穩定,起到了不朽的政績,隨著國力的提升,舊改是正確的,改革三十年幾何級的造新房,預製板房三十年壽命,該放議事日程了,利國利民。
-
6 # 悠然絲雨
預製板樓房多已久遠,曾風靡一時,一般為8層以下,少有改造的價值,至多重新整理外牆,即便成片拆改也成本太高,划不來,如今還不是錢多沒處花的時候。
其實預製板一般為預應力預製板,一些工業廠房,大開間建築,橋樑等還會有設計施工,依然有先張法和後張法兩種。
-
7 # 回不了家的流浪者
住預製板樓房的都是底層百姓,就是房子倒了也是底層百姓遭殃!哪個權貴家庭會住預製板樓房呢?所以預製板樓房就是再破舊不堪也沒人管!
-
8 # 田偉0124
老舊小區預製板樓
拆除重建突破蛻變
實事求是內外兼修
腳踏實地安居工程
期望北京市豐臺區西南三環紀家廟夏家衚衕豐臺東路東段旁的老舊小區(育菲園東里)可以重建突破。
回覆列表
在70、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初,預製樓板曾經火過一把。當時,商品混凝土還沒有形成規模。現澆樓板所用的混凝土都是在施工現場攪拌,攪拌機械也很簡陋,質量難免參差不齊。而選用預製樓板一來質量有保證,二來經濟,三來施工速度快,非常符合建築工業化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後期,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商品混凝土、專業攪拌站、新工具等的普及,預製樓板的缺點就越來越暴露了。首先是房間開間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7393566尺寸受到預製板模數的限制,只能是小開間,牆體很密集,建築立面也因此不能花樣翻新。於是,大家把目光又移向了現澆樓板方式。現澆樓板因為是現場澆築,所以,只要力學分析允許,模板能夠定形的造型,它都能實現,甚至可以說只有想不到,而沒有做不到。另一方面,現澆樓板由於是整體澆築,所以抗震效能也優於預製樓板,在預製板樓體中常見的溫度縫等質量通病在現澆板樓中也能杜絕。商品混凝土、專業攪拌站、新式泵車的普及又促進了現澆樓板的普及,尤其是現澆樓板中。僅從外觀上是能區分出現澆板與預製板的。由於施工工藝的問題,預製板樓房的地面、天花板等大面上不如現澆板平整。如果板縫之間的灌漿處理不好,在板的下方會有一道較明顯的水線。現在,常用的預製板寬度上有880mm、 1180mm兩種規格,所以,上面提到的痕跡多會按這個間隔平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