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好綠
-
2 # 鹿鹿筆記
總結起來,就是對員工的待遇提升不大,卻要求較高的回報。
原因是什麼呢?分析如下:
一是企業競爭壓力大,利潤率普遍下降。隨著經濟增速的下行,資訊的充分共享,企業間競爭加劇,特別是多行業利潤率下降明顯。因此在企業外部很難獲得利潤的情況下,壓縮人工成本是增加淨利潤的方法之一,也是企業可以控制的。
二是就業市場上可選擇人才增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之下,非自願失業人數增加,因此企業總體上更有籌碼對員工施加壓力,以採取縮減成本的方式僱傭。
三是企業管理理念的簡單化。我們知道企業利潤增加途徑有很多種,組織效率提高、協同能力增強等等,但由於企業自身管理水平、認識不足,導致單一的員工層面發力。
最後,企業追求馬兒跑得快少吃草大多是一種傾向。實際進行操作會面臨較多的內部衝突和矛盾。 -
3 # 水清木華老謝
週一開例會,人事部彙報了疫情後,公司招聘工作情況,共面試了六十一人,目前只有三人正式入職,那一刻,領導們都無語。
會後,我去人事部看看情況,看著厚厚的資料和辭職申請,發現辭職原由裡90%人都填的是“個人原因”,有兩個填的是“原公司讓回去”,還有填的是“工資底,與預期不符”,還有的填“幹不了這工作”。入職的3人都是男同志,女同志一個也沒有留下來,看來還是男同志壓力比較大。
其實無論“個人原因”辭職,還是其它原因辭職。首先絕對是工資吸引力度不夠,如果工資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話,我相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留下來。苦一點,累一點,勞動強度高一點,很多人都能接受,唯有工資達不到預期很多人接受不了。
我找出前兩年的入職情況表,辭職率25%左右。也就是說公司每年以四分之一的標準在換血。這對公司來說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
我覺得是好事也是壞事,但更多的是壞事,如果每年定期引進幾個新人,帶來新鮮血液,給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對公司來說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大量人員流動,從公司長遠穩定來看,是壞事,公司好不容易培養一個人才,‘剛剛熟練就走了。就象自己辛辛苦苦種的果樹,剛掛滿果,卻被小鳥給吃了。
每個優秀的領導,都會有自己優秀的理念,有自己優秀的團隊。象馬雲的“十八羅漢”,象劉備的“五虎上將”,象“岳家軍”。這些優秀的領導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優待部下”。如果將領們花天酒地,大魚大肉,而士兵們吃糠咽菜,食不裹腹,那麼沒人會給你同心,遲早要打敗仗。
記得幾年前,有一次集團來人視查工作,公司老總在豪華酒店準備了除豐盛的特色菜外,還有XO和大中華煙,視查人問公司老總:“公司需要銷售多少箱貨物,才能買這一瓶酒。”過了不到半年,那個老總就被調走了。
我已經連續三年,因為工資底的問題向董事會提請報告,尤其是一線工人工資,但都如泥牛入海,遙無音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部分老闆們都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利潤從哪裡來?還有部分老闆認為,他如果為一個員工加工資,其他員工也會要求加工資,他倒不如一個不加。還有部分老闆認為,我投資了那麼多錢,誰為我考慮了,反正人多,你不來有人會來。
回覆列表
1 疫情影響 都想不多發工資的情況 讓員工多為自己賺錢
2 收入口袋的錢不願意再拿出來 只求員工給力 多賺錢 !
恨不得一個人做兩三個人的事!自己卡的錢才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