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啟點心理諮詢
-
2 # ArtEileen心理諮詢師
你好,我是心理諮詢師ArtEileen。
找諮詢師諮詢的來訪者往往都是善良、有同理心的人。因為善良、敏感、不希望別人受到傷害,所以總是傷了自己。
敏感和同理心是心理諮詢師必備的素質,很多人都是從瞭解自己的心理創傷開始學習心理學的,再把自己的蛻變故事分享給別人,幫助別人一起成長。
生命中發生的苦難沒有一件是無緣無故的,你想學心理學,是因為你已經用客觀的視角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創傷,在飛速成長中。
-
3 # 康復心理諮詢師
做為心理師的我,很清楚沒有人喜歡把自己變得戾氣的,更多的是喜歡與人為善!戾氣的癥結在於,自己無能為力去改變現狀,卻又不甘願向現實妥協,就很容易形成人格分裂,變成反社會傾向。這點應該以點帶面,進入病人的精神世界裡去感同身受,他為何掙扎,他想要的是什麼,再慢慢去釋然他心中的怨氣,讓他的精神世界裡有種信仰,明白這世界還有許多美好的,值得期待
-
4 # 霍體清
為什麼我每次一做完心理諮詢就想以後投身心理學呢?
很多做過心理諮詢的人,覺得心理諮詢沒用,心理諮詢師就會講一些大道理,甚至拖延時間等,這樣的諮詢下來,基本不大可能產生想學習心理學的念頭打算。
做一次心理諮詢,有以後投身心理學的想法,最大的可能是找對了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瞭解你和症狀有關的信心,而不是天馬行空的什麼都問,能根據你的經歷,症狀,困惑,解釋形成原因,機制,痛苦的原理,發作的規律,你會感到幾乎每句話都能說進你的心理,感覺諮詢師真懂你,做完一次感覺有明顯的效果,症狀減輕很多,大腦輕鬆很多,恭喜你,找對了心理諮詢師。
但在現實中,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人,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在家屬,家長的幫助下沒有找對心理諮詢師,即便是花高價輕的名聲很大的專家,也感覺說不到點上,做完諮詢沒感覺,如果遇到了這些心理諮詢師,基本不會有學習心理學的動機。
你遇到了懂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師,可以堅持做下去,用不了幾次,十幾次就可以康復,在學習,以後幫助別人,幫助比人擺脫痛苦,勝過七級浮屠。
-
5 # 心理諮詢師老孫
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很可能是自己從諮詢中有所收穫。
我們常說,諮詢師要幫助來訪者成為自己的治療師,不止是能解決目前的困擾,也能讓來訪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好的應對各項問題。
當你從諮詢中獲得成長,體驗過它帶給你的幫助之後,想要投身心理學的想法很正常,可能原因很多,包含但不僅限於以下:
好奇,想更多瞭解關於心理學的東西,想知道是怎麼起作用的,想要更多自我探索
利他性,人是有利他性的,當你從某些東西上獲得好處以後,想要推而廣之,讓更多的人獲得幫助。
自身價值的體現,透過投身心理學,能獲得自身的價值感。
-
6 # 釋心黃老師
可能你會發現心理學給予你力量,學習心理學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中間要好多精力去學習,參加好多培訓,做個人檢驗,還有參加督導,時間、精力、費用都投入很多,供你參考
回覆列表
你所提到的每做完一次心理諮詢就特別想成為心理諮詢師,我想也許會有兩種可能。一是做完了心理諮詢以後,你覺得對你有所幫助,自己得到了提升,讓你對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產生了興趣,想透過學習進一步探究自身的問題,幫助自己。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的心理問題深深困擾了你,但是透過心理諮詢,你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很大的幫助,或許你覺得最瞭解你的可能還是自己,所以產生了提升自我,從而達到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自己的想法。
不管怎麼樣,你的這種想法是好的,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想進一步去探究和學習,對自己有所幫助,等你的見識和能力增強了,說不定還可以幫助別人。比如說我,心理諮詢其實和我的本職工作教育行業也是有密切關係的,現在我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解決了自己生活的困擾,還把我的所學運用在工作中,服務於學生和家長,甚至幫助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自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叫“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