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交流匯
-
2 # 生活美食分享
贛菜又稱江西菜,是中國特色菜系之一。
江西菜歷史悠久,是繼承了歷代“文人菜”發展演變出的極具特色的家鄉菜。
贛菜在烹飪技法上,注重火候,以燒、燜、燉、蒸、炒為主。保留原始的食物口感,口味偏濃,鹹鮮辣皆有,卻又很巧妙的避開了川菜的太辣、魯菜的太實、蘇州菜的太甜。兼顧了大江南北的特色而獨自演變出的一派,名聲享譽中外。
比較著名的特色菜有:豫章酥雞、 五元龍鳳湯、鄱湖胖魚頭、四星望月、冬筍乾燒肉、上饒湯粉等等
-
3 # 杭城美食家蝶蝶
家在杭州,在江西讀大學的三年裡面,我除了在景德鎮待著,我也去了上饒、九江、南昌等城市旅遊。總體來說江西經濟發展雖然稍有些不如眾多的沿海省份,但江西的旅遊環境,以及江西的文化底蘊,包括江西的美食贛菜其實超級出名,菜品口味美味!
對於江西的美食,老表們只是太低調。你要問江西人什麼是贛菜的代表?不說到粉,根本不算是正宗江西人。江西是隱藏的嗦粉大省,米粉是江西人的主食:拌粉、炒粉、湯粉……江西人比螺獅粉故鄉廣西柳州人還要嗜粉成性。但最著名的南昌拌粉、吉安貢粉、萍鄉炒粉、宜春扎粉、撫州泡粉、景德鎮冷粉,以及風靡全國的南昌瓦罐煨湯!!!
在讀書期間上過最大的當就是江西同學說這道菜不辣。對於炒白菜都要撒辣椒的贛菜星人,根本不覺得辣。久而久之,我也喜歡了吃辣,愛上了吃辣。
要說贛菜,並不是只有一個辣字,其實江西各個地區市的口味都不同,南昌人愛吃小米椒,吃菜的時候不咬開根本沒味道,總體來說南昌市偏醬,上饒市偏鹹鮮,萍鄉市偏辣,景德鎮由於是瓷都處於中心交通樞紐交界處,口味自然偏綜合...可見,一個省份就那麼多種味道,贛菜分類討論真可謂是五花八門。
在古時候,江西北部佔據著江南最好的地理位置。這裡統一時是最繁榮開放的地方,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吳、楚、越相爭都在這裡,都留下了各自的民俗印記。文化尚且無法形成統一,主要城市如九江、南昌、上饒攥不成拳頭,在飲食也是各成一派。如果非要念一句詩來形容贛菜,非這句不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各位看官如果有閒暇之餘去江西旅遊,相信您定會愛上贛菜的魅力!
-
4 # 四川蔡小廚
贛菜(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贛菜的食材特點是:魚米山珍,魚餚顯著,擅以米做菜,廣取山珍。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甚至被稱為“第九大菜系”。
贛菜定義
贛菜(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
以上贛菜的定義,最早為江西旅遊學者呂峻於1980年經調查後,先後在中國旅遊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華東旅遊指南》一書、江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江西國土資源》等書中,暨1980年的旅遊內刊中,撰文介紹贛菜時所下定義。在下此定義之前,旅遊學者呂峻先生曾兩次參加省政府有關部門召開的專家座談會,廣泛徵求了各方意見。根據省飲食部門專家和烹飪大家等發言,歸納成以上定義。
此後,由江西省政府主編、江西賓招會承編的的《贛菜》一書(江西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由中共江西省委主編並於2000年編印的《領導幹部手冊》等書,均沿用了上述定義。
贛菜特點
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江西是江南魚米之鄉,地處江南丘陵,贛菜在食材運用上十分突出魚米山珍。鄱湖贛水繞村塘,從贛北到贛南九江自古潯陽魚宴、南昌為白玉黃蜂肉代表的魚糕、撫州的魚丸魚絲、吉安的黴魚血鱔、贛州三魚等各種魚餚不勝列舉十分突出;稻花香裡說豐年,江西人尤其擅長以米類做菜,粉蒸肉粉煎肉珍珠圓子粽香排骨凍米圓子螺螄糊等對米粉糯米凍米的各種花式烹調,除菜之外,江西北粑南粿為代表的米食小吃更是數不勝數;可憐無數山,廬山三石井岡煙筍就是贛菜山珍代表,贛菜尤其精於做筍。
-
5 # 茶餘飯後系茶博士
贛菜(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贛菜的食材特點是:魚米山珍,魚餚顯著,擅以米做菜,廣取山珍。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甚至被稱為“第九大菜系”。
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江西是江南魚米之鄉,地處江南丘陵,贛菜在食材運用上十分突出魚米山珍。鄱湖贛水繞村塘,從贛北到贛南九江自古潯陽魚宴、南昌為白玉黃蜂肉代表的魚糕、撫州的魚丸魚絲、吉安的黴魚血鱔、贛州三魚等各種魚餚不勝列舉十分突出;稻花香裡說豐年,江西人尤其擅長以米類做菜,粉蒸肉粉煎肉珍珠圓子粽香排骨凍米圓子螺螄糊等對米粉糯米凍米的各種花式烹調,除菜之外,江西北粑南粿為代表的米食小吃更是數不勝數;可憐無數山,廬山三石井岡煙筍就是贛菜山珍代表,贛菜尤其精於做筍。在味型上,以辣為主。與川菜的麻辣、湘菜的辛辣、鄂菜的酸辣不同,贛菜的辣是香辣、鮮辣,辣味適中,南北皆宜,具有廣泛的適應群體。4.贛菜在技術上大同小異。①取料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配製上講究精選嚴實,刀工精細,突出主料,分色配料。②烹飪方法上講究火工,擅用燒、炒、燉、燜、蒸等法,其中粉蒸是一特色,比如粉蒸肉、粉蒸大腸,須放入醬油、辣椒末、白糖、料酒、蔥末、薑末、味精、胡椒粉等,即原汁原味、又香味別具。③在質感上,講究原汁鮮味,酥、爛、脆,油而不膩,味重偏辣,接近湘菜和川菜體系。其中南昌菜是贛菜菜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講究配色、造型。三杯狗肉、豫章酥雞與五元龍鳳湯等都是菜中精品,藜蒿炒臘肉、瓦罐湯、米粉蒸肉、南昌炒粉、涼拌粉都極具地方特色,煌上煌烤滷出窯於現代口味。
-
6 # 大林養豬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個熟悉字“贛”,瞬間勾起了我腦裡的回憶,因為,我一個廣東人在江西待了四年,雖然現在離開了,但那贛菜的味道依然熟悉。
說到贛菜,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辣,第二就是辣椒比主菜多,沒有錯的,這是它的特色。當初為了去江西求學能適應贛菜的味道,在出發的前一個暑假,特意在家買了些辣椒回來鍛鍊自己的吃辣椒能力,每頓飯都會特意搞一個帶辣椒的菜,比如說辣椒炒肉,辣椒炒蛋,辣子雞等。自以為吃辣能力不錯的我,自信去到後能應對贛菜的口味,不料,我在廣東吃的那些辣椒遠遠不夠的。
他們炒菜好像辣椒不要錢一樣,有些菜式辣椒比主菜還多,除了肉類會放辣椒之外,就連蔬菜會放幾個紅辣椒點綴,哈哈,算大開眼界了。我吃了四年的贛菜,應該除了一樣菜是沒有辣椒的,那就是蒸蛋。
贛菜和湖南菜有很多相似之處,口味以辣為主,如果吃習慣了,你會感覺到特別的有味道,特別的下飯,在這裡的話特別推薦南昌炒粉,炒粉中放點辣椒,配合獨特的做法,味道一流,如果再來一罐南昌瓦罐湯,那就絕了。
-
7 # 美食吃貨DIY
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
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
贛菜又稱江西菜,贛菜的食材特點是:魚米山珍,魚餚顯著,擅以米做菜,廣取山珍。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
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
8 # 林二妹美食
你好!我是林二妹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二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江西妹子, 我們江西人因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 飲食口味喜香辣偏鹹鮮味道重。
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
贛菜又稱江西菜,贛菜的食材特點是:魚米山珍,魚餚顯著,擅以米做菜,廣取山珍。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
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原汁原味是贛菜最大特色,贛菜不同於其他菜系的最大不同之處即是原汁原味,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贛菜普遍味道較重。
贛菜所選用的原料,大都產於本地,江西豐富的物產為贛菜的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山清水秀的江西,歷來都是富庶的魚米之鄉。魚米乃菜之基,江西不但盛產糧食,而且稻米品種繁多,不同的米會做出不同的飯菜。
江西的菜品原料據統計不下500種,僅鄱陽湖的魚就有170多種,興國有紅鯉,婺源有紅荷包鯉,萬安還有玻璃紅鯉。烏雞、黑雞、三黃雞……雞的種類也多,不同的雞,烹製出來的菜餚味道自然大相徑庭。還有各種野味,江西山多,野雞、野鴨滿山遍野。
-
9 # 胡圖攝影
大家好,我是互外美食,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做為了一個江西人,很負責任的告訴你,贛菜沒有川菜的麻辣,沒有湘菜的幹辣。不是特辣,也不是不辣,這種味道,簡直很難營養,就比如一個姑娘,不是特別漂亮,也不是不漂亮,那柔性的美,美的剛剛好。哈哈,有點跑題了。贛菜主要是:鮮,辣,香,感,味道重。不清淡,不麻,只鮮,香,辣。
贛菜(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
一、以上贛菜的定義
最早為江西旅遊學者呂峻於1980年經調查後,先後在中國旅遊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華東旅遊指南》一書、江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江西國土資源》等書中,暨1980年的旅遊內刊中,撰文介紹贛菜時所下定義。在下此定義之前,旅遊學者呂峻先生曾兩次參加省政府有關部門召開的專家座談會,廣泛徵求了各方意見。根據省飲食部門專家和烹飪大家等發言,歸納成以上定義。
此後,由江西省政府主編、江西賓招會承編的的《贛菜》一書(江西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由中共江西省委主編並於2000年編印的《領導幹部手冊》等書,均沿用了上述定義。
二、贛菜特點
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三、江西是江南魚米之鄉,地處江南丘陵,贛菜在食材運用上十分突出魚米山珍。鄱湖贛水繞村塘,從贛北到贛南九江自古潯陽魚宴、南昌為白玉黃蜂肉代表的魚糕、撫州的魚丸魚絲、吉安的黴魚血鱔、贛州三魚等各種魚餚不勝列舉十分突出;稻花香裡說豐年,江西人尤其擅長以米類做菜,粉蒸肉粉煎肉珍珠圓子粽香排骨凍米圓子螺螄糊等對米粉糯米凍米的各種花式烹調,除菜之外,江西北粑南粿為代表的米食小吃更是數不勝數;可憐無數山,廬山三石井岡煙筍就是贛菜山珍代表,贛菜尤其精於做筍。
四、注:原汁原味,是指追求食材本身的自然滋味,不過於側重各種湯汁醬料。鹹辣平和,是指口味適中:不是太鹹,也不是太辣。(系根據1980年兩次召開座談會並經廣泛調查歸納而成)
-
10 # a元元灣食材
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
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
贛菜又稱江西菜,贛菜的食材特點是:魚米山珍,魚餚顯著,擅以米做菜,廣取山珍。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
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江西美食
色重油濃,口感肥厚,喜好辣椒。南昌菜看講究配色、造型。山區講究火功,菜看豐滿樸實、注重原味,尤以當地土產製撰最博口碑。江西小吃麵點多,製法各異,頗有特色。
著名菜點有:三杯子雞、香質肉、冬筍乾燒肉、藜蒿炒臘肉、原籠船板肉、石魚炒蛋、潯陽魚片、炸石雞、興國豆腐、米粉牛肉、金錢吊葫蘆、信豐蘿蔔餃、樟樹包面、黃元米果等
江西簡稱贛(gàn),江西菜又稱贛菜。它的形成有其社會、經濟、文化、物產資源各方面因素,氣候環境、飲食習俗更是其主要因素。江西,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四季氣候為春多梅雨、夏炎熱、秋乾燥、冬潮冷。山區地帶更為溼潤,由於特殊的環境氣候所致,江西人的飲食習慣中也是多喜香辣和偏愛鹹鮮,口味注重濃郁,菜餚形成的特色頗具鮮明。 贛菜菜品品種多樣,贛菜調味豐富多采。它的調味和其它地方菜餚一樣,也是充分利用當地調味用料,在菜餚烹製過程中,巧妙配合,使不同的調料相互擴散,相互滲透,並融為一體,產生滋味。同時,利用各種調味料的特殊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加以調和,達到清除異味,突出正味,豐富口味的效果。同時贛菜也不忽視加熱中和加熱前、加熱後的輔助調味、補充調味,基本做到口味定標準,投料按比例,投料時間恰到好處,投料次序分明適當。贛菜的調味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又有其調味的基本格局,產生的贛菜味型獨具特色。 贛菜的菜品味型較多,稱得上多姿多采,其大致可劃分為原汁原味型,複合味型和特殊味型三大類,其中尤以三杯味、家鄉味、多味、薑茶味、桔香味最為突出。
三杯味
贛菜的不少菜餚屬原汁原味型,它是贛菜菜餚的一大主要特色。即透過原料自身的鮮味相互滲透的烹調方法,輔以適當的調味料來突出主料本味的一種味型。三杯味型的調和是以一杯烹豬油,一杯甜米酒,一杯鮮醬油為調味料(一杯的定量標準視熱菜原料質的老嫩而定,原則上75克一杯為度)。江西菜"三杯雞"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它選用萬載三黃子雞,剁塊後直接盛入砂缽內用炭火爐燜制,使雞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充分溶解於湯汁之中,調味料中只需投放醬油、豬油、米酒各一杯,以達到除去腥味,突出鮮味,增加滋味的目的,從而使主料的香鮮味得到充分的體現。採用三杯調料進行調味和炭火爐燜製出來的"三杯雞"色澤紅亮,雞肉香鮮骨酥,汁稠味濃、原汁原味,風味獨特。此外,贛菜中採用三杯調味烹製和以三杯命名的系列菜品尚有不少,如"三杯腳魚"、"三杯乳狗"、"三杯石雞"、"三杯肫肝"等。它們均屬於原汁原味型的傳統三杯味菜餚,其共同的特點是香鮮酥爛,汁稠味濃,原汁原味。
家鄉味
它是選用鮮蒜頭、乾紅椒、葡萄豆豉、精鹽、料酒、醬油等調味料進行綜合調和形成的一種複合味,其中豆豉為不可缺少的調料,以突出它的家鄉風味。豆豉中,含有人體多種不可缺少的氨基酸,鹹甜兼備,醇厚鮮美。製作家鄉菜餚時,以精鹽滲透,豆豉增香,幹椒提味,用量上以達到鹹辣濃醇為度,突出家鄉味的特色,此味豉香濃厚,鹹鮮香辣,四季皆宜。贛菜中?quot;家鄉肉"是其代表菜品之一。取豬瘦肉刀片,加筍片、青蒜、生薑、乾紅椒、豆豉一起旺火煸炒出香味後,加精鹽、料酒、醬油一起燜制而成。贛菜中家鄉口味菜品的"家鄉魚"、"家鄉豆腐"、"家鄉雞"、"家鄉牛肉"等都具有鹹鮮兼辣、豉香味濃的共同特點。
-
11 # 小胡好喰
以辣為主。與川菜的麻辣、湘菜的辛辣、鄂菜的酸辣不同,贛菜的辣是香辣、鮮辣,辣味適中,南北皆宜,具有廣泛的適應群體。
特色菜品:
石頭街麻花
以配料考究,製作精細,揉搓均勻,功夫獨到而著稱於市。它選用精白麵粉,一級白砂糖,上等清油等優質原料,每生產一百斤麻花,要在料裡摻進八斤新鮮雞蛋黃。反覆揉搓,直到面料均勻,然後搓成麻花。
煎炸時,油要多,火要文,油溫嚴格控制在七成。這樣做成的麻花油生、糖實、個小、型美、色潤、香甜、酥鬆、爽口。
贛味乳狗肉
特點是鮮香微辣,為佐酒佳餚。製作方法:取乳狗四肢(軟肋部分留著它用),用京蔥、料酒、八角、精鹽、味精適量醃漬上味。餘下的姜、香蔥、幹椒蒜子切末。將花生仁用油炸好,用刀塌成末,吹去皮。將薑末、蔥末、幹椒末、蒜末、花生仁末放在一碗內,用高湯、精鹽、味精、胡椒、香油、香醋、紅油兌成滷汁待用。
製作時將醃漬好的狗肉入籠內蒸熟後取出晾乾後去骨,然後切成4.5釐米寬的薄片,整齊地排在盤內,澆上兌好的滷汁點綴好即可。
家鄉鍋巴
家鄉鍋巴風味獨特。製作方法是將鍋巴瓣成塊狀,豬血切厚片,雞脯肉切片上漿滑油,味菜切斜刀片,冬筍切片,幹椒切小斜刀片,香蔥切段,姜切指甲片。
然後將炒鍋上火放入味菜、冬筍煸炒片刻,放入好湯,下入豬血,燒沸後撇去泡沫,加入精鹽,放入雞片、味精,燒開後勾稀芡出鍋裝碗,撒上蔥段,淋上麻油待用。
炒鍋上火放入油,油溫至七成熱時,推入鍋巴,炸至脆硬,撈出裝入深盤內。上席時,將碗中菜餚倒在鍋巴上即成。
風味烤滷
漫步在南昌街頭,要品嚐特色風味,還是應該買一些風味烤滷來,因為在南昌,有許多家烤滷店,生意紅火。
金線吊葫蘆
金線吊葫蘆是南昌民間小吃,味道精美,外地人非常稀罕。 金線吊葫蘆的製作其實很簡單,取包好的餛飩10只,手工切面二兩左右。先下麵條,後下餛飩,再用原汁骨頭湯澆上,放入胡椒、香蔥。麵條細、軟、長,餛飩又香又鮮,恰如一隻金葫蘆浮在碗麵上,既好看又好吃。
贛南棉花糕
將晚米浸泡6小時,用清水沖洗瀝乾,加水磨漿、擠幹。取1/10加水熬成稀漿、涼卻後與溼粉團擦搓;加入蛋清,蘇打粉拌勻,將兌好的糕漿勺入模具內蒸12分鐘即成。
米粉蒸肉
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後都喜歡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據說立夏日吃了不會生痱子。人們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後研磨成粉,將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漬上辣椒油、醬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調味品,然後倒入米粉拌勻,再將粘滿米粉的肉一片片疊在碗內,上蒸籠蒸熟至爛,吃時將肉扣在盤內即可。有的在肉內又拌入適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葷素鮮膩,別有風味。
三杯雞
因烹調雞塊時加入甜米酒、豬油、醬油各一小杯,不放湯水,用炭火將雞塊燉熟,故名。“三杯雞”的來源,據說是廚師在外地偶然發現,回昌後,烹製方法又作了改進,調料中增加了香蔥、生薑等,用小砂鍋加蓋放在炭爐上慢火燉制。上桌後滿座飄香,砂鍋內雞塊色澤發紅,雞肉鮮美,湯汁香醇,且為原味,深受歡迎。
藜蒿炒臘肉
藜蒿是鄱陽湖內的一種水中野生植物,藜蒿季節性很強,諺雲:“三月藜,四月蒿,五月當柴燒”。每年陽春三月,南昌人特別偏愛用其炒臘肉,有俗話說“鄱陽湖裡的草,南昌城裡的寶”。臘肉金黃,藜蒿青綠,脆嫩爽口,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道。
鰍魚鑽豆腐
這是南昌民間長久流傳的一道名菜。製作前,先取冷水一盆,將小鰍魚放入後,打入蛋清。一天後,待鰍魚內臟物排出,洗淨。用砂鍋放在微火上加入好湯,把整塊老豆腐和活鰍魚同時下鍋,湯熱後,鰍魚往豆腐裡面鑽。燉30分鐘後,加入姜、冬筍、紅蘿蔔等配料。少頃,將砂鍋離火上桌。此時只見鍋內湯清如鏡,豆腐鰍魚交錯,味鮮可口,令人垂涎。
木瓜涼粉
又叫粟子豆腐,是南昌民間非常盛行的夏季防暑飲料。即用木瓜粉或粟子粉為主要原料(現大多用薯粉代之),把粉煮得象稀飯那樣,倒入木盒或水桶內,待涼後便成豆腐狀。吃時放在碗裡用竹片搗碎,再加薄菏水、白糖,或放點小麻油,吃起來涼爽,可口可心。
牛肉炒粉
不少地方有肉絲炒粉、三鮮炒粉,可南昌獨特的是牛肉炒粉。據傳,南昌的牛肉炒粉,起碼也有幾百年的歷史。其肉嫩,粉軟、味鮮,烹調製作也很講究。
牛舌頭
又叫牛招財,也是民間製作的一種傳統麵點。用白色和紅色糯米粉相配;又用白、紅糖攪芯子與糯米粉相配,中間成白色,再用紅色(即加點紅糖揉拌的粉)鑲邊。粉內要有糖料,製成後用70度的油煎,即成為紅邊白芯的點心,香甜爽口。
弋陽雞
抗美援朝時,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奉中央命令,率中央代表團赴朝慰問華人民志願軍,北韓朋友設宴款待慰問團,席上有道“紅棗幹蒸雞”菜。回國後,邵省長將此菜告訴廚師,將紅棗改為豆豉。後凡來邵省長家做客的同志都品味“豆豉幹蒸雞”,因邵省長的老家是弋陽縣,故人們將此菜取名為“弋陽雞”。
南昌涼拌粉
南昌涼拌粉的做法,先將米粉放入水中煮熟,後將熟粉從熱鍋中倒入冷水盆中急驟降溫,放入簸箕中將水濾幹,待吃時可依據氣溫隨意地選用熱、冷水,用笊籬裝上一人份的米粉飛快地在水裡浸上三秒鐘,麻利地抖幹笊籬內的殘水將粉倒入碗中,放入鹽、胡椒粉、味精(雞精)、醬油、麻油(香油)等調味料,以及蒜末、蔥花、鹹蘿蔔乾、雪裡蕻菜沫、油炸花生米等輔菜,最最重要的是加上南昌人喜歡的,由幹辣椒末製成的辣椒醬,拌勻後即可食用。
南昌涼拌粉具有“韌、爽、鮮、滑”的特點。由於米粉本身筋道,再加上煮熟後馬上入水冷卻,使得米粉絲毫不綿軟,韌性十足;在吃之前又浸一下水,目的是防止由於米粉放置後產生的粘連,過水濾幹能保證粉條吃起來根根清楚、條條滑溜;再加上由以上輔菜佐料拌起來,南昌涼拌粉開胃爽口,即便是嚴嚴夏日也令人食指大動。
金板搭銀橋
清朝康熙年間,南昌有位丁秀才娶妻杜氏,惡霸王壽庭欲佔杜氏為妾,逼丁賣妻。適遇當朝太師朱軾途經南昌微服私訪,在南昌市瓦子角劉二飯店用膳,點了“金板搭銀橋”等菜,店家不知荷,朱曰:“豆乾炒韭菜梗也”。朱在膳時獲悉王仗勢欺人,深為不平,最後依法懲辦了王壽庭。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編成戲劇、流傳至今。“金板搭銀橋”這道菜也就流傳下來。
糊羹
又名福羹,流行於江西一帶,每年正月初七吃褔羹,意欲一年福氣盈門
糊羹是江西著名小吃,又名福羹。 江西糊羹始於元朝開始,江西地區過年傳統菜式。有著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其特色是香氣濃郁,葷素搭配,羹濃味美。
傳說,朱元璋還是大將軍沒做皇帝時。朱元璋一次敗北讓他在路途中又飢又渴。途徑一戶人家,想討一點吃的充飢。但這農夫家很窮,於是把剩下的蔬菜、紅薯、蘿蔔、加上一點鹽、加上一點水煮了一鍋湯給他吃。朱元璋認為這是他一生最好吃的湯。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還時時想起那一頓最美味的湯。於是派人把那農夫找來在做給他吃。天哪,當時的那種湯怎麼能做給皇帝吃?農夫把這事告訴了皇宮的廚師。廚師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雞肉呀、豬肚、雞肝還有許多山珍海味把它們切碎、加上紅薯粉而做成一碗羹給朱元璋皇帝吃。於是皇帝又賜給大臣們吃,後來慢慢傳到民間。民間就以喜慶的日子時做上一鍋羹大家來分享。
-
12 # 使用者4037037358322253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贛菜是以什麼口味為主吧?順便再給大家分享3道贛菜美食吧。
贛菜;主要是以辣為主。與川菜的麻辣、湘菜的辛辣、鄂菜的酸辣不同,贛菜的辣是香辣、鮮辣,辣味適中,南北皆宜,具有廣泛的適宜群體。
鄱湖胖魚頭
鄱湖胖魚頭是一道江西省九江市的特色傳統名菜,屬於贛菜系潯陽菜一支。因其鮮辣微酸、肥嫩鮮美、營養豐富且主材胖魚頭乃是產自中國最大淡水湖暨江西人民的母親湖鄱陽湖,贛味極其濃厚而位列十大贛菜之首。
萍鄉臘肉,堪稱一絕。每年冬至後,農戶人家殺了過年豬,就要熏製臘肉、臘味,以備正月裡待客,所有的畜、禽肉及其內臟,魚類及芋頭、豆腐均可熏製,熏製前先用鹽醃漬2-10天不等,然後懸掛在火塘一米多高處,燃木柴、樹蔸、鋸屑、穀殼熏製,冬季取暖,一舉兩得。燻知時宜文火慢燻,半月後取下洗去煙垢,晾曬乾爽,色澤金紅。如浸在茶油缸裡,可經年不壞。臘肉臘味可蒸可炒,萍鄉的"蒸五花臘肉"、"冬筍炒臘驢肉"等,令人大快朵頤,食後難忘。
老表土雞湯;是江西宜春袁州區的特色菜,以袁州土雞為主材料,相傳此菜於朱元璋有關。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老少皆宜的一道美食。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跟我一樣都很想吃到贛菜呢?
-
13 # 愛生活的小易
1、所謂贛菜,說白了也稱江西菜。江西是魚米之鄉,江西人尤其擅長以米類做菜。我們贛菜主要以原汁原味,追求食材本身的自然滋味,不過於側重各種湯汁醬料。鹹辣平和,口味適中;不是太鹹,也不是太辣。
2、贛菜的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以蒸最為廣泛。
3、在味型上,以辣為主。贛菜的辣是香辣、鮮辣,辣味適中,南北皆宜,具有廣泛的適應群。
4、在原料選取上,崇尚綠色、生態、健康理念。江西生態環境很好,取自本土的原料都是綠色健康的。
5、其中贛州人都知道的四大贛南名菜,它們分別是東坡肉,它”的創始人是北宋蘇東坡;老表土雞湯,它是朱元璋取名的;四星望月(贛南名菜),毛澤東取名的;還有一道是文山雞丁,它的創始人是南宋文天祥。其中,我最熟悉也吃過最多的就是四星望月這道名菜,它主要以草魚、米粉自制而成的,味道香辣爽口。
小貼士:贛菜的特色口味絕對是香辣、辣味適中的。
-
14 # Gun_or_Rose
贛菜(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鹹鮮兼辣。贛菜的食材特點是:魚米山珍,魚餚顯著,擅以米做菜,廣取山珍。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甚至被稱為“第九大菜系”。
回覆列表
贛菜——八大菜系之外的隱藏菜系
贛菜雖然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是獨具特色。贛菜選料廣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製作精細,在烹飪中突出“原汁原味”。
贛菜的特點
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
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鹹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贛菜主要由南昌、贛州、九江、贛西、贛東等地方流派組成。
一般來說:南昌地方的贛菜流派以燒燴煨與煸炒為代表性特色,如“藜蒿炒臘肉”、“新雅四寶”、“瓦罐煨”等。
贛州地方的贛菜流派以粉蒸、小炒為代表性特色,如“四星望月”、“贛南小炒魚”等。
九江地方的贛菜流派以燉、蒸和魚席為代表性特色,如“廬山石雞”、“鄱湖胖魚頭” 等。
贛菜流派
贛西地方的贛菜流派以薰、臘為代表性特色,如“萍鄉煙燻肉”、“井岡煙筍”等。
贛東地方的贛菜流派以辣炒為代表性特色,如“餘干辣椒炒肉”、“田敦炒牛肉”等。
贛菜歷史
江西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晉時,江西的商貿旅遊活動便較興盛。
贛菜是江西曆代的“文人菜”。唐宋以來,江西的“文人菜”更加盛行。如“文山(文天祥)肉丁”、“東坡(蘇東坡)肉”、“老表雞湯”(朱元璋取名)、“四星望月”(毛澤東取名)等,都為江西的“文人菜”作了註解。
江西菜歷史非常悠久,而且是曾經的“文人菜”,自然其中有著許多故事傳說。
比如:“四星望月”(贛南名菜),系毛澤東同志取名。據記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興國縣調研,午飯時當地同志做了一個圓籠粉蒸魚招待毛
贛菜傳說
澤東,並隨籠上了四碟小菜。因是興國家鄉菜,尚未取名。毛澤東說,“就叫四星望月吧”,至今成為佳話。
十大贛菜
為挖掘江西本土地方菜,將贛菜發揚光大,江西省於2009年12月在全省範圍內舉行了“十大贛菜”的徵集評選活動。
評委從口味、質地、地方特色、營養衛生、造型、色澤和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評分,評出“遊客最喜愛的十大贛菜”:鄱湖胖魚頭、四星望月、藜蒿炒臘肉、廬山石雞、餘干豐收辣椒炒肉、萍鄉煙燻肉、蓮花血鴨、老表土雞湯、永和豆腐、井岡煙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