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ML隆德

    竊以為,這樣對任課老師不公平,是間接整老師,非常有害。希望有關機構能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多的是,為什麼要選這種?

  • 2 # 解語花008

    學生程度不同,班級情況也不同,不能一刀切。有時候一個極差生,考個位數的那種,能讓你的所有努力都白費,平均分一下子就被拉低了。排就排吧,反正不扣錢,放鬆心態。

  • 3 # 蒲柳先生

    個人覺得對於學生排名其實很有必要的,就如同學生做個遊戲,他們自己也會有排名,誰第一誰第二,千萬不要有太多的玻璃心,動不動就上升到孩子的尊嚴?孩子的面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促進他們努力學習

  • 4 # 輔導員範兒

    給學生和老師排名,確實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

    一、為什麼不讓給學生排名?

    1.因為教育主管部門不讓。

    那為什麼會不讓呢?因為很多家長之前對排名有看法。

    這個新聞現在你都能搜到,拒絕排名,拒絕以排名排座等等。

    於是,教育部門研究了一下決定,聽從家長建議,所以不排了。

    2.不排名就意味著不公開公佈成績

    如果成績公開公佈了,家長自己也能排出來。但,不記錄成績是不可能的,因為升學需要成績,老師就必須教出成績。

    但問題又來了,家長不知道自己孩子排多少,不知道咋教育,於是又想恢復排名。不好意思,改不回來了,至少最近幾年,你改不了。

    3.很多老師吃了這方面的虧

    二、為什麼給老師排名

    很簡單,老師得教出成績。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但老師是學校的老師。

    學校可以尊重學生及家長的自尊。

    學校有權考核老師,給老師排名合情合法。所以你也不要多想。

    因為學生是學習來的,理應教好。老師是教學生的,教學是本職工作,也該敬業。

    努力提高自己,就不怕排名了,你說呢?

  • 5 # 當一個愛做夢的人

    現在孩子抗挫能力太差了!看見成績差,看見自己成績在班上,年級排名差,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現實,有一蹶不振的,有就此跳樓自殺的……這些都是自己對自己要求高的,家長對自己要求高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特別是那些伴著成功長大的孩子!難以接受失敗!也許一次失敗就會把自己摧毀!現在義務教育學校,不能公佈學生成績,為了保護孩子,為了保護生命!因為義務教育階段孩子是未成年人!對未成年進行保護!不公佈學生成績!為了教育!學校對老師教學班進行排名,以此督促教育!我覺得學校不排學生名,只排老師名不好!為什麼呢?

    第一、保護孩子一時,保護不了一世!孩子,是未成年人,有的學生因無法承受成績落後而輕生的!輕生的家長就要求學校不排名!這樣孩子們,家長們就對自己的位次不清楚!可是有的家長希望知道孩子究竟在哪個位次!究竟是好還是差!好有多好,差有多差!義務教育不排名,走向大學,走進社會,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嗎?

    第二、為了教育,不能排學生名,只有排老師名!學生是未成年人,對困難打擊沒有承受力!抗挫能力差!而老師是成年人,內心強大!能承受打擊,為了促進教育!不能鞭策學生,只能鞭策老師!

    看看今天的孩子,完全生長在家庭學校提供的無菌環境中。這擔心,那也擔心孩子出問題,處處加以保護!有一天,孩子走出家庭,走出學校,走進社會!社會中還是孩子生存的無菌環境嗎?

    第三,要讓孩子從小面對現實!孩子要擁抱成功,也要能接受失敗!學生要明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生要從小認識到多勞多得,付出才會有回報!正視自己成績,調整自己學法!失敗不可怕,失敗不丟人,失敗不放棄,失敗是成功之母!好生,差生,正視排名!排了名,我們知道自己與他人差距!各自知道怎樣調整步伐,及時追趕他人!

    社會是競爭什會,學校應對學生從小培養抗挫能力!增強抗挫免疫力!學生應面對學習的成敗!學生學習是你追我趕的過程!教師教育也是你追我趕的過程!我們不能讓學生老師掩耳盜鈴!學了,教了,好在何處,差在何處?好有多好,差有多差?好壞知道何處?教師應排名,學生更應排名!大家你追我趕!共同發展教育!

  • 6 # 半塊黑板

    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針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問題,二是針對教師的教育管理方法問題。

    作為教育學生的方法,不給學生排名是正確的做法,而給學生排名是不對的。給學生排名,目的就是想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相互趕超,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結果未必如願,因為給學生排名,會引發落後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雖然學習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經緊張程度,但是,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過度緊張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焦慮則會使學習效率變得非常低,而且如果學生的焦慮情緒嚴重了,還會進一步引發其它心理問題,甚至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為了激勵學生,我們可以教學生自己跟自己比來代替學生之間相互比,從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今天與自己的昨天比較,看自己取得了哪些進步。可以透過讓學生每天晚上寫成功日記,簡單羅列出當天所完成的學習任務和所做的其它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做,不但可以激勵每個學生努力進步,而且還會增強每個學生的自信心。

    我國當代教育家魏書生先生教學生寫作文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鑑。魏先生從來不拿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和寫的不好的學生一起比較。他給學生首次佈置作文的時候,好些學生都說不會寫,他就告訴學生能寫多少句話就寫多少句話,凡是寫了的都給滿分。第二次給學生布置作文的時候,魏先生要求學生在上次作文的基礎上多寫一句話。如此這般,一學期下去,他的學生居然都能洋洋灑灑地寫上幾百上千字的作文了。他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不給學生排名,而是讓學生自己跟自己比,力爭每天取得一些進步的做法。

    作為教育管理的方法,給教師排名,如果將排名結果公佈出來,會傷害教師的自尊心,就不是一種好的做法;如果不公佈出來,僅僅作為一種考核的手段,只讓教師本人知道自己的名次,還是可以的。

    教師的職責除了教書之外還有育人。其中育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成效也可能要在一年、兩年、甚至幾年、十幾年以後才會充分顯現出來。這就增加了對教師工作考核的難度,因此學校管理者通常只有簡化考核辦法,把考試成績作為教師工作業績的一個重要方面來加以考核。這樣做雖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考試成績除了與教師的教學工作有關之外,還與班級的學習氛圍和學生的學習態度有關,而班級學習氛圍的營造和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培養,正是屬於教師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

  • 7 # 簡約lDS

    老師能和學生比麼?學生罵老師行老師罵一句學生你試試。學生是好幾個老人的寶貝,學生犯錯誤了老師連開除的權利都沒有,懲戒權都沒有,老師是所有人指責的物件。

  • 8 # 書墨佳人

    學生排名:這是教育局規定的不能排名,只有用等級來劃分,A、B、C、D四個層次。其實我覺得不排名也是對的,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大點懂事了學習成績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不排名我是支援的。但是我相信各個老師心裡是有個排名的。這主要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學生。

    教師成績排名:我想對於老師們來說這是一種鞭策吧,排名是為了考核老師的教學質量。如果沒有任何的排名的話,嗎大家努力不努力怎麼看出來呢?雖然排倒數第一跟尷尬

  • 9 # 在路上的麻雀

    教育普法應踐行 ——自清極重要 從這方面開始做吧:究竟誰在搞無底線的比拼,助推劇場效應亂序原因之一——只拿考試分數當做又懶又滑單一滯後的評價管理的遮羞布。 ……(建議各省)小學到高中公開公示“真正的課程設定課時設定與公眾”。 學生開始上課和下課時間體育活動時間真正課程表的校本課程的落實公開公示於公眾。——對於未來成年人,不欺不昧,不矇蔽的良知公序教育過程太珍貴了。天使們在看著

  • 10 # 物理老師老李

    學校的牆壁是柔軟的,社會的牆壁是堅硬的。

    但是老師作為成年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抗擊打能力,皮糙肉厚,給老師排排名,鞭策一下成績落後的老師,是學校領導非常願意做的事情呢。

    畢竟從校領導的角度來看,學生和家長是上帝,老師只是打工的。如果你反覆蹂躪他,他都不反抗,那你就繼續加大力度呀!

  • 11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這樣做是對的。不給學生排名,是為減輕學生壓力。給教師排名是促進教師全面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如干孬幹好一個樣,大哥二哥麻子哥,你好我好咱都好,學校豈不成了爛烘柿?

  • 12 # 紫陌飛雨

    針對這個問題,我自己就深有體會。

    現在學生的成績排名早已取消。但是,不管大大小小的考試結束後,學校教務,都要把每位老師所帶的班級科目,進行各種均分,優秀率,及格率的總結。

    用自己所帶科目考試成績,橫向排名,成了衡量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如何的標杆!

    我們學校現在,就是用給老師排名的辦法,對老師進行教學考核,教學水平評估。

    一、期中期末的考試結束後,把各項成績拉出來,對教師進行教學考核。

    拿語文來做舉例吧。考核制度裡的規定是:一個年級有四個班,均分排在前面三個,按照名次給老師的考核分往上加分。而第四名的老師不僅不加分,而且還要倒扣分兒。

    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把你們班的成績,和其他學校同年級的語文均分進行比較,又進行一次均分的排名。在全區的幾所學校裡面,排在前三的老師,再次可以加分。

    面對這樣嚴苛的考核制度,每個年級的語文老師就和瘋了一樣,使勁抓教學。上課拖堂,放學把學生留在教室裡講題。使老師和學生們都苦不堪言。

    可是每個班的生源不同,有的老師怎麼樣使勁抓,均分都很難有明顯的起色。生源好的老師就可以穩穩地,每次排在前面。

    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之後,又一次的年底考核加分兒開始,這意味著一年一度的評優選先,要從這個考核分來核算。

    每年的這個評優都是老師們急切需要。評先進,進職稱,必須要有一個優才可以。

    二、透過給教師所帶科目排名,認定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學校領導的眼裡,所帶科目的成績要是考得好,就證明這個老師的教學水平,講課各方面都非常的出色。

    和我帶一個年級的一位數學老師,是一個工作了有30年的老教師。她帶兩個班的數學,一個班的成績每次考的很不錯,另一個班的數學成績,每次全年級最後一名。

    於是管教學的副校長,大校長,覺得這位老師教學水平不行。她們就各種貓膩這位老師,隔三岔五地去聽她的數學課,每次都是推門課。聽完課以後是各種挑毛病,回回說的這位老師哭。

    可是兩個班的生源不同,成績最差的那個班,生源特別的糟糕,差生特別多。有什麼辦法呢?校長要是覺得你不行,你就是不行,她們才不會考慮你們班的生源,和別的班是不是不一樣。

    總結以上兩點:

    現在的老師真是太難了。教育部明文規定了給學生減負,不允許班級裡給學生排名。可是,學校的校長對老師們這種苛刻的成績排名,誰又能來給一個說法呢!

  • 13 # 郝峰濤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14 # 三尺講談

    關於義務教育階段能不能給學生排名的問題,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排名能夠清楚的區分學生的不同層次,可以為因材施教提供可靠的依據,家長也能夠很清楚的知道孩子的學習成績,瞭解孩子在班級乃至全階段所處的位置,以便準確把握孩子的名次變化,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也有人認為,評卷結束,成績已經出來了,分數也不可能再有什麼變化,給學生排名,對於成績稍微差一些的同學來說,自信心更易受挫,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不利於孩子重振旗鼓。筆者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了多年的一線教師,擔任了多年的班主任,也經常根據考試成績給學生排名,關於給學生和老師排名的問題,深有體會。

    很多老師在自己工作中,對於給學生排名的問題,大多數都是持贊成的態度的。在正常的教學工作進行一段時間以後,學校都會安排一次考試,來檢驗一下前一階段的教學效果,所以,才有了各個學校的週考、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透過考試之後的試卷分析、成績彙總,同學們都能夠很直觀的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己的差距。老師也能夠全面掌握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對學生及時進行糾偏補差。把全班的成績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反饋給不同的任課老師,特別是對一些有偏科現象的學生,相應的任課老師都會對此特別關注,有時還要反饋給家長。多年以來,這些工作,早就成了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

    不讓給學生排名的說法,是最近幾年才提出的。主要因為在個別學校,以分數給學生排名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甚至個別孩子出現了行為上的偏激。透過家長和老師的及時溝通,這類學生的思想問題一般都能得到妥善解決。但是,也存在一些人,對這類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過分關注,對這種現象進行了過度解讀,導致很多地方的主管部門,及時叫停了給學生排名的做法。

    但是,不讓給學生排名,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門卻給老師們排名,這種做法讓老師們深感意外和費解。特別是一些地方的中心校,他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抓實本轄區的教學成績,每學期都會對所有的階段和學科,舉行一次質量檢測考試,就是我們常說的抽考,只是現在不讓這樣說了,有的地方換成了質量檢測考試,有的地方說成是期末調研考試,都是換個名堂而已,其實質仍然是根據考試成績,給所有的老師排名,並以簡報的形式下方到各個學校,甚至各個村委會,讓那些名次靠後的老師,很沒有成就感。

    老師們認為,全鄉鎮也就那麼多學校,那麼多老師,既然是排名,就會有名列前茅的,也會有名次靠後的,直接用學生的成績,來衡量和定位老師,有明顯的弊端和不合理,既然是給老師排名,倒不如讓老師們直接參加考試,為什麼非要把學生的成績,甩鍋給老師呢?況且,老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差一些,但是,他們的體育、音樂、美術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甚至,個別孩子在省運動會上,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無論給老師排名,還是給學生排名,我們都不能以點帶面。因為高中、大學都是以分數進行錄取的,所以,對學生的成績,分數排名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會繼續存在。作為老師,我們需要不斷地完善對學生的成績管理方法,及時發現孩子們的問題。當然,作為主管部門,對老師的排名,更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外行領導內行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時外行亂指揮。

  • 15 # 管窺蒼穹

    學校按成績給學生排名,是明文規定不允許的。學校按班級成績給老師排名,是出於績效考核的需要。從這個層面上理解,似乎是可以的。但實際上,不讓學生及家長知道學生學習結果,或僅僅以班級成績給教師排名,都是不恰當的。

    這涉及到如何評價學生和教師的問題。學校評價學生與教師,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評價與矯正,是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工作的必要手段。

    怎樣評價學生的學習?考試是學習效果的一種檢測方式,它是一個側面,不是全部。所以,僅僅用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是不全面的,而且,單純用學生間的排序,也是不公平的。學生考試成績的排序,表現的是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程度,是一個橫向比較的結果,這裡,忽視了學生自身發展的因素。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的學生數學好,學得輕鬆,成績也高,有的學生數學領悟力差,很努力,成績也不好,兩者比較,後者顯然就是數學上的差生,但是,作為教師或家長,是沒有理由指責這個差生的,因為他確實很努力,至於學不好,不是他所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對於學生評價,應該重點看過程,看學習態度、看努力程度、看自身提高幅度,對於有的學生,60分就相當於滿分了。對於優秀的學生,90分可能也是遺憾。不能只是用那個學生的名次來衡量學生,不能用第一名的成績作標準來衡量全體學生。有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其實和其他學生一樣,也是學到很晚,也很累,家長看著也心疼。

    怎樣評價老師的教學效果?有的學校只是用期末考試成績的班級排名,代替教學考核結果,這是不全面的。班級期末考試成績,自然十分重要,但它不是老師教學工作的全部。一個班級,平時的學習風氣、學生學習品質、學生行為習慣、差生數量、學生鞏固率等,都是評價因素。班級的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應該是主要的評價內容。其中有的方面,不是期末考試成績所能呈現出來的。即使是把期末考試成績作為重要的教學評價內容,也要從多個角度來認識,優秀率、平均分、差生百分比、各個指標變化幅度等,每一個數據,都要賦予一定權重,作為整體評價的內容。有的人只看前幾名,認為有個第一,就是優秀了,後邊的就無所謂了,其實這是不負責的。

    同時要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是可以量化考核的,比如,學生的發展潛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可能要幾年以後才能顯現出來。有可能老師強化出來的高分,恰恰是導致學生低能的誘因呢。

    因此,作為學校,研究出來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是促進師生髮展的一個重要措施。

    (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16 # 瀟瀟雨1958

    應試教育就是要看成績,中國有中考高考,私立學校中小學有入學考試,考試是為了選拔,不看分數看什麼?評價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主要看成績,校長和老師要比升學率,不看分數看什麼?提倡素質教育很好,但有前提,現實中既不讓排名,又要看升學率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你可以說小學可以不排名,但這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有中考高考,小學能不比成績?再說學校不看成績看什麼。工廠講效益,領導看政績,農民看收成,天經地義。什麼時候沒有了選拔教育,才能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

  • 17 # 靈光頻現

    我孩子學校期末考試不做排名,但是會公佈各科年級平均分和班級平均分。其實孩子是能感覺到壓力的,我認為排名也好,平均分也好都是在給家長施壓,同樣在一個教室裡的學生分數差別很大,家長該看著報課外班減輕學校老師負擔了。這就是中國教育的實質,不要說什麼給孩子減負,真要減負就取消高考了。也別說開發孩子多方面發展,弄好一個先比較重要。中國教育都是拿別人家孩子說話,哪個專家有學齡的子女?

  • 18 # 你若前來我便盛開963

    不是有些吧?還有不排名的嗎?學校給班級排名,學區、教育局給學校排名,司空見慣。只要這個現象存在,老師也就會單單以成績去評價孩子們。這不應該怪老師,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

  • 19 # 洞眼觀教育

    不給學生排名是不可能的,不給教師排名更不可能,這只是上級的一廂情願

    我表妹學校小學科比如地理生物一科只有兩個老師,以前都是一個人帶一個年級的所有班,但如今都跨課頭了,為了鼓勵兩個老師竟爭,也為了方便學校為倆人分出高下。

    本來備一個年級的課已經很累,跨課頭後要備兩個年級的課,僅僅只是為了分出個第一和第二,聽起來可笑,但事實就如此。

    目前一年考八次,只倆個人,那麼平均就有四次第二,第二就是倒數第一,哈哈,有沒有覺得很刺激?

    排隊讓師生知羞恥而後勇,上級也給所轄學校排隊,中招哪一年不排隊?

    中小學上至領導下到老師為什麼都不願帶課,因為只要帶課就要面對考試,只要考試就意味著會排隊,只要排隊就有先後,只要有先後就會有表揚和批評。

    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正因為如此,人人都有挨批的可能,避免挨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避免帶課,而要不代課最好是升職

    這也不難理解,學校也沒其它更好的辦法,上級和家長認可分數,只有分數才是學校的實力,這是應試教育的一個死結,除非改變中招方式,不然隊一定會繼續排。

    我如果是家長,我會希望知道我孩子的名次,忌諱名次只是掩耳盜鈴,既然名次這麼重要,還是要正確面對才是。

    不然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 20 # 令狐青雲89088282

    不給學生排名,給老師排名這個是對老師教學水平的肯定,也是提醒老師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是績效考核衣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牆怎麼處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