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狸

    當前書界學習歐楷的書法家很多,但是憑藉歐楷寫出了名氣的書法家卻不是很多,我們依然能夠數出幾位大家來,諸如盧中南、孟繁禧等等,提到這兩位書法大家,很多朋友都豎起了大拇指,他們倆的楷書水平已經達到了一種新境界,但是,也有朋友質疑道,他們倆都將歐楷寫“淡”了,歐楷味道變得淡了些,其實這也不無道理,正是因為他們倆的楷書歐楷味道“淡”了,他們才備受推崇,那麼話有說回來,他們倆誰的楷書水平技高一籌呢?

    對於盧中南這個名號,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書法大師,一位堅守楷書的前輩,他的楷書以歐楷為宗,並有機地融入了自己對書法的見解和理解,以至於他筆下的楷書險峻的跡象慢慢弱化了,雖然這樣,但是其楷書的韻味更加濃烈了,用筆厚重,點畫舒展,結體方正,尤其是引以為傲的轉折之筆,險絕之象被淡化了,多了些圓轉,讓人感覺到更加穩重了,原來歐楷的瘦硬也變得豐腴了許多,這一反常態的做法,正是盧中南老師的特點,取法歐楷,卻形成了自我風格,他筆下的楷書雍容華貴,猶如一位貴婦人一般,那種美能讓人夢會唐朝。

    接下來再讓我們一睹孟繁禧老師的楷書,他的楷書同樣取法於歐楷,但是,亦有不同,不但歐楷的險絕淡化了,還增加了魏碑的筆意,讓人感覺到更加渾厚有力,整體上變得相對圓潤的許多,猶如那種飽滿的水果一般,讓人垂涎欲滴,他的楷書又與盧中南的楷書有所差異,法度森嚴,結體嚴整,更難能可貴的是更多地融入了魏碑的筆法,點畫上相對於盧中南楷書比較瘦一些,但是更加有其味道,這種味道還難以言表,這也許就是書法的最高妙之處吧。

    盧中南楷書和孟繁禧相比,倘若真要分出勝負的話,筆者更加傾向於孟繁禧,因為筆者認為,他的楷書在取法上更加高古,更有出處,你說呢?請發表你的意見和建議。

  • 2 # 存希齋書法

    一,同出一源,自成風格;

    二,對書法創新理念的理解;

    三,字型結構相似。

    不同之處有兩點:

    一,筆法不同;

    二,章法氣韻不同。

    孟繁禧和盧中南都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對於書法的繼承和發展貢獻了他們畢生的心血,可以說,在弘揚傳統書法文化方面,他們二人功不可沒,他們都以楷書著稱,尤其都以歐楷著稱,所以要回答他們二人楷書的異同點之前,就不得不提到他們共同宗法的“老祖宗”歐陽詢。也讓我們的分析有據可依。

    歐陽詢,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是“楷書四大家”之首,他的書法在隋朝時便很有名,所謂“尺牘所傳,人以為法。”

    歐陽詢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兼有王獻之,又參合了六朝北派書法餘韻,相容南北書體,博採閤家之長,隨運變化,融會貫通,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可謂是“藝綜南北。”

    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說:

    歐陽率更險勁遒刻,鋒骨凜然,自開門徑,獨步唐時。

    《宣和書譜》裡也說到:

    詢工書,為翰墨之冠。

    所以,孟繁禧和盧中南最大的特點都是“取法乎上”,學習歐陽詢的楷書,特別是他的《九成宮醴泉銘》這塊碑帖,二人用功頗深。[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梳理了宗法的源頭,接著我們就來看看他們楷書的相同之處。

    第一個相同之處:同出一源,自成風格

    由於歐陽詢的書法以其精妙的筆法,造險的結構,超峻瀟灑的書體風格歷來被書法奉為“萬世法乘”,是學習楷書的不二之選。

    與孟繁禧和盧中南一樣,同出一源的有清代的黃自元,姚孟起,林則徐等等,其中以姚孟起臨寫的歐體神形具備,得歐體之精髓。[姚孟起臨歐陽詢楷書]

    清民時期有天津的王維賢,陳益春,王維賢的楷書被稱為“津門第一”。[王維賢楷書]

    當代學習歐陽詢的則有我們今天談到的兩個主要人物孟繁禧和盧中南,此外還有著名的田蘊章,田英章二位先生。[田英章楷書]

    在眾多學習歐體的書家中,孟繁禧和盧中南可謂是代表書家,因為他們的二人的書法風格相似,但是又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在學習歐楷的基礎上,又融入了自己所學,以及對於書法審美不同的理解,所以他們的書法繼承了歐體楷書“遇同則變”“遇平則險”的風格,是當代學習和繼承歐體書法受到頗多讚譽的兩位實力派書家。[前為孟繁禧書法,後為盧中南書法,同出一源,自成風格。]

    所以說,“同出一源,自成風格”是他們二位最大的相同點。

    第二個相同之處:對於書法創新理念的理解不謀而合

    自書法從八十年代復興以來,創新的口號一直就沒有停過,直到現在也還是如此。

    但是書法是一門文化,並不是藝術,藝術可能需要創新,但是文化只能繼承和發展。

    尤其是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文化,並且就各種書體而言,古人已經寫到了極致,並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創新的空間,所以我們只有老老實實繼承和發揚。

    清代秦祖永在《繪事津樑》中說:

    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故初學必以臨古為先。

    清代梁巘的《平書帖》中這樣說到:

    學書須步趨古人,勿傍時人。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從取法乎上的學書原則來看,孟繁禧和盧中南無疑是楷模,他們數十年如一日,臨池無間,耕耘在墨海硯田之中,其中甘苦自知。

    盧中南曾經和恩師歐陽中石有一段對話,盧中南說:“我現在就想把楷書寫到底。”歐陽中石回答說:“你還想怎樣呢?”

    盧中南對於楷書的鐘愛尤為明顯,他曾表示自己就是要一直寫下去,把楷書寫到死為止。[盧中南楷書]

    孟繁禧和盧中南對於楷書都同樣熱愛,而對於書法創新的理解,他們二人在看法上不謀而合。

    孟繁禧說:

    創新是繼承的延續,應產生於自然而然之中,表現於含蓄彷彿之間。創新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創新是在自然而然之中,不知不覺之中,彷彿含蓄之中產生的一種創新。

    盧中南說:

    在書法藝術領域,創新就是開始,開始做與以前不一樣的事情。誰都喜歡新的東西,但一定是從過去的東西中走出來的,它既有新元素又有舊元素,不過是孰多孰少罷了!

    從他們對於書法創新的理解上來看,他們的看法是不謀而合的,二人都是“入古出新”,根植於傳統書法文化的沃土之中,尋求新的書法生長和發展,繼承他們做到了,創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他們並沒有打著創新的幌子來胡塗亂抹,而是深深紮根於傳統之中,實踐證明,他們的道路是正確的。

    西漢揚雄 在《法言·問神》中說: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書為心畫,言為心聲,”不同的人寫出來的字具有不同的風格和韻味,因孟繁禧和盧中南秉正楷法,心書一體,自然他們的楷書在流暢秀美之中便多了幾分凜然之氣!

    第三個相同之處:字型結構頗為近似

    歐陽詢的楷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字型結構安排巧妙通神,筆畫與筆畫之間顧盼神飛,整個字結構嚴謹,一絲不苟,歐陽詢的楷書確實是外圍伸展,中宮收緊的典範。[前為孟繁禧楷書作品,後為盧中南楷書作品]

    縱觀二人的楷書書法作品,雖個人風格上略有差異,但是歐體的挺拔秀麗確實為二人所繼承,孟繁禧的字結體高古,有魏晉小楷的風度和韻味,特別是“楷書正祖”鍾繇的點畫率性的風格在孟繁禧的楷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而盧中南的楷書相較於孟繁禧的楷書在空靈俏麗上收斂了一些,但多了結體上的法度嚴謹。

    對比二人的書法,由於同出歐陽詢,在結體上極為近似,都有著點畫自然揖讓,中宮緊收,四圍放射的特點,看起來使每一個字,整篇作品顯得端莊秀美,環抱穿插而又不失沉穩。

    由於他們二人的楷書在結體上近似,所以初看時,還容易混淆,但細辯其法,就容易分辨了。

    以上三點闡述了二人的楷書相同點,接下來我從兩個方面來探究他們二人楷書的不同之處。

    第一個不同之處:筆法不同

    我們看二人的楷書書法作品,其點畫,結構乃至於書風都有相似之處,但是如果看過他們二人寫字的人都知道,他們二人的筆法是不同的。

    孟繁禧的筆法:一般為“凌空取勢”,簡潔幹練,行筆快速,俊朗瀟灑。

    盧中南的筆法:多為藏鋒入紙,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筆畫厚重敦實,結體寬博大方。

    觀盧中南近幾年的書法作品和用筆態勢,他吸收了魏晉小楷,南北朝碑板以及唐人楷書的神髓,有意識地融入了自己獨創的技法,由注重結體轉向了筆法的多變,由順鋒入筆到與藏鋒並用,由秀美而趨向於雄強,由清秀而變得厚重,盧中南如今的作品可以總結為:少了歐陽詢的險峻,多了虞世南的沖和,褚遂良的靈動,顏真卿的寬博,趙孟頫的瀟灑。[孟繁禧,盧中南楷書作品]

    而孟繁禧的用筆則顯得穩健而剛毅,在變化上並不多,而字型越發靈動出神。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趙孟頫《定武蘭亭跋》

    我認為這句話應該概括為“結字因時相傳,用筆也應因時相傳。”

    盧中南的筆法多變就恰恰印證了這一點,而孟繁禧和盧中南在用筆方法上的不同,也直接導致了二人的書體風格有各自的精妙之處。

    第二個不同之處:章法氣韻不同

    我們觀任何一幅書法作品,首先是第一感覺,它是書法作品的“顏值”,也就是書法作品的章法氣韻。

    例如我們觀王羲之的行書,瀟灑中和,秀美典雅之氣撲面而來。

    觀顏真卿的楷書,結體嚴謹,筆畫遒勁,古樸雄強的風格深入人心。

    這些都是直接從章法氣韻上體現出來的,我們欣賞和評價一幅書法作品也是從章法,結構,筆畫這樣的順序進行的,這與練習書法的順序恰恰相反。[前為孟繁禧楷書,後為盧中南楷書]

    我們拿孟繁禧和盧中南的這兩幅楷書作品來分析一下二者在章法氣韻上的不同。

    首先我們看孟繁禧的楷書作品,細心的人會發現,他的楷書字型扁寬,結構靈動自然,在筆法的表現上有隸書筆意,在結體風貌上又有魏碑的骨體風神。所以他的整篇作品雖失去了歐楷的險峻欹側,但是多了一些寬博大氣的感覺,整個作品顯得古雅飄逸。

    再來盧中南的楷書作品,在章法佈局上隱隱然還是有歐體的遒勁刻厲,筆畫厚實粗重,單字結構穩妥,字形大小相間,左右顧盼,雖少了歐陽詢的法度深嚴之感,但是又多了一些雍容儒雅。

    歐陽中石評價盧中南的楷書說:

    細審中南手製,字字未必是歐,但整篇氣息皆從歐出,誠然已得歐體之神髓。

    孟繁禧和盧中南都從歐出,一個作品高古渾厚,一個作品儒雅中和,我想是他們在章法氣韻上最大的不同。

    以上我從孟繁禧和盧中南楷書的三個相同點和兩個不同點入手分析了他們楷書書法的異同之處,總的來說,他們師古而不溺古的學書主張和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 3 # 魚生文化雜談

    孟繁禧和盧中南是當今國內的兩位歐楷大家,各有盛名。兩人都對歐楷用功極深,但表現出的面貌卻略有差別。

    1.孟繁禧

    首先看一張他臨的九成宮區域性

    可以說對於歐體的形態之把握已經頗為純熟準確,當然用筆略厚。

    再來看他的其他書作

    這是一個橫幅,基本還是按照歐體的樣子來寫的,但是離開了原碑,稍顯得平了些,比如下面標出的這些地方,都明顯地失於寬平,且區域性有些鬆垮,把歐體的險峻結體丟掉了。

    再看下面這一幅,基本是同樣的問題

    這個我們可以看出,也許是孟老師有自我的想法,當他離開歐陽詢嘗試寫出自己的面貌的時候,就顯得有些平常,結構不夠精微,常有鬆動之處,不如歐體謹飭。同時筆畫的起收時顯草率,比如“元”字,“復”字,“萬”字等。

    而且歐體相對地瘦俊一些,他寫得寬了之後,字的長寬比例和歐體也有明顯差別。這樣其實是一種削弱,對於字本身結構所表現出來的力量的削弱。

    當然這些都是個人的喜好,他想寫得不一樣,這是他的自由。但以個人的感覺來說,他對於歐楷的改造和變革基本是不成功的,因為如果你把它的長處都削弱了,而並沒有別的長處突出表現出來,那麼我認為這種改變是不足取的。

    以上是個人淺見。

    2.盧中南

    盧中南老師也是在歐楷上用功極深的一位,聽說曾經把眼睛都寫廢了,可見工夫頗深。

    同樣先上一幅圖

    這裡面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與歐楷的淵源。許多字可以說就是九成宮的移植,而且比較能還原出歐體的面貌來。當然從結構上可能有些地方還值得討論,比如“江”字,“陵”字,“齊”字。整體仍然比歐楷略平,這可以說是現在人寫歐楷的通病。但這幅作品整體的完成度已經很高了。

    再來看下面這幅

    這是個四字的斗方,“運智藏神”,這幅字非常地見功力,除了藏的那一點可能和歐楷習慣不同,基本上把歐體的精神都表現出來了。

    而且歐陽詢的字沒這麼大的,當他放大這麼多以後,還能表現出結構上應有的謹飭嚴整,確實是非常厲害,令人佩服。

    這張字基本還是歐體的還原,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還原度。除了“乃”,“百”,“唐”等少數的字還可以商榷外,其他都完成得很好。

    而上面這幅,就寫得平了許多,這跟他小楷的風格比較接近,而小楷的結字放大來寫,就顯得不夠雄強,整體過於纖秀了。再來看他的小楷

    我認為盧中南老師的小楷寫得比大字還要好,筆畫精到,秀潤有致,融合的東西比較多,又頗有個人特色。

    3.兩者對比下的個人淺見

    在對比了孟、盧兩位老師的字以後,當然這是我能在網上找到的一部分,並不代表他們的全部水平,所以只是僅就這幾幅作品而言的一點個人感受。

    我覺得盧中南老師的字更貼近於歐楷,忠於歐楷,並且完成度較高。而孟繁禧老師的字脫離歐體的部分較大,但並未形成更強烈的風格,結體較為鬆散,當然這是寫大字的緣故,如果他寫小字,我想他對於歐楷的把握度仍然是極高的。

    所以說兩人在吸收歐楷的法度上都是當今不可多得的大家。而在歐體之外的表現,並沒有特別強烈的吸引人的地方,而盧中南老師後期似乎又加入了許多虞世南的基因,這應該也是一種走出歐楷的嘗試。

    這其實正說明了歐體本身的法度之森嚴,乃是唐楷之極則。它的結字用筆的法則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不具有與其他書體風格的融合性。它是一個自我獨完的體系,而且難乎其難。

    這是它的優點,對於學習者同時也是一種強大的禁錮。它要求你要麼完全臣服於它,要麼你寫別的去,想要融合,是極其困難的,因為歐陽詢的字你動上一點,整個味道就不對了,你動不了它。

    千載以降,猶不能不令人慨嘆,學歐者如牛毛,得歐者如麟角,超歐者,則未之見也。

  • 4 # 三樂書屋

    首先說“異”。客觀來講,要說出兩位的“異”比說“同”要難,真需要花些心思,因為兩位楷書有些神像,要想發現差異必須認真對比一下才可評論。以我現在的能力,只看出有兩處差異:一是,用筆不同,二是結字不同。從筆畫上可以看出兩位用筆是有明顯差異的,孟繁禧老師的楷書有魏碑筆意,筆畫提按變化更多些,更有稜角,而盧中南老師的楷書筆畫的稜角不多,圓筆較多,用筆厚重,點畫舒展,折筆優秀;從結字上看,兩位的差異很大。如果比較單字就會發現,兩人的字還是很不一樣的,具體就不必多言啦,大家可以看看下圖中的兩人的“不”、“為”、“之”三字的書寫結構差異非常明顯,但又都很美,都是好字。要說構字結字,應該說人人不同,總要有差異,是由肢體習慣和審美情趣決定對,也就是說,只要手腦不同,筆畫組織就不同,結果就不同。

    再來說“同”。兩位名家都在歐楷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新,而在創新上,兩位都選擇了基本相同的方向,就是講歐楷的法度保留,將其險絕淡化。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楷書都很莊重俊逸,筆畫更加圓潤和婉轉,鋒芒收斂,包含精勁典雅之神韻。另外,與歐楷相比兩位的筆畫都加粗了許多,這樣更適合寫大字,完全符合當今人們對書法的需求,對於今人,學書法是一種文化活動,寫出的作品不是為了實用,是要掛起來的,是為欣賞用的。

  • 5 # 靈銳藝術

    孟繁禧和盧中南楷書分別代表了習歐者對歐體楷書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追求。

    首先二人的都是習歐的。用功最深的都在《九成宮醴泉銘》上面。也都寫出了個人面目。都是對歐體楷書的合格繼承和發揚者。但二人因各自審美取向不同,也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楷書風貌。

    孟繁禧,1988年在“九成宮杯”全國書法大賽中,從4萬餘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特等獎,翌年在團中央和全國青聯主辦的“秦聲杯”全國青年書法大賽中又獲得了最高獎項。

    孟繁禧學歐,非常注重《九成宮醴泉銘》的細節。特別是歐體的方圓兼備的特徵,特別是歐體厚重一面的繼承和把握特別好。八十年代末期看到過一本孟繁禧編制的歐體學習教材,他臨的《九成宮醴泉銘》非常的厚重,點畫形態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特別是在轉折、捺角、左鉤等帶有歐體標誌性筆畫的地方,厚重含蓄,耐看、耐品。很顯然,孟繁禧老師取了歐體“九成宮”中雄強的一面,也就是歐體中蘊含的魏碑風格的特徵。同樣和歐陽詢一樣,沒有過分去強化魏碑的“方”,依然是寓方於圓。他不追求那種過分犀利的筆畫,不追求那種工藝化的 “妍”。因為他知道甜的東西吃多了。孟繁禧的歐體楷書,你幾乎是找不到單薄的筆畫,每一筆都外妍內質!沒有哪一筆讓你感覺能夠輕易折斷。是那種點畫之中深埋筋骨的感覺。我本人非常欽佩孟繁禧的字。與孟繁禧歐楷相類似的還有康殷的歐體。也是厚重耐看,功力深厚。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副主任、楷書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華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設計處處長、研究館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

    盧中南先生也是在歐體九成宮上下過大功夫。在學習歐體的同時,盧中南深受其師歐陽中石話語影響,希望在歐體種帶一點王羲之的味道。後來也是這樣做了。所以我們在盧中南的楷書中能夠明顯看到圓潤敦厚的一面,同樣也是去了很多習歐者的通病,方筆過多,結構過死。這也是盧中南的高明之處。但相對於孟繁禧,盧先生對歐體所做的改造明顯顯得刻意為之,並沒有把自己的內心理解和追求水乳交融的和九成宮形成一個渾然一體的“盧體”。而現在的盧體多少顯得想變但變的不成熟感覺。有點象夾生餅。但盧中南先生的實力是依然不容小覷的。普通學歐的能有他一半的造詣已是很了不起了!

    我向來不喜歡把兩個書法家硬扯在一起去做比較,這是很不科學的。你非要把兩個楷書大家擱在一起做比較找共同點和不同點。我也只能按上面的裡論述說了。

    當然他們也是有相同點的,說出來多少有點廢話的感覺:那就是他們都是在《九成宮醴泉銘》上用功最深,歐體的其他碑刻他們碰的較少。

    孟繁禧(前)、盧中南(後)

  • 6 # 墨林自牧

    我也是一名歐楷愛好者,我對以上兩位老師的楷書也有了解。他們寫的各有特色,寫的也確實很好,似乎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下面我談一談我對他們楷書異同的認識:

    一.相同點

    1.他們目前的“楷書”風格,都起源於“歐楷”。

    2.他們現在的“楷書”風格,都是弱化了真正“歐楷”的“險絕”,甚至可以說摒棄了。因為我認為“險絕”不是臨習寫出來的,關於此問題我以前文章特別說了我的原因,不再贅述。

    3.他們的楷書不是完全地照搬歐陽詢楷書,而是不同程度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以及其他書體的元素,最終風格迥異。

    4.相對純“歐楷”的秀氣,他們的字都比較粗重,厚實。

    二.不同點:

    1.盧中南的字點畫舒展,用筆厚重,少了些方筆多了些圓潤,取自“歐楷”之法,形成自我之風格。我覺得也寫的有些柔媚,沒錯吧。

    2.孟繁禧的字有魏碑的元素,沒有盧中南字那麼厚重,結構嚴謹,遵循歐楷之法度,典雅不失靈動。

    如果說要在盧中南和孟繁禧老師兩者之間做個比較的話,我更喜歡孟老師的字。因為取法更為高古,更值得考究,卻是集中其他書體的一些元素,形成自我的風格,經得起推敲。

    以上就是對兩位老師的字的一些認識,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我也在默默學習歐楷,隨附幾張自己作品。

  • 7 # 翰墨書道

    孟繁禧和盧中南的書法有什麼異同。

    孟繁禧和盧中南的楷書,相同的地方是都從魏碑中吸取了不少元素,也可以的都從大康的魏碑書法中為取法或學習物件,不同的是盧中南後來在魏碑的基礎上關注歐陽詢的楷書更多些,這主要與歐陽中石有關。而孟繁禧則仍然一直在堅持大康一路的魏碑楷書風格,雖然孟繁禧對歐陽詢的楷書也也較深度臨摹學習,甚至在中央電視臺舉辦過專題技法講座,但就孟繁禧創作的作品看,仍然走的是大康一路的書法。自此以後他們的書法風格開始有鮮明的區別了。

    孟繁禧的楷書注意是以大康一路風格的楷書為基礎,只不過略去了大康書法中的那些用筆的搖曳產生的鋸齒波動,減去了那種蒼茫的金石味的線條造型,多了一些妍美之氣,不過大康書法那種嚴謹的法度感還是仍然保留下來了,足見孟繁禧對大康書法的用心和下的功夫。

    盧中南自言早期也是學魏碑的,實際上也是大康一路的魏碑,我們從其作品中仍然能夠感受的到大康書法的影響。

    不過後來,盧中南的楷書逐漸褪去了撒大康書法的外在形式,歐陽詢楷書的風格面貌越來越突出。

    我們看這幾件作品,就具有非常清晰的歐陽詢的楷書元素 。實際上盧中南的楷書取法是非常複雜的,也是走的精通一家遍閱百家的路子。

  • 8 # 世界名人文化研究推薦

    師宗一家,兩朵奇葩!面目相近,難分上下!二雄雙雁,盧駿略先!若問百姓,盧知名先!

    激勵越多,鋒芒越顯!粉絲越多,越是儒賢!吾伶耆宿,無人問津!不揣冒昧,來粘大臉!

    別墅若大,露宿旁邊!山野村夫,也有高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買個什麼樣的麵包車適合拉貨,一萬以內能買個質量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