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北旺
-
2 # 923老石油
你的話的意思是不是說,改變生活習慣與方式,不要改變了其中快樂的成分,也就是逗樂的功能嗎。這是我的理解。從字面看,感覺還有很多的解釋。完全看你是怎麼理解了
-
3 # 雷格拉蒂
這是和中國傳統觀念相違背的。風俗是幾千年先人們留下來的,要改變它是不容易的事情。用現在的眼光看,是應該保護的而非用其他形式來改變。
-
4 # 沉默是金7172609254425
此句出自《孝經》第十二章 廣要道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翻譯:孔子說:“教育百姓相親相愛,沒有比行孝道更好的方式。教育百姓遵守禮敬上,沒有比行悌道更好的辦法。改善社會風俗,沒有比用德音雅樂去調和性情更好的辦法了。 人們在理解本句中“樂”這個字時,往往理解為音樂或者快樂。其實,樂在這裡既有音樂的意思也包含著快樂的成分。它既是人們傳遞心靈感受的媒介,也是感化他人的一種方式。 《荀子·樂論》:“樂者, 聖王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由此可見,音樂能感化民心,能改善風俗,還能和諧社會,沒有什麼方式比用音樂來教化人們更好的方式了。
-
5 # 勁草74544749
整句話意思應理解為:要想轉移社會風氣,改變民聞習俗,莫有比音樂更好的了。
出自:春秋孔子《孝經》
-
6 # 嶺南布衣
這是《孝經》裡面的話,原話: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應以救化為先.教民相親相愛,莫有比孝道再好的了.教民恭敬和順,莫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想轉移社會風氣,改變民聞習俗,莫有比音樂更好的了.要想安定長官的身心,治理一國的人民,莫有比禮法再好的了”。
這不正是我們現代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思想和精神基礎嗎?
孔聖人弟子三千,以詩書禮樂教,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體系中關於“樂”教的思想,對我們新時代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不無啟迪之處。
社會安定、人民自得的生活,乃國家長期穩定、經濟繁榮、天下太平特別是社會高度精神文明孕育的結果。從軍事、政治、經濟等宏大治理活動轉化為文明化育,似春風化雨,進入一個更高階的時期。
“樂”之教化即屬“文教”重要組成部分。《孔子家語》載,孔子至周,透過問禮訪樂等活動,乃“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說明“樂”為社會治理反映的一個重要方面。制禮作樂,標配著天下和國家秩序,不是靈機一動、隨便創制的,所謂“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集中到最高層由之統一發出、頒佈。
同樣,“樂”也是人民情感生活的調節。儒家認為,人本身有喜悅和悲傷等情緒活動,審慎地制定準則來進行節制非常必要,比如可以用歌舞等手段來表達人心中歡樂的需求。協和五聲,以平和人心,成就政事。也就是說,給人們提供“美感”的藝術工作者,需要與時代共舞,把握時代脈搏,創新昇華至藝術之美,然後再反哺社會,才能發揮出有益於社會發展的正能量。所謂“事不成,則禮樂不興”,作“樂”是在功業成就、圓滿後的追述與比興,增強了韻味和形象的化育感染力。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之影響深入人心,無形中對社會風氣的轉移、引導功效甚為顯著。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並說“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我們看到,孔子把“樂成”往往作為個人修養也好、社會治理也好的最高成就——一種所謂美在內心、美在實質的充溢、貫穿:“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一個完善人格的養成,最終亦要“文之於禮樂”來完成。在揚棄異化的條件下,正如馬克思指出的,生產勞動“變成一種快樂”和“自主活動”,物質和精神成為每個人的“自我享受”,理想社會顯然離不開對人的感覺器官社會化的美的培育。禮樂文化向來是作為傳統中國治理的重要內容。其中的“樂”反映的美育思想,並非我們今日一些人追求的“為藝術而藝術”之純粹,而暗合當代倡導的“人民需要藝術”“藝術需要人民”這樣一種互為互需的藝術觀。
對於“樂”之創制,儒家向來主張以“中和”為原則。孔子為什麼把《關雎》放在詩經第一篇呢?《論語·八佾》給出了答案:“《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為何要“放鄭聲”呢?因為其“淫”,過度了即傷和傷生,對正能量的“樂”是一種擾亂,“亂雅樂”。
現在有人把藝術僅僅定位為滿足娛樂消費,過分強調藝術的娛樂性,顯然這是有危害性的。這樣看來,並非所有打著藝術旗號的都能呈現給人們以美感,“淫”樂同樣需要剪除,才能使“雅樂”更好生長;否則,葬送的不只是藝術之美,最後顛覆的可能是美好生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做到這一點,藝術作品不僅要“盡美”,還要“盡善”;美同善相比,善更根本,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這一觀點對後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
7 # 王煦育
所謂的俗。也就是習俗民俗。或者稱為俗文化。主要根植於中國底層社會中。泛指老百姓的文化。如某某民俗。這個稱謂跟雅文化是相對的,所謂的雅文化。也可稱為主流文化。精英的文化。權貴文化。如宮廷文化。貴族文化等等。所謂的移風易俗,就是要把傳承了多年的風俗民俗改變。把原有的優秀的東西繼承。把不好的,低階的,庸俗的所謂醜文化去掉。在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同時,不能過於娛樂化。過度娛樂化的民俗。是淺薄的,庸俗的,低階的。毫無文化價值的。因此應該抵制把民俗文化過度娛樂化。
-
8 # 慧智
移風易俗,莫過於樂。
我認為是隨鄉入俗,不搞精神刺激,不搞奢侈生活,要講精神文明,艱苦樸素過曰子,不攀比,不氣餒,心態要平恆,快快樂樂過日子比什麼都好,健健康康比什麼都幸福。
回覆列表
移風易俗,莫過於樂。
我認為是隨鄉入俗,不搞精神刺激,不搞奢侈生活,要講精神文明,艱苦樸素過曰子,不攀比,不氣餒,心態要平恆,快快樂樂過日子比什麼都好,健健康康比什麼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