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1耐薩里奧
-
2 # YU草木
古代是科舉取士,以科舉來選拔人才,讀書人的出路只有科舉一途,科舉的要求就是四書五經,通五經貫六藝,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古代文人的思想就是透過讀書來達到人生的高度,出人頭地。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是古代文人的思想,所以科舉所包含的內容,他們必須精通,才能透過科舉制度的層層選拔,登堂入室。還有就是古代的娛樂活動少,人們對於一件事可以達到非常專注的狀態,科舉要求高,選拔嚴,不付出一定的努力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現代人與古代的制度不同,不能說現代人什麼都不會,現代人們可以選擇的行業多種多樣,精通一個行業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就,達到一定的高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與社會制度有關,從根本上就與古代文人不同。
“古代文人”這四個字你知道是什麼概念麼?
能稱得上文人,好歹“科舉”能過了鄉試乃至縣試才行吧?這在古代本身就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的一群人了,而這群人整天讀聖賢書,四肢不勤五穀不認,有什麼技能?
所謂君子六藝,你看這樣的群體裡有幾個人真的會?寒門都不是,窮學生騎的了馬,射的了箭?
有個理論叫“倖存者偏差”,你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文人好像什麼都會,實際上這群人都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而“一些現代人”是什麼概念?中國網民的本科率4%,你說的又是那一部分的現代人呢?
如今這個時代,獲取資訊的門檻已經是人類有史以來最低的年代,想要學什麼你隨便搜,搜完花得起錢就能學,在古代你連這種機會都沒有。
所以我認為提的這個問題,問題出在你錯誤的認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