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秋天呀
-
2 # 杜欣陽553
錯是沒錯,但是手下留情,不能真的打,因為孩子打你,是因為他的某個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耍起脾氣來了,他就會選擇動手打人,可以輕輕地打他一下,然後,會到房間裡告訴他,這麼做不對,無論如何,都不能對手打人,因為你不治止的話,他以後還這樣,如果他知道自已不對,告訴他以後不能這樣做,如果他還是哭鬧沒完,也不要打他了,沒有用的,他只顧哭了,你說了什麼他都記不住,如果他要哭,你就看著他,孩子嗎?他累了就不哭了,然後,你在告訴他,打人是不可以的,他肯定都能記住,等他聽懂了,可以哄哄他,我家孩子三歲多,耍起脾氣來,也是會動手的,我也會輕輕地打回去,你在看看這孩子,他就站哪了,他也知道他錯了,然後,我告訴他不能打人,你打人家,人家是可以還回去的,然後告訴他不能打人,他會說知道了,開始讓我抱著了,我會先給他洗洗臉,反正他也哭累,你問他還哭嗎?他不會再哭了,一會,他自已就去玩了。我的經驗是這樣的,不知對你是否有用呢!
-
3 # 小雅的農村生活
孩子經常伸手打爸爸或者是打別人,是不對的,但現在都是說服教育不應該動手,家長應該多重視,多多的引導教育,這麼下去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一看孩子平時都是由媽媽來照看的,和媽媽特別親,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媽媽特別寵愛孩子,爸爸平時一定是在外工作,不經常陪孩子,如果爸爸有時間,一定要和媽媽多陪陪孩子,要在寶寶玩的高興時和他說點心裡話,溝通溝通感情。平時吃東西時要和他講好東西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給爸爸吃一口,給媽媽吃一點兒。經常這樣引導他,不要讓他出現獨大的情況。
-
4 # 藍羽LY
題主對孩子是先懲罰再說服教育。是“先兵後禮”的教育方式,其實也不錯。對於“熊孩子”,“先兵後禮”其實也是一種教育方法。
一,“先兵後禮”的“先兵”有時是有必要的。
有的孩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養成了壞習慣和錯誤的認知,比如:動手打人等,即使家長也屢次說服教育,但因為無關疼癢,孩子卻改變不了壞習慣,比如,題主所說的孩子不止一次打他巴掌了,在題主打他之前,一定也進行過說服教育,但沒有效果,所以才採取了“先兵”,讓他感同身受,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先兵”後一定要“後禮”,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對孩子的懲罰教育後,一定對孩子要“後禮”,讓孩子明白受到懲罰的原因,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沒有“後禮”,孩子不明白,那就變成了“以暴制暴”,讓孩子反而“更暴”,反而適得其反。
三,“先兵”不是“先打”。
“先兵”不一定就是“打”,也有其他懲罰方式。比如“面壁思過”“不理不睬”等。
其實,“先兵後禮”,還是重在“禮”上,所以“先兵”要講究方式方法,千萬不能簡單的“打”。
-
5 # 我是裙子呀
沒錯,作為媽媽來說就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昨天我3歲的女兒也打了我一巴掌,我當時沒反應過來,在做事。因為她說的話我不理會,所以才打我。可我說婆婆一定要打回她,婆婆就打了女兒的小手,當時哭的稀里嘩啦的,我拉過了女兒抱著她,告訴她要好好說話,不能動不動就生氣或打人,打媽媽會痛,打別人會痛,別人也會打回來的。女人懂事的說知道了,又很開心地去玩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做父母的要教會孩子最基本的道理,不能聽之任之,不然以後出去社會沒人會為的任性買單。
-
6 # 柺子哥421
該打。習慣了出門在外也是伸手就打,哪天被別人給揍了。給別人打還不如自己打。再說,兒子打爸,多大也不應該,從小就要讓他明白這個道理。還有,自私是天性,不糾正就越來越越自私。
總之,不能慣,不是愛孩子是毀孩子。
-
7 # baby1一3
縱容孩子不管教,是告訴孩子沒有錯,這不是愛是害,5歲了他不會不懂,不懂為什麼打完了跑媽媽後面,早餐既然孩子吃了,告訴他這份是爸爸的,什麼一人一半,孩子該說的說,該教就教,父母可以給他全部的愛,但決不能縱容成白眼狼。
-
8 # 多多隨筆
這個是錯了。你這是以暴制暴。讓他以為這樣是對的。你該忍住,等他氣消了坐下聊聊。不過這樣做了,也不要太自責內疚,他一會兒就忘了,我們還得整理好心情繼續前行。
-
9 # 天天話育兒
今天我五歲小孩打了我,我直接打了回去,做錯了嗎?感謝提問,看完樓主大段文字描述,首先你打回去沒錯!再者,家長之間教育存在一些矛盾。
對付孩子打人?聰明的家長這樣做0-2歲寶寶打人,用說的
如果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人,有時只是因為好玩,並非真的想打人。或許只是他的一種探索,透過他們肢體打人、拍人,推人等方式不斷活動以及鍛鍊上肢。
家長可能發現,寶寶稍不注意就出手了,但畢竟被打的孩子或大人都是會疼的,所以“不準打人”還是需要時常教導孩子的。
這是孩子探索的初期,家長可以用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如果這時孩子打完,家長拍回去,反而沒有教育的效果,孩子以為你和他在玩。
2歲以上寶寶打人,說和做一起
一般2歲以上寶寶就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了,他們也懂得打人是發洩不好情緒的方式,這時他們還打人就是故意的行為。
該管!怎麼管?
如果打的是其他孩子,首先要了解原因,如果是其他孩子先動手,那不算主動打人,可以告訴他打人不對,但遇到被人打也不能不還手,要不然孩子以後得被其他不講理的孩子欺負了。(但儘量少和主動打人的孩子玩,畢竟被動出手也是不對的行為)
如果打的是家長,就是樓主這樣的情況,家長還手打回去的對的,這樣讓懂得打人不對,打別人會疼,會讓別人受委屈,要及時停止這種攻擊行為。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是“主動打人”“故意打人”就都是錯的,一定要立刻糾正這個行為。
另外,樓主和孩子媽媽之間有一些教育理念上的矛盾,這也正常 。我和孩子的爸爸也是經常為教育孩子之間的事爭吵,但我們吵完就好了,不冷戰。總之多溝通吧,冷戰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
10 # 佔翠姐
如果是我的小孩打了我,我不會還手的。我只會覺得自己教育失敗,一個孩子能夠打父母說明教育是何等的失敗。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和鏡子。要麼就是父母本身自己的人品或者習慣不好,所以教育不好孩子言傳身教是非常對,要麼就是自己還算優秀,但是教育的方法不對。自己的能量沒辦法駕馭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打我,我什麼都不會說,我只會沉默。我會更多地反省自己在教育方面哪裡出了問題。打來打去有意思嗎,他打你你在打回去,天天打怎麼樣?
-
11 # 化外萬民胡少峰
慈母多敗兒。
還“冷戰”,你愛人也特麼不講理。平日能出手打老子,可見孩子被他媽慣到什麼地步,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將來怎麼能擔負興國安家的重任。
網路常見,青少年當街踢打母親的事情。這是從小溺愛姑息的結果。說嚴重點是報應。
我國目前學齡前兒童教育缺失,或者叫缺位。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孩子多半交由爺爺奶奶監護。尤其跟著奶奶時間最多(父母親要幹活掙錢顧不上看護)。那時候的奶奶有良好的家風傳承,能夠很好的引導孩子做人。
學齡前兒童教育非常重要,其影響力有可能終其一生。按理說學齡前兒童教育母親當仁不讓。可是,母親年輕,有些是不經意沒準備好就做了母親。她自己都沒搞明白,是非莫辯,不識好歹。又怎麼能帶好孩子,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質!
注意,學齡前兒童教育,不是上輔導班,不是叫她去學鋼琴,去跳舞什麼的。人格的奠定,是從學齡前兒童開始的。首先學會做人,知道尊老,才會被愛幼。
現在有的人,社會公德非常低下,有些都不堪入目。誰的責任最大?母親。
古代為什麼父親又稱作“嚴君”?父親一般愛在心裡,恨鐵不成鋼,管教上偏於武力。古時候母親理所當然地稱為“慈容”。子女是自己生的(身上掉下的肉),哪有不疼之理。但有時候疼愛過了頭,適得其反。疼愛變質成為溺愛,結果只會打爹罵娘,種種不孝,令人齒寒。
因此夫妻雙方對子女的管教,方式不同,造成的結果會差異很大。“孟母三遷”的典故告訴我們,人之初,母親教育不能缺位。
原則性問題,勸你不要讓步。但愛人那頭工作要做好。她選擇“冷戰”,你卻不能與之抗衡(相持)。因為你是頂天立地的男人,是胸懷博大的漢子。豈能與小女人一般見識!
另外,男孩子,你一定要管,要成功塑造男子漢的氣質出來。至於女孩子,你就別太苛責。更不能動一根手指頭。被打了還不能還手。因為還手了,“小棉襖”會記恨一輩子……
-
12 # 一起前行3399
從您所描述的情況分析,您家5歲的孩子打了您,而且曾經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這一點上來說,您家的家庭教育可能已經出現了問題。
您沒有姑息孩子,當即打了回去,讓孩子明白,打別人,對方身體上會疼痛,內心也會傷心難過,這樣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雖然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這樣一次教育不足以完全改變他,但是在每次孩子出現此類行為時,都以這樣的教育方式來開展,我相信孩子的這種陋習會很快改掉的。
但是在您教育孩子的時候,您的妻子對您的行為提出了質疑並以冷戰的方式進行了回擊,可見您家庭教育的根本問題在於夫妻雙方在教育孩子上沒有形成統一思想達成一致意見。
我們知道,在當今社會,一個5歲孩子是很能察言觀色的了,所以現在您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夫妻雙方在教育上達成共識,不再讓孩子有空子可鑽。
如果夫妻雙方三觀一致,只是在一些教育的小細節上存在不同觀點,這樣只需要有意識地多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進行溝通交流,多從現實社會與網路書籍的教育案例中學習,一般都能夠達成教育共識。但是如果夫妻雙方三觀不一致,那麼不但在孩子教育上存在大的分歧,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有所分歧,這種情況改變起來較困難,除非一方有意識的進行自我教育,對自已的三觀有一個顛覆性的重塑。
那麼我們再來分析,題中夫妻雙方所存在的分歧點,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時家長該不該打孩子?
我認為這不能完全的給出一個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如果孩子是那種臉皮薄,說兩句就很受傷,這樣的孩子透過言傳身教的形式就達到很好的教育目的,對這樣的孩子儘量避免以打的形式來實施教育。
而對於那種較頑劣的孩子,一般的擺事實講道理起不到教育作用,而他只吃那套打一棍給個甜棗吃的方式,那麼不妨在教育時摻雜一些威懾性的行為,或者像題中出現的這種孩子先有了打人的行為時,家長以打的形式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一個正確認知以實現教育的目的。
如果必須用摻有武力的形式來實施教育,那也一定是在家長有效評估了打孩子的短期效果以及給孩子帶來的長期心理影響之後做出的理性行為。
家長要時刻明白:打孩子只是一種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是大人隨意發洩情緒排解生活壓力的方式。
總之,在題中的教育個例中,以打的形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正確教育方式。但並不是所有打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正確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庭中儘量把夫妻雙方的矛盾與教育孩子進行分離處理,先解決夫妻矛盾,再來共同解決教育孩子的問題。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
13 # 麗麗的生活趣事
孩子經常伸手打爸爸或者是打別人,是不對的,但現在都是說服教育不應該動手,家長應該多重視,多多的引導教育,這麼下去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一看孩子平時都是由媽媽來照看的,和媽媽特別親,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媽媽特別寵愛孩子,爸爸平時一定是在外工作,不經常陪孩子,如果爸爸有時間,一定要和媽媽多陪陪孩子,要在寶寶玩的高興時和他說點心裡話,溝通溝通感情。平時吃東西時要和他講好東西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給爸爸吃一口,給媽媽吃一點兒。經常這樣引導他,不要讓他出現獨大的情況。
-
14 # 笑朵姐
我覺得沒有錯。現在孩子很聰明呢!很會察言觀色的,如果一次不打他,而且有個家長護著他,那他以後會變本加厲的,感覺再打人也會有保護傘,甚至會變的肆意妄為的。
我們家我就是孩子有錯立馬糾正,她無理由的打我的話,我會打回去。然後告訴他緣由。再說了在家有人慣著他,出去人家沒有任何理由讓著他呀!
從小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不要讓孩子養成驕縱任性的性格,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毀孩子。
-
15 # 書妝
沒有錯,但是力度要掌握好,別給打壞了。你怎麼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就怎麼對待你,這是他應該知道的。然後讓他餵你吃一顆糖,你再餵給他一顆。讓五歲的小朋友記住這個道理。
-
16 # z知知
我覺得你教育得很好。孩子小的時候不教,難道等到長大了給別人教育嗎?
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小孩子到我們家來,打碎杯子,我正打算說沒事,朋友就抱著孩子說碎碎平安,還對我說還好你們家這個杯子本來就有個缺口;一起玩我們家的玩具,因為搶我娃的玩具沒成功就把我們家的玩具摔了,還咬了我娃一口,但是孩子家長卻是立刻哄自己的孩子還說,他正在長牙今天還把我都咬得青紫了,從那以後,我是不敢一起玩了。
-
17 # 李玫瑾教授育兒分享
首先我告訴你你錯了,為什麼?因為孩子只會以後跟你學打人,還會讓孩子感覺你打了他你們就扯平了,他沒有愧疚感也認識不到自己錯了。具體的應該這樣做,要告訴他做的不對,讓他給你道歉,如果不道歉就不理他,一直不理他直到他認錯為止,要讓他知道自己錯了。具體的我分享的有很多關於育兒經驗方面的影片你可以關注學習一下。孩子的問題五花八門,做父母的必須掌握方法對症下藥的來應對。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晚了就像小樹已經長成大樹你還糾正的了嗎?
-
18 # 不甜甜甜圈
孩子5歲,和我家寶貝差不多。初為父母,面對教育孩子,確實束手無策,也存在很多問題,現在的小孩都會察言觀色。我認為你直接打過去是對的,有一次我也直接打過去了,記得那是去年冬天,具體原因記不太清,只記得晚上和孩子臥室看電視,我不讓孩子動什麼東西,孩子小手打了我一下,挺疼的,我就直接打過去了,我閨女就哭了,我就告訴她,不可以打人,媽媽打你疼不疼,孩子點點頭哭著說疼,拿你打媽媽也疼,以後還打人嗎?哭著說不打啦。我就把孩子抱起來了,一會就不哭啦。我老公在隔壁房間,也沒有過來說什麼。我感覺教育孩子夫妻倆一致。
一般媽媽都比較溺愛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不懂事為理由,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小孩子打一下大人能有多疼,但是孩子的壞毛病,需要改正。打人是壞毛病,不分孩子大小,5歲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注意,父母說的話,孩子幾乎都能理解,不是2歲孩子我俗話說三歲看老,從小要養成好的習慣。父母打了孩子,自己也心疼,不能因為心疼孩子,就放縱孩子。(喜歡我的評論,就點贊關注一下吧)
-
19 # 心理諮詢啊粟啊
方法是對的,打完後跟孩子把道理講清楚,同時雙方都給對方道歉,承認打人不對,保證以後有話說話不打人。並且需要反覆給孩子強調,爸爸打了你,是因為你的這種行為不合理,你需要體會被人打是什麼感覺,打了你不代表爸爸不愛你,爸爸依然很愛你,你是爸爸的寶貝。
兩歲的孩子都開始建立規則,懂得是非曲直了,那麼你家五歲的孩子必須要有對錯觀念,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你妻子的教育觀念有偏差,作為丈夫,你可以讓她多看看書,跟她隨時交流育兒觀念。否則因為教育孩子,你倆冷戰,孩子很聰明,會逐漸發現並找到你們倆教育中的漏洞,並形成對抗方式。
-
20 # 心理諮詢師菥菥
其實很多問題無法用錯與對回答,也許就在那個當下,這就是最好的迴應。我們反思是為了今後可以更好地處理“另一個當下”。
爸爸打回去,可以讓孩子知道“無緣無故”打人,很可能會被打回來,而且是更重的打回來。接著,爸爸看到孩子疼的同時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並不是簡單示範“打人”,那孩子下次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遇到不高興時,會思考用什麼方法表達或應對比較好。
我覺得還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直接抱住孩子問:你打爸爸,是因為爸爸哪裡沒做好惹你生氣了?(瞭解:孩子打爸爸的原因是什麼?表達怎樣的不滿?又或許只是孩子隨意的一個動作不小心落在爸爸的臉上呢?)瞭解到“打”的真正原因,才能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也是培養孩子人際關係的契機。同時,讓孩子感覺“被看到”,會促進親子關係更親密的。
還提到媽媽因為爸爸對孩子的迴應,冷戰了一天。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新鮮,可在親子教育中卻是一個很大的隱患——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
親子教育的過程,是親子成長,也是夫妻成長的過程……
今天早上我買了早餐回去,老婆和小孩都吃過了,然後我帶著早餐,小孩看見了就搶了過去,我就說爸爸還沒有吃一人一半,他直接就是給我一巴掌,然後就跑到她媽媽後面,原來也有好幾次打我巴掌的,都被她媽媽擋住了,今天我忍不住了直接過去拉他過來給他一巴掌,打的他直接哭了,然後問他疼不疼,他說疼,我說那你打爸爸疼不疼,他不說話,我就說我打你你知道疼,那你打爸爸爸爸也疼啊,以後還打不打,他說不打了,我說早餐爸爸買的,爸爸還沒有吃怎麼辦,他說爸爸一半我一半,因為我打孩子的這個事,我老婆說孩子太小你打他做什麼,小孩子打你能有多疼,你還打回去有你這樣做爸爸的嗎?還和我冷戰了一天,唉,你們覺得小孩小就不應該打他嗎?讓他知道打別人是什麼感受難道錯了嗎
回覆列表
我認為可以打回去,這件事不用愧疚,我想你打的時候應該知道輕重,會有些疼,但不至於把他的臉打腫了,而妻子的心疼我也能理解,但我認為她更應該理解你的行為。孩子5歲,也許他不懂,但是他得懂,他需要知道:對別人無理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對方是最親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經歷都會烙下印記,也許以後記不清今天發生的細節,但他會知道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雖然孩子還小,事後還是有必要和他討論一下當時發生的情況,講講你為什麼打我,我為什麼打你,畢竟動手都是不對的,可以引導孩子互相道歉,最後以抱抱親親,愛的形式結束過程,這也是讓孩子學著尊重別人,理解別人的點。總之,不要看他小,成長都是在細碎的生活中前進的,家長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什麼時候都可以抓住一些“點”做正向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