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綜影視剪輯

    其實這個尺度很難把握,當你選擇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應該做好一切準備,包括經濟方面的。

    這個時代和以前不一樣了,沒有錢寸步難行,要養一個孩子也是十分不容易的。照顧孩子不僅僅是物質的給予,更是精神的饋贈,一味的給予孩子物質生活的享受,只會讓孩子淡漠親情,追逐金錢名利!

    我們人生的第一堂課,就是父母給我們上的,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可以成為品行優良的人,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為街上的混子!

    其實孩子對於父母,是很敏感的,你不需要對孩子說,你在外面有多辛苦,他自己是可以體會得到的。之所以很多事情孩子給父母的感覺,有點不知感恩,不求進步,玩世不恭,是因為父母對於子女的疏離,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想用這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父母只給予了孩子物質的生活,在我看來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無論是誰看你生活過得不是很好,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予一些物質的幫助,那這些人也可以做父母嗎?

    當然不可以,因為父母子女之間是有感情的存在的,這份感情不同於友情,不同於親情……這是給我們生命的情分,我們用一生都還不完!

  • 2 # 淡然若素

    前一種,生完孩子丟給老人,常年在外打工,確很少寄錢回家,變相啃老,讓老人負責帶孩子養孩子。現在不少這樣的父母,從來不主動按月給老人錢,也沒陪伴孩子成長。既沒有盡到孝敬老人,也沒有盡到為人父母養育孩子的義務。現在通訊發達,即使遠隔千里,也可以影片通話,和孩子培養感情,給予溫情。可很多在外打工賺錢的人有多少做到經常和老人孩子通話聊天的呢。

    後一種夫妻有和孩子一起。可是因個人情緒,感情不順,經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爭吵,不能包容和忍讓,只顧發洩自己的不滿,卻忽視了孩子的存在,導致孩子在緊張壓抑的環境中生長,從而缺乏安全感,造成心理上的陰影,這也是不負責的表現。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生孩子養孩子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強的經濟做支撐。有時間陪伴孩子,卻不能給予物質基礎,也就無法提供好的學習資源和環境。給了好的物質又沒時間陪伴其成長,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也是大部分人面臨的現狀。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於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和不能陪伴她成長的無奈是無法體會的,因為他們感覺不到也無法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同。如果周圍都是這種現象,那就更不會覺得有什麼。只有長大了,有自己的意識後才會去想,去問父母怎麼沒待幾天又走了?這時就要看父母怎麼回答和引導孩子了,才能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想陪她,而是想給她更好的物質,提供更好的生活,外出後也可以天天影片聊天培養感情,引導他,教他一些生活道理,像朋友一樣說說心裡話,拉近彼此的距離,耐心的說教和引導,這樣慢慢孩子才能體貼大人的不易,而不是訓斥和責罵,讓孩子叛逆和遠離,更加誤解,加深矛盾。

  • 3 # 阿娥你好

    從孩子角度評判父母負不負責,多數計較在精神哺育上;從父母角度評判孩子懂不懂事,多數計較在精神回報上,如此一來問題就簡單多了,就是個精神連結問題。

    父母掙錢養家,和子女建立的是物質連結,但人是情感豐富、思想活躍的生物,需要親情互哺,物質連結固然重要,但沒法代替精神連結。

    所以只要父母在提供物質供養的同時,重視精神哺育,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說直白點就是,父母只提供物質供養,不足以讓孩子感受到親情,而接受了物質供養的孩子,吃飽穿暖滿足了基本物質需求,更高層次的精神訴求就有了。

    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也就沒有更多的精神能量回報父母。

    父母和孩子建立精神連結什麼時候最合適,當然是孩子思想未獨立前,對身邊親近的人最依賴的時候。

    錯過了這個時期,再想和孩子的精神世界建立交集,就相當困難了。

    ”破門而入“這種行為在實體世界可能有效,但對精神世界是絕對無效的。

    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心門一旦關了,除非自願,外力是無法開啟的。

    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不易是有前提基礎的,基礎是對等的同理心,也就是父母理解孩子沒有父母陪伴的不易在先。

    所以想獲得孩子理解的父母,在外部世界打拼的同時,不要忘了家裡的孩子需要親情關愛,父母的親子之情是不可替代的,物質替代不了,別的什麼人也替代不了,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豬喘氣嚴重,該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