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心知我在

    宋江是非常精通官場的人,殺惜也是一時憤怒,閻婆惜掌握了宋江通晁蓋的證據,本來想著實的敲一筆。奈何宋江知道生辰綱是贓款,他是還要在白道上混的人,這種錢是不能收的,所以他只撿了兩錠金子。閻婆惜太過貪心,而且也低估了宋江,以為他不過是個押司,不敢把她怎麼樣,一味地索要。為了封口,宋江只有殺了閻婆惜。閻婆並非知情人,宋江也不是像李逵那樣濫殺的人,而且殺老幼婦孺也是江湖大忌,以刑法論,殺閻婆惜只夠成殺人罪,殺閻婆就夠成了滅門罪,哪個罪更重?宋江對宋法再熟悉不過,知道里面的輕重,他也是手眼通天的人。上到知縣下到下面的官員(除了張文遠)哪個不替他說話?所以才判了個流放,那他還有殺閻婆的必要嗎?

  • 2 # 小養趣看歷史

    首先看一下這段水滸傳原文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知縣時文彬見了大喜,責令宋江供狀。當下宋江一筆供招:“不合於前年秋間,典贍到閻婆惜為妾。為因不良,一時恃酒,爭論鬥毆,致被誤殺身死,一向避罪在逃。今蒙緝捕到官,取勘前情,所供甘罪無詞。”知縣看罷,且叫收禁牢裡監候。第一、宋江說“為因不良,一時恃酒,爭論鬥毆,致被誤殺身死”

    宋江一口咬定殺人是誤殺,那麼按照《宋刑統》《雜律》等律法來看,“過失殺人”是指因為疏忽過錯造成的殺人事件,判罰會偏低。

    但是宋江的實際殺人過程是:

    那婆娘見宋江搶刀在手,叫“黑三郎殺人也!”只這一聲,提起宋江這個念頭來。那一肚皮氣,正沒出處。婆惜卻叫第二聲時,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卻早刀落,去那婆惜顙子上只一勒,鮮血飛出。

    從這段話中的“念頭”“一肚皮氣”以及“再復一刀”等,可以明顯發現,宋江是故意殺人。宋江怕閻婆惜不死,還補了一刀。那麼補了一刀說明不光是故意殺人,還想殺人滅口,不讓他和晁蓋之間的勾當洩露出去。

    那麼,如果這時再殺閻婆,那麼就不是過失殺人,而是滅門了。

    第二、宋江說“典贍到閻婆惜為妾”

    首先“妾”在宋代地位不如妻。《宋刑統》同樣有規定。諸毆傷妻者,減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論。毆妾折傷以上,減妻二等。若妻毆傷殺妾,與夫毆傷殺妻同。殺妾的罪名比殺普通人低二等,那麼罪名會更低。

    總結一下,宋江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殺閻婆。在金聖嘆先生在點評水滸的第二十五回總論中,把宋江罵得體無完膚,他評價宋江狹、甘、駁、歹、厭、假、呆、俗、小、鈍,一無是處十惡不赦。這樣一個惡人,不殺閻婆的最大可能性就是,殺了對他危害太大。
  • 3 # 小炁圓寶兒

    宋江殺閻婆惜之後,為什麼不殺閻婆?

    這裡我們先要分析一下宋江是什麼樣子的人。從後來在梁山一而再、再而三的要讓朝廷招安來看,宋江是一個十足的官迷!而作為已經是鄆城押司的宋江來說,自身的孝義名號就是混跡江湖和將來混跡朝堂的資本。而無論為官為民,不犯國法是升官發財的首要條件!

    閻婆惜要不是知道了宋江和劫奪生辰綱的強盜是同夥,宋江是不會對他起殺心的。而她自己說出和宋江的助手張文遠有姦情,更以晁蓋書信作為要挾,這是要斷送宋江多年來為自己籌劃的仕途,這是作為官迷的宋江絕對不能容忍的。說宋江是因為得知她和張文遠有姦情,一怒之下殺了她,純屬為宋江脫罪之詞。宋江本來就不愛女色,閻婆惜又是一個歌妓,宋江對她沒有任何情感,兩個人身份有有很大差距。宋江將來如果飛黃騰達了,讓別人知道自己有一個妓女的妾氏,臉上無光啊!所以她如果有了歸宿,不再糾纏宋江,宋江真是求之不得呢!

    可惡的就是,宋江的前途握在她的手裡呢,這是做事老辣的宋江不能允許的,所以殺人滅口,是必須的。

    “《宋刑統》有規定。毆傷妻者,減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論。毆妾折傷以上,減妻二等。若妻毆傷殺妾,與夫毆傷殺妻同。殺妾的罪名比殺普通人低二等。”

    宋江作為刀筆吏,對《宋刑統》絕對爛熟於胸,殺念起時,藉口絕對已經想好了。他心裡清楚,以他在縣衙裡的人緣,上下照顧,殺個小妾,後果不會很嚴重。但再殺閻婆就說不過去了,沒有藉口、沒有理由啊!閻婆又沒有他的把柄,對他將來的仕途構不成任何威脅。殺她除了增加自己的罪行,沒有任何必要!作為老江湖的宋江,多餘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目前幾版《水滸傳》,殺閻婆惜這一段,都沒有真正演繹出宋江的厚黑。宋江能早早把自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的名號傳於江湖,說明他為自己佈局很久了,凡擋他仕途者,必殺之!這股狠勁兒,在夜走瓦礫場,害死秦明一家人的時候表露無遺。所以殺閻婆惜這一段,他不可能這麼軟弱,這是他權衡利弊之後的行動!

  • 4 # 一線天

    我想,宋江殺了閻婆惜後,沒有把閻婆也一併給斬草除根來個徹底滅口,是因為宋江與李逵、武松那樣殺人不眨眼的江湖人物還不一樣,他從小就有過良好的家教,又是地方的官吏,懂得王法律條,不會去隨意濫殺無辜的。本身說來,他殺閻婆惜也是一個逼不得已的意外。宋江與被朝廷通緝的要犯晁蓋一夥人有勾結,這就讓他覺得自己是不忠不義,已經是很理虧了。後來,他與水泊梁山的關係被閻婆惜發現,在被這婦人幾番無理刁難後,害怕她真的會去告發他私通梁山賊寇,出於一種自保,宋押司這才成了殺人犯。在《水滸傳》裡,這應該是宋江唯一的一次殺人,而且動刀還佔有幾分理兒。假如宋江接著把閻婆也給殺了,那就理虧大了,這與武二郎、黑旋風大開殺戒、濫殺無辜就沒啥兩樣了,如此勢必毀掉宋江在江湖上的英明,以後也很難說會被水泊梁山眾好漢給擁戴在第一把交椅中了!

  • 5 # 真書門

    世潮如海 殘陽似血 亂世爭雄 鬼怖人傑

    今來評析水滸小說中宋江殺惜。

    從故事的誘因,五百兩黃金說起。五百兩金子在古代鄆城這地方,那是多大的價值,就讀者看起,也是隔著書本一樣的心動。

    財帛動人心,誰會成為它的祭品,它的真正去處作用為何?自有分說。

    晁蓋奪了生辰綱,佔據了水泊梁山,站穩了腳,自是要處理打發各各關係。

    就派赤發鬼劉唐,帶著書信,送五百兩黃金給宋江,以報其報信之恩,以免被江湖恥笑寡恩薄義,此乃江湖一忌。送就送了,為什麼還要捎帶著書信?

    先不說官府與強盜的關係,恩怨,及晁蓋搶劫被人發現報官落草之事。本來晁蓋等人有了巨財,就有了發跡的依仗,正準備吃香喝辣快活。一下子被人被人弄梁山水泊去了,這錢財的用處就小了很多,成了罪民不說,以後的錢財往來,就被擺在了明處。

    給宋江書信,一是種財務憑據,二是擺明了與宋江的關係沒那麼鐵。此事甚是緊要,所以劉唐給宋江的時候,藏在黑暗處,不想參與此事。宋江為什麼不把信給自個毀了,卻是毀不得。不毀,就落下禍根,受人以柄。毀了,就是貪墨不情的小人,壞了江湖名節,失去了江湖行走的資格。

    說到這,分明說出了晁蓋與宋江的爭雄格局,手段對壘,後來也是宋江與晁蓋在梁山第一交椅上的爭鋒。

    江湖人稱及時雨,官府卻叫黑押司,這個黑可不是白叫的,宋江卻是有本事有手段,於是開始處理這黃金與書信。

    晁蓋甩鍋給宋江,宋江卻沒把這金子眼裡,把這甩給了婆惜,誰讓她吃了自己的供養,背地裡藏著小白臉。宋江豈能不知?

    果然,書信有問題,硬通貨是書信,強於五百兩黃金,否則,婆惜就不會舍了金子不要,也要死搶了書信,想要拿捏住宋江,防止他以後報復。

    這時就看出了宋江的本事手段,殺了婆惜,江湖立威,解了私人恩怨。利用婆惜藉機銷燬了禍根,諷刺了梁山晁蓋。也知道宋朝律法,尋由處理了婆惜,算不上死罪,此時謀反卻是死路一條,梁山這時卻是不能接納與他。

    五百兩黃金自是入了官府,報了宋江的幕僚為官之因果,打發了關係,宋江亦是大家族,亦有人脈,把趁這事情的發展走向。

    留下閻婆,本就平時閻婆理虧,不想死,就得為宋江說話,正好做個明證。宋江殺人的罪名更輕了,發配到熱鬧的大地方去了。

    自是白道轉入黑道,卻讓梁山欠了更大的人情,最後不是梁山都是宋江的了?完美!

    寫到這本來要來首清詞,震一震塵宵,寫著寫著不由的入了宋江的港。人家才是豪傑梟雄!

    敢叫黃巢不丈夫,鎮山東!

  • 6 # 昏淨樹

    兩害相權取其輕唄。

    殺閻婆惜是因為她掌握了勾結劫持生辰綱反賊的鐵證。就是劉唐送來的書信和和黃金。這個罪過太大,必死。

    殺小妾,花點錢打點打點,判個誤殺。憑藉宋押司的人脈關係,最多判個流放,苦幾年回來,什麼事沒有。

    所以慌忙殺了閻婆惜,確認閻婆惜死了,反賊的事情死無對證。淡定的下樓和她媽說:你女兒被我殺了,你去報官吧!

  • 7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閻婆是老江湖保命有一套!

    先回答問題,宋江殺惜後為什麼不把閻婆一併殺掉以絕後患?我的回答是宋江本來就不想殺閻婆惜,錯殺後,沒有殺閻婆,原因是閻婆是老江湖保命有一套。

    我們看看:閻婆惜的父親去世後,無錢辦喪事,求了宋江,宋江非常爽快,不但幫她們解決了棺材,又給了她們十兩銀子,解決了她們的燃眉之急。閻婆非常感動,當即表示:“便是重生的父母,再長的爹孃。做驢做馬。報答押司。”後來,閻婆去謝宋江時,見宋江家沒有妻子,將女兒送給宋江作外室,為的是報答宋江的救濟之恩。

    但因為宋江“只愛學使槍棒,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閻婆惜就和張文遠打得火熱,“並無半點兒情分在那宋江身上”,宋江又聽得了一些風聲,就不去閻婆惜處。

    對於閻婆來說,宋江是她家的恩人,同時又是她和女兒的生活來源——自從閻婆惜嫁了宋江,她們母女的生活大為改善。如果宋江從此和閻婆惜不再來往,對於閻婆來說,不但是會背上“忘恩負義”的惡名,也會斷絕了生活的來源,這可急壞了閻婆。因此,“閻婆累使人來請,宋江只推事故,不上門去。”宋江不來,閻婆自己上門去請。

    來請宋江的閻婆,先陪著十二分的小心:“便是小賤人有些言語高低,傷觸了押司,也看得老身薄面,自教訓他與押司陪話。今晚老身有緣得見押司,同走一遭去。”把責任攬在了女兒閻婆惜的身上,表示自己會教訓女兒,請求宋江看自己的面子上去自己家中。宋江不願前去,閻婆著了急,說了實話:“我孃兒兩個下半世過活,都靠著押司……。我女兒但有差錯,都在老身身上。”好說歹說,終於將宋江纏回了家。閻婆又怕宋江走了,又纏著宋江喝酒。恰好唐牛兒來找宋江,在宋江的眼色指使下,唐牛兒說是知縣有要緊事召見宋江,這樣的手段當然瞞不過閻婆,她不但揭穿了唐牛兒的謊話,還動手打了唐牛兒,她把唐牛兒此時的行動,看成了“破人買賣衣飯,如殺父母妻子”一樣十惡不赦:因為在她眼中,此時的唐牛兒,就是要打破她和女兒飯碗的罪人。

    雖然,她也知道,唐牛兒的行為是受宋江指揮的,但她卻不敢向宋江發火,只有把氣都出到了唐牛兒的身上。

    宋江離開閻婆惜處後,卻發現裝著晁蓋書信的招文袋遺留在閻家,又回去取,爭執中,殺了閻婆惜。

    聽到閻婆惜叫“黑三郎殺人也!”閻婆趕緊上樓。宋江告訴她:“你女兒忒無禮,被我殺了。”閻婆還以為是開玩笑:“押司,休取笑老身。”直到見了屍身,才相信是真。

    見到女兒被殺,閻婆的第一反映是“苦也!卻是怎地好?”對於突如其來的禍事,她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猛然間,根本不知該怎麼辦。宋江保證“隨你要怎地”之後,閻婆開始有了主意,她說:“這賤人果是不好,押司不錯殺了。只是老身無人養贍。”

    女兒被殺,閻婆豈不痛心?但她卻說因為女兒不好,宋江殺得不錯,“只是老身無人養贍”。聽了這樣的話,宋江的心也就放了下來,許閻婆“只教你豐衣足食便了,快活過半世。”

    閻婆還給宋江出主意:“押司,只好趁天未明時討具棺材盛了,鄰舍街坊,都不要見影。”宋江要寫“批子”讓閻婆自己去取,閻婆不同意,“批子也不濟事。須是押司自去取”,宋江認為閻婆“也說得是”,“兩個下樓來。婆子去房裡拿了鎖鑰,出到門前,把門鎖了,帶了鑰匙。宋江與閻婆兩個,投縣前來。”

    到了縣衙附近,閻婆“把宋江一把揪住,發喊叫道:‘有殺人賊在這裡!’嚇得宋江慌做一團,連忙掩住口道:‘不要叫。’那裡掩得住。”有做公的人相勸:“押司不是這般的人。有事只消得好說。”“閻婆道:‘他正是兇首。與我捉住,同到縣裡。’”

    原來,閻婆所說的“賤人果真不好,押司不錯殺了”,並不是她的心裡話,只是為了穩住宋江才這樣說的。至於後來她一定要宋江親自去找棺木,更是別具深意,只有這樣,才能將宋江帶到縣衙跟前,才能讓人拿下宋江——閻婆的心計實在讓人心驚。她豈不知這樣一來,她的下半世的生活也成了問題?但是為了給女兒報仇,她也就顧不得了。在臨出門時,她還要將門關好,鎖上,為的是保護現場。如此巨大的打擊,要是一般人早就懵了,可是閻婆除了開始時有些慌亂以外,竟能有條不紊地實施她的計劃,她的冷靜,也讓人心驚。

    閻婆的一切都算計得非常精妙,她果然如願以償:將宋江帶到了縣衙前,也見到了一些做公的,她滿以為他們會將宋江拿下。可是,她沒有算計到的是,那些做公的,和宋江關係極好,“都不肯下手拿他”,又加上唐牛兒來攪局,宋江趁機逃跑了。

    把女兒送給宋江,為了報恩,到最後卻要向宋江報仇,從報恩起,卻以報仇為結局;一心想到和女兒靠著宋江平安過完下半世,卻斷送了女兒的性命,這也是閻婆所沒有算計到的。從上面的描寫可以看出,閻婆很聰明,是個老江湖,所以她沒有被殺,但是她的一生實際上很慘的。

  • 8 # 鄭非夢妙文

    宋江不是殺手而是小吏,無論是心理上還是意願上都沒有連續殺兩人的企圖。更主要的是他並不想殺人,殺閻婆惜也是慌亂之中氣急之下的舉動。閻婆惜無意間看到了宋江遺落在她家中的招文袋,招文袋裡除了有一條黃金之外更要命的是還有一封梁山寨主寫給宋江的親筆書信。作為鄆城縣衙門裡的官員與梁山寨主書信往來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宋江犯了私通匪寇謀反朝廷之罪。這是當時的宋江承擔不起的罪名。

    宋江得知招文袋忘在閻婆惜那裡之後心情是格外著急。因為閻婆惜雖然名義上是他的小妾,但倆人的關係早已名存實亡,閻婆惜水性楊花,早就背地裡跟宋江的下屬張文遠勾搭成奸了。閻婆惜恨不得把宋江這根眼中釘肉中刺給拔掉,宋江很清楚招文袋落到閻婆惜手裡將會讓自己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因此宋江十萬火急的趕到閻婆惜處索要招文袋,因為有把柄在閻婆惜手上,宋江一開始是和顏悅色,希望閻婆惜能把招文袋歸還自己,但閻婆惜執意不肯竟然威脅要到官府告發宋江。真是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宋江一聽閻婆惜要告發他,於是怒火中燒,上前去搶,兩個人廝打在一起。原著中詳細敘述了宋江殺閻婆惜的經過:

    宋江狠命倒出那把壓衣刀子在席上,宋江便搶在手裡。那婆娘見宋江搶刀在手,叫“黑三郎殺人也!”只這一聲,提起宋江這個念頭來。那一肚皮氣正沒出處,婆惜卻叫第二聲時,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卻早刀落;去那婆惜顙子上只一勒,鮮血飛出,那婦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復一刀,那顆頭伶伶仃仃落在枕頭上。

    宋江抽出刀來起初並無意殺閻婆惜,他大概只是想威脅嚇唬閻婆惜,但是閻婆惜一喊殺人倒是提醒了宋江。宋江一不做二不休將閻婆惜殺死。

    至於閻婆並無大的罪過,她作為閻婆惜的母親是希望女兒能夠跟宋江在一起的,有了宋江這個靠山自己跟女兒起碼可以衣食無憂吃喝不愁。另一方面,宋江把殺死閻婆惜的事告訴閻婆時,閻婆表現得非常冷靜,並沒有大喊大叫大吵大鬧,而是先用言語把宋江穩住。宋江被閻婆的假象迷惑,被閻婆哄騙到衙門時,閻婆這才露出真面目:

    那婆子約莫到縣前左側,把宋江一把扭住,發喊叫道:“有殺人賊在這裡!”嚇得宋江慌做一團。

    閻婆在衙門裡大喊宋江是殺人犯,宋江此時已是六神無主,已經不具備再殺閻婆的能力和機會了。

    當然了,自己的女兒慘死在宋江刀下,作為母親閻婆的舉動也是可以理解的,女兒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就這麼被殺死了,做母親的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從道義上來說閻婆是不能被宋江殺死的,否則宋江好漢的名聲就無從說起了。

    總之,閻婆惜死不足惜,不影響宋江的形象,但是閻婆無論如何得活著。女兒死了,自己再被殺,那《水滸傳》的頭號人物宋江就不是好漢而變成殺人惡魔了。

  • 9 # 貳柒柒玖

    這個問題我也曾思考過,為什麼宋江不在抽刀解決閻惜嬌之後,隨手把樓下的閻婆一併帶走呢?這樣不就息事寧人溜之大吉了嗎?後來仔細想了想,我覺得作為讀者還是上帝視角看習慣了,沒能設身處地的現在宋江的亮度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

    《水滸傳》中,見一個宰一個見兩個殺一雙的典型角色非行者·武松莫屬。他在盛怒之下血灌瞳仁,不分高低貴賤也不分善惡是非,手起刀落連殺鴛鴦樓一十五條人命。雖然看的人驚心動魄大快人心,但也為英雄的絕境麻木而感到唏噓。而本題中的宋江恰恰與武松截然相反。

    作為鄆城縣道德楷模的宋押司,不管他日後如何陰險毒辣,至少在落草之前還是一個受人敬仰,大事小情都有求必應的吏員。宋江其實活得很累,不客氣的說,他是裝得很累。逢人禮讓三分見人低三下四,缺錢出錢,扶危濟困,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在鄆城縣這巴掌大的地方混個臉熟,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所以久而久之宋江多少會落下很難拒絕別人的毛病,既然在縣城百姓眼中的印象都已成型,都知道有困難找宋江,那麼宋江自己咬著牙也得把活接過來,結果就給自己接了個外宅的苦差事。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我退一步,你就得寸進尺邁兩步,我退兩步,你就蹬鼻子上臉在我腦瓜頂玩跨欄!都說“泥人也有個土性!”閻婆惜真拿宋江是泥捏的紙糊的,過生生的把宋江的底線踩斷,宋江雖然沒有深仇大恨但也遏制不住眼前的怒火,一旦事情敗露,自己多年積讚的人脈和口碑都將毀於一旦,與晁蓋等好友的江湖義氣以及他們的安危也將是個未知數!所以,燃眉之下理智一點忙也幫不上,只得解決眼前這個活對頭,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 10 # 文化一家人

    以宋江的為人處事和做事風格,他是不可能殺掉閻婆的。

    這種事情如果換作是武松和魯智深,閻婆必死無疑。如果換作是李逵,閻婆死得會更痛快。問題是宋江既非武魯那種遇事快刀斬亂麻之人,更非李逵那樣的粗人莽漢。宋江本是個文筆小吏,骨子裡畢竟還是個文人,別說是閻婆,既便是閻婆惜,他也是被逼得走頭無路才動手殺掉。因為不殺閻婆惜,對方就要去官府告發他私通梁山賊寇,那就一切都涼涼啦!

    在《水滸傳》全書中,宋江除掉殺了一個閻婆惜以外,再沒有親手殺過一個人。既便是黃文炳和劉高夫人那種陷害他的人,也都是由別人替他動手殺掉。

    由此可見,宋江不到萬不得已,自己是不會動手殺人的。關於這一點,《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先生掌握得非常精準。

    宋江不殺閻婆有以下幾點原因:

    1、閻婆並不知道晁蓋送來的信和黃金,因此對宋江並不構成重大威脅。

    宋江殺掉閻婆惜後,立刻在燈下燒掉了晁蓋寫來的那封信,毀掉了證據。而閻婆對這些是一無所知的。因此閻婆對宋江並不構成重大威脅。

    另外,閻婆畢竟是長輩,她和女兒閻婆惜想的並不一樣。女兒只想吃喝玩樂,而閻婆當初之所以極力攛掇這門親事,就是想老年有個依靠,擺脫貧困交加的苦日子。因此,閻婆既不贊成女兒和小白臉張文遠的私通,也希望宋江和女兒閻婆惜重歸於好。出事當天晚上宋江之所以住在閻婆惜處,就是被閻婆生拉硬扯來的。

    因此,宋江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沒有殺掉閻婆的動機和緣由。

    2、宋江的工作性質,脾氣秉性和處事方式,決定了他不會輕易殺人。

    前面說過,宋江畢竟是個文人,作為縣衙裡的押司,既不親自審案,也不動手打人,只是做些案頭的文字工作。他脾氣溫和仗義疏財扶貧濟困,素有山東及時雨的美譽。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決定了他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輕易殺人的。

    3、事實上閻婆也確實沒有對宋江構成傷害,倒是張文遠在中間上竄下跳。

    事發後宋江逃走,閻婆沒怎麼鬧,倒是宋江的同事張文遠由於和閻婆惜有染,開始上竄下跳地鬧騰起來。他先是到現場找來宋江的公文袋和壓衣刀作為物證,又提出去宋江老家捉拿宋江。可見宋江有個交友不慎的弱點,錯不該當初把張文遠領到閻婆惜處喝酒,等於是引狼入室。

    總結:

    事隔半年後,宋江回家探望老父,被官府捉住。這時閻婆已經病故,張文遠也沒有了追究的興趣。加之宋江平時就與知縣和同事們的關係較好,便給他輕判了剌配江州牢城了事。

    至於後來宋江酒後在潯陽樓上題反詩,那是又一回事,和閻婆已經沒有關係了。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宋江當時不殺閻婆的理由是充分的,也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後患。

  • 11 # 五俠說書

    這件事要從幾方面來說明,各個可能性組合在一起,基本就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宋江殺人案。

    一、宋江習慣“送”,不習慣殺。

    宋江是鄆城縣押司,國家公務員,而且是因為精通律法,才當的押司。所以,宋江知道什麼事該受什麼罰,不會知法犯法。

    宋江“及時雨”的名聲不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而是大把大把銀子“送”出來的。受宋江恩惠的江湖淪落人自然會傳他的美名。所以,山東“及時雨”就河北、山東聞名了。

    所以,宋江一向習慣用錢解決問題,而不是武力。

    二、宋江激情殺人,並非蓄謀已久。

    在受到閻婆惜的敲詐勒索之時,宋江已經明確表示全盤接受她的要求。是閻婆惜自己疑神疑鬼,不相信宋江會乖乖就範,所以一定要宋江當場兌現承諾。

    但宋江確實不能立刻拿出那麼多錢,就算要變賣家產(宋江是這麼說的),也要容他一時半刻。

    不過閻婆惜打死都不信(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於是一邊嚷嚷一邊讓宋江立馬交錢。宋江情急之下,只能下手去搶。閻婆惜千不該,萬不該,偏偏喊“宋三郎要殺人啦!”

    結果這一嗓子不僅喊慌了宋江,還給宋江提了醒,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在摸到招文袋內匕首的那一刻,宋江直接結果了閻婆惜,命案就此釀成。

    三、宋江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殺了人之後,宋江也徹底亂了。他從來沒親手幹過這樣的事,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恰在此時,閻婆的話讓宋江感到無比舒適、安全。

    閻婆的意思大體是:是我女兒自找的,怨不得押司,但我就這一個女兒,要她養老,現在被押司殺了,老身這後半輩子可怎麼過啊!

    基本就是這個意思,宋江一聽,看來這事有門兒。於是信誓旦旦地把閻婆的下半輩子給承包了。

    以宋江的機警,竟然沒懷疑閻婆的話幾分真,幾分假,就全部相信了。這隻能說明一點:他真的慌了,大腦已經不能正常思考了。只要能妥善解決這個殺人案,怎麼著都行。

    剛好,閻婆的話符合宋江所願,他也就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不去懷疑是否有詐。

    結果,這裡面就是有詐,閻婆把宋江騙到縣衙附近,拉著他大喊“抓殺人犯”。此時,宋江才發覺自己被騙了。

  • 12 # 使用者李森

    宋江是什麼人?是精通宋朝法律專耍筆桿子的刀筆吏。殺閻婆惜是保命,因為閻婆惜撐握了宋江通匪的物證,如果閻婆惜要告官,依宋律宋江必死無疑。所以宋江殺了閻婆惜,立即燒了晁蓋的信,毀滅了證據,留下鬥毆誤殺的現場,迅速逃離了現場。

    宋朝法律對死刑控制較嚴,除十惡不赦大罪以外,對鬥歐誤傷致死判罪較輕,對這點宋江是最清楚不過了。所以採取了穩住閻婆,先贏得了逃跑的時間。如果殺了閻婆,就是節外生枝,做實了故意殺人。宋江不會傻到這個份上。

    宋江不殺閻婆給自己開脫罪責留了條後路,憑藉宋江的人脈關係,殺個小妾閻婆惜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後來事實也確如此。

  • 13 # 自說文史

    起初,宋江是鄆城縣的押司,是個小小的文職官吏。嚴格來說,押司不是官,而是吏,後來宋江就被人罵過“紋面小吏”。為什麼宋江後來會成了囚犯,逃難江湖呢?因為一個人改變了他的命運,或者說,是一家人改變了宋江的命運。

    這一家人就是閻公、閻婆和閻婆惜。

    鄆城有個王婆,有一天找到宋江,讓他幫幫忙。原來,閻公一家投人不著,流落在鄆城縣。閻公本打算讓女兒閻婆惜賣唱,結果當地人不喜歡,一家人用光了錢,閻公更是病死。沒辦法,王婆帶著閻婆找宋江,宋江毫不猶豫,寫個條子讓閻婆去取棺材,還順手給了閻婆一錠銀子花費。

    閻婆看宋江出手闊綽,自己母女又沒有依靠,遂讓王婆說媒。宋江初時不肯,不過擋不住王婆“撮合山”的嘴,只得依允。不過,閻婆惜不是作為正妻,而是外室,還不如妾的地位高。外室跟今天小三差不多,兩人屬於典押關係,規定時間內給人家多少錢就行,有典約文書為證。

    後來,宋江殺了閻婆惜,但沒有殺掉閻婆。導致閻婆大鬧縣衙,狀告宋江,害得宋江差點沒法脫身。於是有人問:為什麼宋江不殺了閻婆,以絕後患呢?這個問題,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宋江殺閻婆惜是被逼無奈

    宋江當初救過晁蓋等人,後來,劉唐送來感謝信和金子。宋江還沒來得及燒掉信,就被閻婆拉去到閻婆惜的住處了。那時候,張文遠已經勾搭上閻婆惜,宋江也有所耳聞。他睡一夜後,招文袋丟在了閻婆惜處,信和金子都被閻婆惜發現。

    宋江起初好言相勸,閻婆惜不聽,她只想著勒索宋江錢財。要典約文書,要宋江不准問她還錢,還讓宋江把信中提到的一百兩黃金給他。

    宋江沒有拿百兩黃金,他只取了一小塊。他答應閻婆惜,自己變賣傢俬也會給她。閻婆惜不聽,還威脅宋江,不然就報官。宋江無奈,只好硬搶,結果只搶了壓衣刀。閻婆惜一看刀,就大喊“黑三郎殺人”。她這話,直接激起了宋江殺心。

    那婆娘見宋江搶刀在手,叫“黑三郎殺人也!”只這一聲,提起宋江這個念頭來。那一肚皮氣,正沒出處。婆惜卻叫第二聲時,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卻早刀落,去那婆惜顙子上只一勒,鮮血飛出。

    顯然,宋江本來沒有殺閻婆惜之心,只是被閻婆惜的話激怒,才有殺意。另外,宋江帶著很大的怨氣,所以殺了閻婆惜後,他又一刀割了閻婆惜的頭下來。

    有人據此認為,宋江心狠手辣,甚至說宋江殺過不少人才會這樣。這純粹是無端臆測,無中生有。宋江屬於激情殺人,若不是閻婆惜苦苦相逼,他斷不會至此。宋江之所以補刀,也是因為怨恨太大,就像楊志砍了牛二之後,也是立馬補刀,這是發洩憤怒。

    所以說,宋江殺閻婆惜就是被逼無奈。既然如此,宋江當然不用再殺閻婆,畢竟他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

    一方面,宋江本來就沒有殺人之心

    也即是說,宋江殺閻婆惜是無心之舉,他甚至覺得有愧。正因如此,所以閻婆(假意)讓宋江為自己養老時,宋江也是立馬答應。殺一個閻婆惜,都不是宋江初心,他怎麼會再殺人呢?所以,宋江沒有再殺閻婆。

    可以說,宋江本來就沒有殺人之心。如果閻婆陷害宋江,那就不一樣了。

    就好像被黃文炳一再陷害後,宋江就有了殺人之心。他被晁蓋等人救下後,當場就去攻打無為,活捉黃文炳,包括黃文炳一門老幼都被殺了。

    這就是殺人之心,是憤怒到最大程度後的反應。

    類似的還有武松,他被張都監陷害,差點死於獄中;飛雲浦上,又差點被人殺了,這種情況,怎麼能不讓人憤怒?正因如此,所以武松冒著危險,天黑時偷偷溜入張都監家,不僅殺了張都監、蔣門神和張團練,還殺了張都監一家。

    還有一點能看出來,宋江當時沒有殺人之心,那就是他對張文遠的態度。

    閻婆只是一介女流,對律法不懂。她之所以不斷狀告宋江,是因為張文遠在背後支招,當然張文遠明面上也催促知縣捉拿宋江。非要覺得“宋江得殺閻婆才能絕後患”,那宋江也得殺了張文遠。畢竟,張文遠不僅給宋江戴綠帽子,還苦苦相逼。知縣都有意為宋江開脫,他還不斷催促。

    事實上呢,宋江根本沒有殺張文遠。即便他後來上梁山,一呼百應,統率千軍萬馬,他也沒有去殺張文遠,宋江甚至沒有想起來張文遠。

    還有讀者惡意解讀宋江,認為宋江上梁山後,派人暗殺了閻婆。這純粹欺負讀者不看原著,因為在原著中,作者明確說過閻婆“已自身故了半年”。

    綜合來說,宋江當時沒有殺人之心,他殺閻婆惜也是被逼無奈,激情殺人。正因如此,所以他沒有殺閻婆。

  • 14 # 淨心修道

    從《水滸傳》書中去看,宋江原本並無殺死婆惜之心。怎耐,閻婆惜以招文袋中宋江私通梁山的書信黃金為要挾,在宋江相繼答應她三個條件之後,依然不依不饒,索要更多黃金,揚言要告上公廳。

    宋江這才怒心直起,按捺不住,以刀相逼,在婆惜大喊:"黑三郎殺人了!"事及敗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情急之下,殺死閻婆惜。

    常言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然,兩害兩並取其輕。宋江身為刀筆押司,宋朝律法豈能不曉,私通梁山賊寇,那可是附逆謀反的大罪,是要禍滅九族,已入萬劫不復境地,勢難迴旋。殺死閻婆惜,不過一己之罪過,難及族親。

    再說,從書中去看,宋江殺閻婆惜內幕因由,閻婆並不知曉,談不上什麼以並殺死以絕後患!

    另外,閻婆得知女兒被殺,相對冷靜,頗有心智,虛意與宋江周旋。還就後半生養老事宜,和宋江達成默契,假作並不告官。

    及至二人到達縣衙門側,方才拽住宋江大喊:"殺人賊在這裡,!”嚇得宋江慌作一團,忙掩其口,為時已晚,公人聚攏,眾目暌睽之下,再殺閻婆,豈不再鑄新罪,那就更談不上絕什麼後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支援敘利亞叛軍,最終會導致其竹籃打水一場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