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即如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他也不會做皇帝,因為在項羽的心目中最高的成就是霸業,而不是帝業。

    在鉅鹿之戰後,項羽的聲望達到了定點,各路諸侯震懾與他的威勢,特別是鴻門宴後,他佔據了關中。可以說,此時項羽距離稱帝僅有一步之遙。但是項羽坑殺秦國降卒,屠殺貴族公卿,焚燒秦朝公室,特別是不願意衣錦夜行,放棄關中,表明他無意帝業。

    項羽理想就是實現在霸主的主持下封王建國。其實,早在章邯戰敗投降後,被項羽封為雍王,就已經顯露出項羽要分封諸侯。項羽分封總得原則是按照隨自己入關滅秦的功勞大小實施的,一共分封了包括劉邦在內的十八路諸侯。而項羽自己則號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統治今天的安徽、江蘇、浙江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山東和河南的部分地區,領有原屬於楚國和魏國的九個郡,實力在各諸侯國之上。最後,項羽將楚懷王升格架空,尊稱為義帝,遷徙到南楚地區的郴縣,使之遠離於新的天下秩序之外。這樣,項羽就將原來的楚、秦、趙、魏、韓、燕、齊的領土,以秦帝國的郡為單位,重新分割為十九王國。

    其實,項羽的分封,即是對秦以前的分封的繼承,又有所發展。因為在各諸侯國境內都是秦朝實行的郡縣制。項羽實行的就是以霸主名義號令天下的秩序。四年後,在楚漢戰爭中,項羽失敗自殺,代表了他選擇的霸主之路的失敗。劉邦建立漢朝,說明劉邦帝業的成功,但在漢帝國實行的卻是既有郡縣制又有分封制。不管帝業也好,霸業也好,其實正是劉項二人對社會秩序的不同理解和探索。

  • 2 # 克拉布絲蒂克斯

    哇,是我第三喜歡的楚漢爭霸話題,不請自來。

    我覺得殺掉劉邦他也難以當上皇帝,甚至會讓變數增加。

    (上圖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歷史電視劇之一)

    1.軍事實力不足已一統天下結局仍未可知項羽率40萬大軍攻陷咸陽時何等雄姿英發,看著被自己踩在腳下的秦帝國,終是實現了兒時“取而代之”的宏願。彼時的他本應趁勢南下北上,清除多餘的割據勢力,然而他沒有,他選擇了“衣錦還鄉”,只在自己的老家稱“西楚霸王”。實非項羽不想一統天下,而是因為那40萬大軍的大部分都不屬於他,是諸侯各軍合併後組成的聯軍,只是在伐秦這一目的上聽候項羽的差遣。然而這個目標已經完成了,聯軍自然不會再聽命於他,因此他實際控制的兵力並不多,這也是為什麼他沒能借勢一統的原因,只能聽從各諸侯的建議,行分封之制。所以即使殺了劉邦,諸侯割據的狀況仍會存在一段時間,彼時會是哪個諸侯奪得天下,仍未可知。

    2.殺劉邦會使自己成為諸侯敵對的焦點無論怎麼說,劉邦都是推翻秦朝的二把手,在鴻門宴這個時間點上,劉邦和項羽還是同盟軍。如果剛推翻秦朝就反手把二把手給殺了,其他諸侯軍的人會怎麼想?你項羽這就開始想著當秦始皇二代了?所以無論事後再怎麼諸葛亮,項羽的立場以及當時的實力決定了他不大可能會殺劉邦,因為開局就把自己打成焦點牌的做法確實很不理智。最喜歡評價歷朝歷代王侯將相的毛主席曾經說過“劉邦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而項羽是“一個沽名釣譽、優柔寡斷的首領”。毛主席這番話不無道理,因為從分封諸侯到楚漢爭霸結束這段時間裡的表現上看,他確實更像一位首領而非有資格為王的政治家。

    他沽名釣譽,生性多疑,總是錯失良機

    鴻門宴的時候不殺劉邦可以說是一種基於立場的選擇,但是當諸侯相爭的局面開始,應該抓緊每個機會殺掉敵人的時候,他總能掉鏈子。項羽率精兵奇襲彭城(當時被劉邦所佔),劉邦兵退滎陽。史記記載“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遂圍漢王”,項羽截斷了糧道,漢軍被圍得水洩不通,糧食不足。不得已,劉邦只能向項羽求和,“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此時項羽一陣猶豫,不知該答應還是不答應。劉邦藉機花重金設下離間計“以間疏楚君臣”。項羽被計謀所惑,開始懷疑范增,甚至懷疑范增及早攻下滎陽的提議。范增聽到後賊氣,於是以退休的藉口請辭。在這個空當,劉邦“南走宛、葉,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復入保成皋”順利逃跑。除此以外,還有成皋之戰,同樣是打敗劉邦後放任其逃跑。

    當然還有屠殺心重、不得民心以及拿一班二五仔部下當爭帝班底等不論劉邦有沒有被殺都會客觀存在的因素共同作用下,我覺得項羽當皇帝還是有點難度的。

  • 3 # 天上人間文史鑑

    項羽是否殺劉邦與能否當皇帝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因為項羽的目的並不是當皇帝。

    項羽是一個封建霸權的擁護者,是封建主義的復辟者。

    項羽在滅秦以後,自封為西楚霸王,並分封了諸王。

    項羽想成就的是齊桓晉文那樣的霸主,而秦始皇那樣統一天下的皇帝。

    如果他想當皇帝,在滅秦以後就應當征伐各路諸侯,但他採取的是分封各路諸侯為王。

    秦滅以後,六國的後人和亡秦有功的諸侯在楚懷王為義帝的背景下透過公議的方式分封稱王。楚懷王以空名尊為義帝,實際的霸權則在西楚霸王項羽手中,這便是模仿東周以後天子只存虛名,霸主享有實權的崩壞的封建體系。

    項羽想要恢復的便是東周時期的霸主秩序,他想要成就霸業,並非帝王偉業。

    有人從劉邦和項羽進入咸陽不同的作為來分析兩人的品格和心胸,固然可以作為依據。

    然而劉邦善待咸陽百姓是因為根據懷王之約,劉邦先入關中可以成為關中王,他怎會傷害有可能成為自己的領土下的臣民呢?

    而項羽火燒咸陽並屠城,固然說明了他的殘暴,也說明他本就沒有將關中當作自己的地盤。

    他不過是想成為一方霸主,本就沒有當皇帝的心思。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曾回答過,以下是問答的內容截圖,非常契合本題:

  • 4 # 山青河003

    假如項羽肯聽從亞父的計謀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他最後會當上皇帝嗎?

    我想用兩個字來回答,那就是“未必”。

    “未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絕不會,因為即使劉邦死了,劉邦的團隊還在,而且這個團隊都是響噹噹一等一的人物,所以不可能讓項羽當皇帝;二是意外的話,項羽即使當上皇帝,也不會長久,因為項羽滿腦子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殺”,殺到最後就只能是自殺的結局。

    一、項羽絕不會當皇帝的原因:

    即使劉邦在鴻門宴上不幸被項羽所殺,那麼第一個出場的人會是呂雉,劉邦的結髮妻子。呂雉專權的手段狠辣,絕對能穩定大局,事實也證明了,在後來劉邦去世後,呂雉臨朝稱制的水平不可小覷,最後還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劉邦集團的這位主要人物就是項羽當皇帝的最大阻礙。

    接著劉邦這邊的韓信也是一位項羽難以抗衡的對手,韓信本身是從項羽那邊過來的,所以再回去的可能性不太大,韓信作為統帥,領兵打仗無人能敵,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在楚漢時期,是一位“國士無雙”的人物,所以,項羽對付韓信,簡直就是對付第二個劉邦,對項羽來說,難度係數可想而知。

    然後,劉邦團隊中的智囊精英也是何其了得,像蕭何、張良和陳平這些人等,雖然都是謀士,但都有鼻哼瓦顫的淫威,高人哪,這些,他們合起來難道比不上一個范增?所以,項羽要想戰勝這些人,不能說比蜀道、比上青天難,但也是難以逾越的鴻溝。所以說即使劉邦在鴻門宴上被項羽殺了,項羽也絕不會當上皇帝。

    二,項羽意外當上了皇帝,也絕不會長久的原因:

    項羽的性格太急躁了,獨斷專行,生性殘暴。據統計,《史記·項羽本紀》全文11000餘字,提到項羽攻破城池之後對已經繳械投降的將士,手無寸鐵的百姓的殘暴行為,有2處用“屠”,3處用“烹”,6處用“坑”,8處用“斬”,“殺”則滿篇皆是。

    鉅鹿之戰的時候,一晚上“坑殺”了20多萬已經投降的秦兵部卒,進入咸陽後,大肆殺戮,不但把秦王子嬰全家殺了,還火燒秦王宮,大火連燒了三個月都沒有滅。

    所以項羽這種殘暴的行為,即使意外當上皇帝,那麼他欠下的這麼多的血債歷史一定會選擇一些人來逼他償還,所以以後的農民起義也絕對少不了,項羽當了皇帝也不安穩。

    況且即使打下了江山,而要守這個江山,對項羽來說,難上加難。一個不懂得安撫人心,不懂得收買人心,不懂得使用謀略的人,怎麼能守得住江山呢?建議項羽多看看書吧,或者起碼把以往的帝王領兵謀略,機謀權變的書籍稍微的看一看,再把治理國家的要術研究研究,再改變約束自己性格一下也許會有些許的轉機。

    最後結論:

    雖然鴻門宴被認為是歷史上一場可以改變歷史的宴席,雖然個人改變歷史命運的事例枚不勝舉,但是縱觀那時候的大局和形勢,即使項羽當時殺了劉邦,項羽當皇帝的機率也不大,中國曆來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項羽缺的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人和,所以即使僥倖當上皇帝,也必不長久。

  • 5 # 經典守望者

    這應該是有可能的,因為在項羽分封的諸侯之中能夠有資格作為項羽對手的只有劉邦和山東田氏。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死了劉邦,那麼他的對手就是有山東的田氏家族。

    田氏由於子嗣眾多有很多的分支,項羽在分封中就可以封了三位田氏諸侯,即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而沒有分封血統最為純正的齊王田榮,因為田榮曾經坐視項羽的叔父項梁兵敗身死,項羽為報私仇而枉顧公義,這就是致亂的根源。但是田氏的力量不僅小而且分散,這就導致項羽很容易就打敗了田榮。如果沒有劉邦在項羽大敗田氏之後從後方偷襲項羽,那麼項羽順利回到都城,天下就再也沒有項羽的敵手。做不做皇帝倒是其次,但是項羽會成為天下最強者卻是事實。

    項羽為人太過自負,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鴻門宴時期也是項羽一生的最高峰,分封諸侯頤指氣使,天下之間罕逢敵手。可是這個巔峰也成為了項羽的拐點,他沒有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而是逐漸走向了衰竭,可以說這就是項羽的命運。

  • 6 # 青年沉思者

    會!

    如果聽從了亞父的建議,說明項羽善於聽取別人建議,而且可以做出正確的決斷。

    所以,項羽心胸一開闊,利益共享,必然成就帝業。

  • 7 # 燕趙節度使

    當不上。

    項羽的才能只適合當將軍。

    或者這麼說,項羽只能以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甚至他連馬上都得不了天下。

    因為項羽是六國舊貴族出身,所以他對分封制有一種情懷和迷戀。

    當他自封為西楚霸王之後,就開始大搞分封。西楚霸王不能算是皇帝,充其量只能算是諸侯的盟主。因為其他封國只是名義上服從他而已。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統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

    他把其他土地分封給各路反秦將領:

    原秦關中之地,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將。

    將劉邦封到漢中郡、巴郡、蜀郡、武都郡、廣漢郡當漢王。

    魏豹為西魏王, 申陽為河南王, 韓成為韓王, 司馬卬為殷王, 趙歇為代王, 張耳為常山王,英布為九江王, 吳芮為衡山王, 共敖為臨江王, 韓廣為遼東王, 臧荼為燕王, 田巿為膠東王, 田都為齊王, 田安為濟北王。

    這些諸侯大多都是六國舊貴族的後代,有人力物力和統治基礎,一旦站穩腳跟,絕對會展開兼併戰爭,到那時候,項羽的根本無力制止,甚至疲於奔命。

    更可惡的是項羽暗殺楚義帝,道義盡失,讓天下人為之寒心,並以此為藉口反對他。

    眾做周知,分封制遠遠不如郡縣制穩定,各國的獨立性很大,況且項羽分封的還很不公平。

    比如早在陳勝吳廣時期就起兵響應的齊國舊貴族田榮就沒有被項羽封王。

    田榮自然不服氣,起兵反抗項羽,攻打田都,殺田市,殺田安,自立為齊王。

    項羽大怒,率大軍攻打田榮。田榮兵敗被殺。

    還有在反秦戰爭中嶄露頭角的彭越,也沒有得到封賞,心中十分不滿。

    劉邦也因為自己首先入秦,但卻被分封到偏僻的漢中而心懷不滿。

    即使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但也絕對會有其他諸侯反對他。

    而且反對他的人還不止一個。

    更何況當時劉邦的集團已經形成, 殺死一個劉邦,劉邦的集團還在,他們更會以項羽為死敵。

    而就在此時,劉邦打著為楚義帝報仇的旗號,採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出兵關中,一舉拿下,然後東出函谷關,進攻項羽的西楚都城彭城。

    被項羽分封的諸侯紛紛成為牆頭草,倒向劉邦。

    司馬欣、董翳降漢,魏王豹、殷王司馬卬、韓王信投靠劉邦。漢軍取得關中與韓魏之地,準備東進,攻佔彭城。

    項羽急忙反擊,大敗漢軍。

    最終,楚漢在成皋、滎陽一帶對峙。

    劉邦展開連橫合縱之策,就派人賜給彭越將軍印信,讓他在項羽地盤大打游擊戰,擾亂他的後方。彭越在楚地給項羽造成了巨大的麻煩,迫使項羽從成皋前線親自會師攻擊彭越,疲於奔命。

    劉邦趁機反攻,斬殺項羽大將曹咎。

    劉邦同時派出韓信領兵北上,先後擊滅魏國、代國 、趙國、燕國、齊國 ,將項羽的羽翼一一剪除,使得項羽最終孤立無援。

    最後積蓄了足夠實力的劉邦率領韓信、彭越、黥布與項羽展開決戰,一舉將消滅。

    項羽連天下都統一不了,當什麼皇帝?呵呵

  • 8 # 結廬92

    我覺得項羽聽到別人的正確意見後,他會當上皇帝的。當時項羽的力量遠遠大於劉邦。袁騰飛老師說劉邦只不過是街道治保委員會小頭頭,他確實沒什麼本事,只不過是會用人。袁騰飛對他的評價是很差的。

  • 9 # 廣東軍少

    現在非常流行穿越劇或者架空歷史的小說,這歸根於我們對歷史總是充滿了無盡的想象,如果荊軻刺殺了秦王,後來會是怎麼發展?或者項羽如果在鴻門宴的時候就把劉邦殺了,能不能一統天下,獲得最後的勝利呢?當然,這中間會有諸多變數可能是我們不能考慮到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記載中觀其來分析一下當時天下局勢及歷史走向。項羽的失敗是註定的,鴻門宴沒殺劉邦是他目光短淺、婦人之仁的表現,即使當時殺了劉邦,以他的性格也很難坐穩天下,因此有了那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名句。項羽是個好將領,卻不是好皇帝,而且他也壓根沒想當皇帝,天下注定是給有野心的人準備的。

    而且項羽是一個有婦人之仁的將領,就拿鴻門宴這個事情來說,當時項羽有四十萬戰士,劉邦只有十萬,本來他可以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的殺掉劉邦,但是沒有聽他叔父的話,沒有下手,因為如果殺掉劉邦,他覺得是不仁也是不義的一個舉措,他不能這麼做。就算是項羽在鴻門宴上面殺了劉邦,他也不一定能夠統一天下。一次心軟就有了後面的戰敗,說項羽力大無窮,一個人能抵得過一支隊但是打仗除了靠英勇就是計謀了,項羽缺的就是智謀,而正巧他的身邊也沒有謀士,所以在垓下戰敗,失去了自己最愛的美人,自己也需要面對江東父老。

    再者如果劉邦被殺,就不會有漢朝400年的天下,我們的民族就不會叫漢族,我們的文字也不會叫漢字。而且今天也不會有這麼多姓劉的。除去了劉邦後,以項羽的性格,他仍然不可能統一中國。最遲在他死後又會是群雄紛爭,天下大亂,最後是另外一個人一統天下。而且,如果這種假設成真,歷史的程序被改變,一些該死的人沒有死,不該死的人卻死了,他們的子孫後代的命運,以及其他人的子孫後代的命運,都將完全改變。

    項羽最後雖然成了劉邦的手下敗將,但是他的英雄事蹟,卻流傳了下來,最終吸引了很多粉絲。同時,很多人也非常為項羽惋惜,這麼厲害的一個人,怎麼就敗給了潑皮無賴出身的劉邦呢?很多人認為,假如項羽當初聽了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殺掉了劉邦,一定能成就霸業。假如項羽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輕易就將任何一方諸侯殺掉,其他諸侯會怎麼想?他們也會惶惶不可終日,害怕下一個被殺的就是自己,項羽最終會眾叛親離。因此鴻門宴上,項羽殺掉了劉邦,事情只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如果沒有了諸侯們的支援,項羽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下,即使是他天生神力,也殺不了成千上萬的敵人。殺死劉邦看似是明智的選擇,實際上卻非常愚蠢,加上項羽不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就算殺死了一個劉邦,還會有無數個劉邦站起來打敗他。

    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一直被解讀為項羽政治幼稚的表現。因為項羽根本沒有實力吞併其他諸侯國,只能給他們自治權!項羽就順勢帶著諸侯聯軍誘逼劉邦,逼得劉邦接受了靠著恐嚇得來的並不屬於自己的四十萬人,項羽成功搶來了關中,好一齣空手套白狼!所以在項羽的角度看來,劉邦非但不是敵人,而是作為新興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漢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牽制。

    真要幹掉劉邦根本就不需要吃鴻門宴,一開始項羽的計劃是用軍事手段強行解決劉邦,所以說才會對軍隊下達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那麼項羽為什麼要下達這樣的軍事命令呢因為曹無傷的告密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 10 # 袁聰

    假如項羽肯聽從亞父的計謀,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項羽仍然當不了皇帝。

    項羽乃一介武夫,心胸狹窄,僅憑自己打殺的本領和武功,自己有眼無珠,用人失策不當,多半的時候武斷、獨斷專行,一意孤行、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作多情,“老子天下第一”,不懂節制,妄自菲薄、肆無忌憚、肆意妄為。只知用兵打殺,不懂用人,只懂打仗,不懂權術、不懂戰略眼光與智慧,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能高瞻遠矚,只計眼前利益………

    項羽不是當皇帝的哪塊材料,最、最、最關鍵的問題是:只知軍事上的武力霸道,不懂政治上的王道…………

    項羽最根本、最本質、最本性的問題是:沒有具備、具有政治上的天賦、本性、悟性和秉性,不懂什麼是、什麼叫政治?不懂中國古代歷史什麼是、什麼叫政治文化、政治生態、政治權術、政治王道…………

  • 11 # 史海逐浪大徐

    上限是皇帝,下限是中原霸主。

    劉邦分封18路諸侯之後,田榮自認有功未背封賞,起兵作亂,項羽出兵平叛。劉邦趁此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如果之前就把劉邦幹掉,劉邦手下的人才會分散到各諸侯王處。

    項羽歸根到底是太年輕了,年輕氣盛。誰沒年輕過?假以時日,項羽逐漸會沉澱下來。

    當項羽發現封邦建國行不通時,最終還會走上一統天下的路子。

  • 12 # 劇透歷史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無論有沒有劉邦,項羽都不會做皇帝,這是他的政治理想決定的。當然,如果劉邦死在鴻門宴上,項羽還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做他的西楚霸王。

    秦末烽煙四起,各路豪傑和六國後裔紛紛起兵,最終推翻秦朝。所以,滅秦不是項羽一家事業,或者說是由項羽、劉邦兩家完成的,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但這些起義軍,有的是希望六國復國,有的希望自己做王。為了滿足這些人的利益,這才有了十八路諸侯王。當時,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熊心,實際上熊心完全在項羽的強勢掌控之下,也就是說是項羽主導了十八路諸侯封王。

    而在封十八路諸侯王時,劉邦雖然也在其中,卻完全無力與項羽對抗。

    項羽違背楚懷王“先入關中王之”的約定,並沒有將關中土地盡數封給劉邦,而是貶到蜀地做了個漢王,又將秦朝三個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封為王,佔據原本的秦地,成為劉邦與中原地區的屏障。

    這時的劉邦,至少在短時間內無法對項羽造成威脅。如果項羽真的想做皇帝,他當時完全有能力成功。可事實上如何呢?項羽自己只是做了一個“西楚霸王”。

    范增勸他在建都關中,可是項羽卻說了句“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就毅然跑回老家江東,在彭城稱王了。他自己也是十八路諸侯王之一,這就說明了項羽根本不想做皇帝。

    項羽這個西楚霸王,名字就非常值得玩味。

    西楚是地名,不用過多解釋,關鍵在於“霸王”。這是十八路諸侯王中唯一在“王”字前面另加一字的。“霸”取自春秋五霸。所以,項羽的理想,就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做一個霸主。

    霸主與皇帝有本質區別。那就是如果作為皇帝,全天下都是你的領土,也就是說,天下每一個角落的事情都需要你來負責。而霸主就不一樣,霸主本身只是一個國君,他只需要管理自己的西楚國就好了,其他十七個國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自有各國國君處理。

    但霸主與普通國君相比,更有一層特權,就是“執牛耳”。在會盟中,霸主獲得高於一般君主的權威。在各國出現分歧時,霸主有權進行裁斷。如果哪個國家不聽霸主號令,霸主可以組織各國聯軍將之剿滅。

    可以說,霸主有皇帝的威風,卻不用承擔皇帝的義務,在項羽看來,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我們知道,靠會盟、霸主這種體系維持的權威是不穩定的。或許那些諸侯國會暫時屈服於項羽的兵威,可是一旦風頭不對,他們會隨時倒戈,甚至直接舉起反旗,和項羽硬槓。

    所以這個體系能否維持的關鍵,就是項羽本身的軍事能力,是否足以鎮壓住這群諸侯王。

    答案是,如果沒有劉邦,或許短期內還真的可以。

    鴻門宴上,亞父范增強烈要求項羽殺掉劉邦,以絕後患,就是因為他看出了劉邦這人有野心也有能力。

    他對項羽提出,劉邦在家鄉時,貪財好色,可是先入關中後,財物不取,美女不納,封存府庫,約法三章,可見志氣不小,目標在於天下。

    只可惜項羽太自負了,覺得自己的實力不可能被劉邦打敗,就這樣,埋下了禍根。

    事實上,項羽的軍事實力確實在當時可以橫行天下,不用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但是,雙拳難敵四手,一個個對付沒問題,但如果四處開花,就真的疲於應付了。

    而劉邦,恰恰抓住了這一點,對項羽進行了有效的打擊。

    也怪項羽真的太自負,給各路諸侯的分封實在不太公平,許多時候就是憑藉自己的好惡,所以不少諸侯和將領對他都非常不滿。

    當時,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卻將同樣在趙地有功的陳餘僅僅給了三個縣封了個侯。同時,項羽將齊地一分為三,引發未能封王的齊國後裔田榮不滿,二人聯手在齊、趙發動叛亂,項羽作為盟主,不得已前往齊地平叛。

    就在這時候,劉邦迅速行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火速進軍關中。項羽派去抵擋劉邦的人都不堪一擊。結果,劉邦“得寸進尺”,把項羽的大本營彭城都拿下了,逼得項羽不得不親自轉攻劉邦。

    劉邦打不贏項羽,就議和,等到項羽一退兵,就捲土重來。就這麼反反覆覆,最終項羽被徹底拖垮,在垓下戰敗,自刎烏江。

    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聽了范增的,殺了劉邦,我們不能說項羽的江山就能長治久安了。但是,至少在短時間內,項羽還是能立於不敗之地,田榮在齊地的遭遇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

    當時,田榮一口氣吞併了項羽立的齊地三王,兵威正盛,可是項羽一到,田榮一戰即潰被當地人所殺。田榮已經是當時難得的軍事奇才了,在項羽面前依然不堪一擊。如果不是劉邦在背後捅刀子,憑項羽的兵威,是足夠將各地叛亂一一平定的。

    當然了,隨時太平日久,項羽或許會倦怠,或許沒有當年的戰鬥力,或許會被別的將領擊敗,但那至少也是很多年之後的事了。所以,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聽了亞父范增的,殺了劉邦,雖然不願意做皇帝,項羽還是可以繼續做他的西楚霸王。

  • 13 # 這個歷史不簡單

    項羽可能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聽從亞父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導致後來劉邦的崛起,並與自己爭奪天下,最後導致失去天下,連屍首也不能保全,被肢解的四分五裂。

    如果當時項羽聽從了亞父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項羽結局又會怎樣?

    項羽不是當皇帝的料:

    為何說項羽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呢?做皇帝可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是個人都能當。皇帝可以說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稍有不慎就會人頭落地。而當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具備極強的管理能力,對人性人心要極為了解,說到底做好皇帝的第一步就是善於對人的管理。

    很顯然項羽並不具備這個特點,項羽在性格上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自大狂妄的一個傢伙,喜怒形於色,這樣往往會得罪很多人。項羽雖然打仗很強,是個將帥之才,作戰技能天下無敵,可項羽也是會打仗就越是做不了皇帝。

    因為項羽自身能力就很強,對誰都覺得做的不好,都沒自己乾的好,就不能善於發現手下人的才能。事事都自己幹,當初北方叛亂,項羽其實可以派手下人去平定叛亂就可以的。可項羽倒好,自己都已經是天下諸侯的老大了,還自己親自帶兵去跟小弟打架,真的有失風範。

    如果當初項羽派別人前去平定叛亂,而自己鎮守楚國,哪兒還有劉邦率領聯軍攻進楚國都城彭城。劉邦根本就不敢造次,也就不會有後面的一堆亂事。

    項羽已經是皇帝,卻放棄當皇帝:

    其實項羽分封天下,已經是天下之主了,項羽雖說沒有稱帝,但已經有了當皇帝的能力。項羽卻沒有稱帝,反而稱霸王,也就是說項羽的能力最多也就只能達到霸王級別,不能達到皇帝級別。也就是說,是項羽自己放棄了當皇帝的機會,而去做了一個霸王,是項羽自己斷絕了自己的路。

    總結:

    因此,即便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項羽依然當不了皇帝。項羽當不了皇帝其實與劉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老天給了項羽一次稱帝的機會,項羽卻白白放過,選擇當霸王。只能怪項羽格局太小,只能做個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深在《歌王之戰》發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