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忘怯
-
2 # 太陽最紅189
能考上211、985院校,的確是令人羨慕。沙裡淘金,事實人很少。人一生下來,就要生存要生活,庸俗的說掙錢是改善生活質量的基本方式。從事的職業不同,掙錢的方式和手段不同,所以社會分工就不同。大智掙大錢,小智掙辛苦錢,沒智掙要命錢。有的人揣金飯碗,有人端鐵飯碗,有人守著泥飯碗,還有人一直找飯碗。掙錢的方式就是飯碗,只不過有的飯碗結實,有的飯碗破舊,有的收入穩定,有的收入不穩定,有的保險—可以養老送終,有的不保險—流離顛沛。為了基本的生活有保障和憧憬美好的生活,雞向後刨,豬往錢拱,小雞尿尿,各有各的道。所以,社會永遠有很多很多沒有上過985、211的人,即使高科技變成孫悟空,再神通廣大,生產過程中基本的勞動還是有人幹,只是勝任與否,質量和效率如何。我們指導孩子考取重點名牌大學,更鼓勵孩子考取大學或高職、技術學院學習一門技術,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倡導吃苦耐勞、經營自己的素質。父輩們的艱辛換作對孩子的鼓勵,能爭取到的是為孩子今後的養生能力逐步加強。
所以,考上名牌只是自家歡喜,沒有考上名牌只是沒有那福分。路,再寬,還是人走。祝不是211、985院校的學生腳下走好!
-
3 # 輝說輝道
考上了211,985可能給你的人生多一些選擇,並不能決定你的人生
一些名企在招聘的時候,如華為,阿里都有硬性的要求,名校當然機會就多,如果工作努力,注意我說的事要工作努力,在人生的馬拉松賽跑中,你的起步就比別人快,但工作壓力也會很大,如果不能給企業持續的輸出價值的話,很快就會被淘汰,不是進了公司就萬事大吉了,你的畢業證只是把你送上車,至於走多遠看你了。
我有在500強企業工作的經歷,員工名校的佔大部分,但混得好的可不是以名校和非名校區分的,我身邊一些名校畢業的剛進公司沒半年,不是被辭退,就是自己不能適應工作強度而辭職的大有人在,工作能力不等同於學校的考試能力,他考核的是人的綜合能力,如學習能力,辦事能力,執行能力,情商,合作能力等等,如果只是會考試那還是洗洗睡了吧。
不是211.985 名校畢業的人,創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大有人在,他們沒有那麼金光閃閃的畢業證,但他們腳踏實地,肯吃苦,肯堅持,不但能在社會上生存,而且比名校的生活的更好,相反,名校畢業生如果不做好人生規劃,得過且過,人生馬拉松賽程的後半段會越跑越慢,說不定還會摔跤,比如私企35歲後如果不能為企業持續輸出價值,就會被邊緣化,甚至辭退,那時年齡會是遮蓋所有優勢的最大痛點,這是事實,而普通人或自己創業的人,35歲正是人生的事業的上升期,財富也是蒸蒸日上,所以名校不名校不是決定性你在社會上生存好壞依據。
就像我們去一個地方去旅遊,211 985畢業生買的高鐵票,有些人買的快車票,下了車以後才是真正的開始,高鐵跑的固然快,但下了車以後他看到的景色不一定有別人看到的更美麗,這需要每個人去探索,去發現。
-
4 # 醫學科研小蝦米007
怎麼就不能生存了呢?這個時代真的是人才橫溢嗎?不見得吧,全中國本科生率也才百分之幾而已,其中的211 985更少,大部分人還是平凡而普通的,只要不是去什麼大廠,就有機會獲得工作呀,為什麼一定要跟那些985 211大廠的工作人員比呢,你比你自己之前過得好就可以了呀,人比人無窮盡也,自己開心就行。
-
5 # 激思
能考上名校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能上好的大學肯定是好事,但上好大學不一定生存能力強,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在社會之中,大多數人都未上過名校,都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不僅生活的很好,而且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樣優秀的人,是非常多的。
一是行行出狀員。360行行,行行都有能手有出類拔萃的人才。這些人不一定都是出自名校,有的是考自學、實踐總結,能為行業的嬌嬌者,成為成功人士。
二是上名校不代表定有能力。上好學校,上好大學,只能說明過去,並不能代表未來,更不能代表就一定有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磨礪成長的結果,是順應時代拼搏奮鬥的結果,並非因名校而獲取成功。
三是創新創造是主流。上名校不能代表有創新創造能力,不能代表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今後,那些極富創新能力的人才,生存發展的空間會更大,更會受到社會的尊重。
四是上名校並不能代表未來。名校只能是基礎,未來的發展之路仍然需要個人的不斷努力。如果過份沉浸在名校的花環中,不思進取、孤芳自賞,最終也會成為常人。
五是工匠精神更受重視。只要有一技之長,一己之能力,即使沒有上名校,仍然生活不愁。國家正需要哪些高階技工、高階藍領,推動中國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高科技創造,不論是否上大學,只要有能力,都會得到重視,都有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的地方。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具有不斷創新的勇氣和毅力,不斷學習進步的理念,都會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發光發熱。
-
6 # 金融小周
我沒上過211 985。我上的英國的G5和美國的藤校。但是我認為無論什麼樣的學校畢業或是沒有讀大學,都是可以生存的。人生說短也有幾十年。容錯率很高的,不要因為一兩次的不成功就覺得事失敗了。李太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毛爺爺也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積水三千里。重要的是不要自暴自棄。要一直努力。
-
7 # 峰雪瀟瀟
當下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只要肯努力,任何人生存都不存在問題。
第一,考上211,985的是人才,他們是百里拔一的佼佼者,但不意味著沒考上名校的其他學生不是人才。
第二,高考能考上任何一所大專以上的學生都堪稱人才。因為,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僅佔同齡學生的40%,因此,你已足夠優秀。
第三,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也稱得上人才。術業有專攻,他們畢業後在實際技能操作上,有一日之長。
歷史上、現實中,沒有進入名校學習而人生開掛的成功者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所以,沒必要妄自菲薄,更不必自甘沉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輸在起點、前半程並不可怕。馬拉松賽的精彩在於中場和後半程,只有那些不言苦、不服輸的賽手才能最終贏得勝利。
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
8 # 高階HR
娃娃,高考不是人生唯一出路!你對“人才”的認知過於極端,削弱了你成為人才的鬥志。重新規劃你的人設,條條大路通羅馬!
-
9 # 給微苦的生活一點甜
謝謝邀請,不是雙非,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個月一萬塊錢左右的工資,住100平方左右的房子,買10來萬的車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完全沒有問題。只是走上上層的機率很小,如大學教授,大型企業公司高管,阿里、華為等高新階層等基本上就和自己無關了。不貶低,不誇大,實話實說。
-
10 # 君子豔陽天廣場舞
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事,也是很多家長對兒女的期望,但是如果考上大學不思進取,坐享其成,不一定有作為,只有不斷進取,努力學習和工作,才能取得一定的一成就。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有的人雖然沒上過大學,但他們走入社會後勤奮努力,不斷進取,依然有作為,我的學生中,取得成功的不是曾經的學霸,而是那些有點頑皮的學生,他們腦子活,有膽量,情商高,在社會上很吃得開,也很有作為,並且他們成功後不忘回報家鄉,回報母校,所以,作為教師,我不以成績論英雄,也不以能否考上名牌大學來預測一個人的未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好的生活,是靠個人的努力打拼出來的。
-
11 # 鄉村初中英語老師
這是個人才溢位的時代不假,難道目前在社會上生存下來的都是211、985畢業的嗎?名校不是你獲取成功的決定因素,個人本身才是成就事業的關鍵,當然個人站立的位置,站的高度,目光看的遠近同樣重要,這些都能從名校獲得。可是,名校不是決定因素,,名校只是練習你的修為,而剩下的只看個人的努力與造化了。
-
12 # 春華秋實R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既可笑又可氣!
可笑的是在如今百年不遇的時代裡竟然還有如此幼稚的想法;可氣的是我們有些人的身子早已處於二十一世紀,而腦子裡的人才觀卻還是未曾更新的二十世紀的產物!不可謂不愚昧!
首 先,我們必須承認過去的985、211高校是中國精英的搖籃,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要靠這些高智商的人來規劃、掌控。他們是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力要素,是高科技的生力軍和載體。如今,國與國最有力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如果我們能成為這個群體的一員,於國,於家,於己都是萬幸的!生存自然不成問題。
其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我們難以成為這些名校中的一員,難道我們就不能或不能生存得很好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如今無數國家之棟樑,民族之驕子顯然並未出自名校,而他們卻是祖國發展的中流砥柱。毛澤東中等師範畢業,後不懈奮鬥,成為人民領袖;華羅庚職高畢業,後自學成才,成為偉大的數學家;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歷盡艱辛,穩居世界財富榜前列;梁宏達畢業於黑龍江大學,博聞強記,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媒體評論人,成為百科全書式的網路大咖!
如今的全華人民早已發家致富奔小康了,生存問題早已成了不是問題的問題。佔十四億人口的絕大多數的,沒上過985和211高校的華人不都活的好好的嗎?何談沒法生存!
再說,能考入985和211高校的就都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嗎?他們就一定能成為時代的驕子嗎?他們就一定不會成為歷史的罪人,民族的敗類嗎?顯然不是。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青年人恰逢盛世,時代賦予我們太多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成功的路不止一條,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不忘初心,不負韶華,不求盡善盡美,但求無愧己心,人生何處不出彩!
-
13 # 正道直行者
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不但能生存,還能生活的出彩出色,只要你有志向有抱負,有才華有能力,有恆心有毅力,能吃苦勤學習,抓機遇敏於行,硬堅持不懈怠...一切皆會實現!馬X不是例子嗎?
-
14 # 人間童話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又來臨了,多少莘莘學子,為了心中的理想,正在努力拼搏。儘管如此,能夠考入211,985的人還是屈指可數,國家就收那麼多學生,被這些高校拒之門外的學生還是一大批。
考不上211,985就沒法在社會上生存嗎?這個觀點不對的,360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的智商有高低,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作為家長應該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並不是考不上的同學就一無是處,他們當中一樣有很多優秀的學生。每個家長也應該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211,985就什麼都不行了,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如果一味的要求苛責孩子,反而使得孩子會失去信心,會產生高考的焦慮。
這個社會的分工不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發明家,社會中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只要在自己的領域做好了,成為自己行業的佼佼者,一樣的優秀,也一樣體現了自身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生活沒有同一種模式,工作也有360行之多,每一個學生,無論是不是211,985的學生,無論做哪一行,都一樣可以立足社會,一樣可以為社會做貢獻,只不過分工不同,只需認真努力的去做了,一樣可以成為那個耀眼的自己。
-
15 # 落葉的聲音
考不上985/211大學,並不代表,你以後會沒有岀息的。現在的社會,只要你努力,一樣會有出息的。俗話說得好,行行出狀元,你想一下,那些沒有讀大學的,也有許多人一樣出人頭地了的。所以說,凡事沒有絕對的!
-
16 # 教育探微
95%的人都沒有上985/211,他們還不是一樣的生存生活嗎?
照你這樣說,如果考不上985/211連生存都保障不了了。那麼,千千萬萬個工人、農民,社會底層的人,他們怎麼活?
他們甚至很多人連學都沒有上過,很多人連高中都沒有上過,更少有人上過大學,他們還不是在這個社會上一樣的生存,生活,一樣的為這個社會做貢獻嗎?
你說的這是一個人才溢位的時代不假,但人才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難道說上了985 211大學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人才嗎?
那些匍匐在社會底層,為國家默默做著奉獻和貢獻的人們,他們難道就不是人才了嗎?
社會的發展和建設需要各級各類各層級的建設人才,難道我們社會的發展僅僅只需要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的人嗎?
那些掃大街的清潔工人,那些修剪園林的園藝師,那些建造樓房的農民工,那些商場中的服務員,那些市場中的賣菜的,他們難道就不是在給這個社會做貢獻嗎?
教育的功利化,導致了人才觀和價值觀的扭曲。所有的家長都想讓自家孩子上985、 211,雙一流。
但你必須要知道,能夠上985211大學的人,佔不到這個社會的5%,95%的人都沒有上過重點大學,他們不是一樣的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生活,為這個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嗎?
-
17 # 秋風庭院
985和211之所以含金量高,是因為稀缺,既然稀缺,那!就不是大多數人能擁有的。985和211只是生存的加分項,而不是必選項
回覆列表
生存來說不是很難,如果說生活的好的那可能就需要一定的機會和運氣了
學歷在職場上也只是一個方面的展示,但是能力的話屬於一個綜合方面的
很多地方用於屬於經驗>學歷進行招聘
學歷≠賺錢能力;網際網路時代很多種路徑賺錢,生活過得好,學歷不是很好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