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龍188
-
2 # 陽臺曬著太陽
量只是一個判斷的依據而不是全部,還有大盤還有板塊還有個股的價,必須多方面配合才能做出選擇你是買進還是賣出。
-
3 # 金眼哥
古人說兵敗如山倒,這裡的山指的是不預估的數量。前秦苻堅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但不是一位稱職的軍事家,他將要出戰東晉時認為只有兵的數量越多才能戰勝敵人,於是傾其所有儘可能的發動了全國之力,招攬了百萬兵馬,號稱皮鞭丟到長江中足可以截斷水流。然而最終他敗給了數量還不足他零頭的敵軍。
在證券市場上,不能把“量”過分當做心理閾值,許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已經跌了這麼多了,肯定不會再跌了,結果一跌再跌。或者像很多人認為譬如2019年的東方通訊短短几個月了漲了幾倍,肯定不會再漲了,然而它一直漲到了可怕的十倍。
所以,股民不要輕易把股價漲跌的量看作是自己的心理閾值,從而影響自己的交易判斷,而忽視真正具有影響的因素,當你能夠泰山崩於其中而色不變,超脫漲跌的量之外看待股市,你將會獲益頗多。
-
4 # 盤古論市
量在價先。成交量在股市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的分析判斷作用。
量代表著資金的流向及關注度,是大盤指數及股價的溫度計,是衡量市場強與弱,多與空,熱與冷,虛與實等極為重要的參考指標!
成交量作為心理閾值實不為過,但需要搞清楚成交量的實際應用規則及特點,否則也會被虛假成交量所坑!
首先,頂部巨量往往是出貨訊號。底部巨量往往是買進訊號。記住,這裡用了不確定性描述,因為這是一般的規律性,不是絕對,僅僅是大機率統計。因為頂部放量後也會出現繼續再放量,而且放量的標準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底部同樣如此。
放量可以視為股價的啟動,縮量可以視為空頭力量的衰竭。放量上漲與放量下跌都是拐點訊號。特殊情況下,放量下跌後再次出現放量上漲反包,意味著放量下跌或是虛假成分或主力換莊動作等等。
其次,量在價先。有量就有行情,無量無行情。這裡的量是一個相對的量。比如短線熱點品種,如果量低於百分之十水平,往往意味著炒作資金實力不夠強,將會影響上漲的持續性。
而對於業績穩定成長性好的白馬股,股價的上漲往往成交量很小,原因是籌碼的縮定性很好,大部分籌碼在主力手中,因此,換手率相對不大,縮量依然可以上漲甚至於出現拉漲停現象。
可見,放量縮量的判斷及使用是不能看圖說話的,需要分清楚不同的品種及籌碼釋出情況。但是對於大盤而言,通常情況下,成交量不能萎縮,萎縮意味著變盤或者衝高回落。當然,如果是處於底部區域,縮量反而是積極訊號,意味著多空轉換開始,也意味著買進力量或大於賣出力量。如果是放量上漲。具有很強的真實性,放量下跌同樣如此。
因此,量價的規律性通常是,量增價縮,量減價增,量增價漲,量增價減。量與價一般呈現正比例關係,特殊情況下可以相互背離的。
再次,量是重要標準,不是唯一標準。根據量來決定操作的心理閾值是不正確的,甚至會出現誤操作而遭到虧損。因為有時成交量是虛假的,是主力為了誘惑投資者跟風對倒出來的,所以,需要綜合股值因素,股價處於高位低位,大盤所處的位置等疊加判斷,驗證量的可靠性。
因此,炒股的心理閾值以量為標準本身沒有錯,問題是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心理閾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緒化因素存在,炒股票重要的品質是冷靜客觀,不以漲喜,不以跌悲。
因此操作上,需要以策略為基礎,以理念為出發點,以紀律性為行動,以估值分析為準繩,避免任何情緒化心理參與實戰,目的就是為了迴避認知盲區、判斷盲區、分析盲區。
而量畢竟是單一技術指標,某種條件下容易被主力做局而出現“成交量也是騙人的”現象。因此,判斷分析需要疊加多種因素 才能避免誤操作,並且心理閾值永遠服從於策略閾值,操作紀律閾值。
成交量有自身的規律性,同時成交量也有很多的非規律性,甚至成交量也會出現人為的變種,在實戰中需要加以積累,識別,認知,歸納。
尊從規律性,把握非規律性,才能提高判斷力,執行力,才能提高心理閾值的可靠性及真實性!
回覆列表
量就是該股的成交量,可以反映該股的人氣,和市場需求,量是炒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炒股中會有很多重要的指標,量只是其中之一,把它作為炒股的唯一標準,當然是不行的。炒股最重要的是講勢,有句話叫做“勢不可擋”,有了勢什麼事都好辦。勢頭出來了,無成交量也會漲,有量也會漲。就好比漲停股來說,有時成交量是很少的,甚至都不需要量,因為該股得到了大家的共識,根本都沒有賣單,也就不存在有交易量,如果你單純的用成交量去捕捉這類股,那就會失去很多的漲停板,甚至失去很多妖股,比喻前期的妖股星期六,只是在上漲爆發的前期有所放量,在後面的上漲過程中,反而量越來越少,如果你根據量能來選擇賣出,那你就可能損失十多個漲停,如果你有一萬股星期六,可能因為你太注重成交量了,而損失幾十萬的收益。有些在上升過程中的牛股,因為不存在有套牢盤,持有該股的基本上都是獲利盤,就會發生賣出的意願並非那麼強烈,股票不斷的上漲,因為賣出的人是很少的,所以雖然股票在上漲,但是成交量也並不是很大。人急於賣出,一般是發生在套牢後解套的機會,買入後發現該股有繼續大跌的可能性的情況下,這時成交量反而會很大,一旦根據成交量而買入,可能會造成巨大的虧損。
量能在正常情況下,是股票價格的漲跌的一個印證指標。無量的上漲,往往會預示著該股的漲勢在不久可能會停滯。在下跌的過程中,成交量不斷的放大,就會預示著該股在不久的未來可能會止跌企穩。至於這個漲跌的過程有多久,要用其他指標來確定,而不能在成交量放大時就買入或者賣出。一支股票持續放量,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但並非我們的操作重點,具體的操作是以該股的勢頭和所處的位置,加上新聞訊息的配合。股市的成交量和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量不是脫離的,二種量都是有方向性的,都會產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你只有在確定了方向的前提下,就會用量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成交量在炒股中,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很多人說成交量是最不騙人的,從表面上來看,這句話無懈可擊,但從實際意義上來說,需要很好的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