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雨無聲75
-
2 # 老劉
自從人類歷史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手工藝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明中的瑰寶,越來越有失傳的危險,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傳統工藝只能在藝術館、博物館找到,而在民間卻越來越少見,如果我們看到民間傳統工藝能和當代藝術的合作碰撞,這就說明傳統工藝是可以活在當下的,這些手藝在今天仍舊可以帶著溫情、溫暖和文化,豐富我們感情和生活。
因此,傳統手工藝與當代學院藝術的相遇是一次雙向突圍。一方面,傳統手工藝可以向當代學院藝術的方向尋找一個出路;另一方面,中國當代學院藝術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不接地氣,沒能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有機的融合,所以話語權一直掌握在西方人的手裡。因此,可以這麼說,這其實就是中國當代學院藝術與傳統文化兩者之間的互相借力,共同促進和成長。
傳統工藝是隨著人類生活變化而不斷髮展和變化了的藝術形式,從誕生之初就和人的物質、精神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工藝行業的特點是它從不排斥外來文化,相反而是積極地予以吸收和消化,使其傳統工藝更加貼近人們的現實生活。
然而,自上世紀末以來,國內許多傳統工藝行業相對保守,固步自封,隨之而來的是創作能力不足;產品過分依賴材料語言而又缺乏對材料深層的物質文化的認知;特別是產品落後於現代生活的時代要求,缺乏與當代生活的親密對接,因而,工藝製成品不能很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甚至也很難達到現代環境的裝飾要求而不能被選擇。
我們應該清醒看到,作為傳統工藝工匠的後人一般都不會子承父業,因為傳統工藝已經少有市場並且還在繼續萎縮,根本看不到有任何前途,所以而是去從事其它職業。尤其是科技進步帶來大量新的材料和新的加工工藝,使舊的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也迫使工藝的功能與形態必須隨之改變,這一切都預示著,工藝行業只能從古老的傳統形態中逐步剝離出來,並以嶄新的面貌重新融入現代生活,啟用其內在的生命力,這一切的結果就要求它與學院工藝必須實現跨界碰撞,相互交融,才能夠完成傳統工藝的新生;而作為學院工藝則如果能與傳統工藝有機的交匯結合,它也就能更好的接近地氣,從而更富有活力。不言而喻,這是中國傳統工藝與學院工藝實現互補,為開闢新的更富有時代意義的美好前景找到了一條有效的發展路子,因而會生機勃勃,更充滿活力!
-
3 # 森嶼嶼
傳統工藝與學院工藝如何跨界碰撞?
傳統工藝的發展怎麼與時代共脈搏一直是一個值得人們討論和深思的問題,傳統工藝不僅是一種精湛技藝的傳播延續,其實最根本的是工藝背後蘊藏的文化,這才是傳統工藝的靈魂所在,如何抓住人們的眼球,就需要這種核心能與現代人的生活掛鉤,有關聯才能引起共鳴得到認可傳統與現代的東西其實並不背離,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部分衰落歸其根本是傳統的部分與當時的社會發展不相適應,被社會所淘汰下來了,固守的傳統終究會消亡,想要長青也需要適當的捨棄和融合新的元素才能為其煥發新的生機一些精湛的技藝在流傳的過程中出現斷層,不禁讓人扼腕嘆息,中華的文化瑰寶就此消逝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宋代的一些精湛青花瓷技藝,甚至是一些秘色瓷都已經無法複製。這不是時代淘汰優秀的文化,是因為傳播的中斷導致優秀文化的絕跡。如此可想,傳統優秀的文化離不開宣傳和繼承,這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如何傳播就是需要分不同群體對應不同的策略,首先要培養市場的審美能認可傳統的文化元素,這樣才有傳統工藝品生存的市場,回溯根源,如何讓市場接受,需要培養這樣的觀念,至少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讓新一代對傳統的東西,傳統的文化有認同感。
就像根植於中華民族骨血裡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懷,都是在我們懵懂中不斷的去強化甚至加深的,傳統文化儘管受外來文化的衝擊,但我們也需要有自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長久處於一個怎樣的環境之中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化的傳播相當重要,當然,我們的國家也越來越意識到文化認同感的重要性,現如今的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不斷的規範,為了給大眾好的價值導向。
傳統文化的歷久彌新不僅是一味的傳承,它也必然有能撐得起時代檢驗的骨架,這才是支撐傳統文化長盛不衰的支撐力,有市場和受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沒有好的作品也無法實現優秀文化的良性發展這部分需要的是具有專業技能的匠人,有專業的知識又能緊跟時代的潮流,賦予傳統文化全新的生命力和生機,這也是傳統文化不衰敗的關鍵,培養傳統工藝傳承人的審美力,接受新的知識和不同形態的美學,化為己用進而迸發出全新的創造力,市場接受這樣有生命力的傳統文化和產品,傳統和新時代產物結合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市場是檢驗成果的最好試金石,功夫到家與否一試便知。
當然,具有生命力的東西除了自身過硬的工藝,還離不開背後的文化內涵。傳統多數時候和情懷掛鉤,一些復古元素能勾起消費者內心漣漪的作品就說明它的成功,本身二者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品質和背後的文化都是支撐傳統工藝的骨架時代向前發展是精進的,文化的傳承當然也需要精進。文化史料可以被博物館儲存,但是傳統技藝作為商品如果不進行不斷的精粹,結果必然是被時代淘汰,作為商品不能換代生機就失去了活力就像現在常感慨的是幹掉一個事物往往不是你的同行對手,有可能都是你意想不到的跨界對手。這更說明了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傳統和現代文化不僅不是對立面,甚至可以相得益彰,相互成就,就看傳統藝人以怎樣的切入點去融合傳統和現代文化,這是很多傳統繼承者需要思考的東西,既需要有市場又能保留傳統的精華,或許藉助現代學院的知識能尋找到新的出路。
將本地區優秀的傳統手工藝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相結合,以利於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開始成為設計領域新的創意資源和市場競爭點,為了更好地開拓市場,設計師們不僅要具有先進的現代設計理念和現代設計技能,還要具有傳承和發揚本民族、本地域文化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使其藝術設計作品更具創造性和感染力。
將傳統民間技藝與當代社會需求和審美趣味相結合,藉助擁有學術研究能力和創新實踐人才的地方高校的智力支撐,利用相關學科之間的資源整合,結合藝術設計專業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產品創新和產業發展具有一定實際指導意義的方案,開發、引導、擴大民間工藝相關產業新的消費增長點。
將民間文化藝術中的審美觀念、造型手法、題材特徵等傳統民間美術元素與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相結合,尋找傳統手工藝與當代社會環境、人民文化乍活之間新的契合點,讓傳統技藝存當代社會中找到更多的物質載體,融人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時俱進地傳承下去。
回覆列表
傳統工藝是歷史、傳承、民族文化的符號。學院工藝是什麼?不知道出處,如果說有那就是建立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工藝品,如果離開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的根源就就什麼也不是,沒有文化自信的學院工藝就是個奇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