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拼
-
2 # 秉燭讀春秋
楊六郎原名楊延郎,後來改名楊延昭,北宋名將,幷州(山西)太原人。
他是北宋名將金刀令公楊業的長子,既然是大兒子,為什麼稱為六郎呢?
據說楊延昭在鎮守北方邊境的時候,遼華人相信北斗七星的第6顆星主鎮北方幽州之地,認為楊延昭是六郎星下凡,是遼華人的剋星,因此有了六郎這個名字。
至於說楊六郎邊關24將之說,完全是評書演義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
評書演義說金沙灘一戰,楊家將幾乎全軍覆滅,他的父親楊令公撞死在李陵碑上,七郎八虎死的死,流落番邦的,唯有楊六郎僥倖逃生。
後來在八千歲和寇準的擁戴下,出任邊關大元帥,還說他手下有24員大將,其中裡面有孟良、焦贊、穆桂英、楊月英、楊宗保、楊文廣、董千、董萬等等。
杜撰的版本很多,其實都是說書藝人之言。裡面的將領,有的是真實人物,有的是杜撰出來的。
比如24將中說穆桂英是楊宗保的妻子,說楊宗保是楊六郎的兒子,其實楊宗保在歷史上就沒有這個人,自然他的妻子穆桂英也是虛構的人物。
真實歷史上楊文廣才是楊六郎的兒子,評說演義上卻把他說成是楊六郎的孫子。
還有深入人心的殺人閻王孟良、放火爺爺焦贊這兩個人物,歷史上確有這兩個人物,但都不在一個朝代。
孟良和焦讚的生卒時間不詳,可以肯定的是三個人不會見面,因為不在一個朝代。
評書演義上卻說“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有資料記載孟良的墓在河北永清,是北宋名將,曾授朝散郎守殿中丞(從五品),焦贊則是北宋後期富弼的手下,抵禦遼軍的北軍將領。
評書藝人硬生生把三個不可能見面的人聚在了一起,杜撰出了《楊家將》這本書。
真實歷史上楊六郎的戰功也並非那麼轟轟烈烈,只不過是在北方打了幾場小的戰役。
反而評書中的奸臣潘仁美卻是一個名將,歷史上真名叫潘美,他沒有禍害楊家將,是北宋開國功臣。
楊家將是評書藝人無限拔高的作品,楊令公也不過是北漢投降過來的一個將領。
楊六郎手下的邊關24將更是子虛烏有,評書演義上版本有許多,並非真實歷史,無非就是孟良、焦贊、穆桂英等等之人,我在這裡不一一贅述了,沒有的事我不願費筆墨。
-
3 # 史海鉤沉者小王
楊家將的版本好多,光是《楊家府演義》、《北宋志傳》、《金槍傳》就夠看了,而且內容還有不少的差別,二十四將為首是焦贊、孟良兩人。
杭州評話的二十四位寨主邊關二十四將又叫邊關二十四指揮使,和七郎八虎、八姐九妹、十二寡婦這些都是小說裡演義加工出來的,歷史並沒有這麼多人。
如果要問小說的邊關二十四將是誰?不同版本還不太一樣,比如以杭州評話《楊家將》、《金槍傳》來講,這二十四位指揮使,原先是太南山的二十四家大寨主,都是強盜頭子。
評話中,楊六郎為了救八賢王,闖出了遼國的四十萬兵馬聯營,結果誤入太南山。然後人品大爆發,結識了花刀將嶽勝,在嶽勝幫助下收服了其中的二十一位寨主,還拜了把子,然後設計收服了最強的兩位寨主——殺人祖宗焦贊、放火外公孟良,組建了十萬強盜兵。一起下山殺奔遼國四十萬兵馬,大勝而歸把八代賢王順利救出。
隨後,皇帝十分高興,要我平白得了這麼多人馬也高興。於是封了這二十四位寨主皆為四品大將軍,歸兵馬大元帥楊六郎統轄,一起鎮守邊關,也就演變了二十四位指揮使。
人物外號除了焦贊、孟良、嶽勝外,在其他版本最多出現的是楊青。
焦贊在不同版本,有“殺人祖宗”、“玄壇鞭”等外號,善用鐵槍;
孟良有“放火外公”(來個人,就是他爺爺)、“火葫蘆”等外號,除了手中大斧外,還有個寶貝火葫蘆,裝滿了硫磺球,能放火;
嶽勝是“花刀將”、“花刀太歲”等外號,手持青龍偃月刀,小說裡的形象和關羽很像,面若重棗、臥蠶眉、丹鳳眼、美髯須;
楊青(興)是“打虎將”“打虎太保”。
前三個基本是楊六郎手下的最得力臂膀。其他的人就更多版本了,分別是:
金刀將劉啟龍、鐵刀將胡浩明、過山龍李傑、爬山虎李武、白麵郎君李豹、神天劍陳剛、杜把把杜雄洪、花上影熊德、小李廣崔志堅、金槍將陳進、銀槍將柴林;
“金槍將”蘇龍、“神錘將”王衝、“飛天鷂子”徐亮、“玉面貓”戎偉 、“坐山虎”馮禮、“飛毛腿”董英等等
有的沒看那麼多,只能列一列名字,事蹟也沒有焦、孟、嶽三人多。
頗有神話色彩這些評話就跟一些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一樣,經過加工後,裡面的人物都有不一般的本事。上次說過《飛龍傳》裡,砸死楊袞五個兒子的法寶五光神錘,這《楊家將》裡也有“放火葫蘆”、“珍珠烈火旗”、“風火雲陽寶扇”、“天罡地煞圖”、“千針百納衣”、“八卦華夷紫金鐘”等等,讓人眼花繚亂,跟封神榜一個套路啊。
當然,最後以宋朝這邊勝利結束,遼國為首幾人都拔劍自刎,楊家也有五人得道成仙成佛,包括楊繼業兄弟楊繼安、楊五郎、佘太君、穆桂英、楊八郎,不得不說真是一部神話大劇。
還是那句話,評話、小說看看就好。
-
4 # 太乙混元大羅金仙
我記得劉蘭芳版本的二十四將有:大刀嶽勝,孟良,焦贊,楊興,岑林,柴進,郎千,郎萬,鄧漆,張蓋,吳凱,劉琦,馬巨,姜禮。。。後面記不住了
-
5 # 西門三姥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唐有虎狼將,宋有楊延昭。”而這個楊延昭,就是俗稱的楊六郎,原名楊延朗。
據《宋史》記載,楊延昭是北宋名將楊業的長子,生於公元958年,他出生兩年後趙匡胤才建立北宋。
自幼,楊延昭就隨父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時年二十九歲的延昭為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
在楊業死後,楊延昭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在景州、保州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
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這是正史上的楊延昭,而在文學作品上的楊延昭,和正史大有不同。
在文學作品中,楊延昭是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六子,故稱楊六郎,使用的武器為素纓蘸金槍,曾在在銅臺關救駕,官封保靈侯、殿前司左右金槍班都指揮使,最後任三關大帥,最後病死關外。
他的妻子為柴熙春,為後周主柴榮之女,宋太祖趙匡胤敕封為皇御妹金花郡主,兒子為楊宗保,兒媳為穆桂英曾大破天門陣,可謂一門忠烈。
而楊六郎邊關二十四將的說法,出自於評書大家劉蘭芳的《楊家將》第五十一回《黃土坡大戰韓延壽》,其中介紹了邊關二十四將。
但是在小說《楊家將演義》和《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志傳》裡,描寫的是邊關二十二將,分別是:
楊延昭、嶽勝、孟良、焦贊、陳林、柴敢、劉超、張蓋、管伯、關均、王琪、孟得、林鐵槍、宋鐵棒、丘珍、丘謙、謝雄、謝勇、姚鐵旗、董鐵鼓、郎千、郎萬。
這其中,孟良和焦贊算是最出名的兩位,二人都是以勇猛著稱的大將,常常一起出場,被稱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但是在年代上,他們都不可能認識楊延昭,所以,這完全是戲說的文藝加工了。
因此,無論是二十四將還是二十二將,都是文藝作品為了塑造楊延昭人物形象、鋪設人物關係、豐富情節線索而做的藝術加工,不能作為正史來解讀。
-
6 # 老無歷史觀
《楊家將演義》和《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志傳》,描寫的是邊關二十二將。
他們是嶽勝、孟良、焦贊、陳林、柴敢、郎千、郎萬、劉超、張蓋、管伯、關均、王琪、孟得、林鐵槍、宋鐵棒、丘珍、丘謙、謝雄、謝勇、姚鐵旗、董鐵鼓,共二十二人。
再加上楊六郎楊延昭。
24將的說法是來自單田芳的評書《楊家將》。
下面分別簡單介紹下各人。
嶽勝、孟良、焦贊,早年落草為寇,楊六郎出征,他們劫走軍糧,連同押送軍糧的寇準、八賢王都給俘虜。後來是楊六郎親自前來要糧,被楊六郎擊敗,隨後在楊六郎的感召下,歸順朝廷,為宋朝抗遼立下戰攻。
孟良、焦贊後來先後死於抗遼戰場,嶽勝則在楊六郎病死後鬱鬱而終。
陳林、柴敢、郎千、郎萬原為楊六郎的屬將,最後並沒有交代最後的結局。
劉超、張蓋原為孟良部將,後跟隨孟良歸順楊六郎,後分別被授予都監。
管伯、關均、王琪、孟得、林鐵槍、宋鐵棒、丘珍、丘謙、謝雄、謝勇、姚鐵旗、董鐵鼓等也先後被朝廷授予都監。
回覆列表
這個可以上網上搜一下二十四將,不可能記得太準,應該有孟良,焦贊,楊宗保,穆桂英,陳琳,柴幹,嶽勝,嶽安,呼延丕顯,魏後虎,卞奎,李嶽安,劉嶽英,楊月英。姚如珍,姚如玉,王禪,王熬,李世公,孫伯靈,白猿上,王禪,劉朝天,楊月英等等。。這些將領能征善戰,軍紀嚴整,但生在封建王朝,為皇帝賣命,又要顧及奸臣佞黨,思想包袝重,精神境界低,主觀能動性差,受體制約束作戰呆板,模式化,沒有靈活性,動力不足,多重因素制約,所以不可能有大作為和引以為傲的輝煌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