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隨隨
-
2 # 米拉24440360
電池的發展已經遇到瓶頸了,在出現新的材料成熟運用之前,恐怕很難。
而且續航1000公里在現有條件下,要嘛減輕車身(不安全)要嘛加大電池組,還要充電20分鐘內,恐怕你家的市電線路也扛不住
-
3 # 鏽材
即使電池達到了,電網能承受?1000公里怎麼的也要近200千瓦電吧?20分鐘充進去得多大的變壓器?600的,幾輛車同時充,抵得上一個小區的用電了。
-
4 # 查爾斯澤瑞爾
這樣說吧就目前來看是達不到的。眼前能有可能做到的就是石墨烯技術的突破和經濟化的量產。
如果基礎充電樁不到位哪怕是2000公里人們也有里程焦慮。
還有就是一般人每天通行量一般也就100公里無端堆這麼多續航對於造車成本是很大的考驗。
便宜了電池錢都不夠,貴了人們就不買。
所以說當下最經濟的模式是插混和增程式!
也就是比亞迪的DM和理想。
很多人說理想的增程式是脫了褲子放屁。拋開品牌,只說增程式這種模式,我覺得如果能做一輛平民化的車把價格控制在10萬左右純電100裡還是不錯的。
因為九成甚至更多的人通勤也就是100公里每天,你堆多的續航無端增加車重和成本,有增程器的存在你可以放心的跑完100公里的純電。
現在的純電車500公里是很正常的,但是開車的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來回350公里肯定不敢跑的。
但是DM和增程式你可以放心跑。
在12年雪佛蘭就出了一輛增程式電動車叫沃藍達20多萬好像是。以現在的技術純電100公里緊湊型車,去掉那些所謂的智慧裝置,大屏,自動駕駛之類的售價控制在10萬是沒問題的。
以上車輛使用僅限於自有充電樁的,沒有家用充電樁談新能源車使用那才是脫了褲子放屁!
-
5 # 通虛道人
充電高速公路,無線充電。不需要二十分鐘,只需要20秒,一千公里沒必要,只要減少充電時間就可以了,美國實驗室有15秒充電實驗,還沒髮量產。時間不好說,總要讓這些技術賣出去賺點錢再用新技術,中國市場的發展或許會加速這個局面的打破,超越特斯拉也不難,只需要把充電時間降低到1分鐘左右,配合3d列印汽車配件,連線5g,就爆發了。
-
6 # 海飛絲夢鄉
目前家用車百公里電耗15度,1000公里就是150度電,二十分鐘充滿充電功率需要大約600千瓦,按1000伏充電電壓,電流為600安,工業級電纜。實驗室能實現量產目前不太現實,一個小區建100個這樣的充電樁就得配6萬千伏安的變壓器,對基建要求太高了
-
7 # 蘇27
如果充電20分鐘能充滿,那根本需要跑1000公里的電池,600足夠了,以我漢為例,不開空調純市區通項,能跑580公里左右,純高速能跑500左右,冬天開空調高速城區各一半的情況下能跑420左右,和我之前的燃油車也沒多大區別,就動力性而言,超過燃油車很多,唯二不足就是充電速度沒有加油快,和現在充電站不如加油站多。我開了4個月電動車,現在要我再去開燃油車,絕對是一種折磨。附上我車照片(車管所上牌時的),免得有人說我是水軍。
-
8 # AMANI
續航一千公里,電量大概要150度,要在20分鐘內充滿,平均功率為450千瓦,峰值功率可能要到600,700,這麼大的功率,除非超導材料有突破
-
9 # 老鄭90726
1000公里續航,如果需要充電20分鐘充到80%的話,恐怕電池要串聯到1千伏以上這樣的高壓,絕緣就非常麻煩了。
目前主流500公里續航的車,電池大概儲存70度電左右,電壓差不多570v,基本上能達到半小時,80%的充電時間,也就是半小時充56度電,那麼充電電流是56000÷570÷0.5=196.49安培,需要橫截面120平方毫米銅芯的電纜充電。
120平方毫米的銅芯的半徑是120÷3.14159=38.19,38.19開方等於6.18毫米左右,直徑就是就是1.2釐米,兩根裸銅芯就是2.4釐米直徑,加上絕緣材料,電纜直徑5釐米左右。
如果1000公里續航,電池大概要140度電,如果電壓還是570v,那麼20分鐘充80%,就是140×0.8=112度電,充電電流是112000÷570÷(20÷60)=589.47安培,這個電流太大了,需要橫截面為500平方毫米的銅芯電纜充電,500平方毫米的銅芯的半徑是500÷3.14159=159.15,159.15開平方是12毫米,直徑是2.4釐米,2根裸銅芯直徑是4.8釐米,加上絕緣層,電纜起碼得10釐米粗,不但粗,還很重,根本不可能用這麼粗的電纜充電,要實現200安培左右的充電電流,只能提高電壓,比如,提高2倍到570×2=1140伏,那麼充電電流是112000÷1140÷(20÷60)=294.73安培,電流降了,但1千伏屬於高壓,非常危險。
從電路設計上,如果能找到既能高壓充電,又能低壓用電的設計方案,那1000公里續航20分鐘充滿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充電樁的功率要做得很大,成本會高一些。
附註:
兩驅版的漢EV適配1組電壓為570伏的磷酸鐵鋰電池。
-
10 # 知識就是力量啊
快充其實跟續航里程是成反比關係,不是正比關係!
當你的車續航達到1000km的時候,你還需要高速充電嗎?你以為自己是機器人?連續開1000km不休息,接著開1000km?⊙ω⊙您走好。
所以,當你的車續航能達到1000km,你就再也不需要快充這種模式了,就算你連續開700km,你都快瘋了。這輩子你沒幾次機會連續開700km的!你需要的是趕緊找個賓館休息一晚上!所以8小時充電時間足夠了!這還只是充700km的電量,省下的30%應該是作為儲備的。
那麼當需要20分鐘充滿的電池會怎麼樣?
那就不需要大續航里程了!想想看,你開了300km,到伺服器,尿個泡兒,喝口水,吹吹牛,20分鐘就過去了,接著跑300km吧!不怕累那就走!
所以當具有350km續航的車,具備了20分鐘高速充電能力,你就不需要大續航里程了!
除非:有錢燒的慌!你用不到的電量儲備,都是浪費的擺設!而這些儲備電池,價值至少20萬!這不是燒的?有錢幹啥不行?非得買一堆這個看畫?
最後要說什麼時候能達到這個目標?
那我告訴你:就是現在!但是為啥市面上沒有哩?!
那就是:價效比太低,市場沒需求!
現在比亞迪漢續航600km,按說已經接近題主的要求,但是為啥大家還買特斯拉?
因為說白了,人們買車不只是個車,還有:面子,裡子,情懷,信仰,智商
那麼高速充電有了嗎?當然有!那就是鈦酸鋰電池!就是隔格力董小姐搞的哪個銀隆。這電池好呀!
耐低溫、高速充電(半小時充滿)、超級安全、超長壽命(可以傳給下一代,這輩子你都用不壞!)。
缺點:容量比太小,要是比亞迪漢換了它,估計能跑300km?
這不就是我一開始說的:跑300km,尿個泡的理想實現了?
話說回來,車還是車,誰喜歡,誰不喜歡,個人定吧。我個人選車,可能還是覺得比亞迪漢這種普通版就夠我用了,何必自己給自己找彆扭,400km都滿足不了你?
長老,收了神通吧!
-
11 # 暮日69873801
我覺得你的觀點確實正確,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特殊情況,有些人工作需要也確實需要長期長途駕駛的。一個人不行兩個人總行吧!家用車確實大多不需要,商務車呢?長途客車呢?以後貨車呢?快遞呢?等等!長續航,快充電,充電點位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
12 # 大校59
當前主流的中國產新能源汽車,蔚來,小鵬。可以做到20分鐘充電,續航200公里左右。特斯拉15分鐘可以衝250公里,但是費用很高。以當前來看充電15~20分鐘。基本已經可以滿足用車的需要。即使跑長途。在服務區休息完全可以在30~40分鐘。這樣基本上就充滿了。網上人云亦云,說電動車裡程焦慮症的。大多數沒有電動汽車,或者拿10萬以下的電動汽車去做對比。
-
13 # 融融37543681
電動車的關鍵是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 ,尤其是充電時間比續航里程更重要 ,就是續航達到2000km也要有一個充電的節點 ,趕到哪兒充電都是麻煩 ,為什麼不能把電池標準化 ,分不同車型將充電改為換電呢 ?就像過去換煤氣罐一樣 ,電池屬於作用或國家提供 ,現在的加油站 用作電池更換站 ,時間如同加油一樣 ,哪有不買電動車的理由啊 。
-
14 # 天空
租、換電是最佳方案。可以把使用者成本扁平化,增加社會職業和就業數量,不存在里程焦慮,不存在充電時間焦慮。每個停車場有專門的人和設施更換電池。預約和應急都可以有。
-
15 # 拾憶堂主人
續航1000公里的電池包起碼要150度電,20分鐘充滿電流得多大?充電的電線得多粗?每一支線都有胳膊那麼粗,那主線電線要多粗呢?兩米粗吧!就是丹藥恐怕也頂不住幾萬輛車同時充電吧?
-
16 # 波段位置交易法
長續航慢充電才是王道,快充對基礎建設要求太高,推廣成本大,慢充特別適合在城市有車位的和農村,單位體積能安全存下更多電能才是研究方向。
-
17 # 根發GG
現在電車的瓶頸看似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其實主要是充電樁不夠普及,如果充電樁多放便,續航有個500公里,充電1小時左右就沒問題了。1小時充500,30分鐘就可充250公里,10分鐘可充100公里,一般使用足夠了。有空時可以多點時間慢充充滿。
-
18 # 慮得先生
其實可以換個思路,汽油車一箱也就400-500公里大家就覺得該加油了,電車的電池支援到這個程度也就行了。但充電時間如果能壓縮到半個小時之內,電車的里程焦慮就可以沒有了。
回覆列表
如果要達到這個要求 那現在是充電方式肯定是不行的!無論是電池還是充電都已經達到瓶頸了!一味的加大電池和加大充電電流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須推翻現在的思維方式!才可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