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angwei
-
2 # 神交古人
我也想有精神生活啊
你看義大利疫情期間,居民在陽臺上搞小型音樂會
幾乎每人都可以有一項拿手的樂器
在如此壓抑的氣氛之下
尚有如此樂觀浪漫的情懷
人生是何等地瀟灑和詩意啊
對吧
誰不想擁有那樣的生活,誰又想天天加班呢
八小時工作制是國際工人階級奮鬥多年爭取到的權利
到我們這毀得一乾二淨
我感覺工作除了加班還是加班
除了錢還是錢,一天當中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去打打乒乓球,
偶爾看看小說,聽聽相聲,感覺人生還有一點樂趣
其他時間感覺就像工作機器一樣
真的感覺生活過的好壓抑啊
身邊總有人把工作當成樂趣的神經病
正常休息時間他們都泡在辦公室裡
然後領導借題發揮
大家要向他看齊,有些小年輕沒什麼經驗
看這氣場駭人就加入了加班大軍,中間派也逐漸鬆動
最後連那些辦公室老油條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立場
即使是啥都不幹,都要坐在辦公室裡
辦公室裡只能聽見敲擊鍵盤的聲音
偶爾有同事分點水果零食大家聊上幾句,又埋頭苦幹
在這樣的環境中呆久了,整個人真的被同化了
本來生氣勃勃的人都變得深沉寡語要麼就是老氣橫秋
同事之間關係疏離得很,結個婚或者什麼喜事請柬發到別人手裡
別人都未必去,
慢慢也就沒人發了!
如此冷漠的環境當中只能孕育精神荒漠,哪有什麼精神生活
-
3 # 唐鈺小寶寶vip
我覺得主要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太快,每個人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沒有物質基礎談何精神享受?
古人言:“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人生的需求不外乎兩個方面: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質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溫飽、居住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當這些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就無法考慮其他方面的需求。
我們無法想象流浪漢在寒冷的冬夜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被凍得瑟瑟發抖時,還有心思去欣賞天上美麗的星星。但是,溫飽、居住是為了活,人活著卻不僅僅是為了溫飽、居住,當物質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人還應當有更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表現在孔子那裡,就是勤奮做事,慎於言辭,以道德高尚的人為榜樣,不斷完善自己。一個人在本職工作中盡心盡力,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自然是問心無愧的;說出來的話,都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無論對他人,還是對工作,都能起到較好的作用,這樣的語言自然讓說者、聽者都心情舒暢;更重要的是向道德高尚的人學習,當自己做錯了事,得到這些人的指點,及時改正錯誤時,對自己來說,更是一次精神境界的昇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過分的物質追求必然帶來精神生活的貧乏。當今社會,有些腰纏萬貫的富人之所以缺乏幸福感,原因就在於他們把金錢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卻沒有豐富的精神追求,當他們“窮得只剩下金錢”時,內心自然是痛苦的。而且,對金錢的佔有慾會令人發狂,導致人格扭曲。所以,孔子告誡我們:作為“君子”,當“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斷加強精神修養,才能真正到達幸福的彼岸。
教育就擔負著為學生創造幸福人生的崇高使命。“幸福”當然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物質生活的幸福,二是精神生活的幸福。在物質追求上,我們不可能以“君子”的標準要求學生,但是要讓學生懂得艱苦奮鬥、儉以養德的道理,要靠自己的努力實現這一幸福。同時,要讓學生懂得人生除了物質追求外,更重要的是精神追求,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人生要有精神追求的目標,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做一個精神的富有者,從而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
4 # 林焱
現在的時代是被商人裹挾的,從消費理念到消費習慣,其實都被商人控制了,每天的資訊,其實有很多背後的推手都是為了讓你盲目消費,這些物質消費有很多東西都是不需要的,但是人們都迷失在了追逐物質生活,而不去關注自己的精神生活,關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天被所謂的物質所驅使,忽略了自己的真正需求,忽略了自己的心,所以說以後最大的問題就是精神疾病,就是人們走的太快,走的太急,都丟了自己的心。
-
5 # 使用者475028819254松子
人,有物有精神。物是科學技術,精神是傳統文化。如果感覺“大部分人都很物質”的話,增加一點傳統文化,利於平衡發展。
-
6 # 楚河雲
要去發現,書店裡的人們,藝術中心上課的人們,老年大學上課的人們,公園裡吹拉彈唱的人們都是在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們
-
7 # 弱水三千大師兄
大師兄的觀點:人只有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求,才會進化到精神世界的需求。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
一:一個人的需求分類等級
1.生存需求,最基本的需求
一個人來到這個社會上第一件事就是讓自己生存下來,避免讓自己挨餓受凍,不在乎吃的多好住的多好,只要有一個能讓自己活著的地方。在戰爭時期,人民民不聊生,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日子,只要活著就是最大的希望。
隨著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從清貧奔向小康社會,人們已經慢慢度過了生存需求的階段,我們也很少看到再有人捱餓和挨凍,街上也很少看到了乞討的人,人們也不再為生存而擔憂。
2.物質需求,生活品味的需求
當人們度過了生存階段,就來到了物質階段,如何生活的更好已經是人們的頭等大事。吃更美味的,穿更好的衣服,住更好的房子,這都是每個人每天的想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貧富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的差距也有很大的區別,像別人一樣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很少有人甘願平凡,所以大家都變的越來越物質,追求有品味的生活是每個人最真實的想法。
3.精神需求,人格昇華的需求
當人們已經過上了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人們才會想起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思想上的進步,各種藝術的追求,對自己人格昇華的需求,擁有高尚的情操才會成為人們的選擇。
經濟發展到一定的地步,人們的生活大大改善,大家都過上了差不多想要的生活,人們才會漸漸對物質失去追求的慾望,才會考慮自己人生的境界!
二:該如何看待這種物質的需求
想要生活的更好是每個人的追求,這種想法並沒有錯。但是因為追求這種需求引發出很多的社會矛盾也是人們擔心的焦點。
太多的人為了物質不擇手段,用不道德甚至是違法的手段去得到自己的追求,這樣不僅傷害了別人最終了害了自己。貪汙腐敗,包養情人,欺騙感情,謀財害命等等不好的事件屢屢發生,正是這種物質需求的慾望讓人走上失敗的人生。
總結:人類社會最終會到達精神需求的階段,不過暫時處在於物質需求的階段。所以人們基本上上都很物質也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只要我們人人都遵紀守法,用正確的方法去獲得自己對物質的需求就無可厚非。
-
8 # 羅德波
因為成年人的世界離不開錢,沒有面包的生活是很難再去談什麼風花雪月或者理想,社會發展迅速,人的收入跟不上社會的變化,所以開始變得現實和物質化。
-
9 # 雲驕龍傲
大家好,我是雪夜傷狐!
政治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謂的上層建築就是指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沒有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就不要輕易妄談精神生活。其實說的更直白一些就是,飯都吃不飽,談什麼風花雪月。而在現在生活的大多數人眼中,往往都覺得的人們越來越物質,精神層次越來越貧乏。其實不然,套用一句經典名言,有錢人的快樂你完全想想不到。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累計大量的經濟物質,是所有國家發展的第一要素。同樣在個人身上亦是如此,物質是人賴以生存的第一要素。讓我們換個簡單的說法,就是這個社會幹什麼事情,都需要錢。吃飯買菜住房穿衣上學出行,各方各面都是依靠自己的經濟實力推動個人和家庭的生活。離開這個賴以生存的基礎,所有人都寸步難行。所以迴歸到問題,不是大部分人很物質,而是這個社會真的很現實。你可以沒有錢,但是你不能放棄賺錢,錢不能決定一切,但是可以改善你80%的生活和條件。這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精神生活越來越乏味,甚至動不動就大放厥詞上學有什麼用。其實往往最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都是掌握在那一幫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之中。所以任何時候不管社會發展的多麼快,經濟衝擊多麼強烈,也不要忘記精神層次的需求,因為有精神生活的存在,我們才能在這個社會中不會只是變成一個金錢的奴隸。
-
10 # Amber521
有這樣感覺的人本身應該就是一個有精神追求的人。
我們有時候說一個人物質,是說這個人的思想容易被物質左右,無論與人相處還是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把物質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可以違背原則、道德和法律,這個時候我們把他的物質看做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詞,我們不提倡這種物質。但從另一個角度辯證地看,物質有時候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和精神是相輔相成的,精神是以物質為基礎的,這是永恆的真理。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物質是分層級的,溫飽是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高於溫飽的物質需求實際上都是為了滿足更高的精神需求,二者之間並不矛盾。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也跟著豐富起來,消費也日益增長,大家拼命賺錢的目的是什麼?是消費,那麼買房、買車、旅遊等等一切消費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難道不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嗎?物質,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和滿足感,也是滿足了我們的精神需求,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但也有很多人,雖然不缺錢不缺物質,卻總是覺得自己精神空虛,那是因為他的生活沒有了目標和方向,精神空虛的人同樣會覺得物質對他也沒有意義了。而有的人,雖然沒有那麼多錢,但懂得享受生活,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安排自己的一切,也可以讓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快樂。
所以,人活著物質和精神一樣都不能少。即使我們身邊有些人太過注重物質,也不用去在意,做好自己就好,畢竟我們不能決定和改變別人的想法和生活。
-
11 # 紫權佈局資本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相對的老套一些,我們首先要知道並理解什麼是精神層面的生活,什麼又是物質生活呢?
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上是有個排序問題,物質生活是基礎的衣食住行加上升級,不斷的慾望的實現而到達了精神層面的生活,可以舉例用錢來衡量這個本身,1個月的收入水平在5000塊錢,除了基本的吃喝用,就沒有了,想在精神層面上去多享受一下,聽一場音樂會,上一個Quattroporte班提升自己,但無奈錢不夠啊,不能參與,只能按部就班的生活,所以不是大多數人物質,是沒有物質,哪來的精神,相對於多數人生活在溫飽的水平線上,講的也是才米油鹽醬醋茶,孩子,父母,生老病死的過程,談理想,談精神,只能是談,而不是實際做,因為做不了,人分三六九等,只有一等人或者是人上人才能談精神,比如杭州馬,深圳騰可以,比如張磊,沈南鵬可以,比如柳傳志,王石可以等等,貧民百姓講的是務實,孩子上學問題,房子大小問題,工資待遇問題,一系列的生活問題,綜上所述,老鐵,一句話,努力啊,先過了生存問題,在考慮生活問題,過了生活問題,在考慮精神層面的問題,2020不容易,希望穩步提升,步步為營去做,捂住你的錢袋子,持續的改善和提高你的生存質量,你的家庭和朋友,更上一層的社會,因你而精彩......
-
12 # 再望星空1
怎樣才算物質與精神雙豐收?
很久很久以前,年輕時下鄉到村裡指導推廣無籽西瓜種植技術,午飯後宅門前,向一位賦閒回鄉的退休老者討教何謂“物質精神雙豐收”?這時,從遠處走來的一位中年人,左手牽著一條麻繩,麻繩一端綁在一頭約克種豬的一隻後腿上,右手拿著一根竹條,在趕著種豬往村裡走來。老者指著那頭約克種豬微笑對我說:“它就是要去幹物質精神雙豐收的活哦”。聽罷,我是一臉茫然,不知所云…朋友,你理解了嗎?
-
13 # 使用者名稱厚德載物Lian
人都生長在物質與精神的世界裡。如果人沒有了精神歸宿,那麼人就只能寄託在物質的世界裡。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們,當時生活物質 匱乏,但是,人的面貌精神積極。因為,國家給了我們物質保障,雖然少了一些,但是,分配相對公平、公正,有家歸宿感、有家安全保障、有家值得我們保護和貢獻。
-
14 # 遲到的認知者
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為五斗米之炊的人為物質而缺少快樂!衣食無憂者精神生活豐富著呢?就像城鄉里的大媽,好羨慕啊!
回覆列表
感覺現在人們沒有精神生活,大部分很物質。個人認為是一種正常現象。
科學技術發展,人工智慧,資訊科技的革命,加速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物質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創新和多樣化,可選擇性,在心理上刺激了人們對各類物質的追求。
特別是 網際網路,自媒體,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甚至顛覆復了人們以往的認知,多媒體的出現,資訊創造價值,讓人們透過各種渠道瞭解世界,瞭解全世界的商品,去獲得所需,在觀念上己形成了對物慾的追求。特別是共享經濟模式出現,讓多餘的財富可實現共享,給人們無限想象空間,形成了一切物質化觀念。
這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價值取向的偏離,只要有熱度,有流量,無須三觀,便可成網紅,得到利益。人們浮燥的心情,社會分配的不公,貧富差距,促使人們去努力奮鬥,去改變自己,去掙錢,有了錢,也可去實現你的精神享受!滿足你的精神生活!
科學技術,人工智慧,資訊科技,網際網路,飛躍發展,自媒體,社會商品化,浮躁的心情,價值的取向改變,讓人們在認知上趨於物質,精神生活也貼上物質標籤!